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 項符合
大地與神共舞 (神叢151):神學與生態學對談
的圖書
生態
生態學,是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於1866年定義的一個概念:生態學是研究生物體與其周圍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德語Ökologie是由希臘語詞彙Οικοθ和Λογοθ組成的,意思是「研究居住在同一自然環境中的動物的學科」,目前已經發展為「研究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環境包括生物環境和非生物環境,生物環境是指生物物種之間和物種內部各個體之間的關係,非生物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土壤、岩石、水、空氣、溫度、濕度等。
在1935年英國的Tansley提出了生態系的概念之後,美國的年輕學者Lindeman在對Mondota湖生態系詳細考察之後提出了生態金字塔能量轉換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就是同一條食物鏈上各營養級之間能量的轉化效率平均大約為百分之十左右。由此,生態學成為一門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的比較完整和獨立的學科。近年來,生態學已經創立了自己獨立研究的理論主體,即從生物個體與環境直接影響的小環境到生態系不同層級的有機體與環境關係的理論。它們的研究方法經過描述——實驗——物質定量三個過程。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進了生態學理論的發展。如今,由於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緊密相關而產生了多個生態學的研究熱點,如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全球氣候變遷的研究、受損生態系的恢復與重建研究、永續發展研究等。
生態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展,微觀方面向分子生物學方向發展,生態學是向研究宏觀方向發展的分支,是以生物個體、族群、群集、生態系直到整個生物圈作為它的研究對象。生態學也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需要利用地質學、地理學、氣象學、土壤學、化學、物理學等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知識,是將生物群集和其生活的環境作為一個互相之間不斷地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整體來進行研究。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大地與神共舞 (神叢151):神學與生態學對談
內容簡介
面對今天遍布全球的生態禍患及其相關課題,各界的討論如火如荼;本書值此問世,能帶來什麼「新」的洞見呢?
本書採取新的途徑,首先源自教宗方濟各的「新」行動策略—《願祢受讚頌》,它是生態生命舞動的推動力與基調,對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巴黎協定〉的進行影響甚鉅。
其次,本書超過一半的篇幅,作者突破三四百年來籠罩科學與神學的盲點—二元對立,力圖回歸「整體」根源,作為神學、生態學,乃至其他領域的探究或直觀悟性的基地。
最後,有關「生態與禮儀」、「宇宙感恩祭」等,則回到人類赤誠的情懷。面對宇宙的神秘、浩瀚,只有引吭高歌,手足舞蹈;因為,禮儀敬拜先於神學!
誠然,本書題名《大地與神共舞》,表明這不是抽象論述,而是有關生命舞動的描繪。這是本書的新穎之處,期盼激發共鳴與省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德莫特.連恩(Dermot A. Lane, 1941~)
被廣泛視為愛爾蘭神學家中最傑出的其中一位。1967年在都柏林總教區晉鐸;1970年在羅馬取得神學博士,隨後展開教育與研究生涯,曾任都柏林市立大學、天主之母教育學院(Matter D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校長。他在愛爾蘭、美國教授神學45年之久,力倡宗教培育的革新—以「學習者」而非「教義」為中心的方法。身為一名神學家,他著作等身,膾炙人口,且融入具體的時代性議題,其神學根植於梵二,並強調對話的重要性。連恩近期甫由都柏林巴拉利(Balally)教區牧職退休。
目錄
