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序
於公領域,曾經是一名國小老師的我,在教育現場接觸過自閉症的學生;到美國攻讀藝術治療碩士時,曾在社區早療中心實習,服務特殊需要的孩子(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畢業後,成為紐約市 「希望之門」青少年中心的藝術治療師,自閉症的青少年是我臨床工作的對象之一;即使是剛回到台灣,遊走校園和社福機構短暫從事行動藝術治療,被分派的部份個案也是自閉症兒少;如今成為一名藝術治療教育工作者和督導,探索如何讓藝術成為豐富自閉症者生命的媒介,依舊是現在進行式。
於私領域,我在大學時期最麻吉的同學阿志,他有兩個兒子,一個被診斷過動症、一個被診斷亞斯伯格症,夫妻關係因親子互動的緊繃而大受衝擊,身為朋友的我看在眼裡,有心幫忙卻無力可施;我在美國留學和工作八年,最要好的藝術治療師朋友 Monika,原本就是服務特殊兒童的她,結婚後的第一個孩子也被診斷為自閉症合併ADHD,即使藝術冶療的背景賦予她較多的專業知能,但面對自己的骨肉,仍舊感到心力交瘁;我的一名學生小芳亦面臨同樣困境,從剛開始發現孩子是 ASD 的錯愕與失落,到「如其所是」的接納及「還有半杯水」的調適,仰賴的是她和先生對孩子深厚的愛和持續不斷的自我教育與學習。
無論是公領域,還是私領域,我與自閉症兒童相遇的機會無所不在。不管是實際經歷與他們工作時的挑戰和成長,還是親身見證周邊朋友與孩子相處時的壓力和掙扎,我都深刻體會到「教育走在治療之前」(簡稱育療)的重要性。尤其是自閉症兒童早期介入(early intervention)的關鍵,來自於親職教育、家庭教育和必要的心衛教育,「治療」或「療癒」是伴隨對自閉症兒童和其家人的「教育」行動,以及為之服務的教師、治療師的「矯正」處遇而來。因此,我以「早期育療」取代「早期介入」或「早期療育」(台灣普遍使用的術語),成為中文書名的一個關鍵名詞。
《自閉症兒童早期藝術育療》(Art as an Early Intervention Tool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英文原著於 2009 年出版,距今已超過十年,它雖不算是一本新穎且學術的書籍,卻是一本對自閉症兒童家長、老師、藝術治療師和其他相關助人工作者來說,十分具參考價值的工具書。這本譯書的作者,自己的弟弟就是自閉症患者,而她本身又是長期與自閉症兒童工作的藝術治療師,因此我在翻譯和審閱此書的內容時,隔外感受到她亟力要將自己於私領域和公領域用藝術來關照自閉兒的獨特經驗與見證,用同理關懷的態度和淺顯易懂的文字來倡議和教育讀者,視覺藝術可以成為與自閉症兒童建立關係並提高他們生活品質的專業工具。
本書作者的治療取向結合了行為學派的觀點、認知發展的概念和藝術本位的精神,我欣賞她的熱情和實用主義的哲學觀,而這也是另一位譯者黃千千如此推崇這本書的原因。千千長期在醫院的復健科與特殊需要的兒童工作,這本書提供給她許多寶貴的臨床經驗和實務準則,相信也能提供給身為家長、老師、治療師或助人工作者的你,清晰的概說論述與實用的操作建議。或許,我們無法時時刻刻、長長久久地陪伴自閉症兒童長大,但我相信,透過讓教育走在治療之前,協助自閉症兒童與藝術建立正向關係,讓「寓教於樂」,也讓「寓療於教」,那麼藝術(無論何種型式: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可以是陪伴孩子並育療他們一輩子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