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溯河洛,中萃漢宋,下采毛惠、張焦諸家之說,取精揚粕,形成自己的見解。
《周易要義》共分十卷,包括包括《周易》上經,《周易》下經,卦象傳,彖象傳,爻象傳,文言傳,繫辭傳,說卦篇、序卦篇、雜卦篇,《周易》附說,並附圖二十六幅。
作者以傳統的陰陽相生觀點和推演方法,對《周易》一書,分别經傳,作成《要義》,自具嚴密完整之體系。書中强調「占易用變」、「易占貴變」的樸素辯證觀點,對卦爻變例叙述尤詳。
作者簡介:
宋書升
男,一八四二年出生,字晉之,貞階,號旭齋。一八九二年(光緒十八年)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後放棄仕途,歸里潛心著述。其間曾掌教於濟南高等學堂、師範學堂。一九○七年(光緒三十三年),為光緒皇帝召見,賞五品卿銜。他博學強記,遍讀經史百家。在著述《周易要義》一書時,上溯河洛,中萃漢宋,下采毛惠、張焦諸家之說,取精揚粕,形成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研究易經,必須從天文、算術入手,為此親去寧海(今牟平)向學者李任叔學習,書成時已年近七十,刻版尚未竣工即故去。該書於一九八八年由齊魯書社出版。藏書豐富,家有「初篁書廬」、「旭齋」,不乏善本,山東藏書家李文藻的藏書散出後,他曾購得多種入藏,晚年無子,其藏書多歸於其婿高淑性。其著作還有《春秋長歷》、《讀春秋隨筆》、《續春秋三界考》、《禹貢說義》、《夏小正釋義》、《考經大旨》、《古韻微》、《校訂三元甲子編年》、《詩略說》、《山左金石約錄》、《旭齋文鈔》、《初篁書廬文稿》、《宋晉之遺稿》、《燈商隨筆》、《尚書要義》、《孟氏易考》、《禮記大旨》、《爾雅拾雅小爾雅廣韻校》等十餘種。多在其死前焚毀。
作者序
《周易要義》是清末著名學者宋書升的遺著。
宋書升字晉之,號旭齋,又號初篁。山東濰縣人。光緒壬辰(公一八九二年)進士。戊戌變法前後嘗掌教山東。一生專心著述,治學以經學為主而涉及廣博,與法偉堂等同被譽為齊魯四大博學。《要義》之撰述費時近三十年,前後曾五易其稿。
《周易要義》共分十卷,包括包括《周易》上經,《周易》下經,卦象傳,彖象傳,爻象傳,文言傳,繫辭傳,說卦篇、序卦篇、雜卦篇,《周易》附說,並附圖二十六幅。作者以傳統的陰陽相生觀點和推演方法,對《周易》一書,分别經傳,作成《要義》,自具嚴密完整之體系。書中强調「占易用變」、「易占貴變」的樸素辯證觀點,對卦爻變例叙述尤詳。宋氏精於樂律和甲子,以鍾呂和干支解《易》是其獨有造詣。作者生當東西學術交匯之際,在解《易》中開始留意引用近代科學和天文學知識,亦是本書特色之一。但因時代使然,其局限性仍極明顯,書中也包含有濃重的封建綱常倫理觀念,未能突破傳統《易》學禁錮。總之,從本書大致可窺見在我國經學發展的漫長途程中,在辯證唯物史觀興起之前,《易》學研究所能到的水平及其局限。本書對研讀《易》學和古代經籍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書是作者的手稿,藏山東省博物館。原稿為蠅頭草書,塗改鉤乙,不易辨認,付印前由該館古籍组和我社编輯部做了一番整理工作。據手校錄者為劉瑛同志,校點者為張雪菴同志,最後復校者為劉方同志。宋氏所據《周易》底本,經傳原文與通行本時有不同,可能係自定之本。除個别明顯訛誤字句,予以訂正外,其 餘概存原貌。
編輯部
《周易要義》是清末著名學者宋書升的遺著。
宋書升字晉之,號旭齋,又號初篁。山東濰縣人。光緒壬辰(公一八九二年)進士。戊戌變法前後嘗掌教山東。一生專心著述,治學以經學為主而涉及廣博,與法偉堂等同被譽為齊魯四大博學。《要義》之撰述費時近三十年,前後曾五易其稿。
《周易要義》共分十卷,包括包括《周易》上經,《周易》下經,卦象傳,彖象傳,爻象傳,文言傳,繫辭傳,說卦篇、序卦篇、雜卦篇,《周易》附說,並附圖二十六幅。作者以傳統的陰陽相生觀點和推演方法,對《周易》一書,分别經傳,作成《要義》,自具嚴密完整之體系...
