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的圖書 |
|
$ 109 ~ 228 | 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
作者:陳芳明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1998-09-15 語言:繁體書 ![]() |
|
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進行分類。
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說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
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布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
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維基百科
本書主要為陳芳明教授的論文結集,內容主要針對日據時期台灣左翼文學的探討。陳芳明教授是台灣文學、文化史研究的中堅,早在八0年代初期即率先揭示「左翼、文學」的研究方向,十餘年來,成果有目共睹。《左翼台灣》指出左翼思考一直存在於日據時期台灣作家的文學創作裡。所謂左翼文學,並非只是指具備社會主義色彩的文學而已,其重要特色更表現於作家的抵抗心靈與批判精神。這些作家面對日本的殖民統治,透過文學的形式與內容表達了台灣社會底層最深沉的抗議;他們站在弱小者的階級立場,發揚人道主義的精神,卻又未嘗於棄文學與美學的紀律。本書介紹了賴和、楊逵、王詩琅、巫永福、吳新榮、呂赫若、吳濁流、葉石濤等作家的文學試煉,時間則橫跨新文學運動的萌芽期,直到四0年代太平洋戰爭前後。這些作家有的堅持社會主義的信仰,有的則從事現代主義的實驗,但是他們都共同帶有左翼的色彩。《左翼台灣》突破台灣文學研究的格局與視野,使殖民地作家的風貌可以更完整浮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