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不是「心理疾病」
自閉症, 顧名思義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封閉在自我世界裡面的「心理疾病」,這是誤解。自閉症並不是心理方面的疾病,可能是先天或後天腦部功能受損所導致的,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或家庭環境並無關係。
發展障礙
自閉症是腦部或身體部分功能異常,導致身心發展出現障礙,而非心理有問題,是先天或後天的腦部障礙。例如:
● 自閉症(Autism)
● 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
● ADHD(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心理疾病
由於生活上的問題或是腦部異常等,而導致內心陷入苦惱的狀態。思想偏頗,通常難以適應社會生活。例如:
● 憂鬱症
● 恐慌症
身心症
心理困擾誘發生理出現疾病的統稱。因為煩惱或壓力,導致生理出現如精神疾病或與壓力相關的疾病等,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有些是因為發展障礙或心理疾病所引起的併發症。例如:
● 焦慮症
● 腸躁症
並不是父母教養不當所引發的「心理疾病」
自閉症是一種發展障礙。研究顯示,每千人中約有一∼二名的自閉症患者,如包括高功能自閉症的話,則每百人中約有一名。目前雖然還不確定自閉症的成因為何,但一般認為是在胎生期或周產期時,腦部發生某些障礙所導致的,與父母親是否關愛、教養方式無關,也不是因為壓力或精神問題所導致的心理疾病。
被稱為「廣泛性發展障礙」自閉症在發展障礙中被歸類為「廣泛性發展障礙」。「廣泛性」是指腦部的發展障礙被視為有幾項廣泛的領域。自閉症在語言或認知、知覺、訊息處理等方面有些症狀,會出現所謂「很難跟人際關係產生連結」、「無法順利與人溝通」、「有強烈的執著」等特徵。
自閉症能治癒嗎?
發展障礙的症狀會隨著孩子生理及心理的成長而逐漸產生變化,與生病、受傷不同,不一定有明確的治療方式。面對發展障礙的孩子,最好是營造一個讓他們容易生活的環境,盡量減輕他們適應生活的困難,盡其所能地協助他們。
症 狀1
不喜歡與人目光接觸
即使輕聲細哄,也沒有反應;對於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玩不感興趣。這些都是自閉兒的行為特徵之一,並非不喜歡父母或朋友。
你的孩子是否有這些狀況呢?
自認為已經很用心在帶孩子了,但孩子就是跟自己不親,也很少、甚至沒有目光交會⋯⋯,孩子如果出現了這些拒絕關愛的情況,很可能是自閉症在作祟。小孩子偶爾發發脾氣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情況持續沒有改善的話,就要特別注意了。
● 不與人目光接觸。
● 對父母沒有依戀的表現。
● 不喜歡給人抱。
● 不管怎麼叫他,都不理不睬的。
● 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沒辦法與人正常溝通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學習人際關係的互動或社交行為,透過與人的眼神交會,學習如何察言觀色、分享喜悅。但是,自閉兒從嬰兒時期起便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對父母親的輕哄也沒有什麼反應。即使到了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年紀,對其他小朋友還是不感興趣,往往不是喜歡獨自玩耍,就是無視於團體規則或其他小朋友的存在,而一意孤行,甚至吵鬧。因此,有不少自閉症的孩子受到誤解,被認為是個性有問題。
怎麼辦?並非「親子之間就應該要目光交會」
最糟糕的狀況就是直接認定孩子個性不好、難搞、愛亂發脾氣。雖然不是所有的自閉兒都會排斥吵雜人聲或是動物的氣味等,但是有些情況確實會讓他們感到不安或害怕。最好先了解他們不喜歡哪些事物,不要勉強他們,讓他們慢慢地適應。
症 狀2
沒有表情、不會表達感情
自閉兒臉上沒有表情,也不與人互動,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缺乏感情,而是因為他們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感覺或解讀他人的情緒。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這些行為特徵呢?
