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前言
中醫灸療歷史悠久,在《扁鵲心書》和《本草綱目》中都有詳細的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使用與發展,艾灸治療已經成為與針療相媲美的療養新星。
艾灸的作用在古代很多醫書中都有記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就說明灸法可以彌補藥療和針療的不足,還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乾」,都是說艾灸的療效。
艾灸就是把艾草粉碎後製成艾條,對人體的腧穴、經絡進行薰炙,從而達到治病、養生、保健的目的。艾草是常見的藥用植物之一,在中國傳統習俗和中醫治療中都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湖北蘄州等地至今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足以證明艾灸在古代就已經被廣泛應用。
艾灸療法操作簡單,是一種適合大眾的健康綠色療法。它不僅可以改善人體的氣血循環、順暢經絡、內調臟腑、外養容顏、改善亞健康,還具有去病之功效,適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疾病,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疾病有特效。
為了滿足初學艾灸者與艾灸愛好者的需求,我們特別策劃了本書。本書對艾灸療法的含義、作用機制、操作、適應證和禁忌證、注意事項等都作了扼要介紹。
本書按照疾病所屬科室進行分類,方便廣大讀者翻閱。書中對各種疾病的取穴、技法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並配有大量的圖片進行實際解說,以助非醫學專業讀者理解和掌握。
限於編者水準,書中難免有不當之處,懇請讀者不吝指正,以讓本書漸臻完善。
前言
中醫灸療歷史悠久,在《扁鵲心書》和《本草綱目》中都有詳細的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使用與發展,艾灸治療已經成為與針療相媲美的療養新星。
艾灸的作用在古代很多醫書中都有記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就說明灸法可以彌補藥療和針療的不足,還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乾」,都是說艾灸的療效。
艾灸就是把艾草粉碎後製成艾條,對人體的腧穴、經絡進行薰炙,從而達到治病、養生、保健的目的。艾草是常見的藥用植物之一,在中國傳統習俗和中醫治療中都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湖北蘄州等地...
目錄
第1章 艾灸的基礎知識
艾灸的起源與發展
艾灸材料與製作
艾炷灸法
艾條灸法
艾灸的其他方法
施灸的體位和順序
艾灸的功效與使用範圍
施灸注意事項
施灸時間及水泡處理
第2章 內科疾病的艾灸療法
頭暈頭痛
感冒
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低血壓病
高血壓病
高脂血症
慢性胃炎
急性胃腸炎
消化性潰瘍
胃下垂
脂肪肝
膽石症
便秘
糖尿病
食慾不振
失眠
心悸
中暑
肺結核
胃痛
嘔吐
呃逆
胃腸道功能紊亂
逆流性食道炎
腹瀉
非特異性腸炎
細菌性痢疾
腸易激綜合症
慢性肝炎
肝硬化
第3章 外科疾病的艾灸療法
落枕
頸椎病
急性腰扭傷
慢性腰肌勞損
肩關節周圍炎
腰椎間盤突出症
網球肘
踝關節扭傷
坐骨神經痛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下肢靜脈曲張
脫肛
痔
背肌筋膜炎
腱鞘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頸淋巴結核
慢性闌尾炎
第4章 皮膚科疾病的艾灸療法
酒糟鼻
痤瘡
斑禿
黃褐斑
雀斑
多汗症
神經性皮炎
帶狀皰疹
蕁麻疹
皮膚瘙癢症
毛囊炎
白癜風
第5章 婦科、男科疾病的艾灸療法
痛經
閉經
更年期綜合症
乳腺增生症
慢性盆腔炎
女性不孕症
產後缺乳
產後腹痛
產後便秘
急性乳腺炎
產後尿瀦留
月經不調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帶下病
妊娠嘔吐
子宮收縮乏力
子宮脫垂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症
早洩
陽痿
男性不育症
第6章 兒科疾病的艾灸療法
小兒驚風
小兒厭食症
小兒腹瀉
小兒疳積
小兒遺尿
兒童多動症
百日咳
流行性腮腺炎
第7章 五官科疾病的艾灸療法
假性近視
耳鳴
慢性鼻炎
鼻衄
牙痛
口腔潰瘍
慢性咽炎
過敏性鼻炎
鼻竇炎
慢性中耳炎
梅尼埃症Ménières disease
耳聾
結膜炎
急性扁桃體炎
白內障
第8章 其他病症的艾灸療法
免疫力下降
疲勞綜合症
單純性肥胖症
顏面神經麻痺
三叉神經痛
老年癡呆症
中風後遺症
癲癇
附錄 常用治療腧穴
第1章 艾灸的基礎知識
艾灸的起源與發展
艾灸材料與製作
艾炷灸法
艾條灸法
艾灸的其他方法
施灸的體位和順序
艾灸的功效與使用範圍
施灸注意事項
施灸時間及水泡處理
第2章 內科疾病的艾灸療法
頭暈頭痛
感冒
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低血壓病
高血壓病
高脂血症
慢性胃炎
急性胃腸炎
消化性潰瘍
胃下垂
脂肪肝
膽石症
便秘
糖尿病
食慾不振
失眠
心悸
中暑
肺結核
胃痛
嘔吐
呃逆
胃腸道功能紊亂
逆流性食道炎
腹瀉
非特異性腸炎
細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