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a/Earth-lighting-summer-solstice_Hans.png)
數據來源:噴氣推進實驗室線上曆書系統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6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90°時開始。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西元前7世紀,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
《漢學堂經解》所集崔靈恩《三禮義宗》:「夏至為中者,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明陰氣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 夏至日太陽直射點
夏至日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太陽整日不落,形成面積最大的極晝區。此日過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逐漸減短,日出、日落的方位也開始往南移動。在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亦日漸降低,日影逐漸被拉長。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多,所以在短時間內氣溫繼續升高。
「至」也有極點的意思。在傳統的陰陽理論中,夏至是陽氣生發到極點,開始收藏的節氣。
《易經》姤卦,為五月卦,一陰起於下,孚夏至之時令。陽氣雖盛已經失勢,陰長陽消之象。
與冬至相同的是,夏至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只是現代活動相對比較少與夏至直接相關。但仲夏節是在北歐等地居民的重要節日。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