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保健,一定要懂!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
黃立民
SARS的致死率相當高,主要是因為重症患者常伴隨呼吸衰竭。根據估計,SARS流行初期的死亡率約在百分之二左右,隨著疫情擴散,死亡率目前已升高到百分之四左右。
為了對抗這個世紀大殺手,台大醫院成立「S-ARS研究團隊」,專事檢測試劑、細胞免疫療法及疫苗等研究,長期從事愛滋病毒研究的我也臨時被徵召,暫時擱置其他研究計畫,全力投入SARS研究。SARS病毒研究有其一定的風險,但為了台灣爭口氣,台大SARS研究團隊每天躲在實驗室裡「孵」病毒、抓病毒,每天在實驗室中加班到深夜。儘管因為工作太晚,太太已有微詞,但當高全良老師逮到台灣第一隻本土病毒,看見病毒從細胞膜跑出來的那一剎那,我們都好像看見小寶寶「誕生」似的,令人非常興奮!
儘管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SARS通報標準,包括體溫超過攝氏三十八度、到過感染區、曾與SARS病例接觸、X光片有肺炎變化等條件,多是從流行病學的防疫角度出發。然而,臨床上觀察到病人的症狀和病程變化,往往和這些標準不同。台灣應就本土病例狀況,適度調整通報標準。從台灣發現SARS疑似病例至今,衛生署連第一線的治療準則都沒有,醫師該怎麼做,全是從媒體上看來的。由於SARS病原仍舊是謎,社區居民有任何疑慮都算合理,衛生署得弄出一套準則,包括病患痊癒後生活垃圾、糞便的處理等,才能消除民眾的疑慮。
有人說到是透過蟑螂傳播的,這就饒富趣味了。
一開始我就認為,應該是近距離的飛沫傳染;而我另一個推論是,SARS病毒依附在環境中存活的時間比一般病毒來得長,所以當飛沫還依附在環境時,有蟑螂或老鼠爬過去,再把病毒帶到不同樓層,就造成了疫情。這樣的說法,與我原先的推論並沒有衝突。空氣感染,是不可能的。否則感染的人數一定更多!蟑螂傳播病毒的說法,其實是「接觸傳染」的延伸,如果有像蟑螂的活動媒介,帶著存活時間頗長的病毒到處散布,也比較可以解釋香港淘大社區這樣大規模的感染情況。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曾經懷疑是冠狀病毒和副黏液病毒共同發威,才導致病症來勢洶洶。不過,我認為,可能性不大。因為以病毒的特性及臨床經驗來看,兩種病毒同時感染的可能性很低,應只是單一變種病毒感染。
不同病毒會互相干擾,當一種病毒進入細胞時,會產生一種物質,使另一種病毒無法侵入。至於B型肝炎病毒與D型肝炎病毒同時存在,是因為D型肝炎病毒本身有缺陷,必須有B型肝炎存在時才能感染人類,這畢竟只是特例而已。即使有患者同時感染兩種病毒,也不會同時再將兩種病毒傳給其他患者,尤其是急性的疾病,這種情況非常少見,不像慢性疾病,可能因感染一種疾病導致身體虛弱,而再感染其他疾病。
事實上,冠狀病毒群與副黏液病毒群的病毒都是核糖核酸病毒,但冠狀病毒的毒性沒有副黏液病毒強。冠狀病毒有兩型,通常只引起上呼吸道輕微感染,造成病患流鼻水、咳嗽等輕微症狀;而副黏液病毒群不但會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連下呼吸道也會受感染,造成肺炎等症狀。
「素行不良」的副黏液病毒群,包括副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與人類間質肺病毒。
如果要「押寶」,我會選擇押在副黏液病毒科類的病毒。因為副黏液病毒「前科累累」,包括一九九四年發現的亨德拉病毒及一九九九年發現的立百病毒,都是副黏液病毒的突變種,顯示這類病毒很容易突變;而目前包括加拿大、德國、香港等實驗室,都將致病原鎖定在人類間質肺病毒,也是副黏液病毒科的一種。而加拿大、德國的醫學水準並不在美國之下。
國內呼吸治療技術水準,其實和新加坡差不多,初期台灣曾使用非典型肺炎的藥物來治療患者,但香港使用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來對付冠狀病毒,對國內治療病患方面也有相當的啟發。
近期國內醫師在處理SARS病患上已經累積不少經驗,我們測試SARS免疫螢光試劑也已經出爐了。這項試劑可偵測SARS患者發病兩週後的抗體,敏感度達九成以上,二、三個小時就能完成檢驗。這項檢驗方法可和PCR檢驗方法互補,讓SARS診斷更加準確。台大醫院蒐集十多名患者和十名健康人的血清檢體,兩相比對後,發現檢驗試劑在偵測IgG抗體時,敏感度超過九成,可準確在SARS病患患病兩週後,檢出他們的體內抗體。不過,該試劑對患病初的IgM抗體檢測情形還不理想,有可能是對病患的採血時機不對,過了急性感染期,研究必須再做調整,還有改善的空間。
對於民眾來說,防疫的自覺心反而更重要。相關知識一定要有。一旦發現自己出現發燒、肌肉痠痛、輕微腹瀉、乾咳、呼吸困難等症狀時,就得懷疑自己是否染上不明肺炎了,而且有症狀時最好避免搭飛機或處在密閉空間裡。
由於飛行過程可能造成患者與民眾密切接觸,尤其是旅客正好坐在病患隔壁,更容易受到感染。整架飛機的人都戴口罩是很奇怪的現象,但雖非很好的辦法,卻是唯一的辦法。另外,這陣子上醫院的民眾,在經過急診、門診、藥局或採血部門時,也別忘了戴上口罩,這也是有效的預防方法。
揚智文化事業公司因應時局的需要,此時此刻推出「SARS自保手冊」,由資深的醫藥記者曾小歌寫的這本非常實用的手冊,除了詳述疫情的來龍去脈、全球各地的對抗措施、奮戰情況,並提出了一般人應該遵守的十二項防疫手則之外,還廣泛蒐尋中西醫預防保健的偏方,並請專家學者授權刊登他們增強免疫力的養生祕笈。本書內容非常完整、實用,文筆也很流暢易讀,相信對各個階層民眾的幫助都是很大的。是故,樂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