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馬俱樂部:書偵探的訪書驚魂記!
早在《風之影》(La sombra del viento,2001)、《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2003)、《聖骨拼圖》(Map of Bones,2005)這一批全世界瘋狂暢銷的懸疑偵探小說問世之前,西班牙作家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在一九九三年就已經出版一本融合歷史、知識、玄秘、驚悚及偵探推理等元素於一爐的小說:《大仲馬俱樂部》。
《達文西密碼》固然全球爆賣上千萬本,也趁勢拍了電影,獲利驚人,掀起一陣歷史謎團解碼風、藝術宗教翻案風、書中景點旅遊風,還吸引更多作家及讀者投入這種「跨域知識寫作」類型(例如書市出現了一大堆《XXX密碼》、《達文西XXX》、《解碼XXX》之類的跟風書),風風火火成為大眾小說界一代霸主,不過,若論起文學上的嚴謹、知識上的啟發及娛樂上的趣味,前輩《大仲馬俱樂部》亦不遑多讓。我私心認為,甚至稍稍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它遠不及後輩們那麼花俏。
距今七年前,二○○一年五月,《大仲馬俱樂部》由希代書版出版台灣中譯本。希代並沒有把它當作重點書來推,可能是這類型小說超前當時台灣書市接受度太多,且出版商亦沒有抓準它具備知識與文學的雙重特質?該如何定位這本小說呢?它是桂冠文學(希代將它列為「文學桂冠」書系第九號),還是大眾文學?它到底是懸疑推理小說,還是魔幻恐怖小說?這兩個類型本質上差距很大,且在某個層面看來,兩種類型基本原則還互相牴觸。這本書就這樣默默上市,也默默下架,旋即絕版。但是識貨的讀者畢竟有的,在懸疑推理小說迷社群及魔幻恐怖小說迷社群裡,這本書成為口耳相傳的珍本祕籍。很多人聽說了這麼一本奇書,在各大小書局卻找不到,只好上天下海往二手書店及拍賣網站碰運氣。我就是那些碰運氣的人之一。《大仲馬俱樂部》吸引我的,倒不是它的懸疑推理或魔幻恐怖,反而是它獵書藏書的背景。我獵書的功力遠遠不及此書主人翁盧卡斯.柯索,尋尋覓覓好幾年,終於在今(2008)年初於台北市師大附近某大型二手書店買到這個希代版。
◎改編電影《鬼上門》不等於原著小說,但可以互補 因為始終找不到書,所以我最早接觸到的文本不是小說中譯本,而是由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將之改編並親自導演、由強尼.戴普主演的電影《鬼上門》(The Ninth Gate,1999)。
這部片應該是影史上第一部以獵書人為主角的電影吧?可惜成績既不叫座(很多人不知此片上過台灣院線)也不叫好(在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得分只有6.5/10)。大家都罵說波蘭斯基搞砸了,拍得既不恐怖又無趣,結局還草草結束,不知所云。平心而論,我個人覺得電影還不難看。考證用心,演員稱職,在B級片中算是中規中矩的誠意之作。
最大問題可能就在劇本結構上。原著本來有「大仲馬」及「九扇門」兩大主題,批評者都罵波蘭斯基為甚麼把大仲馬手稿相關的情節都刪光?真是一大敗筆。我猜想,曾經拍過恐怖片經典作《失嬰記》(Rosemary's Baby,1968)的波蘭斯基,可能只打算把這部小說拍成純粹的小品恐怖電影吧?預計應該是一部類似《天魔》(The Omen,1976)或《失嬰記》那種「惡魔降世」型電影,但是,《大仲馬俱樂部》是一部搞「顛覆」的文學作品,整本小說要顛覆的正是這種傳統的「惡魔降世」型小說及電影。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要帶著讀者往前走,羅曼波蘭斯基卻要帶觀眾往後走,這就是小說版、電影版兩種文本中心思想的嚴重衝突。
若純就製作電影的技術層面來看,把原著中與大仲馬相關情節刪除,可以使電影劇情對焦在《幽影王國九扇門》與惡魔崇拜,唯其如此,才能成就一部波蘭斯基的電影。只恨波蘭斯基雖懷抱雄心壯志,卻終究沒有拍出風格化的、只屬於他自己的東西。電影公司倒很識相,電影不就命名為《第九扇門》嗎?人家可沒有沿用原著《大仲馬俱樂部》之名來招搖撞騙阿。
說是全刪,也不盡然,它還保留「米萊荻」與「羅史伏爾」兩個重要角色。有這兩個角色,才可以鋪陳黑色電影(Film Noir)的梗(蛇蠍美人與致命殺手),才可以極盡懸念、緊張之能事。但是回到小說裡面,這兩個角色絕不是電影裡所演的那麼平板(兩人被設定為崇拜魔鬼的秘密會社信徒),他們的真實身份與目的可是整部小說最大的梗,讀到真相揭曉那段時,不得不令人拍案驚奇!原來「大仲馬俱樂部」與《幽影王國九扇門》是這樣的關係阿!
