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事管理到決策操作,從文化建立到打造團隊,
洋基隊史上在任最久、創造多項紀錄的傳奇總經理布萊恩‧凱許曼,
揭開世界最知名棒球隊的管理運作與權力遊戲──
當你想到紐約洋基隊,腦海中或許浮現的是金碧輝煌的球場、傳奇球星和數不盡的世界大賽冠軍,但這背後的故事卻不僅僅是比賽和勝利的光輝時刻。《洋基之道》是一本深入探討這支歷史悠久球隊的內幕之作,特別是如何在布萊恩・凱許曼(Brian Cashman)的帶領下,從一支充滿混亂的球隊,轉型為頂尖的冠軍競爭者。
安迪・馬提諾(Andy Martino),一位經驗豐富的SNY分析師,憑藉長達兩年的專訪,為我們呈現了與凱許曼及洋基隊高層的深入對話,揭開這些內部決策、權力鬥爭及個人故事的面紗。從德瑞克・基特(Derek Jeter)和艾力克斯・羅德里奎茲(Alex Rodriguez)之間的敵對,到凱許曼與受人愛戴的總教練喬・托瑞(Joe Torre)之間的衝突,再到數據革命如何改變洋基的球隊運營,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前所未見的洞察力。
當凱許曼在 1986 年作為實習生踏入布朗克斯時,洋基隊正處於混亂之中:球隊運營缺乏規劃,管理層由衝動與情緒主導,遠離過去那個以嚴謹規範為名的強大王朝。幾十年後,凱許曼成功地從球隊高層中脫穎而出,贏得史坦布瑞納家族的信任,並最終成為球隊歷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經理。他不僅將洋基帶回巔峰,奪得多次世界大賽冠軍,更創下了持續不敗的勝季紀錄。
本書不僅聚焦於洋基的運營歷史,還深入探討球場內外的管理與決策。凱許曼如何在球隊內部管理眾多具有強大個性的人?在球員、教練和高層之間的權力博弈中,他如何維持團隊合作並保持穩定?這些都是本書中關鍵的主題。隨著數據分析的興起,本書也探討了傳統棒球管理模式如何與現代科技交鋒,並進一步改變球隊策略與決策。
更具戲劇性的是,書中呈現了球隊內部最具爭議和張力的情節。例如,基特與羅德里奎茲的矛盾,以及凱許曼在面對這些人物性格衝突時的應對策略,這些故事不僅揭示了球員之間的微妙關係,也顯示了在極高壓力下如何進行管理與協商。
對於每一位棒球迷,尤其是喜愛了解球隊管理與運營的讀者,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視角。它不僅是對洋基王朝的回顧,更是對領導力、決策和球隊文化的深刻剖析。《洋基之道》是一本關於如何在運動界建立長久成功的必讀之作,帶給讀者一個全新的認識和理解這支傳奇球隊的方式。
作者簡介:
安迪・馬提諾(Andy Martino)曾撰寫有關體育、文化和娛樂的文章,並報導美國職棒大聯盟(MLB)超過十年。他曾是《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和《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的撰稿記者,目前擔任紐約 SNY 電視網的記者和分析師,專門報導美國職棒大聯盟。
譯者簡介:
文生大叔
曾先後任美國職棒洛杉磯道奇隊陳金鋒、郭泓志的貼身翻譯,後陸續擔任洛杉磯道奇隊亞洲事務部臺灣、中國區經理、中華職棒興農牛隊副領隊、台北市台北小巨蛋營運管理部經理、美國職棒大聯盟洛杉磯道奇隊亞洲事務部經理。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洋基球星/王建民、世界棒壘球總會亞洲特派/王雲慶、職棒球星/周思齊、資深球評/曾文誠、國立體育大學教授|棒球球評/陳子軒、運動主播/李秉昇、Hito大聯盟主持人/王啟恩、棒球研究者/鐘勝宏、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謝文憲、導演/盧建彰、運動視界主編/楊東遠、作家/張瀞仁Jill ──震撼推薦
名人推薦:洋基球星/王建民、世界棒壘球總會亞洲特派/王雲慶、職棒球星/周思齊、資深球評/曾文誠、國立體育大學教授|棒球球評/陳子軒、運動主播/李秉昇、Hito大聯盟主持人/王啟恩、棒球研究者/鐘勝宏、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謝文憲、導演/盧建彰、運動視界主編/楊東遠、作家/張瀞仁Jill ──震撼推薦
