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改革令國家實力崛起,與此同時,政府強勢統御經濟的模式也漸漸成型。表面榮景之下,卻是經濟種種怪現象:一邊是廣義貨幣氾濫成災,一邊是民間「錢荒」,民營企業借不到錢,高利貸盛行;一邊是經濟高速增長,一邊是股市不斷下跌,企業失去活力;一邊是政府財政收入所佔比重越來越大,一邊是民營企業利潤和普通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比例逐漸減少。國越富,民越退。
韋森教授用豐厚的學養和通俗易懂的語言解析紛繁亂象後的矛盾,他認為,近年中國經濟體內廣義貨幣氾濫,正是近年中國政府宏觀經濟刺激政策的結果。中國政府推動超大規模鐵路、公路、基建投資,既促成快速經濟增長,卻也是通貨膨脹乃至未來中國長期經濟增長的問題根源。當三十年改革紅利漸漸用盡,如果政府投資拉動經濟的路徑依賴不改變,對於中國長遠經濟發展有損無益。要刺激經濟增長,已經到了還富於民,讓民生活力再現的時候了。
作者由此講到,未來中國的民主政治與法治國建設的核心,實質上正是政府的民主預算問題,即納稅人通過自己所選出的代表,並通過法定程序對政府的財政行為進行監控和審理,以確保其使用得當。由此觀察,繼續改革勢在必行。
作者簡介
韋森
著名經濟學家,1995年獲悉尼大學經學博士,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經濟思想及經濟史研究所所長。長期為《華爾街日報》中文版、FT中文網、財經網,以及《南方早報》、《文匯報》等撰寫專欄,發表時評。主要著作有《社會秩序的經濟分析導論》、《經學與哲學:制度分析的哲學基礎》、《經濟學與倫理學》、《經濟學如詩》和《市場、法治與民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