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婦研縱橫第97期:消除基於性別暴力的圖書 |
$ 108 | 婦研縱橫第97期:消除基於性別暴力
作者: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 出版社: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 出版日期:2013-01-17 規格:26*19cm / 167頁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消除基於性別的暴力」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各國、各地多年來致力落實於政策、社會文化層面之作為,更是女性、弱勢性別血淚生命換取而來的具體行動。因此,本刊特別以此為專題名稱,盼以在地性別團體運動位置之發聲,與國際發展、理論研究相互提醒對照,同時呈現受暴群體的多元樣貌及暴力的各種型態。
本期專題文章首先為臺灣防暴聯盟理事長張錦麗執筆介紹該聯盟成立之使命,盼以民間角色督促政府、累積倡議能量,呼籲立法、政策層面落實保障;未來將朝建立防暴交流平台的方向前進,繼續努力。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的專文娓娓道出二十年來為前臺籍慰安婦爭取日本官方道歉及賠償的過程,除了描述昔日的暴力倖存者如何成為現今反性別暴力運動的倡導者,也從陪伴者的角度,書寫日漸凋零的阿嬤們所展現的生命韌性。
財團法人現代婦女基金會司法服務總督導李姿佳,則撰文介紹同志親密暴力的現況,進而分析求助率低之成因,指出助人工作者應接受跨文化教育教訓練,包括同志面向外,同志伴侶的支持體系及福利資源過少亦為制度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南洋臺灣姐妹會社工鄭詩穎以實務工作者的身份,描繪新移民女性在臺生活的種種傷痕──家庭暴力、被迫親子分離、社會文化及政策面的不友善等,皆落在此一族群身上,成為看不見的痛,更是反歧視條款鞭長莫及之處。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候選人戴世玫藉由專訪美國家暴研究學者吉濱‧美惠子教授,介紹其研究亞裔家庭特定的暴力現象,思考未來亞洲家暴防治的下一步;文末提到社會教育、社區預防性工作及給予受暴婦女長期支持等,皆與前述各NGO團體撰文觀點多所呼應,顯示此一領域內理論與實務相互增強之特色。專題最後是本研究室研究員葉德蘭詳細評述國際社會對遭受暴力侵害女性的救濟與未來預防工作之發展,自最初「女權即人權」首度進入聯合國人權會議議程、近期建立起各項監督指標以評估婦女受暴現況、至現今數位科技下的網路性別霸凌,皆有所著墨,恰可做為國際與在地視角之對照。
研究論壇的兩篇文章分別由國立臺灣大學城鄉所博士班研究生張金權、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巫孟庭撰寫,前者論述兵役制度做為一種國家結構性暴力,凸顯跨性別者在當今法律、主流精神醫學的相互規範下被「合法化」,成為「性變態」之荒謬;後者則探討天主教學校與性別平等教育法之間的衝突,強調應以學生做為教育實踐之考量主體,並保障性別弱勢學生的權益。
本期觀察評介特別收錄兩篇介紹臺灣在地國際組織的文章,以及一篇女性主義地理學之書評。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顧燕翎教授就世界女青年會的歷史脈絡及在臺灣本地的發展,敘述其公益服務的性質如何與婦女運動的足跡交疊,於種族隔離的時代即展現尊重差異的具體行動;臺灣國際職業婦女協會副秘書長蘇研妃簡介該協會成立之由來,藉由臺灣名義申請成立分會與國際婦女組織接軌、於國際舞臺大放異彩,並爭取到今年年底在臺舉辦三年一度的亞太會議,值得期待。
書評部份,透過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生賴彥甫的介紹,我們得以重新理解「親密性」的樣貌、打破「在地/全球」的二元對立想像;作者更以酷兒研究的角度、臺灣婦運的脈絡延續並回應該著作,激發不同理論之間的對話與討論。
活動報導方面,有淡江大學化學系吳嘉麗教授記敘民間參與性平政策的焦點座談,國防醫學院李開濟教授等紀錄第十屆性別與健康國際研討會的精彩內容,獨立策展人謝慧青等側寫女性藝術家展覽座談會,及本刊執行編輯廖彥喬報導臺灣大學歷史系衣若蘭副教授分享教授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之心得。各篇主題分別涵蓋政策、研究、藝術創造到教學面向,顯見性別議題相關活動之蓬勃發展;豐富內容,精彩可期。
自1991 年起,美國羅格斯大學全球女性領導中心發起「十六天反性別暴力行動」(16-Day Activism Against Gender-Based Violence Against Women),參與者以11月25日為消除對婦女之暴力行為國際日、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為起始日期,倡導宣傳各種反性別暴力的活動,2013年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以對婦女暴力防治為優先主題;為響應此一全球運動,《婦研縱橫》謹以本期專題及研究論壇文章在不同運動位置、面向之激盪與探討,獻給性別運動/研究社群的夥伴,一起在消除暴力漫漫長路上加油!
