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宋韻遺珍──白石道人歌曲重構 (電子書)的圖書 |
$ 504 ~ 684 | 宋韻遺珍──白石道人歌曲重構 (電子書)
作者:劉楚華 出版社:商務 出版日期:2016-05-30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共 3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由電子與中子、質子所組成的原子,是物質的基本單位。相對於中子和質子所組成的原子核,電子的質量顯得極小。質子的質量大約是電子質量的1836倍。當原子的電子數與質子數不等時,則該原子會帶電;稱該帶電原子為離子。帶正電的離子叫陽離子,其電子數小於質子數;帶負電的離子叫陰離子,其電子數大於質子數。若物體的電子數不等於質子數,導致正負電量不平衡時,則稱該物體帶靜電。當正負電量平衡時,稱物體的電性為電中性。靜電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例如,靜電油漆系統能夠將瓷漆或聚氨酯漆,均勻地噴灑於物品表面。
電子與質子之間的庫侖力能促使電子被束縛於原子內部,因此為束縛電子。兩個以上的原子,會交換或分享它們的束縛電子,這是化學鍵的主要成因。當電子不再被束縛於原子內部,而能夠自由移動於原子以外的空間時,則稱此電子為自由電子。多個自由電子共同移動所產生的淨流動現象稱為電流。在許多物理現象裏,像電傳導、磁性或熱傳導,電子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移動的電子會產生磁場,也會被外磁場偏轉。呈加速度運動的電子會產生電磁輻射。
根據大霹靂理論,宇宙現存的電子大部份都是生成於大霹靂事件。但也有一小部份是因為放射性物質的β衰變或高能量碰撞而生成的。例如,當宇宙線進入大氣層時遇到的碰撞。在另一方面,許多電子會因為與正子相碰撞而互相湮滅,或者,會在恆星內部製造新原子核的恆星核合成過程中被吸收。
在實驗室裏,像四極離子阱一類的精密尖端儀器,可以長時間束縛電子,以供觀察和測量。大型托卡馬克設施,像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利用磁場來約束住高熱電漿中的電子和離子,藉以實現受控核融合。無線電望遠鏡可以用來偵測外太空的電子電漿。
電子被廣泛應用於電子束焊接、陰極射線管、電子顯微鏡、放射線治療、雷射和粒子加速器等領域。
維基百科
姜夔,別號白石道人,南宋詞人,嫻精音律,能配合詞文作曲記譜。
著作《白石道人歌曲》,堪稱我國文化瑰寶。歌曲集所載十七首自度曲著有旁譜,是為碩果僅存的宋詞曲譜。宋詞唱法早已失傳,由於白石歌詞旁註的譜字皆為簡筆,加上歷代傳鈔翻刻訛誤,曲譜考釋和破譯困難重重。
本書主編劉楚華,聯合學者及藝術家,介紹姜夔其人其事,深入淺出。他們在前人研究基礎上,融注知性反思與感性體悟,重構了聲音,並與讀者分享探索過程。
隨書光碟,選錄白石道人自度曲十首,以擬宋音和崑曲口法演唱,採用古琴、洞簫、板鼓伴奏,嘗試透過這樣的演繹,讓知音共賞白石道人歌曲的藝術魅力。
劉楚華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新亞研究所所長。古琴人,資深古琴導師,崑曲文學與音樂愛好者。
序一/洛地
白石道人姜夔,南宋詞人。其詞作以清空而自成一家。其詞唱具旁譜而領詞樂首席。