章節試閱
從傳統到創新,從直覺到分析,從總教練掌管大局到總經理操控一切,百餘年來被稱做是國球的棒球運動,現在的面貌已經和過去截然不同。
在一九八○年代,大多數的棒球主管們都是由球員轉任,而現在的這些主管們來自華爾街、常春藤、以及各種工程學院的博士班,有些甚至是貨真價實的火箭科學家;有些過去的老規矩被一刀兩斷,但新的業界常規也隨之而生。
這些職業棒球環境的大幅進化會讓人想要從洋基隊高層的角度來寫這支球隊的故事,記錄這支球隊在球場上戰績表現的書很多,但是這本書希望能從球隊主管的層面來解析洋基隊的運作方式,以及他們是如何面對這快速變遷的業界環境。
洋基隊不僅僅只是一支球隊而已,不管你對他們是愛是恨,他們是一個強勢的國際品牌;然而凱許曼親口說過,洋基隊的故事常常被人傳頌,但是從來都不正確。
「那些你聽過的洋基隊秘辛全是錯的。」凱許曼不只一次這樣跟我說過。
於是有一次我直接問他,「那,要不要讓我把真相寫出來?」
我認識凱許曼已經好多年了,多年來對他的報導和訪談也讓我從他口中聽到許多他在球隊內部的經歷,這些都被要求過不得公開;第一次見面時他才加入洋基隊幾年,而我正在新聞學院的碩士班進修,想要寫一篇關於他和洋基隊的文章來做為報告,後來我成為紐約日報的記者,又轉職到紐約體育電視網擔任記者和播報員,我們的交情也越來越好。
我們之間有一定程度默契,而他似乎也覺得我每天的報導內容算是公正,所以我總覺得要說服他接受訪問讓我寫一本關於洋基隊和他的書,應該不是一件太難的事。
我錯了,二○二一年十月我撥了電話給凱許曼向他解釋我的想法,並問他是否願意接受訪問做為書的內容,他一下子就變回了那個公眾眼光下的他,沉默而難以捉摸。
「我想寫一本書,內容和你在洋基隊的這段時間有關,所以我希望能訪問你,」我是這樣問的。
他沉默了幾秒鐘。
「好,」他終於開口回答的時候,但是語氣中並沒有同意的意思,反而比較像是「好,我聽到你剛剛說的了,但是我並沒有要做任何回應。」
為了打破沉默,我開始解釋我想要寫的內容,就像我前面寫的那一大段那樣,像是在凱許曼領導之下的洋基隊就足以代表整個產業的演變等等。
「好,」他又回給我一個字,而且語氣就和前一次一樣平淡。
我結結巴巴的回覆他說我會盡快跟進。
「好,」凱許曼說。
幾個星期之後是大聯盟一年一度的總經理會議,這是每年球季結束後的第一件大事,所有球隊人員齊聚一堂,初步討論一些交易球員的構想或是簽下自由球員的可能性,這一年,球隊主管和媒體人員全都悄悄集合在加州的卡爾斯巴德(Carlsbad)。
會議第一天早上剛過六點,凱許曼和我都還在過東岸時間,我們同時走進了咖啡店。
「要不要坐下來聊一下那本書?」我問。
「好啊!」他答。
我再一次企圖說動他,但大多時候他的目光都落在我肩膀後方。
「你有什麼擔心的事嗎?」我問他。
「沒有,」他說,「我只是在想事情。」
「還是你覺得我不要再拿這件事煩你,不要寫了?」
「不會,你還是可以再問我。」
好……吧。
接下來整整六個月我偶爾會再提起這個話題,但是最後我決定最後一次和凱許曼清楚說明:這不會是一本傳記,更不會是他個人的回憶錄或是我們的共同著作。
這本書絕對會跟他有關,但是也會寫到洋基隊歷史上的那些重要角色,像是吉恩.麥寇爾、比利.馬丁(Billy Martin)、比爾.利弗賽(Bill Livesey),當然也會有明星球員;這些人成就了洋基隊的獨特之處,也只有他們的故事才能讓人更清楚理解凱許曼所經歷的年代。
這會是一本關於整個洋基隊球團的書,整個年代、整個棒球界都會被寫在裏面,我計畫要訪問現任及過去的洋基隊主管高層、總教練、教練團、球探、球員、甚至球隊裏各個不同層級的員工,還有聯盟裏的其他競爭球隊,這些訪談內容都不會讓凱許曼檢視。
「這樣啊!」他終於有了反應,「如果你是想寫那樣的書,那我完全沒有立場不准你寫啊!」
於是他同意將會接受我的深度訪問,也願意為他所陳述的內容在書中具名。
凱許曼的遲疑是有道理的,他的工作已經夠忙碌,而因為我的這本書,他現在要比平常花更多時間和我說話,而且他必須信任我,由我這樣一個外人來撰寫這本與他職業生涯息息相關的書,這對他來說確實承擔了一些風險。
不管怎麼說,凱許曼在這個過程當中,對於訪談的時間或是他所提供的幕後消息都是非常配合的,不管洋基隊的戰績是好是壞,在寫作這本書的兩年之中,他從來沒有拒絕過我撥去的電話,而且通常都是在早上他從位在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的家開車去球場的時候;我們會一直通話,一直到他開進球隊位在南布朗克斯區一百六十四街的車庫,或是他回答問題到一半突然說「我該走了」或是「這個電話我非接不可」為止。