自閉兒的情感表現非常極端,會突然生氣或莫名地嚎啕大哭,但臉上的表情卻毫無變化,然後突然間又安靜下來。不是很激動就是很安靜,彷彿缺乏中間緩和的過程。
● 突然生氣。
● 玩耍時不會笑。
● 對朋友沒有同理心。
● 我行我素的行為舉止。
● 對聲音感到非常的不安。
無法理解非語言的表現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僅需要透過語言,有時還需要非語言的溝通要素,例如聲音、表情或是姿勢等肢體語言。不過,對自閉兒來說,要理解這些非語言的表現,十分困難。強迫要求他們試圖去理解的結果,往往不是情緒爆發,就是對對方的表現視若無睹,甚而引發諸多問題。
他們並不會動不動就抓狂
此外,自閉兒也不擅於控制情緒。有時候,明明沒怎麼樣,但卻突然大發脾氣或是嚎啕大哭, 情緒爆發的很迅速,令身邊的人不知所措。其實這種情形並不罕見。發生這類情況時,千萬不要就此認定他們是「動不動就抓狂」或「愛發脾氣」的小孩。父母應該要了解他們自己也很不好過。
怎麼辦?不要就此認定是脾性不好,請給他們適應的機會
最糟糕的狀況就是直接認定孩子個性不好、難搞、愛亂發脾氣。雖然不是所有的自閉兒都會排斥吵雜人聲或是動物的氣味等,但是有些情況確實會讓他們感到不安或害怕。最好先了解他們不喜歡哪些事物,不要勉強他們,讓他們慢慢地適應。
症 狀3
對某樣物品極端執著
不斷地旋轉椅子,或直盯著水龍頭的水在流……。
對特定的物品或行為有著強烈的執著,是自閉症的特徵之一。
你的孩子是否有這些狀況呢?
不喜歡玩一般的玩具,對椅子、門把或小石頭等有莫名的興趣,常常是玩了整天也玩不膩,而且對特定的物品有著強烈的執著,只有他本人才知道。
● 喜歡商品標籤。
● 喜歡玩可以旋轉的家具。
● 不斷地重複開門、關門的動作。
● 一直盯著電風扇看。
● 喜歡排列小石頭。
以獨特的方式玩遊戲
自閉兒有一項特徵,就是對同樣的遊戲或行為非常執著。他們遊戲的對象並不侷限於玩具或遊樂設施,如數字、文字、記號、家具、酒瓶標籤等一般孩童不太感興趣的東西,反而會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以獨特的方式排列或是玩這些東西。自閉兒具有的一項特徵是,令他們感興趣的對象,通常都侷限在非常狹小的範圍。
此外,他們往往喜歡穿同樣款式或顏色的衣服、對於步驟或順序非常執著。一般人認為毫無意義的事,在他們的眼中卻是別具意義。因此,有時候只要稍微被弄亂,就會嚎啕大哭。
怎麼辦?發掘好的執著,讓它繼續發展
自閉兒執著的眾多事物中,如果是好的,例如,記憶力或整理玩具的能力等對生活上有幫助的事。不妨協助他們將這些行為活用在學業或工作上。同時幫助他們逐步矯正觀念,不要一直執著於熟悉的事物,偶爾也要接受新的事物,總是閃避新的體驗,就無法獨立了。營造一個讓他們比較不會感到害怕或不安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給予最大的支持。
症 狀4
不懂該如何使用語言
老是學不會說話,即使開口了,也是說得零零落落的。因為語言障礙的關係,他們才會不知道該怎樣說話或怎麼說才完整。
你的孩子有這些狀況嗎?
自閉兒最明顯的症狀,就是不會說話。雖然實際情況會因人而異,不過大多數的自閉兒到了二、三歲還不會說話,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更不用說懂得每句話裡的意思。
● 幾乎不會自己主動開口說話。
● 不會叫「爸爸」、「媽媽」。
● 跟他說話,他也只會像鸚鵡模仿人說話一樣。
● 不懂「車車」、「狗狗」的意思。
● 無法說明事物。
語言能力
不懂名字或事物名稱的意義,只會用拉手或衣服,來表示自己的意願。就算知道某些用詞,也不會主動使用。
理解力
要讓他們懂得單字的意思很困難。比較具體的事物,還可以透過反覆練習,來讓他們學會並記住;但是,比較抽象的語言, 例如「等一下」或「那個」,他們就會搞不清楚。
不懂得如何臨場反應
有自閉症的孩子最顯而易見的症狀,就是語言發展遲緩。自閉兒多半不太了解語言的意義,自然也無法增加詞彙。
另一方面,盡管語言的發展稍為遲緩,但也有一些小孩,過了二歲就能開口說話,不過,就算會說話,但往往只是一再重複某些字詞。而明明已經知道答案,他們還是會重複一直問同樣的問題。自閉兒其實並不懂得要看對象或場合說不同的話。
