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六壬,須先融會貫通落象組合各因子所蘊含的象意,後將其成果濃縮成課格、法則,再將相關課格、法則融入七二O課,用以求占。六壬術的發展,脫離不了(畢法賦)的範疇,主文雖僅七言百句,卻字字珠璣,諸法咸備,其注釋更摒棄古書「留書不留訣,留訣不留法」之惡習,不但留書、留訣,更留法,祇要讀通此賦,即可盡竅六壬堂奧。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大六壬畢法賦精註詳解的圖書 |
$ 540 | 大六壬畢法賦精註詳解
作者:秦瑞生 出版社:武陵 出版日期:1997-08-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63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共 2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研習六壬,須先融會貫通落象組合各因子所蘊含的象意,後將其成果濃縮成課格、法則,再將相關課格、法則融入七二O課,用以求占。六壬術的發展,脫離不了(畢法賦)的範疇,主文雖僅七言百句,卻字字珠璣,諸法咸備,其注釋更摒棄古書「留書不留訣,留訣不留法」之惡習,不但留書、留訣,更留法,祇要讀通此賦,即可盡竅六壬堂奧。
自從拙著(大六壬預測學)出版後,各地讀者來電讚譽有加,讓筆者深受感動與鼓舞,發覺國內外愛好三式之學的朋友相當多,不少研習者苦於門徑難入。然而其他術數領域則已蓬勃發展,熱烈發燒,這都是時賢發表心得,引起回響所致,這其中筆者尤其敬仰竹山鐘義明先生,他能將往昔被視為秘傳,須高金購得的資料,加以整理著述出版,對現今海內外術數文化有一定的貢獻,好書是不會被冷落的,筆者常以此來觀照撰寫時應有的敬業。
來電的讀者都認為六壬術似乎太深奧了些,要摸清它的底蘊,究竟應該如何著手?這個問題亦是筆者研習六壬術以來所感同身受的。常向讀者建議,若分三個階段研習,在第一階段須融會貫通落象組合的各個因子,如八殺、九寶、十二天將、神煞、其他因子之縱橫關係所蘊含的象意。第二階段則將第一階段成果濃縮成課格、法則的方式,有助記憶及重點運用,因此(課經)、(畢法賦)、(畢法補談)的教材就變得相當重要,其中尤以(畢法賦)更是重要。第三階段將相關課格、法則融入七二○課?堙A再參酌求占年月、季節旺衰、年命差異,就可掌握六壬術的核心。(六壬大全鈐)提供了七二○的注釋,就是課格、法則的運用。
(畢法賦)居於上述承繼的重要角色,筆者本書就先以它為主。將來再以第三階段的(六壬大全鈐)為對象,期能讓讀者物超所值地讀通六壬術。
六壬術傳承至今,有下列兩大差異:
(一)發三傳之方法。早期之(金匱章)僅有六類分別為1.賊剋2.知一法3.涉害法4.遙剋法5.昂星法6.伏吟法,與現代流傳之九宗法不同。取用方式根本不同,古法以涉害始入取用;今法則以涉害深淺。昂星法,古法僅取初傳,中末傳不取;今法則初中末皆有。又伏吟法,古法不論有剋、無剋,今法則有剋仍以賊剋法取用,無剋才與古法同。
至於發三傳法如何由六類轉變為現今之九宗法,已不易追查,但由現今九宗法最早古籍,唐肅宗.徐道符所著(心鏡)卷一釋課玄微門即列出九法,可證明唐朝時已採用九宗法,而出現在宋理宗之(畢法賦),其注釋文也採用九宗法。往後之元、明、清的六壬古籍也都以九宗法發三傳,但收錄在清.金正音輯(大六壬秘本)的五要權衡論(十四)遲速之例二,仍有古涉害法之影子,不以涉害深淺取用,而直接以涉害始入為發用,所得結論不同。(畢法賦)第93法就特別提醒(妄用三傳災禍異)之法則。
(二)除九宗法之正統六壬術外,尚有以(六壬金口訣)所採用的以求占人之來方及日干五鼠遁人元,結合方位上神及所乘天將論斷災福的方法。此法據稱為戰國時孫臏所傳,通常使用在測來意,頗為準驗,中國的筆記小說常有這方面的記載。如袁樹珊(述卜筮星相學)輯錄清.吳熾昌(客窗閒話)的梁翁卜,當係此法傑作。但由於來方不易測定,故此法較少被使用,但有心深入研習六壬術的讀者,應參酌之。
明.芧元儀輯(武備志卷一二八六壬)曾提及(太歲、月建、正時、天上時、來人方位亦不可不庸心,但方位難定,故卜卦者於此忽略,要當兼而用之。)
儘管六壬術傳承上有差異,(畢法賦)所受的尊崇卻是無庸置疑,正統的六壬術發展至今,都脫離不了(畢法賦)的範疇,我們從注釋文之說明即可得知,難怪清嘉慶六壬名人程樹勳在(壬學瑣記)稱許它(諸法咸備,至平至當。)
(畢法賦)的主文僅七言百句七百字,卻字字珠璣。它的注釋則充分列舉各種課象的可能變化,因此扮演了上述研習三階段的傳承角色,為內行人所喜愛,其實它也涵蓋第一階段各因之的描述,而課格例釋也與(六壬大全鈐)相通,事實上祇要讀通(畢法賦),就可盡窺六壬術的堂奧。
在目前國內所出版的六壬術古籍中,重要的如集文書局古今圖書集成,藝術典版之(珍本大六壬上中下),竹林書局郭載騋(大六壬大全上下),武陵出版社中央善本之(大六壬秘本),皆收有(畢法賦),前二者附有注釋,後者則僅有主文。然附有注釋之(畢法賦)也都沒有標點及課傳例示,因此讀起來相當生澀詰牙,不能順暢到底,頗讓人感到惋惜。
歷來術數書籍之傳承,常(留書不留訣),或(留訣不留法),但(畢法賦)的注釋卻沒有上述毛病,殊屬難得,它不但留書留訣,更留法,所以它是欲深入堂奧所不可或缺的。為了彰顯它的光輝且發揚六壬術,筆者針對原注釋之缺點,加以標點及重點注釋,文中之課例也附列,免得隔靴抓癢,為幫助讀者會通其他重要經典,如(課經)、(畢法補談),也都在相關法則附錄之。又為求理論與實務兼通,加深研習效果,在每一法則附實例,除少數找不到適當的現代實例而以古例或他書之例說明,其餘都是筆者曾占過的實例,為顧及隱私權,姓氏略有更改。
筆者藉此向案例主人致上最大的敬意,若沒有他(她)們的求占,就沒有這些精彩的占例,也衷心希望他(她)們都能脫離貪、癲、痴的苦海。在撰寫期間,拙荊美華讓筆者無後顧之憂,得以全力筆耕,特此誌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