在這些訪談過程當中,凱許曼逐一解析了過去三十多年以來他親身經歷的洋基隊歷史,以及整個棒球環境的演變,我們的對話中滿是他清晰的回憶、真誠的分享、以及偶爾帶著怒氣的抱怨。
就像我對凱許曼承諾的,書的內容不僅僅是這些而已,除了與他的訪談之外,我花了更多時間在其他人身上,從球員休息室一直到球隊的老闆海爾.史坦布瑞納(Hal Steinbrenner)都是我的談話對象。
這些經歷就像是讓我得到了特權,可以一探職業球團的內部運作;我對此深懷感激,也希望讀者在閱讀時能感受到與我寫作時同樣的快樂。
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最準確的忠實紀錄,不光只是關於洋基隊在凱許曼這個年代的建構與運作,也包括整個棒球界大環境的演變與進步。
這支球隊始終不缺乏大人物和戲劇性的爭議,贏球是家常便飯,但各種事件也層出不窮:基特和凱許曼的對決、喬治.史坦布瑞納和所有人的對決、基特和艾力克斯.羅德里奎茲的對決、還有凱許曼公開叫羅德里奎茲「他媽的閉嘴」;除此之外還有格瑞特.寇爾如何利用先進的資訊分析成為最頂尖的投手之一,以及亞倫.賈吉如何在挑戰全壘打紀錄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一份創下紀錄的合約等等。
洋基隊的歷史上有太多個不同的時間點可以做為這整本書的起點,現在讓時光倒轉到一九六六年克里夫蘭(Cleveland)的一間旅館裏,這是洋基隊的谷底,但也是接下來五十多年光輝歷史的起點。
從傳統到創新,從直覺到分析,從總教練掌管大局到總經理操控一切,百餘年來被稱做是國球的棒球運動,現在的面貌已經和過去截然不同。
在一九八○年代,大多數的棒球主管們都是由球員轉任,而現在的這些主管們來自華爾街、常春藤、以及各種工程學院的博士班,有些甚至是貨真價實的火箭科學家;有些過去的老規矩被一刀兩斷,但新的業界常規也隨之而生。
這些職業棒球環境的大幅進化會讓人想要從洋基隊高層的角度來寫這支球隊的故事,記錄這支球隊在球場上戰績表現的書很多,但是這本書希望能從球隊主管的層面來解析洋基隊的運作方式...
目錄
前言:「這比賽是個怪獸」
第一部:吉恩.麥寇爾、喬治.史坦布瑞納、
還有飛天熱狗
1 谷底
2 吉恩.麥寇爾駕到
3 比利來了;比利走了;再來一次
4 建立王朝的棒球哲學
5 「別看球」
6 老棍再度領導洋基隊
7 比利.艾普勒問了對的問題
第二部:布萊恩.凱許曼的洋基之道
8 布萊恩馴了一匹馬
9 開始實習
10 從比利到巴克
11 洋基隊的秘方
12 洋基之道
13 大老闆回歸,休瓦特和那群渾蛋最好打進世界大賽
14 那些渾蛋沒打進世界大賽
第三部:王朝
15 「小鬼,你準備好了嗎?」
16 布萊恩上陣了
17 早年那些人事內幕
18 「翻天覆地」,迎接更多勝利
第四部:德瑞克、艾力克斯、還有喬
19 「OK」,基特終於同意了
20 起源
21 漫長的前行
22 「真的像要殺了他一樣」
23 垃圾話
24 療傷、贏球、爭鬥
第五部:進入新世代
25 下一個前線
26 發明新數據
27 遺留至今的老毛病:他媽的閉嘴
28 取代一個偶像
29 新核心、新文化、全新的挑戰
30 格瑞特.寇爾 和查克.布里頓:解析洋基隊的資訊分析
31 新領袖
32 亞倫.賈吉極度不尋常、極度讓人焦慮的自由球員之路
33 最後要解決的一件小事:「這真的值得嗎?」
感謝
前言:「這比賽是個怪獸」
第一部:吉恩.麥寇爾、喬治.史坦布瑞納、
還有飛天熱狗
1 谷底
2 吉恩.麥寇爾駕到
3 比利來了;比利走了;再來一次
4 建立王朝的棒球哲學
5 「別看球」
6 老棍再度領導洋基隊
7 比利.艾普勒問了對的問題
第二部:布萊恩.凱許曼的洋基之道
8 布萊恩馴了一匹馬
9 開始實習
10 從比利到巴克
11 洋基隊的秘方
12 洋基之道
13 大老闆回歸,休瓦特和那群渾蛋最好打進世界大賽
14 那些渾蛋沒打進世界大賽
第三部:王朝
15 「小鬼,你準備好了嗎?」
16 布萊恩上陣了
17 早年那些人事內幕
18 「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