有些孩子甚至連打招呼都會不自在
對大多數的自閉兒來說,利用文字卡或圖片卡等透過視覺學習的方式比起光用耳朵聽,更容易理解。雖然過去普遍認為應該多多跟自閉兒交談,不過,現在則證實最好是配合他們認知的方式來學習較理想。
怎麼辦?多利用語言以外的溝通方式
為了幫助孩子減輕學習語言的困難,最好的方式是營造一個讓孩子感到舒適、容易學習的環境。過去認為要積極地與孩子多多說話,才能促進孩子開口,但後來證實這種論調是錯誤的。
勉強孩子開口,反而會造成學習上的壓力。不妨多多利用語言以外的工具,例如,圖片幫助孩子慢慢學會開口說話。
一般孩子都是從幾歲開始開口說話?--一歲半開始會喊「媽媽」三歲以後就會說話
開口說話的年紀因人而異,並不是到了幾歲就一定會說話。一般來說,一歲之後,就會開始發出類似語言的聲音。到了一歲半左右,就會開始會喊「媽媽」、「汪汪」等等,或是叫人、東西的名稱。通常要等到二歲半到至三歲左右,才能夠完完整整地表達一句話,開始語言的發展。
發展因人而異,千萬不能太在意
父母常常在閒聊時,會聊到孩子從幾歲開始就會走路或說話。但畢竟每個孩子的發展個有不同,對此僅能作參考,千萬不能太在意,而不斷地跟人家做比較。
有些父母甚至不只跟成長較快的孩子相比,還會在同樣發展遲緩的孩子之間做比較。其實標準只能作為參考,千萬不要受到擺布,勉強教育自己的孩子。
難道沒有方法可以讓孩子開口說話嗎?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遲緩非常在意,會想處方設法要孩子開口說話。但這是不好的,千萬不要勉強孩子說話。如果孩子有發展障礙或智能障礙的話,強迫只會讓他們的症狀更加嚴重罷了,並無助益。幫助自閉兒開口說話的最好方式,是仰賴專家指導或透過T的課程等,千萬不要用強迫的方式。
並不是父母教養的問題
即使到了現在,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其實自閉症是先天性的障礙,並不是孩子的個性或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問題。希望大家能有正確的認知,了解自閉症的真正成因。
並不是「心理疾病」,而是「先天或後天性的腦部功能受損」
過去曾誤以為自閉症是心理方面的疾病,現在則認為是腦部功能受損所引發的障礙。
是因為腦部功能出現障礙所致
與正常兒童相較, 自閉兒大多會有腦波異常或經常性的癲癇發作,甚至出現智能障礙的情況,因此,被認為是腦部受損所導致的。但究竟是腦部的哪些部位出現障礙呢?詳細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根據最近的研究推測,可能與腦的前額葉、間腦、小腦、海馬、扁桃體等有關連。過去認定自閉症為「心理疾病」時,非常盛行所謂的心理諮詢療法。但自從腦部功能受損所致的看法定調後,現代的治療方式則是針對腦部功能障礙給予適當的治療,或是採用教育課程。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障礙呢?
自閉症的症狀,通常要到三歲左右才會明顯化。
之所以沒有一出生就出現症狀,主要是自閉症的顯現與孩子的發展有關。
通常要到三~五歲左右才會察覺
一般而言,青春期之後,孩子才比較容易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但以自閉症為首的廣泛性發展障礙,則多在幼兒時期就可以被診斷出來。根據兒童精神科專門醫院的統計,自閉症多半在三~五歲時就可以診斷出來。
障礙是與生俱來的
雖然引發腦部功能異常的原因眾說紛紜,例如染色體異常、在胎生期或周產期受到病毒感染等。不過,確實成因至今依然不明。大多數的自閉兒都是在三~五歲時,父母才發覺有異常。這是因為進入幼兒期後,孩子一方面接受外在的刺激,一方面循序漸進地依照每個階段,發展智能、精神活動、運動功能等,才能明確發現他們與正常孩子之間的差異。畢竟發展遲緩或發展障礙確實不易理解或掌握。但也有不少案例是未滿一週歲就發現了。這些早期被診斷出有自閉症的孩子,大多是經過專家鑑定而確診的。
為什麼到幼兒期才出現症狀呢?
通常孩子到了三~五歲才開始學會語言或手勢動作等。而有發展障礙的孩子,無法快速學會這些溝通的方法。因此,也就成了自閉兒最明顯的症狀。
自閉症與遺傳有關嗎?