v 原著作者中譯版序(連恩)
vii 原著麥序(席安.麥多那神父)
xii 劉序(劉錦昌)
1 第一章 神學與生態學
1 《願祢受讚頌》(Laudato Si’)簡介
5 整體生態學
13 生態學與神學革新
20 神學與科學對談
27 第二章 神學人學與整體生態學
29 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
36 為服事生態學而重建的人學
42 拓展相互關係的動力
53 第三章 整體生態學和深層聖神論
53 被忽略的聖神論
58 普遍性的聖神經驗
64 具體性的聖神經驗
71 希伯來聖經中的聖神
76 德日進:精神和物質同出一元
83 第四章 深層生態學和深層基督論
85 希伯來聖經中的智慧、聖言、聖神的臨在
89 新約聖經中的多元基督論
97 從深層生態學到深層降生論
100 初評格雷格森的深層降生論
105 創世論與降生論的根本結合
106 結語
108 第五章 末世論與生態學
111 神學指南
113 從起初的創世到基督內的新天新地
122 由梵二省思聖經的一體範疇及《願祢受讚頌》
128 末世論中復活的關鍵性角色
140 第六章 生態學與禮儀
142 宇宙與禮儀之間失去的連結
153 團體創世模式
165 第七章 《願祢受讚頌》和宇宙感恩祭
166 對自然界的神學省思:宇宙感恩祭的主要背景
173 宇宙感恩祭的不同面向
185 回歸整體生態學
序
原著麥序
席安.麥多那神父(聖高隆會會士)
Seán McDonagh, SCC
清楚瞭解連恩這本頗受歡迎的書,其中所呈現創世神學演變至今的幅度,是相當重要的。作者追溯自特利騰大公會議(1545~1563),創世神學到今天演變的歷史背景。大公會議之後,教宗保祿五世(Pope Paul V)在1570年出版《羅馬彌撒經書》。在這彌撒經書中,將臨期的〈領聖體後經〉如下:「主,請教導我們厭惡地上的事物,而嚮往天上的事物」(Domine, doce nos terrena despicere, et amare celestia)。這樣基於二元對立和逃避意味的神學觀,此祈禱對自然世界的內在價值毫無賞識。幾乎四百年來,天主教會每年的將臨期都誦唸這個經文。整個二十世紀普羅大眾使用的祈禱,充滿了像這樣缺乏生態意識之祈禱經文。
本書中,連恩不僅調整這樣的教導,或許也試圖用更為精緻的方式來呈現舊神學。一反過去的作法,他依據聖經的教導和現代科學的發現,予以挑戰和反駁。與他的神學人學有一致的基調:人類與今天世上存在的一切息息相關,並且與宇宙約140億年前誕生的所有存在物環環相扣。
與演化動力觀點相符,也與拉內(Karl Rahner, 1904~1984)和德日進(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的學說論述一致,連恩深信,透過聖神生生不已的作為,整體宇宙都被賦予了自我超越之潛能。他談論道:「如果我們嚴肅認真地看待聖神,今日的教會論和創世神學可能有所不同」。「從下而上」的神學具有兩個元素:首先是對猶太神學的「氣 / 神」(ruah / spirit)的意涵,我們必須要有淵博的認識;其次是對「氣 / 神」的探究,我們必須要有切身經驗,不只是在歷史中,也在自然界中,不只在過去,也對當前的「氣 / 神」有所體驗。
連恩不會僅滿足於論述一個嶄新的聖神論(pneumatology);他主張新的聖神論,勢必配合與自然世界密切結合的新基督論。基督,正如我們每個人一般,是一名宇宙之子。最重要的是,「氣 / 神」在猶太宗教文化(Judaism)中的意涵,是寓居塵世的一位大地之愛的聖神、是宇宙創生的物質和氣息。「聖言」神學也是關鍵;一旦聖言取了血肉,降生在我們中間,聖言的宇宙運行就進入了人類歷史中。這樣的宇宙性基督論,為受造界注入了嶄新的尊嚴,也恢復了宇宙演化過程與系統的內在價值,並且指向了大地家園與人類家庭環環相扣的團結關係。《願祢受讚頌》肯定,若萬物都在基督內,走向它們命定要成為新的創造的一部分,那麼,所有的受造物將依其自身的內在價值、而非依其功利理由受到尊重。
此外,連恩發展的末世論,超越了我們對死亡、審判、天堂、地獄等的終極關懷。對於這類稀釋了的末世論,他深感不快,它不但給其他神學留了個破口,也導致我們失去了神學的「重要元素」,諸如我們對望德所該具備的顛覆性與先知性角色的反省、復活在基督信仰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創世與末世論的關係。
西方文化和基督信仰對於海洋的尊重極為不夠,值得在此一提。雖然地球表面70%為海洋所覆蓋,但我們對火星和月球表面的認識,甚至比對海洋的認知還多。若無海洋,我們的地球會如同火星一樣無法居住---沒有草地、牧場、森林、鳥、動物、人類。38億年前,生命始於海洋。生命移居陸地之前,海洋滋養著生命,並在其中演化超過30億年。