電影版雖不盡理想,但仍然有些優勢勝過小說。例如,小說沒有詳述柯索日常獵書工作,但電影版跑完開頭片名字幕後,就演出獵書人柯索如何運用手段從紐約某藏書家的無知家人手中,掠奪價值連城、一套四冊的珍稀古董書:一七八○年伊巴拉版《唐吉訶德》(在小說裡,這套書是文學評論家波利斯.巴坎家中最珍貴的藏書)。而且只比他的競爭者快一步。所謂的獵書人,其實也就是一個識貨的、專業的奸商,消息靈通,眼光犀利,不惜趁火打劫,施放煙霧,根本不想買的地攤貨故意喊成高檔貨以鬆懈賣家心防,高檔貨喊為地攤貨以便賤價收購,同時還要阻斷同行來攔截生意的任何機會。狠哪,簡直是化裝成小白兔的豺狼。簡單一場戲,就完整交待這個人的職業及性格,這短短一幕戲可以補小說之不足。
而電影更棒之處,在於把小說裡提到的藏書家書房、舊書店、高科技書庫、傳統裝幀工坊、公眾圖書館給具象化,讓書癡們大流口水。光是一開場,寬銀幕大畫面內呈現一架架的精裝珍本古籍,蘊藉典雅,雍容華貴,氣派非凡,就讓多少書癡看得心悸不已,想入非非,感嘆多年來終於又等到一部以「書」為主角的電影(上一次是《玫瑰的名字》?)。
另有一幕亦頗佳,即劇末塵埃落定之時,男主角與神祕女郎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在激烈燃燒的古堡前結合為一體,配樂莊嚴雄肅,此幕與第九幅插圖恰成對照,是小說中所沒有的神來之筆。
◎閱讀《大仲馬俱樂部》的新角度:西洋書誌學
談過電影與小說的互補,接下來把話題拉回原著小說。
作為一個愛書人,我很欣喜漫遊者文化事業不但重新取得《大仲馬俱樂部》版權,並且聘請名家予以重譯,改正舊版某些非通用譯名、誤譯之處,且增加許多詳盡註釋以幫助閱讀(原文運用許多典故),功德無量!
建議僅看過電影版的朋友,千萬不要對原著失望,電影版和原著小說是兩種不同文本,原著小說呈現的世界更加繁複有趣,請務必取原著小說一讀。至於已讀過希代版舊譯本的朋友,也勿就此滿足,請務必再讀這個新譯本,因為新的譯本經過新的編輯,呈現了不同面貌,讓我讀到不同以往的細節,給我全新感受。
至於從未讀過本書的讀者,心中可能有疑問,聽說本書內容牽涉到大仲馬及《三劍客》,是不是須先讀完全本《三劍客》才能讀這本書呢?本文既然是導讀文,自然有義務向讀者報告:好消息是,讀者並不需要把全套《三劍客》三部曲讀完就可以閱讀這本書,作者已經用適當的手法在行文中簡略提到《三劍客》相關段落的情節,以及大仲馬豐富傳奇的生平。壞消息是,身為讀者再怎麼懶,至少至少也應該讀過兒童版《三劍客》畫冊吧?否則您怎麼能夠領會本書序章裡,警察說的有關書名《三劍客》的幽默打趣呢?
