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孫子兵法》在世界上流傳甚廣,唐代中期傳到日本,在十八世紀中葉流傳到歐洲,現代更是受到國際上政界、軍界及經濟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與讚譽。
★《孫子兵法》被世人讚譽為「天下第一奇書、世界第一兵法」。
★軍校--,。
★奠定日本德川幕府近300年基業的德川家康聲稱因《孫子兵法》得天下;哈佛商學院將《孫子兵法》奉為「策略書的始祖」,列為高級管理人才培訓的必讀教材;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一直把《孫子兵法》列為必讀教科書;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更是將其奉為圭臬。
★《三十六計》是兵家計謀的總結,更是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被譽為兵家雙絕。
★每一篇兵法、計策皆搭配中國歷史上重要戰役、權謀故事或現代商戰案例,讓你過目不忘、輕鬆上手兵法與謀略的底層邏輯!
你想從不斷變化的情勢看準有利的機會迅速出手,為自己牟取最大的利益?
想要在商場上脫穎而出嗎?想要掌握致勝的關鍵,卻苦無良策嗎?
現在,只要一次精讀 「孫子兵法 +三十六計」,
就能掌握致勝之道──戰略的規則本質,徹底活用取勝之術──戰術的奇略詭道!
《孫子兵法》:智取上策
練兵不血刃,智勝無敵。孫武提倡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智慧與戰略的絕妙結合。在商場上,善用《孫子兵法》的道、天、地、將、法,洞悉局勢,掌握先機,無往而不利!
《三十六計》:奇謀巧計
欲取勝,先取心。《三十六計》中的聲東擊西、打草驚蛇等計謀,是戰場上的狡黠智慧。在競爭激烈的商戰中,善用奇謀,出奇制勝,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精華之原文+譯文+經典戰役或商戰案例,全方位解讀
本書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合二為一,兩本著名兵學寶典一次呈現。擷取原文之精華,以通俗易懂的譯文,讓你的閱讀經典暢通無阻。帶你一次飽覽經典戰役、歷史事件、歷史典故中兵法、古代計策謀略的精髓與運用,以當代新視角解讀國際知名企業運用到企業管理、市場行銷上的戰略思想。
作者簡介:
李蘭方
精通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經典,針對《易經》、《老子》、《莊子》、《論語》、《孟子》、《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有深入的了解,並有通俗有趣的闡發;內容涵蓋人生哲理、品行修養、處世方法與交際技巧等諸多面向。
作者序
序言
一次飽覽古代計策謀略的精髓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探討軍事策略時,經常被混淆的兩部著作,事實上,這是兩本不同的書籍,時代間隔更是遙遠,現在讓我們分別了解這兩部重要著作的來龍去脈。
成書背景
《孫子兵法》的成書年代為春秋時代末年,據說作者為齊國人孫武。這一部著作在歷史上歷經無數後人的詮釋,包括:曹操、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王皙、梅堯臣、何氏、張預。如此人才濟濟的傳抄註解者名單,讓《孫子兵法》更顯其重要性,堪稱為兵書中的經典。
《三十六計》為中國古代兵書。成書於明清時代,作者不可考。而「三十六計」這個詞語的出現,早於《三十六計》著作,此名詞起源於南朝時劉宋將領檀道濟,在《南齊書‧王敬則傳》提到:「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後來引用「三十六計」一詞的人越來越多,例如北宋僧人釋惠洪《冷齋夜話》提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一直到明末清初,出現頻率越來越高。於是有後人便刻意博覽群書,撰寫出《三十六計》,但其作者仍不可考。其註解者寥寥無幾。
《三十六計》全書以《易經》為依據,在書中引用《易經》二十七次,提及《易經》中的二十二個卦,並依據其陰陽變化,引申出《兵法》中的各種道理。《三十六計》之解析敘述,也是依據《易經》陰陽變化之理及古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諸策推演而成。
同為兵書,而造成混淆
由於《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都是探討戰略與戰術的兵書,其中有部分重疊之處,因此容易被混為一談,但事實上,兩者是不同的個體,不應被混為一談。
《孫子兵法》的精神在於不戰而屈人之兵,因此其核心思想是在於戰略,其核心思想是「期望做到不戰而戰勝敵人」,具有儒家精神。
《三十六計》所談的,則是戰爭中所使用的戰術,屬於奇謀巧計。例如聲東擊西、打草驚蛇、借屍還魂等等,所談的都是可執行的計謀。
古代兵家重視計謀,認為:「將之道,謀為先。」《孫子兵法》中強調:「兵者,詭道也。」在歷史上,眾多兵家極其推崇「詭道」,但卻沒有人像《三十六計》一樣,能夠將計謀做出如此具體詳實且有系統的總結。
雖然有些人將《三十六計》列為旁門左道,認為計謀是陰謀家、野心家、政客們爾虞我詐、爭權奪利之術,但在歷史上我們也常看到,在關鍵時刻,《三十六計》成為最後保身的殺手鐧。其實「計謀」只是一種思唯模式,並沒有善惡之別。計謀的施用,完全在於操作者的「心術」,我們大可以視三十六計為開啟人生的祕密武器。
然而,奇謀巧計正是《孫子兵法》作者孫武所反對的,他的兵法主張的是以實力決勝負,他的計策在於從實力方面進行對決,意義類似現代管理學所探討的SWOT分析,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與敵方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而在衡量了這些實力之後,便能衡量勝算,透過《孫子兵法》中所提及的五事七計進行評估,我們便能明白自己有沒有勝算。
現代之運用
《孫子兵法》這部兵書經典流傳之廣,已達全世界。全球各地皆廣泛地漫布著「孫子熱」,研究機構擴及世界。除了學術研究,即使是運用於現代的管理學上,亦能達到良好的驗證,在思考當代商業管理實務時,不妨著重《孫子兵法》中的「五事」:「道、天、地、將、法」,依據「七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的七個角度分析比較,在爾虞我詐的市場、商業競爭現場,一邊與競爭對手比較切磋,一邊分析自家陣營的實力,對於現代社會而言,《孫子兵法》均不失為強大的經營利器。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這兩部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兩部兵書,是中國軍事理論精華。本書擷取兩部著作的精華分別加以說明,並搭配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戰役、權謀故事以及現代商戰案例,讓你一書二用,同步深入理解兩部兵書之精髓,輕鬆的故事風格,讓你欲罷不能。
序言
一次飽覽古代計策謀略的精髓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探討軍事策略時,經常被混淆的兩部著作,事實上,這是兩本不同的書籍,時代間隔更是遙遠,現在讓我們分別了解這兩部重要著作的來龍去脈。
成書背景
《孫子兵法》的成書年代為春秋時代末年,據說作者為齊國人孫武。這一部著作在歷史上歷經無數後人的詮釋,包括:曹操、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王皙、梅堯臣、何氏、張預。如此人才濟濟的傳抄註解者名單,讓《孫子兵法》更顯其重要性,堪稱為兵書中的經典。
《三十六計》為中國古代兵書。成書於明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