《婦研縱橫》編輯室 謹誌
【關於婦研縱橫】
由台大婦女研究室主編、印製發行的《婦研縱橫》,提供婦女與性別研究相關資訊,例如:進行中的研究計畫、研究心得、研究資源、書評、出版書目、課程資訊等,每期依規劃主題,開發討論議題,供學術及其他各界參考。
《婦研縱橫》,原名《婦女研究通訊》於民74年12月創刊,自第1~32期題名為《婦女研究通訊》,第33~60期改刊名《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61~65期期刊改名《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自第66期(民92年12月)起,再改刊名為《婦研縱橫》,期數繼續,並自第90開始自季刊改為半年刊,一年發行兩期,每年4月及10月出刊。
編輯室手記
〈 編輯室手記 〉 【 編輯室 】
當期專題
〈 臺灣防暴聯盟的使命與努力的方向 〉 【 張錦麗 】
〈 見樹、見林、見根:消除與防範暴力侵害婦女行為的國際進程 〉 【 葉德蘭 】
〈 從創傷到復原:陪伴前臺籍慰安婦二十年的啟發 〉 【 康淑華 】
〈 親密暴力另一篇章~同志伴侶暴力 〉 【 李姿佳 】
〈 隱蔽的暴力:新移民女性之痛 〉 【 鄭詩穎 】
〈 美國家暴研究的亞洲思維──專訪密西根大學吉濱‧美惠子教授 〉 【 戴世玫 】
研究論壇
〈 誰是有牌的性變態?──法與精神醫學之「性別認同」政治 〉 【 張金權 】
〈 性別平等價值與宗教自由之「衝突」──探討天主教學校與性別平等教育法之關係 〉 【 巫孟庭 】
觀察評介
〈 走過三世紀的老牌女青運動 〉 【 顧燕翎 】
〈 臺灣婦女國際舞台展風采 〉 【 蘇研妃 】
〈 重讀尺度、再探親密性:評讀《全球與親密性:我們時代中的女性主義》(The Global and the Intimate: Feminism in Our Time) 〉 【 賴彥甫 】
活動報導
〈 「性平政策更上層樓?──民間參與政府性平諮詢機制的功能」焦點座談會:「民間參與的意義?」場次 〉 【 吳嘉麗 】
〈 藝術家座談:女人們的故事與記憶 〉 【 謝慧青、彭佳慧、林皓貞 】
〈 2012性別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性別與醫學教育:開創人文與生物醫學的跨領域教學與研究」 〉 【 李開濟、古苓光、郭淑珍 】
〈 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教學分享:臺灣女性人物群像 〉 【 廖彥喬 】
研究資訊
〈 2012年4月~2012年9月婦女與性別研究出版書目 〉 【 胡哲豪 】
〈 各大專院校開設性別相關課程101學年度第一學期 〉 【 李宜武、張惟翔、詹淑涵 】
公佈欄
〈 台大婦女研究室2012年4月~2012年9月大事記 〉 【 編輯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