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派敗北
天皇派兵分三路攻擊白河殿所。其中,東門由源義康率領百騎進攻。固守東門的是清盛的叔父忠正,以及散位的賴兼。
西門則是以為朝父子為主的戰場。至於春日小路的西邊,則是平正弘和兒子家弘,以及孫子光弘堅守奮戰,讓來犯的軍隊,節節敗退。
所謂會戰,形同人間煉獄。只見箭弩齊射,箭矢的呼嘯聲更震耳欲聾。此起彼落的呻吟,夾雜馬兒嘶鳴、奔馳聲,一切交織在四周。有不慎落馬者,有揮刀砍殺者、還有臨終呻吟者。大地頓成血河,到處瀰漫腥風血雨。這時,不論是鎧甲上背著旗幟的義朝還是清盛都慘白著臉。眼見和自己同一陣線的友軍都敗下陣來,義朝當下決定,派出使者直奔宮裡。
義朝託人帶的口信是:
「從寅刻開始的會戰,軍官同心,奮力殺敵,誓死效命疆場。然叛徒等頑強抵抗。我方死傷無計。眼下,除了放火燒御殿所之外,別無他策。只是,白河殿所旁就是過去白河院竭盡心力建蓋的法勝寺,恐怕也難逃火劫。萬一被焚燬,臣等罪不可赦。還起聖上裁示。」
信西僧人聞言後,立刻請示天皇。他蹬著木屐,感慨地說道:
「這義朝也太蠢了。如此清楚不過的事還要浪費時間請示。聖上英明裁示,法勝寺等伽藍,一天內修復完工並非難事。儘速火攻御所。別再猶豫!」
信西大聲命令道。
於是,義朝的兵在白河殿北鄰,故藤中納言家成卿的宅邸燃燒起柴薪。火勢在西風的助陣下,瞬間漫燒開來,不久,團團黑煙籠罩整座白河殿所。固守在各城門上的軍士也被濃煙嗆得慌了手腳。
兩軍還在纏鬥中,卻突然燒來一場大火。不論人、畜全慌忙走竄。那爭先恐後逃命,簡直活像阿修羅巷。
天皇派一見此光景,立刻歡聲大作,奮起直追。上皇派軍隊則戰意全失。紛紛丟弓棄械,四方逃竄。
上皇和賴長坐鎮北殿的最裡間,隨時等候戰況報告。看到黑煙朝這方襲來,兩人也慘白了臉,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家弘、光弘父子並轡直驅而入。兩人在馬上直接說道:
「我方已經敗北。請主上儘速離開此地。」
只見上皇整個人失了魂似。賴長也困頓已極地問道:
「該怎麼辦?家弘,總之,上皇的安全全委託你了。」
賴長懇摯請託後,招手喚來四位少納言成隆,將自己隨身的太刀轉交給家弘。家弘接過太刀,插在腰際。
接著,牽了兩匹馬到庭院裡。前方的馬讓上皇騎乘,由藏人信實坐後座保護。賴長馬匹的後座則是成隆。
「我們要去哪裡呢?」上皇詢問。
為義答道:
「我們到三井寺附近一帶如何?有我為義負責守護。」
說完,召集仍繼續在前線作戰的兒子們。
「你們要佯裝上皇仍在此處,繼續守護此地。」
為義下令完,立刻帶領一行人匆匆出了東門朝北方而去。
留下來的約有二十騎。依照命令,偽裝出上皇仍滯留御所的樣子,不斷在四周來回守護。讓對方官兵吃足了苦頭。
這時,計算為義一行人應該已經走遠後。全員才朝北追趕上去。其中一騎中途折回頭,那就是為朝。
為朝從箭袋裡抽出最後一枝箭。
「為朝的箭,也要讓後代子孫見識一下。」
說完,朝寶莊嚴院的門柱上射箭。隨即又追趕自己的人而去。
這時候,上皇的馬在前方,稍微落後的賴長則緊跟其後。一路上,眾人都保持沉默。突然,不知從哪裡飛來的白羽箭矢,不偏不倚地射穿騎在馬上賴長的頭部。
賴長發出哀鳴,從後方抱住賴長的成隆將箭拔出時,鮮血如竹筒裡噴出的水般湧出。才一會兒功夫,賴長雪白的狩衣已染成鮮紅色。