雖然已知自閉症是腦部功能受損所導致的,但至於這些障礙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又是如何發生的?至今依然眾說紛紜,不清楚其真正成因。有些認為是懷孕時期所引發的障礙,有些則認為是染色體異常所導致的。不過,這些說法目前都還在研究的階段,並無定論。若與染色體有關的話,或許與遺傳密切相關,但現階段仍不清楚。雖然成因尚且不明,但就保護者或教育者的立場,與其追究原因,更重要的應該是思考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有效的療育。
配合專家進行療育
觀察孩子的行為,一旦懷疑孩子可能是自閉兒時,千萬不要自尋煩惱。不妨先就近親自向熟識的小兒科醫生詢問或利用電話諮詢,或請對方引介此領域的專業人士。然後,再向專家諮詢,協助孩子進行適當的療育或諮詢,如此,一定可以發掘最適當的因應對策。
治療的重點在於讓孩子接受「療育」
雖然醫療機構有各種治療方針,但目前治療自閉症的重點,在於「療育」治療。
透過「治療教育」減輕困難
自閉症的治療重點就是採用「治療教育」。自閉症不像生病或受傷了,透過開刀或藥物治療就可以治得好 ,但是透過療育,確實可以減輕自閉兒的痛苦。
生活支援是很好的治療方式
由於自閉症是腦部功能受損,導致無法學習社會行為,因而造成生活上的困擾。為了協助自閉兒減輕這方面的困難,最理想的方式是讓腦部正常化,以期達到根本改善。不過,現階段這種方法還沒辦法達成,因此,只能將治療重點放在「治療教育」上,協助他們適應社會生活,減輕生活上的問題。治療教育是為了幫助他們適應社會生活的一種方法。協助自閉症家庭,減低生活上的不便。
問診
主要問診對象是父母,詢問有關孩子的日常生活、行為,以及目前的困擾。同時也會觀察孩子的情況。
檢查
使用診斷標準或行為評量表進行檢測。檢查孩子的行為模式有沒有出現自閉症的行為特徵。
療育
配合檢查結果,在專家的指示下,進行療育。父母必須明白療育的內容,如此即使在家中,也能夠幫助孩子。
觀察過程
確認療育的結果,再次接受醫生的診治。經過定期的反覆諮詢,摸索出最適合孩子的指導方式。
療育的過程
一旦經過問診或檢查確認是自閉症後,隨即進入治療的階段。自閉症的診斷與一般疾病或障礙的診斷過程並無二致,差別在於,自閉症的療育過程既漫長而辛苦。治療期間,最重要的是仔細觀察整個療育的過程,並時時確認治療的效果。
療育的重點是「TEACCH」課程
目前全世界最盛行的自閉症療法,就是美國北卡羅納州所開發出來「TEACCH」課程。
TEACCH的思考方式
由於自閉症兒對事物有理解障礙,故而常招致誤解。透過TEACCH課程,可營造出一個讓孩子比較容易生活的環境,讓他們比較容易適應與理解環境事物。
TEACCH的4項重點
目前已確立各種不同實施療育的方法,這點對許多孩子而言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不過,療育並非萬能的方法,起碼它無法用來抑制自閉兒的行為特徵。因此,父母應當把目標放遠,充分理解療育的意義。
父母要與專家合作
如果父母、專家雙方無法合作的話,就無法良好地進行療育。療育必須由父母觀察孩子的情況,再向專家報告孩子的問題,並聽從專家的指示做出回應。透過與專家等第三者間的互動,父母們也不至於再感到孤立無援了。
放眼孩子的整個人生
父母應以孩子的未來為重,不要在意眼前微不足道的小問題。指導孩子時,要放眼未來,讓孩子在未來即使父母不在身邊照顧了,也能夠自己獨立生活。
接受孩子,彼此妥協
不要否定孩子的能力,應該試著了解孩子有哪些特性,並且打從心底接受他們的特性。身為療育者的大人應該配合孩子的步調,彼此協調、互相體諒。
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
雖然TEACCH課程普遍受到認同,但具體實行的方法仍須因人而異、適才適性。此外,每個自閉兒的家庭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最重要的是配合個案,選擇不同的方法,再逐步調整。
活用行為療法,改善孩子的生活方式或習慣
所謂的療育即是根據學習理論,協助孩子學習正確的行為,並協助矯正危險行為。
行為治療的思考方式
行為治療主要是為了減少不良的行為,例如大吼大叫或亂咬東西等,這些行為往往會讓孩子融入社會生活時發生障礙。透過行為治療,可以幫助他們矯正這些行為。
矯正壞習慣的方法
