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般來說,在中文科課堂學生總是離不開理解課文。學生參與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例如分組討論、小組彙報、角色扮演等,然後閱讀課外篇章,作文,默書,做課業。這種學習模式沿用已久,但是久以久之,學生可能減少學習中文的興趣。教師可如何引起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深化所學?
教育心理學家裴斯塔洛齊( 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說「教師如園丁,學生如花木。」教師不辭勞苦,悉心裁種,培育學生壯茁成長。教師好像園丁,園丁須給予適合的環境讓花木長大,而教師須提供得當的方法讓學生學習,從而開花結果。語文教學是一種藝術,語文教師都有他們心中的「園圃」,一些對教學的一些想法。本書旨在分享本人十多年來從事語文教育的研究和對中文教學的體會,道出我的「學與教的園圃」,期望和大家分享藏在心裏,可能已被遺忘的教育理念,但卻能實踐的教學法。我的園圃分為五個範疇,包括:常被忽略的「情的中國語文」、歷久彌新的「學生為本的中國語文教學」、容易實踐的「善用美妙的回饋」、不容輕視的「多元化的學習檔案」和「蛻變中的語文評估」。
一、情的中國語文
中國語文教學除了要教出具語文能力的學生外,更期望能培養具情義和心地善良的學生。相對其他科目而言,中國語文科能給予學生學習情意教育的機會較多。大部分中文科課文的篇章內容是與情意教育是分不開。「情」之所在,也是「趣」之所在。其中文言學習,更可提升學
生的語文的素養。第一章收錄了近年《「情」與中國語文教學》和《語文素養與文言學習》兩篇論文,說明「情」是的中國語文科的核心價值,不容忽視。
二、學生為本的中國語文教學
教育界提倡學生為本的教學,是以學生的興趣和能力來設計課程、教法和評估。教師也可用多媒體教學,電子學習,這是無可厚非。但本書提出的「學生為本」的中國語文教學方法有二:一是情境法;二是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情境法」是教師運用學生的生活的情境,拉近課文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距離,令他們感受作者在課文篇章所表達的感受,這情感是歷久彌新的。換言之,教師須探究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尋找與學生在日常生活情懷的共通點,然後運用生活化的提問,從師生對答中讓學生悟感文中所表達的情懷,令他們學生投入學習。這「情境法」對文言教學尤其重要,古代作品的內容看似與我們的生活風馬牛不及,但它是生活的反映,若教師能將古代和現實學生生活串連一起,便能引起學生情緒的共鳴。有了這共鳴,學生自然投入學習,所以教師如何以學生為本創設情境,把課文帶進生活讓學生感悟,是很重要的。第二章摘錄四個實際課堂教學的片段,以對話形式舉例說明情境法的運用。同時又收錄了童話教學和浸入式教學個案,說明了有關情境法的研究。
「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是學生為本學習的重要元素。它的理念源自自主學習理念,即是指自己作主、自我決定、自我控制的學習。現時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不多,學生成為學習的被動者,未能做到最近教育界提倡的「教小學多」(Teach less,Learn more) 的理念,
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並沒有得到充分的拓展。教師不僅是知識傳授者,而是幫助學生學習的推動者,為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中國語文的空間。本書收錄了一篇論文則分析中文教師可如何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三、善用美妙的回饋
回饋可分為「教師主導的回饋」和「學生為本的回饋」。「教師主導的回饋」是教師直接對學生的答案作出回應,即是判斷、賞評和陳述。對學生的回應,教師直接告訴他們對或錯,可直接讚賞或批評他們的表現;又或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直接作出補充或糾正。「學生為本的回饋」
是教師用提問方式對學生的作答作出回饋,指導學生作答的方向,包括:重問、轉問、改問、追問,互動性強。其中的追問更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的困難,從而幫助他們設置鷹架,建構所學。學生為本的回饋具改善學生所學的功能。
回饋是近年教育界的熱話,互動的回饋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改進所學,但有關中文課堂給予學生的回饋的論文並不多。本書第三章收錄了有關中文課堂教師給予學生的回饋研究論文,希望能加深大家對回饋的認識。
四、多元化的學習檔案
評估有不同目的,例如診斷、測量、甄別、篩選、激勵、回饋等。無可否認,在眾多目的中,很多家長和教師都認為用分數和等第來判斷和甄別學生的能力是重要的。但是評估有着另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但卻被人忽略的,就是激勵作用。激勵並不單指在學生測驗和考試獲得好成績後,教師和家長給予他們的獎品,而是教師要多了解學生學習過程和態度,從中給予鼓勵,這種感情色彩較濃的評估目的,能激勵學生學習。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鼓勵他們達標。
學習檔案能有系統記錄學生學習的進程和成果,記錄教師、家長、同儕對學生表現的回饋和鼓勵,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反思,學習檔案也能明確顯示學生客觀評分的要求,展示他們的學習。組織學習檔案的過程是人性化,學生須得到教師、同學、家長的意見和支持,才能學習得更有素質。學習檔案亦能提供機會給教師、同學、家長為學習者打打氣,他們對學習者提供的回饋和激勵,能改善他們的學習。有鑑於此,第四章收錄了多篇論文,由淺入深討論學習檔案的理念和應用實況。
五、蛻變中的語文評估
一向以來,語文評估注重紙筆測驗和考試,學生是沉默,孤獨和被動的。近年教育改革提倡的「促進學習的評估」帶來了新的改變─由過往注重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轉變為強調評估是為促進學生學習,活化了評估的觀念。這與過往學校、教師和家長認為評估是以教師為主導來評
定學生的能力有所分別。第五章指出有關香港中文科近年來評估理念的轉變和影響,並收錄有關同儕互評的論文,說明了活化的語文評估能加強學生學習。
上述所論的教法,大多以「情」為本的中文教學,強調以情意、情境、人性化的互動、具情味的學習檔案、活化的同儕互評活動進行教學。盼本書能啟發大家對中文教學的思考,更期望學校能給予教師更多時間和空間,鼓勵和支持他們的「學與教園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