愛爾蘭每個教區都與海洋相接,然而,我卻不知道有任何教區曾經省思過天主在海洋中的臨在,亦未追溯人類長期以來對海洋所造成的破壞,並提出未來對保護海洋的具體計畫。基督徒團體若能獻身於這樣的行動,連恩相信,這樣的末世論將能激勵並刺激我們保衛生態,進而提升我們共同家園的福祉。他也主張,這樣的末世論可以填補人類和其他物種、人類團體和大地家園、宇宙和社會之間的裂痕。這一嶄新的聚焦,擴大了復活的範疇,從以人為中心的獨斷視角,延伸至以宇宙為中心。
連恩處理存在於古典經文中的矛盾,「叫他(人)管理海中的魚……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創一26、28)。他指出經文含糊不清且帶有剝削大地生態秩序的色彩,以致現代人類認為握有聖經的許可,可以剝削大地的生態秩序。甚至梵二大公會議的神職們,在所撰的《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中,亦流露出「掌控神學」(domination theology)的意味,陳述世界是專為人類所用:「按天主肖像而受造的人,曾接受了征服大地及其所有的一切,並以正義及聖德治理一切的命令」(《牧職憲章》34號)。
禮儀崇拜乃為基督徒經驗和連恩此書的主軸。他引用教父的話「我們怎麼祈禱,就怎麼相信」(lex orandi, lex credendi)。但不幸地,在聖祭禮儀中極少涉及宇宙,可以說,我們的禮儀祈禱幾乎是精神分裂的。我們相信的是一回事,慶祝的卻是另一回事,甚至與所相信的背道而馳。這是不幸的,因為從起初,感恩經祈禱(Eucharist prayers)便是為感謝天主降福宇宙而出現。早在主曆215年,《使徒傳統》(Apostolic Tradition)已有為創世之恩而感謝天主的感恩經祈禱;這段感恩禱文,緊接著感謝聖父派遣救主耶穌,隨即出現在第二段中。
如果聖祭禮挑戰我們,不但要與人類夥伴,也要與大地家園的其他物種分享大地,那麼我們得承認,我們對此挑戰的回應做得相當貧乏。地球上的每一生態環節,都遭受了人類只為自身利益的剝削。我們根本就漠視與我們共享地球成千上萬的物種,當然更談不上給予基本的生存權。
在討論禮儀時,連恩批判聖祭禮儀中使用的性別語言,而這是無法原諒的。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日課經文中:在第一週週四的晨禱中,聖詠說道「我躺臥在群獅中間,個個都想把人子吞咽」(詠五七5)。同樣的,在〈讚主曲〉(Benedictus)中表示:「他給我們父親滿溢的愛」,對「母親」則隻字未提!我們如何鼓勵年輕的母親使用此經文呢?悲哀的是,我相信教會領袖,無論在羅馬或是英語系教區主教們,都沒有人意識到教會禮儀崇拜中使用的性別歧視語言,使多少人疏遠了福音經驗,特別年輕婦女。
這本關於生態和神學的新書,並不涉及學者感興趣的某個特定神學領域。連恩深具說服力地強調,生態課題必須滲透在整個神學領域和基督徒信仰的操練中。這本書處理當代最重要的課題,無論為世界、為教會,或為信徒、非信徒皆然。我們都看到了,直到《願祢受讚頌》之前,天主教會針對我們對自然界的蹂躪破壞,其回應顯得淡薄而零碎。所以很欣慰,看到一位資深勝任的神學家,透過與其他神學家的交談,探究聖經根源和現代科學,認真偵查、透視時代訊號,為我們的信仰形塑嶄新的願景。
本書亦提綱挈領地,為基督徒身處這世界,提出新的生活方式,而能開始聆聽貧困者和大地的哀號,並因而可以用嶄新、蛻變的實踐方式來回應。本書最後,指出了新禮儀的方向,信眾相聚為神奇的萬有讚美天主,並因而轉向以新的生活方式、行動和感受來回應自然世界。用教宗方濟各的話,如果我們錯過這個嚴肅的使命,那為下一代,大地將越來越嚴重地形成一廣大的垃圾堆。
詳細資料
ISBN:9789575469733 叢書系列:輔大神學叢書 規格:平裝 / 208頁 / 15 x 21 x 1.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7版 出版地:台灣
66折: $ 231
66折: $ 614
66折: $ 950
作者:李淼
出版社:任性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11-28
66折: $ 257
作者:林熙 Brett Lindsay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24-03-01
$ 300
$ 284
作者:葉國居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17
$ 270
作者:藤桃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11-09
$ 95
$ 170
$ 537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1-15
$ 221
作者:藤本樹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31
$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