自閉兒無法自我控制情緒,他們常常會突然大吼大叫或莫名地嚎啕大哭,甚至一旦被責罵,就會陷入恐慌,開始敲打自己的頭。當他們的情緒爆發時,有時會伴隨著危險的行動。為了預防危險發生,幫助他們盡量減少這類不良的行為,行為治療是非常有效的。適時的讚美與責備,可以幫助矯正孩子的行為,往良好的面向發展,唯行為治療的效果並非顯而立見的,需要持之以恆。
吵鬧、哭泣
孩子並沒有受傷或是跟人吵架,卻在大哭大鬧。
觀察情況
先觀察情況, 確認有無危險性,是否生病了。如果沒有異常的話,就靜觀其變。
安靜下來、停止哭泣
等孩子哭鬧夠了,自己乖乖安靜下來。
讚美
等他安靜下來之後, 再讚美孩子。如此,他才會明白安靜是件好事。
制止孩子的危險行為
當孩子出現狂暴的行為時,基本上不需要特別理會,但如果他手上有危險的器具或是旁邊有火源,就要注意安全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先抱緊孩子,制止他的行為,並盡速遠離危險。待孩子情緒安定下來、不再抵抗時,再用輕柔平和的語氣予以勸導。
不需要使用藥物治療
原則上,自閉症並不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只有在出現適用藥物療法的併發症狀時,才需要使用藥物。
自閉症治療並不使用藥物
藥物治療對於發展障礙之一的ADHD(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藥物的作用主要是針對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但是藥物治療對自閉症卻沒有太大的效果。面對先天的腦部功能異常,藥物並無根本治癒的效果。
此外,藥物也無法減輕自閉兒的溝通障礙或固執等困擾。對於自閉症,只有在自閉兒出現併發症的狀況下,醫生才會開立處方藥物。此外,當自閉兒出現情緒障礙或不安障礙等症狀,妨礙療育的進行時,才會考慮利用藥物來抑制這些症狀。
難道沒有可以改善腦部功能障礙的藥物嗎?
雖然至今仍不確定造成自閉症的成因為何,但因為他可能是先天性的腦部器質性障礙,因此到目前為止,仍未開發出廣為認同的自閉症用藥。目前仍持續研究,使用哪些藥物對腦部的哪些部位會產生何種作用,以及使用哪些藥物可以減輕症狀。畢竟對孩子用藥,可能會影響日後的成長,因此,用藥必須非常慎重。如欲等待確認可用來治療自閉症的藥物被開發出來,似乎還需要很漫長的時間。
透過「TEACCH」課程學習社會性
自閉症療育的重點,即在於採用「TEACCH」課程的治療方法。從教導洗澡、換衣服等日常生活作息,到唸書、做功課或玩遊戲,提供教育上的援助,培養孩子盡早適應社會生活。
「TEACCH」是讓身體記住生活習慣
「TEACCH」是一種提供學習或生活技能的方法。透過支援或指導,讓有障礙的孩子也能慢慢地適應生活。
提供孩子教育援助
TEACCH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孩子援助。由於自閉兒有認知上的障礙,因此在學習方面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困難。為了盡量減輕他們學習上的困難,所以特別重視環境整合,營造出一個有助於孩子學習的環境,以利進行療育。
目標是要讓孩子可以自己獨立生活
療育的目標,不單單只是教導孩子從事活動或溝通而已,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運用這些技能,適應社會生活。剛開始大人可以在旁幫忙,配合教導孩子。不過,一旦孩子的技能有所進步,就要慢慢提高目標,教他完成一些難度較高的事情,如此才能提昇他與他人相處的品質。
把空間「結構化」,讓孩子比較容易使用
在「TEACCH」的執行方法中,最廣為人知就是「結構化」。賦予每個房間或空間各自的意義,創造一個孩子容易行動的環境。
讓每個房間的功能都一目了然
多功能的自由空間,對自閉症兒是最棘手的。因為他們無法判斷該做什麼事,多功能無明確定義的房間反而會讓他們感到混亂,最好是讓每個房間都有其特定的意義,這樣他們就不會感到無所適從了。
● 可以安心地活動。
● 有目標。
● 不會搞混。
區分讀書與遊戲的功能並設立中繼站
把整個家庭環境當作一個很大的空間,孩子的房間是讀書區、客廳是遊戲區,賦予每個房間特定的功能。然後在連接這些房間的中心點,設立一個板子並貼上作息表,作為中繼站。
營造一個「用看的就知道了」的環境
對大多數有發展障礙的孩子,用圖畫或文字說明的方式,TEACCH會比用說的更容易理解。 很重視活用插圖的指導方法。
變得比較容易記住東西的名稱
對於有語言發展遲緩、甚至連說話都有困難的孩子,如果只是用嘴巴說,其實很難讓他們記住東西的名稱。因此不妨利用圖片或插畫來讓他們認識物品,這樣他們會比較容易理解和記憶。