就這本小說的結構來看,懸疑推理及魔幻恐怖,兩條主線互相糾纏、互相指涉,好像兩條蛇首尾互嗜,它的複雜性正是這本小說有趣之處,這點已經由很多書評家提到過。除此之外,想提醒讀者,它也是一本充滿「書誌學」趣味的知識型小說。
看電視可以學常識,看小說可以長見識。讀《大仲馬俱樂部》可以增進西洋書誌學的相關知識。幾乎每頁均可見:從《福爾摩斯》到《白鯨記》等各式各樣的書、書的典故、書的傳說以及從事書籍業的獵書人、作家、出版商、書評家、書店老闆、藏書家、裝幀師等等人物。舉凡書籍的版本考證、用紙、手抄、印刷、版畫插圖製作、封面製作、版次刷次印數、裝訂、鑑定、保存、拍賣、流傳、收藏、禁燬等等知識,在這本小說中都運用到了。讀者讀過本書之後,不妨順著線頭摸索而去,繼續研究西洋書誌學,深入瞭解十七世紀歐洲的書籍業盛況、出版《九扇門》的威尼斯在當時歐洲書籍業佔怎樣的地位、十七世紀書籍的裝幀風格、西洋圖書與插圖的關係、插圖的製作與演變的文化史、歐美著名的藏書家與書癡們有哪些瘋狂行徑?大仲馬與他的時代是怎樣的風貌?大仲馬還有哪些著作非讀不可?甚至延伸到本書常提到的名人:拿破崙(大仲馬及柯索都與他有關係),他一生功業及對歐洲政治文化的影響如何?若能如此追索探討,則善莫大焉。
也有讀者對於小說中提到的魔法書很有興趣。如果您上國外拍賣網站搜尋,可能發現到有人在賣《德洛梅拉尼肯》及《幽影王國九扇門》。請勿見獵心喜,這只是商人的噱頭。市面上的《幽影王國九扇門》有兩種。一種是當年拍電影所用的道具書,當作紀念品確實有收藏價值,拍賣成交價可不低;另一種是某家出版社取得授權後,照樣一五一十打造出來的「仿造書」。吾友頭號「嗜書癮君子」陳建銘兄指出,這仿造書作得一樣有文字有插圖,可惜文字部份只是把一大段拉丁文不斷地複製,多翻幾頁就露餡,整體裝幀亦不甚高明,印刷、用紙普通而已。他講得活靈活現,彷彿親見,我懷疑他家裡根本就藏了一本。
◎ 魔法書傳統:其來有自!
真實歷史裡,確曾出現過幾部邪惡的書,例如《邪惡聖經》(The Wicked Bible)。那是一六三一年,英國倫敦的皇家印刷工印製《詹姆斯國王版聖經》時,不慎漏印了一個字「not」 。書印錯本來無傷大雅,頂多加個勘誤表就得了,但在那個年代,這很要命,因為出錯的對象是當時神聖不可侵犯的聖經(而且還是皇家欽定版),更恐怖的是,錯誤發生在《出埃及記》那一章家喻戶曉的「十誡」之「第七誡」:「你們不可通姦!」,少了「not」就變成:「你們可通姦!」,這比《幽影王國九扇門》還邪惡。
東窗事發後,英王查理一世震怒,印刷工們被罰款三百英鎊(差不多是他們一輩子的薪水總和),並且吊銷印刷工執照(沒有被抓去火刑伺候,已是祖宗保佑)。所有出錯聖經回收銷毀。但果然「人間猶有未燒書」,時至今日,全世界殘存十一本《邪惡聖經》,是古書界夢幻逸品,被世界各大圖書館及藏書家收藏。這個事件真的單純只是印刷工們的疏失嗎?只是不小心打個瞌睡嗎?說不定是魔鬼撒旦搞的鬼?
