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國小教職女性化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的圖書 |
$ 513 | 國小教職女性化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作者:郭諭陵 出版社:學富文化 出版日期:2009-05-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416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共 2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臺北市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臺灣清治時期後期的1876年臺北府成立、以及1884年臺北城建立;臺灣日治時期中期的1920年成立州轄市,乃臺北正式建市之始。1945年中華民國時期開始時成為臺灣省省轄市及省會,並自1949年底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1967年升格為直轄市。
身為19世紀後期以來的臺灣行政中樞,臺北市是臺灣近代歷史主要的發展舞臺。以臺北市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另臺北市常與新北市合稱為「雙北」,兩市的都市發展脣齒相依,同被視為臺北的主要部分。按生活圈規劃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屬於大臺北首都生活圈,依生活圈概念為一體來實施區域聯合治理。臺北在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發表的世界級城市名冊中被定義和歸屬於Alpha級別的國際城市,綜合評比為世界第26位;在美國A.T科爾尼諮詢公司的全球城市調查中被列為世界第33大商業金融都市。
維基百科
自序iii
第一章 緒論1
壹、研究動機1
貳、研究目的6
參、研究範圍6
肆、研究方法7
伍、研究限制10
陸、本書架構及章節概要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壹、國小教職女性化的現象13
貳、國小教職女性化的成因18
參、國小教職女性化的影響35
肆、國小教職女性化的因應之道50
伍、國內相關的實徵性研究52
陸、小結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5
壹、研究資料的蒐集55
貳、研究資料的處理64
參、小結66
第四章 國小教職女性化的成因67
壹、文化傳統因素67
貳、現實環境因素85
參、小結104
第五章 國小教職女性化的影響107
壹、優點與長處107
貳、問題與限制134
參、小結207
第六章 國小教職女性化的因應之道(一):是什麼?209
壹、方案一:男女教師的比例,力求均衡209
貳、方案二:行政團隊的安排,力求男女平衡217
參、方案三:男校長與女校長,適時交替輪換221
肆、小結224
第七章 國小教職女性化的因應之道(二):為什麼?225
壹、可破除性別角色刻板印象225
貳、可發揮男女特質互補的功效240
參、學生擁有與不同性別師長互動的機會258
肆、學生擁有均衡的性別學習楷模260
伍、男老師的同儕夥伴比較多,較不孤單263
陸、女老師較易在校內找到婚配對象264
柒、小結264
第八章 國小教職女性化的因應之道(三):怎樣做?265
壹、加強性別教育,破除性別角色刻板印象266
貳、改進師資培育的制度與做法280
參、改善國小教師甄試的制度與做法286
肆、學校的人事安排或因應之道296
伍、教育制度的變革311
陸、社會文化大環境的轉變329
柒、小結337
第九章 綜合討論與評析339
壹、國小教職女性化的性別意涵339
貳、男性不適合當國小教師的迷思344
參、性別平等的疑慮351
肆、男尊女卑人事結構的省思356
伍、教育工作人員性別刻板印象的檢視363
陸、兩性化特質的培養370
柒、小結378
第十章 結論379
壹、總結379
貳、啟示387
參考文獻391
附錄403
附錄一93學年度臺北市各公私立國小的男女教師數及女教師百分比一覽表403
附錄二寫給校長的一封信409
附錄三受訪人員及聯絡資料一覽表410
附錄四寫給研究參與者的第一封信411
附錄五寫給研究參與者的第二封信412
附錄六訪談小謝卡413
名詞索引415
圖表目錄
圖5-1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國小教職女性化的雙向互動關係152