● 可以記住單字。
● 可以區別複數的東西。
● 學會表達自己的意思。
讓他學習利用卡片表達意思
在使用圖片或卡片進行療育的過程中,讓孩子記住每張卡片代表的事物或意義,並讓他學會自己使用。例如,當他肚子餓想吃東西或是上廁所時,可以拿「吃東西」和「上廁所」的卡片給身邊的人看,這就是溝通的第一步。
一張卡片就能提升他的理解度
雖然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不擅長使用語言,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沒有理解的能力。如果用口說的方式,他總是記不住的話,不妨改用圖片或照片的解說方式,或許一下就開竅了。利用視覺的效果,可以提供他們生活上的援助,透過插圖或照片,往往可以幫助他們記憶東西的名稱。
並非每個自閉兒都有卓越的視覺能力
雖然前面一直強調要多利用他們卓越的視覺能力,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自閉兒的視覺理解能力都很好。事實上,有些小孩反而對聲音有比較敏銳的感覺能力。
因此,千萬不要以為每個孩子都可以透過視覺化的方法來學習,請配合每個孩子的理解程度,採取必要的因應措施。
學會溝通能力比會講話重要
勉強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非得開口說話不可,反而會造成他們的痛苦。語言雖然重要,但也不要過於拘泥非說不可。
了解孩子的心情
一旦有語言遲緩的現象,孩子的溝通能力就不是那麼地順暢,要理解孩子的意願也會比較困難。如果有這種情況,就要多多利用語言以外的方式,來跟孩子溝通,了解他的意思。
● 讓孩子可以表達自己的意思。
● 利用圖畫讓他記住語言。
● 了解父母表達的意思。
語言
很多孩子都可以記住字詞,因此只要利用插圖或照片來幫助學習,相信一定能讓他們早一步學會。
圖畫或照片可以在某個人的照片上寫名字,讓孩子記住這個人是誰,或利用圖卡教他物品的名稱。動作從孩子的動作去判別他有沒有什麼要求。也可以使用卡片。
記號使用「A」或「B」等記號,讓他們學習分辨。
如果執意用語言來教學可能造成反效果
父母當然希望孩子可以早點學會說話,會喊「爸爸」、「媽媽」。不過,如果這種意念太過強烈,反而會對孩子造成負擔。有些自閉兒的語言學習力較佳,有些卻老是學不會。對於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如果執意強迫他們說話,反而會因為壓力,讓他們的發展變得更為遲緩。因此,千萬不要拿孩子來與別人比較,要視孩子的特性來教育。
溝通是優先要考量
教導孩子語言,固然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但如果確實窒礙難行,不妨先改採其他溝通方式,最重要的是, 要了解孩子的心情。因此,除了語言之外,不妨善用其他有效的溝通方式。
活用孩子有興趣的科目訓練學習能力
自閉兒一般都會害怕陌生事物,比較喜歡待在他們熟悉的場所或是做自己做過的事情。但如果就此縱容他們只碰觸熟悉的事物或環境,恐怕反而會限制他們的學習力。因此,最好先發掘其興趣或能力,再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 掌握孩子的興趣,拓展他的世界。
● 學習各種新事物。
● 養成學習的習慣。
利用孩子的興趣幫助學習
對於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營造一個有助於學習的環境。不妨以孩子的興趣為契機,例如繪畫或音樂,幫助他學習語言或其他活動。
書唸得好不好因人而異
同樣是自閉兒,視智能障礙的程度,課業表現大不相同。語言上沒有問題的孩子,大多可以就讀一般學校,甚至唸到大學畢業都沒問題。另一方面,有語言理解障礙的孩子,學習難度高的課業時會有困難,需要特殊的教育才行。
設定每階段的目標慢慢努力
由於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有別,學習目標自然也應該不一樣。但不管如何,最重要的是,要循序漸進地去協助他們發展自己的能力。即使有語言遲緩的問題,也可以善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例如音樂或繪畫,來協助孩子發展學習力。只要能夠養成學習習慣,相信在其他生活方面就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