目錄
周易上經 卷之一
乾(第一)
坤(第二)
屯(第三)
蒙(第四)
需(第五)
訟(第六)
師(第七)
比(第八)
小畜(第九)
履(第十)
泰(第十一)
否(第十二)
同人(第十三)
大有(第十四)
謙(第十五)
豫(第十六)
隨(第十七)
蠱(第十八)
臨(第十九)
觀(第二十)
噬嗑(第二十一)
賁(第二十二)
剥(第二十三)
復(第二十四)
无妄(第二十五)
大畜(第二十六)
頤(第二十七)
大過(第二十八)
坎(第二十九)
離(第三十)
周易下經 巻之二
咸(第三十一)
恒(第三十二)
遯(第三十三)
大壯(第三十四)
晉(第三十五
明夷(第三十六)
家人(第三十七)
睽(第三十八)
蹇(第三十九)
解(第四十)
損(第四十一)
益(第四十二)
夬(第四十三)
姤(第四十四)
萃(第四十五)
升(第四十六)
困(第四十七)
井(第四十八)
革(第四十九)
鼎(第五十)
震(第五十一)
艮(第五十二)
漸(第五十三)
歸妹(第五十四)
豐(第五十五)
旅(第五十六)
巽(第五十七)
兑(第五十八)
渙(第五十九)
節(第六十)
中孚(第六十一)
小過(第六十二)
既濟(第六十三)
末濟(第六十四)
周易卦象傳 卷之三
卦象傳(上)
卦象傳(下)
周易彖象傳 卷之四
彖象傳(上)
彖象傳(下)
周易爻象傳 卷之五
爻象傳(上)
爻象傳(下)
周易文言傳 卷之六
文言傳
周易繫辭傳 卷之七
繫辭傳(上)
繫辭傳(下)
周易說卦篇序卦篇雜卦篇 卷之八
說卦篇
序卦篇
雜卦篇
周易附說 卷之九
河圖洛書 圖一~二
作卦成卦圖 圖三~九
周易卦變表 圖十
蓍策求占法 圖十一~十二
制器尚象式
圓圖用規法式 圖十三~十四
遯首演辭式 圖十五~十七
六十四卦應運分界表
六十四卦應十日表
六十四卦應十二時表
序卦圖 圖十八
宋人三十六宮圖 圖十九~二十
雜卦圖 圖二十一~二十二
繫辭傳用卦式 圖二十三~二十六
周易附說 卷之十
取象相配表
周易上經 卷之一
乾(第一)
坤(第二)
屯(第三)
蒙(第四)
需(第五)
訟(第六)
師(第七)
比(第八)
小畜(第九)
履(第十)
泰(第十一)
否(第十二)
同人(第十三)
大有(第十四)
謙(第十五)
豫(第十六)
隨(第十七)
蠱(第十八)
臨(第十九)
觀(第二十)
噬嗑(第二十一)
賁(第二十二)
剥(第二十三)
復(第二十四)
无妄(第二十五)
大畜(第二十六)
頤(第二十七)
大過(第二十八)
坎(第二十九)
離(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