圖9-1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男尊女卑的性別分工模式之雙向互動關係363
表1-1各國小學女性教師所佔百分比(2002年)4
表1-2臺灣地區公私立國小男、女教師的百分比(94-95學年度)5
表1-3臺北市公私立國小女性教師比例(75-95學年度)5
表2-1英格蘭與威爾斯公立小學的男女教師人數比例(1870-1930年)14
表2-2美國公立小學的女教師百分比(1870-1930年)15
表2-3臺灣地區女性教師百分比(39-95學年度)16
表2-4師專學生數量成長及性別比例一覽表(49-76學年度)28
表2-5美國不同年代公立中小學教師薪資及每個勞動力成員的個人收入33
表3-1訪談抽樣一覽表56
表3-2受訪者代碼一覽表57
表3-3訪談題綱A(成人適用)57
表3-4訪談題綱B(學童適用)58
表3-5個別訪談受訪者代碼、訪談時間及地點一覽表58
表3-6焦點團體座談時間、地點一覽表60
表3-7焦點團體座談題綱(甲)(B校、C校適用)61
表3-8焦點團體座談題綱(乙)(A校、D校適用)62
表3-9個別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參與人員比較表63
表3-10個別訪談逐字稿紙本頁數一覽表65
表3-11焦點團體座談逐字稿紙本頁數一覽表65
表4-1我國各級教育人員職業聲望層次比較表86
表4-2師專生性別比例一覽表(49-76學年度)89
表4-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修習「國小教學實習」學生的性別統計93
表4-4臺灣地區國小女性教師百分比(39-95學年度)93
表4-5臺灣地區國小教師性別比例(39-95學年度)94
表4-6國小教職女性化的成因105
表5-1國小教職女性化的影響208
表6-1國小教師性別比例的理想程度一覽表216
表8-1國小女性校長比例(91-95學年度)269
表8-2國小教職女性化的因應之道338
表9-1我國各級學校女性教師所佔百分比(90-95學年度)358
表9-2國小校數、女性校長人數及百分比(90-95學年度)358
表9-3我國國小女性教師及女性校長所佔百分比對照表(90-95學年度)358
表9-4臺北市各級學校女性教師比例(90-95學年度)359
表9-5臺北市國小女性教師及女性校長所佔百分比對照表(90-95學年度)359
表9-695學年度國小校長、主任、組長的性別比例(%)360
表10-1臺灣地區公私立國小男、女教師的比例及理想程度(95學年度)383
自序
民國70年夏天,諭陵從臺中師專畢業,到國小服務五年之後,幸運保送臺灣師大教育學系二年級。大學三年當中,上了很多資深教授的課,得到很大的啟發,其中一門令諭陵印象最為深刻、也覺得最感興趣的課,就是陳奎□教授的「教育社會學」這門課。這門課牽涉到許多社會學思想或理論,這些思想或理論,有深度但不會太抽象,同時,它也牽涉到許多教育實務問題,這些教育實務問題,有廣度但不會太膚淺;總之,這門學科的難易度、抽象度,以及所探討的內容,諭陵就是打從心底地喜愛它。
進了研究所之後,在碩士班階段,主修課程與教學領域,對諭陵日後鑽研教育社會學,也奠定不錯的基礎,尤其是指導教授黃政傑博士,他在研究方法上,給諭陵很多的指導與啟發,至今仍受用無窮,所以諭陵對黃老師,始終存有一份深深地感激與懷念。到了博士班階段,由於興趣的關係而改習教育社會學領域,陸續接受陳奎□、陳伯璋、高強華、張建成及譚光鼎等教授在教育社會學方面的啟發與指導,更加奠定了諭陵在教育社會學探究方面的根基,同時也更加強化了諭陵從事教育社會學研究的志向。
諭陵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A. Schutz的現象社會學及其教育蘊義,博士班畢業後,覺得自己應該在浩瀚無垠的教育社會學研究範疇中,找到更明確的研究方向,恰巧在無意間,看到郭丁熒教授所撰〈「教師社會學」的研究範疇及其概況〉一文,發現教師社會學的探究主題,包括教師工作的性質、教師角色、教師的社會地位、教師的組成結構、教師文化、教師權威、教師專業、教師社會化、教師組織及教師的身分認同等,這些都是諭陵最感興趣的研究課題,加上諭陵曾經擔任過國小教師、國中教師,目前在大學任教,易言之,除高中教師沒當過之外,其餘各級學校教師,諭陵都當過,因此,對於「教師」社會學的探究,便產生了莫大的興趣。此後,便開始致力於教師社會學的研究;總之,會走進教師社會學的探究領域,實在非常感激郭丁熒教授「默默地」啟發與引導,雖然郭教授並不知道她已「默默地」指引了諭陵的研究方向。