魔鬼確實曾被指控插手歐洲出版業。一五六一年,歐洲出版一本名叫《Missae ac Missalis Anatomia》的書,全書一七二頁,裡面竟有十五頁是勘誤說明,錯誤多到罄竹難書。作者很委屈(又不全是他的錯),只好公開說明,會搞成這樣,都是因為魔鬼撒旦親自把他的手稿偷走,加以竄改,這還不夠,還強迫印刷工們把稿子讀錯。如果不歸咎「攏係撒旦的陰謀」,真的很難解釋這條出版品錯印的世界紀錄。
雖然《大仲馬俱樂部》裡面提到的魔法書、邪惡書大都是作者虛構,但西洋世界自中世紀以來確實流傳著秘密的惡魔崇拜社團、黑魔術及所謂的魔法書(Grimoire)。有一本《大魔法書》(The Grand Grimoire)據說出版於一五二二年(但廣泛地被懷疑根本是十九世紀人的手筆),此書中附有惡魔畫像、記載惡魔之名、如何製作魔法圈(magic circle)、如何施行黑魔術、在什麼日子什麼時段施行,可以召喚惡魔路西法(Lucifer)云云。另外有一本《所羅門王的鑰匙》(The Lesser Key of Solomon)更是大名鼎鼎,雖然其序言說該書是聖經裡那位所羅門王所作,但一般認為它成型最早只在十五世紀,目前存世的手抄本經鑑定係十六世紀產物。此書記載黑魔法、咒語,可以召喚惡魔,驅遣惡魔為施術者所用。並且記載施術者應如何執行魔法、如何穿著、如何布設魔法圈、如何以動物作為犧牲等等。資料很豐富,光是魔法圈就介紹好多種。後世不少小說、電影從這裡得到靈感及創作材料,它大概也是《德洛梅拉尼肯》的原型。
◎懸疑推理、魔幻恐怖、天使魔鬼:統統顛覆!
前面提過,我認為《大仲馬俱樂部》是部搞「顛覆」的小說。它走懸疑推理路線,最終顛覆了懸疑推理小說。它走魔幻恐怖路線,最終也顛覆了魔幻恐怖小說。《幽影王國九扇門》第九張插圖上面有句話:「陰影來自光明」。這就是對於傳統善惡二分法的顛覆。陰影與光明,魔鬼與上帝,惡與善,黑與白,都是相輔相成、相生相剋,並沒有高下之分。犯下深重罪孽的,往往是愚蠢的人類自己。明知前有地獄還執意往下跳的,也是人類自己。
對於「魔鬼」,本書有獨特的看法。神祕女子「艾琳.艾德勒」說,人們對於「魔鬼」的認知,都是「被惹火的獨裁者」創造出來形象,是「勝利」一方的片面之詞。當年「墮天使」們的抗爭,也不過就是要爭取一份「自由意志」。看「艾琳.艾德勒」在最後一章所述說的「光與闇」之戰,「墮天使」一方簡直被形容成某個地下武裝革命游擊隊,「撒旦」大約是相當於切.格瓦拉一類的人物,這場漫長的鬥爭是如此孤寂、如此艱難、又如此浪漫。能夠認同嗎?讀者自行判斷。但這裡的「魔鬼」肯定不是「惡魔降世」型小說裡那種「魔鬼」的嘴臉了。
書中所有提到「艾琳.艾德勒」及科索前妻妮可的段落都非常「美」。書海一匹狼科叟透過神祕的魔性之女「艾琳.艾德勒」,才真正認識已經失去的愛人妮可荒疏寂寞的心靈。文字迷濛得像霧,沈重得像枷,又像是獨步於雨夜中的巴黎,美得令人無來由地傷痛起來。我讀到第三遍才領悟,原來《大仲馬俱樂部》也是不折不扣的愛情小說。
小說把書本與魔法、書癡與惡魔崇拜者牽連在一起,實令人莞爾。在真正的書癡眼中看來,富商巴羅.波爾哈根本算不上書癡。波爾哈藏書只是把書當作工具,以遂其特殊「目的」。而一個真正到位的書癡,他搜書有各式各樣的原則,但偏偏不會有太大的目的。他很清楚要如何去收藏這些書,卻常常不太清楚為何要去收藏這些書。這才是真正的書癡。
真正的書癡並不需要召喚魔鬼,他心中早已住了一隻魔鬼。他的靈魂早就賣給「書」了。上天堂的書癡不需要獎賞,那麼下地獄的書癡呢?也不必替他們擔心,他們在世時本來就已住在地獄裡,還甘之如飴,那個地獄的名字就叫做:「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