詞,多有極許唐五代者,按其體式,實成於北宋而大盛於南宋。詞之樂唱,素眾說紛然。夢溪筆談燕樂,其律呂音聲參差。人稱清真知樂,其用調羽宮不分。審視二十八調中高宮之律位,最足試竽。凡仁宗樂髓、夢溪、夢窗、玉田等,及清凌廷堪乃至今人,無不置高宮調頭於雅律大呂,可謂自暴紙兵。惟王晦叔灼、姜白石夔奏高宮調頭於俗律姑冼(雅律太簇),真樂士此二人也。最者,白石以其通貫雅俗之越九歌律呂譜、十七律詞管色指法旁譜,獨步詞壇。其角招一曲,盡破舉世閏角之謬。蒙元滅宋,詞學中斷。白石歌曲,乃成詞曲之絕唱。
白石歌曲,明清詞界虛譽如蜂,深究者一個也無。二十世紀始有夏承燾、楊蔭瀏、陰法魯、丘瓊蓀等有數大家研剖翻譯,功莫大焉。然宋譜符號與今大異,簡甚且不一;又轉輾刻板,魚魯亥豕;故尚未可一定。而付諸管絃、謳於歌喉者益鮮。香江古兆申、張麗真、蘇思棣、劉楚華、陳春苗、鍾兆燊諸先生,中華文化傳承有心人也。甲申之年曾以姜白石詞擬唱布世,其唱奏八詞,頗具雅正意趣。自二○○四年來猶孜孜不倦,細心琢磨。今溫故知新,重作梳理,又增添二詞,再獻擬唱,是更上層樓之舉也。洛地深賞而賀之,乃撰序如上。序一/洛地
序二/林萃青
編者語/劉楚華
姜夔簡介
一、分享篇
我唱白石詞/張麗真
宋詞演唱的體會/陳春苗
「姜白石自度曲十首」的伴奏音樂(附定調表)/蘇思棣
撫琴石林中/鍾兆燊
錄音隨筆/祈道緯
二、探索篇
重訪白石其人及其音樂資料/余少華
《暗香》、《疏影》的歷史評價與接受策略/張宏生
聲文之美的合浦珠還──南宋《白石道人歌曲》在清代的重現/楊元錚
溫故知新──宋詞「擬唱」的再探討/古兆申
三、圖譜篇
白石道人像
白石道人歌曲原譜
白石道人歌曲重構用譜/張麗真手抄
四、聲樂重構篇
十首曲詞及翻譯
【一】 《淡黃柳》
【二】 《揚州慢》
【三】 《鬲溪梅令》
【四】 《醉吟商小品》
【五】 《長亭怨慢》
【六】 《杏花天影》
【七】 《徵招》
【八】 《疏影》
【九】 《暗香》
【十】 《角招》編者語/劉楚華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這是再次逆流洄溯的探索旅程。嘗試透過姜白石歌曲的訪尋,呼喚遙遠的詩心樂魂。
詩大序說:「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作為文藝之中最純粹的兩種類型,不論從發生源頭或藝術形式說,詩和歌關係密切如同雙生姐妹,同是直接從民族靈魂流出的心聲。
華夏民族以詩立國。自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至元曲,古典詩歌體式演變一脈相承。幾千年間,不論哪一種詩體,都能化文詞為樂歌;意謂中國人不論住甚麼地域、說甚麼方言,從來可以自然地運用母語詠誦、吟唱詩句。所謂凡詩皆可歌、依字行腔的現象,與漢語的先天規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二十世紀中國的詩和樂,都脫離母體往外狂奔。新詩告別古典格律,出現佶屈聱牙、拗口難讀的詩句,再不能成歌。音樂也與傳統決裂,尤以西化知識界為首,以傳統音樂為簡陋落後,改服洋裝,自此音樂文化環境急劇改變。時至今日,除了一直在極速消弭的戲曲音樂與民間音樂,或尚懸一息之外,二十世紀建構的「中樂」、「華樂」、「民族音樂」主流,莫不是西體中用的舶來腔調、與母語不協諧的時代新聲。這可是時代的選擇,懂音樂的、不懂音樂的,都難以分解。幾代人在中西混雜的音聲中成長,一般受着學校教育的主流和日常媒介的潮流影響,對於甚麼是民族特色的詩歌音樂,總是萬般隔膜模糊。
