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書是作者四年來對大陸企業管理制度進行研究的成果總結,全書共分成七章。第一章為中共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的內涵分析,從經改前的企業管理體制,乃至利潤留成、利改稅、廠長責任制、承包制迄股份制等重大變革,均作深入淺出之剖析。第二章針對國營企業之發展狀況作初步闡述,在內容上包含了國營工業企業,國營服務性企業、國營商業企業、此外對晚近頗受重視的企業集團也有詳細的分析。第三章為鄉鎮企業的發展狀況,首先介紹大陸鄉鎮企業的發展過程和重要發展模式,並就鄉鎮企業經營效率和其與農村經濟改革的互動關係進行實證分析,就實證分析的結果來看,大陸鄉鎮企業經營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有互補互利的關係。
第四章根據作者實地調查的資料(89家鄉鎮企業和39家國營企業)對大陸國營企業與鄉鎮企業的全面品管制度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國營企業與鄉鎮企業的品管制度之內涵有所不同,在企業與外部環境的關係上前者較重視對供應商的評估,後者則對消費者需求脈動改變的掌握較為靈敏;至於在企業內部的品管制度方面,國營企業似乎較鄉鎮企業更成熟,而其產品品質也較有保障;但國營企業內部的全員參與品管之程度顯然不及鄉鎮企業;而且國營企業在各種制度上均較僵化使其決策缺乏彈性,導致資產週轉率偏低,這些都是國營企業先天上不及鄉鎮企業之處。
第五章也是根據作者實際調查的資料(89家大陸鄉鎮企業和47家台灣民營企業),對兩岸企業的全面品管制度進行比較分析,結果發現臺灣企業在與供應商的互動行為、對消費者需求變化訊息的掌握、統計品管的落實、公司內全員參與品管的程度,和修正差異行動等方面,都較大陸鄉鎮企業來得成熟,而落實的績效也較為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陸鄉鎮企業的全面品管制度已具有雛形,而且由於鄉鎮企業在決策上相當靈活,對現代管理觀念之擷取和吸收也極為有效率,因此值得台灣政府和企業界密切注意。
第六章為大陸企業的案例分析(一),文內針對大陸65家中大型甘蔗糖廠之調查進行經營績效的實證分析,結果發現營業年數越長,綜合利用程度較高、產能利用率高、管理密度較大和沿海地區的糖廠具有較高的經營效率。第七章為大陸企業的案例分析(二),選取了首都鋼鐵公司、儀徵化纖集團、尖峰水泥集團、上海十七棉紡廠和東安商業企業集團等五個企業實體進行個案分析,其結果有助於吾人對大陸企業運作內涵的瞭解。
本書的完成雖歷經四年時間,而資料的使用多以極難取得的初級資料為主(次級資料為輔),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也盡量求其適切性,但個人學力和精力有限,疏漏與缺失仍在所難免,祈望海內外人士能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