本書書名為《國小教職女性化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屬於教師社會學中「教師的組成結構」議題,這是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為基礎,所寫成的一本專著(計畫編號為NSC95-2413-H-003-048-,感謝國科會的經費補助,以及兩位匿名審查人給諭陵從事專題研究的機會,並提供諸多寶貴建議)。在整個研究計畫的構思及擬定過程、質性資料的蒐集過程,以及論文撰寫的過程中,張建成教授始終秉持先前指導諭陵撰寫博士論文的熱忱與精神,毫不保留地給予很多啟發與引導,讓本書得以順利完成,因此諭陵對張老師的感激,豈僅是一個「謝」字了得;諭陵覺得張老師的誠懇真摯與值得稱頌,在於他對學生,總是能夠傾囊相授、熱忱相助,雖然有時做不好,難免會被他嚴厲地「訓斥一番」,但諭陵依然十分感激他的悉心指導。
其次,本書的完成,要大大感謝諭陵的研究夥伴洪仁進教授,由於這是諭陵生平第一次所接的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案,洪教授樂意擔任本計畫的共同主持人,在研究計畫的撰寫過程,以及整個資料的蒐集過程中,他都一直和諭陵同甘共苦,並且就像諭陵的軍師一樣,總是適時地為諭陵提供寶貴意見,因此,若要細數生命中的貴人,洪教授就是諭陵的貴人之一了。
接著,令諭陵十分感動與感激的一群人,就是本研究的44位參與者,包括4位校長、4位主任、4位組長、20位教師、8位學生及4位家長。這44位當中,在研究之前和諭陵相識的,其實僅有幾位因諭陵帶「國小教學實習」這門課而熟識的校長、主任與組長,其餘原本都素昧平生,然而當他們知道諭陵的研究,需要他們提供經驗性的資料時,個個都二話不說地答應了,並且人人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諭陵蒐集到比預期更寶貴、更豐富的實徵資料。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在第二階段的焦點團體座談,因為人多時間不好敲定,有兩所學校還選在學生放學之後,這些參與者已經累了一整天,還犧牲他們的下班休息及晚餐時間,來參與座談,他們的熱忱與友善,除讓諭陵深深感受到「人間有溫情」之外,更看到國家社會未來的希望,因為這群國小教育工作同仁(也有幾位是學生家長),為了協助教育學者進行研究,他們是何等地樂意幫忙與配合,這份恩情,真是令人永生難忘。此外,一位女校長抱病前來參加座談,也讓諭陵十分不捨且永難忘懷。當諭陵在整理資料時,發現他們所提供的資料這麼多、這麼好,諭陵常在心中「默默地」再度向參與者致謝;希望本書出版之後,他們都能知道、感受到諭陵是何等地謝謝他們的熱情相助。
本書初稿完成後,承蒙學術社群內多位資深教授的詳細閱讀與指導,才能讓本書的內容,達到令人滿意的客觀性、嚴謹性與周延性。特別要感謝的是諭陵的兩位博士論文指導教授陳奎□博士與張建成博士,鉅細靡遺地提供指正與建議,同時感謝譚光鼎教授、黃鴻文教授與劉美慧教授,從教育社會學與多元文化教育的角度,提供許多重要且詳盡的修正觀點與意見,再者亦感謝陳淑美教授、周愚文教授與洪仁進教授,從不同學門的角度,提供諸多寶貴建議。
此外,要感謝諭陵的服務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由於歷屆系所主任及現任系主任譚光鼎教授所營造的研究環境、條件與氛圍,讓諭陵得以自由自在地馳騁於學術的國度中。在研究過程中,吳明錡、計智豪、高維潔、朱純劭、王馨蘭等五位同學,對於資料的蒐集與整理,既負責又賣力,非常感謝他們!另外,學富文化事業公司于雪祥先生的慨予出版,諭陵深表謝意!對於諭陵的外子蕭鈺、女兒蕭惠以及其他的家人和親人,也要獻上無盡的謝意,因為他們的體諒與支持,讓諭陵得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完成本書。
總之,做研究是十分辛苦的,然而若能在充滿感恩與感動的氛圍下,完成一項研究或出版一本專書,似乎會讓研究者感到無比的欣慰而忘卻一切的辛勞。最後,諭陵要特別感激人們看不見、摸不著,可是祂卻無所不在,並且時刻與諭陵同在的上主(GOD),祂是諭陵的偉大上師,在上師睿智的引領與慈愛的恩典中,一切都是喜悅的、美好的、值得感激的!上主對我們這群靈修者最高的惕勵原則,就是「自我了悟、服務人群」:在「自我了悟」方面,諭陵會透過每天早晚規律地靜坐,來領會與至上意識或宇宙意識合而為一的永恆喜悅感及萬物一體感;而在「服務人群」方面,諭陵將會多做一些對社會國家有益、能增進人類福祉的善事,也希望本書的出版,對於性別平等的促進與推動,能克盡棉薄之力,這應該也算是上師所謂的「服務人群」吧?感謝上主的恩典!
郭諭陵 謹識
2009年3月
於臺灣師大教育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