有人說,一代有一代的詩歌,一代有一代的音樂。音樂抽象虛無,流動不定,隨時而流走。古典音樂失傳,從來如是,不只在二十世紀。例如,韻文發展到宋代出現歷史的新高峰,詞體形成了,詞調無不能歌,「凡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宋詞的詩文和樂歌,原來就是同行並步的藝術式樣。不論是詞的文體抑或詞的音樂,到了南宋更趨成熟和規範,還出現了詞的音樂記譜。可惜它的發展因元人的入主而停滯。自此,依格填詞代有作者,詞唱的音樂卻失傳了。姜白石遺下附有記譜的十七首詞,是現存詞樂唯一的唱譜,成為留給後人推敲、破譯、爭議和憑吊的文化遺產。
讀文學而好古的人,對姜白石詞歌唱的一面,似乎抱着更多的好奇與遐想,可惜研究信息多在文學方面,目前能找到的姜白石詞音樂演繹,未能令人滿足。或者說,坊間好些現代化處理,未能與我們對宋詞僅有的認識和想像呼應。例如說,沒有入聲字、韻腳無處着落的普通話讀音,西洋美聲唱法,不合詞體結構原理的句逗停頓與節拍安排,加上鋼琴伴奏、大型民樂交響之類的編配等,如此總總,與我們想像中的宋代音樂有距離,也接應不上來自閱讀的姜白石詞印象——清空風格、低唱吹簫、暗香疏影的意韻。至少,在審美直覺上未能說服我們。這正是探索團隊一再出發尋訪的理由。
記不得多少年以前,幾位愛好崑曲的朋友,在古兆申的鼓動之下,嘗試用「擬宋音」和崑曲口法去演繹姜白石歌曲,並以古琴洞簫伴奏。開始時以遊玩心態嘗試,其後嚴肅地進行實驗。二○○四年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發表了第一次錄音《姜白石詞擬唱》。至二○一二年,新組成的團隊又在香港浸會大學辦了一場姜白石詞的演唱會,得到詞學專家張宏生教授、音樂學界余少華教授和楊元錚教授、崑曲專家古兆申博士,一共主持了四場學術演講。同年,演唱團隊應邀訪問美國密歇根大學,演出歸來做了二度錄音。現在我們集合專家演講稿、樂人心得與歌曲音響,編成這本小冊。
由「擬唱」到「重構」過程,是據一定學理基礎出發的實驗,也含有一定程度的再創作,自然不免投入演繹者的體悟和情感色彩,所以說,它不是姜白石詞樂原樣的復現。讀者不妨視「重構」為詞唱音樂接受者的反思成果。探索過程中常得到洛地老師的啟發,遵照了詞樂「依字行腔」法則。因此,藝術處理上與別不同,諸如節奏自由的吟詠風格,明顯的句逗、氣息停頓和韻腳點板。上下片之間停聲待拍,段落起伏有致。歌者用「擬宋」字音和崑曲的腔口。整體音色溫暖自然,錄音的空間感,像要引人進入悠遠的過去似的。以上特點的確與其他演繹不同。儘管洛地老師很含蓄地暗示,白石詞的譯譜問題至今未解決,但對我們大膽實驗的做法,十分鼓勵支持,感謝。
清人劉熙載《詞概》說:「姜白石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又說白石是老仙,近似「藐姑冰雪」。我們的團隊,有琴人、曲家、書畫人,憑他們傳統文藝修養的底蘊,十多年反覆琢磨,追擬古人風韻,彷彿已成了姜白石的知音。一路也真景致清幽,如入仙境,樂也無窮。久而久之,竟自圓其說,信以為不至於疏離流蕩、不着邊際,反而有踏實地更向母體親近了一步的感覺。無論如何,這場實驗,展示了向民族詩魂呼喚的誠意。
本書的發表,目的在分享心得,希望能引出更多話題,並虛心接受批評。推介本書出版的知音是陳萬雄博士,贊助這項研究計劃的,先是香港浸會大學蔡德允女士教學及研究基金,後有美國密歇根大學孔子學院。對於他們的慷慨支持,我們深致謝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