賴長隨即陷入半昏迷,手腳握不住馬韁繩,也踏不穩馬鐙。整個人往前趴在馬鞍的前輪上。馬兒受到突如其來的驚嚇而暴躁不安,成隆抱著賴長一起滾落馬。
侍從的式部大夫盛憲也從馬背上一躍而下。將賴長的頭擱在自己膝蓋上,仔細審視。賴長的眼睛雖能動,卻無法開口。之前嚴肅、令人望而生畏的容貌,如今卻像換了個人似萎縮了。
走在前頭,上皇的侍從家弘也折返回來,負責看護。原本還想扶賴長上馬,顯然已不可能。沒辦法,只好就近先找戶民家暫時躲一下。賴長的傷勢從左邊耳朵貫穿到咽喉,任誰看了,都悚目驚膽,認為這是神鬼之箭才有可能做到。
之後,藏人大夫經憲好不容易調到車子讓賴長乘坐。一邊留意周遭閒人,一邊繞路涉過大堰川,來到嵯峨地方的一間小民房,借人家簷下休息。
到了十二日清晨。賴長還是無法開口,但眼睛尚能動。既然如此,至少讓他臨終前見父親藤原忠實前關白大人最後一面,因此獲得痊癒也說不定呢!於是,侍從們商量的結果,決定將賴長運送到從宇治別邸逃難到奈良的忠實的地方。
他們利用運送木柴的爪木舟,讓受傷的賴長躺在上面,上頭再覆蓋柴木遮掩。十三日申時,隨河流抵達木津。
在這裡,圖書允俊成派遣使者向忠實報告事情經過,並希望能見面。忠實的態度卻出乎人意外。他沉著一張臉說道:
「我可從未聽說過,身為藤原攝關家的氏長者竟身負箭傷。何況還是被流箭所傷,如此背運之人,絕不能見。快點把他帶到越遠越好。」
結果是進到一家無從依靠的人家。
俊成除了感到錯愕,更心灰意冷。他為該如何向臨死的賴長報告而傷透腦筋。
回想起來,這場戰爭和前關白忠實厭惡嫡男忠通,偏愛次男賴長,並傳與氏長者地位大有關係。忠實、賴長父子同心,說是他們唆使上皇引發此次戰亂也不為過。如今,身受重傷的賴長卻被拒於門外。這是什麼事態啊!
俊成垂頭喪氣地回來,並將事情始末說給賴長聽。只見一息尚存的賴長,突然漲紅臉,露出咬牙切齒的模樣。接著,從嘴角溢出鮮血。
俊成連忙上前幫他擦拭鮮血,才剛伸手,一樣沾滿鮮血的東西落入手心。仔細一瞧:
「舌頭!」
俊成倒抽一口氣。
賴長打從出生以來,就受到父親大人山高水深般的眷愛。和父親共同起事的結果,慘遭敗北。原希望父親寬大的懷抱能包容他,哪裡知道反受到如此無情對待。
鮮血不斷從口中溢出。在侍從們輪流看護、照顧下,好不容易才只住血。
同一天,他們又進入賴長生母的哥哥千覺律師的奈良興福寺。在此,他們也受到排斥,只好移到寺外的小屋裡。賴長總算喝了點熱湯類的食物,就再也無法進食了。
賴長痛苦煎熬了一晚上後,終於在翌日十四日的午時,以三十七歲的英年離開人世。
遺骸在當天夜裡,悄悄地以轎子送到般若野。在五三昧的火葬場附近掩埋下葬。
其中,藤原經憲服侍賴長身旁最久。賴長下葬後,他也割下髮髻出家。並且來到忠實跟前,詳細報告一切經過。
忠實聽得淚流滿面也不去擦拭。嗚咽地說道:
「我是多麼期待那孩子能接任攝政關白,展現他過人的手腕啊!早知他會落得如此地步,之前就該見他最後一面。我卻顧忌世人眼光。啊!太悲慘了。這次會戰,不僅沒有討伐到源、平任何一名大將,反被不知名的人所放的流箭給射中,這是什麼道理啊!如果賴長還活著,就算戰敗也不至於死罪。萬一被判流罪,永不能回來,不管再遠,我都會撐竿渡河、星月鞭馬趕去見他呀!啊!此悲此恨悠悠,我活著是再也見不到他了。」
忠實留著淚絮絮叨叨說著,經憲也陪著一同掉淚。
過了一會兒,忠實問道:
「我聽說賴長生前經常說他不喜歡長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經憲點頭回道:
「是啊。我向他敬延命長壽酒時,也被他拒絕了。久壽二年的日蝕當天。大家因畏懼天狗都把格子木門關上,守在家裡不敢出門。賴長大人卻說:『不信日月星宿,不吝惜身命』。仍像平日一樣,打開格子木門,觀賞天空異象。隔年,春日若宮的託宣(註:神諭)也說賴長大人壽命不達四十一歲。當時,賴長大人便笑說:『我還有四年可以活啊!』。託宣實在是令人生畏的東西。可能是這個緣故,之後,大人他就經常將『不喜長命』『不惜身命』等掛在嘴邊。」
經憲說完,忠實也認為賴長無視於一般人祈求長壽的慾望。年紀輕輕就預感自己命數將盡,或許這真是賴長的宿命也說不定。
十一日的拂曉之戰,天皇派勝利後,不用說,立刻派人四處搜索上皇和賴長的下落。直到確認賴長的死,已是十天後的二十一日。
這其間,和忠實有親戚關係的知足院、賴長的寵臣故秦公春的宅邸、賴長的家司清賴、同侍所親賴、近習的盛憲、教長、成隆等都被搜索、訊問。就是不知道賴長的行蹤。
直到會戰後經過十天,也就是二十一日的早上,興福寺一名叫玄顯的僧人來到宮裡,呈報賴盛的死訊。
玄顯是賴長生母的父親盛實的堂兄弟。賴長臨終時,他也在場。於是,為確認事實與否,宮裡馬上派遣一名官使、三名瀧口(註:相當於宮中警衛的武士)一起到現場勘驗。
玄顯憑著記憶回到般若野的五三昧,在大路東邊約一町遠的松樹下,找到全新的五輪墓塔。
當場立刻挖掘墳墓,重新檢視。屍骸已經完全變形。只剩背部還有少許殘肉。那慘狀,連檢死官都別過臉去。
「無法辨識真正身份。快點丟棄。」
連埋葬都省了,一行人當場掉頭離去。
雖然生前被稱為惡左府,但此人相貌堂堂、威嚴莊重。尤其才學更有日本第一大學生的美譽。死後,他的墓竟遭如此羞辱、粗暴的對待,最難過的莫過於他的家人吧!
賴長的三個兒子,右大將軍兼長十九歲;同父異母的中納言中將師長,也是十九歲;左中將隆長十六歲。三人一起來見祖父忠實,說道:
「父親死得太慘了。我兄弟三人實在沒有臉再見世人。我們想出家祭悼父親菩提。」
兄第三人泣訴。忠實告訴他們,希望他們將來有人能繼承祖父攝政關白的位子,好不容易才打消三人出家的念頭。和四男範長一起等候朝廷的消息。
清盛從十一日會戰結束後,就一直忙著搜尋敵方蹤影。其間,對於賴長的平安與否,尤其在意。
這次是清盛的首戰。雖然從戰場上得到不少經驗。但亢奮的戰意消失後,冷靜思考,究竟自己有多憎恨對方、非要置對方於死地呢?
武士之間的相互較量不說,討伐的對象──崇德上皇和左大臣賴長和自己都不是全然無關的人啊!
崇德上皇的母親,是至今仍讓清盛深深懷念的待賢門院璋子。父親雖是鳥羽院,傳聞中的親生父親卻是白河院。真是如此,那就是比清盛小一歲的弟弟。他也是到目前為止,最讓清盛感到親近的人。
至於賴長,則是自己亡妻結井的妹妹的同父異母兄。不提惡左府的風評,他確實曾含淚為自己解釋過事情始末,讓人意外地他竟是個非常溫厚的人。
對清盛來說,他更尊敬這位大學生的才學。自己曾拜訪過一次大炊御門的高倉邸。
當時,這個人曾讓他見識到日本首座書庫,不愧是國內第一愛書家。藏書數目浩瀚,讓人望眼不暇。
最讓人注目的是這座文庫的牆還上了漆。屋頂覆蓋瓦簷。書架也分成陰架和陽架。書籍確實分門別類,最教清盛佩服。後來清盛擁有自己的書庫時,也大大參考了此一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