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威茲拉幻奇文學獎得獎大作
一份未曾面世的巴哈手稿,蘊藏著神祕力量
打破了現世的和諧規則,串起一幕幕荒誕的人生
音樂之父巴哈一生創作超過上千首,而傳世的卻不到一半
四個巴哈協會的專家 一個孤僻的巴哈音樂研究者
位於德國東部的瑙姆堡,聖文策爾教堂內有希德布蘭特管風琴,巴哈曾於1746年來此。該地也是尼采度過年少年時光的地方。
1992年的聖誕夜,瑙姆堡的管風琴師雅各‧坎伯在腐朽的教堂管風琴琴箱室中發現一份巴哈不為人知的神劇《啟示》手稿,一份超越《B小調彌撒》、改變坎伯人生的世紀發現物。
這份驚人的發現物讓雅各的生活大亂。坎伯愈是深入分析作品的旋律,便愈深陷不可解的謎團中。很快地他便察覺到,這份總譜隱藏著一個祕密……。
正當雅各在夢魘和興奮之間游盪時,四個巴哈協會的專家抵達了瑙姆堡。他們前來監督那台巴哈曾彈奏過的管風琴的修復工作。現在雅各必須決定是否將他的發現告知他們……。
羅伯特‧許奈德藉著書中可愛古怪的主角讓我們驚視音樂的力量和音樂大師巴哈本人的面貌。人生的許多時刻或許不從人願,但誰知道不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呢!
作者簡介:
羅伯特‧許奈德(Robert Schneider),劇作家兼小說家,德語地區百萬暢銷作家。
1961年生於奧地利,現居奧地利福拉爾貝格州一山村內。1992年出版的處女作《Schlafes Bruder》(《戀人夜不眠--一個天才音樂家之死》)啼聲初試即一鳴驚人,已被譯成三十二種語言並改編為同名電影,作者並在片中客串一個馬車夫小角色。曾榮獲德國阿雷曼文學獎、波茲坦戲劇節劇作家獎、奧地利薩爾斯堡復活節戲劇文學獎等。本書《巴哈末世密碼》獲2008年德國威茲拉市奇幻小說獎。
另著有《依隨我心》、《保有真我》、《教宗與少女》、《陰影》、《基督》……。
譯者簡介:
譯者簡介
杜子倩,台北市人,輔仁大學德文系學士,德國Aachen大學英文及德文碩士,荷蘭Oss成人大學荷文班結業,現居荷蘭,專職媽媽,兼職德、荷文翻譯。譯有《為什麼羊從樹上掉下來?》、《打開哲學家的大門》、《品德A+,德國媽媽這樣教》、《永遠在一起》……等。
審訂者
林淑娜,德國國立科隆音樂院管風琴藝術家,德國科隆音樂院國家級A級教會音樂家,德國國家教會管風琴師與指揮師執照,台南神學院教會音樂系副教授。
章節試閱
他的人生是一個巨大的屈辱。不論從私生活方面或從工作方面來看都是一敗塗地。自他懂事以來,挫折、失望及拒絕便伴隨著他。數不盡的失敗,所有付出皆屬徒然。其他人對他的能力暗地中傷,對他的工作採取不太過份的漠視,並且如這封信所示,對他的人格進行算計好的、持續性的壓抑。說到信,這種胡亂塗鴉也能叫做信?
「希望」對他而言不過是個空洞的字眼。「快樂」及「喜悅」也是毫無實質意義的詞彙。他一直做著搬石頭自砸腳的事。他想做的事情一定告吹。而當他鼓起勇氣準備放手一搏時,懲罰卻總是立即降臨。他的專業知識連《瑙姆堡日報》的邊都攀不上。在李奧面前的是一個凡事都做不好的男人。在李奧眼中,他必定是個什麼都不是、甚至連名字都不存在的無望男子。遺憾的是,這就是事實,痛苦的事實。他覺得難堪極了!
這不能被稱為一封信。這擺明了是個羞辱人的流氓行徑。他那些學術界的同行上哪兒去了?公正何在?還有教養,至少小孩子該有的基本家教何在?難道萊比錫巴哈協會的教授先生們已經淪落到和電視上那些講低級笑話的人沒兩樣了嗎?他感到震驚、啞然,簡直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那他還氣什麼呢?這原是註定好的。這全是由於上帝的一時大意所造成的。除此之外,對他這場失敗的人生,他找不出其他的解釋。這點他是以新教徒,而非以學者的身份來說的。倘若要以學者的身份來說,他應該要怪他父親,因為後者出獄返家後一定沒有控制自己的性衝動。他不怪他父親。生命本就不僅僅是衝動而已。生命是形而上的,正是這點才讓人難以忍受。要怪就要怪上帝,怪祂有讓他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生長的念頭。舊東德的國安局裡完全沒有他的紀錄。他曾申請查看檔案資料。他為此頗費了一番功夫,結果卻什麼也沒找到。看來他的自傳必然也是不重要到連國安局對他都沒興趣。
可惡!這根本不是信,這是垃圾。沒錯!敬愛的漢斯-葛爾克‧史培林教授、博士,哈佛及萊比錫,因缺席而授權委託!
但是氣成這樣有用嗎?他反正是個破碎的存在,而且偏在四十五歲,所謂男人最好的年紀。如果他細想原因,這整場災難全是從他的出生日期開始的。人們怎麼能夠在聖誕夜生小孩,為他一輩子作下如此的標記!他很尊重他的母親。她是個沉默、凡事能忍的人,即使也可說是缺乏勇氣。但是她是正直的人。錯在上頭的那一位,不在他的母親。在聖誕夜出生!活在最崇高者的陰影下!從未有過一次自己的慶生會!來到家裡的親戚都不是因為他的緣故。從心理學的觀點看,這會對一個孩子帶來影響,各方面的影響。這個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極不受父母渴望的孩子。不過聖誕夜只不過是他在這個世界總是個陰影存在的第一項證明。
「雅各......」
「李奧,不要打斷我的話,坐好!巴哈可是要在鋼琴前坐直彈的!」
「他們說德東人老是在抱怨,是這樣嗎?」
「誰說的?」
「電視上的人說的。」
「我不想再聽那些老套!」
「什麼是老套?」
「老套就是德西人說的蠢話!」
「你也很蠢嗎?」
「你說什麼?」
「因為你老是在抱怨。」
「李奧,你還小,還不能體會人生只不過是由許多無法忍受的秒、分鐘、小時、日、星期、月、年、十年所累積的結果!人生隨時會賞人耳光......這不是一封信......白癡教授因缺席而授權委託!這是超級大垃圾!沒錯!」
來自薩爾勒河畔的瑙姆堡、從事音樂研究的雅各‧坎伯把那封惹惱他的信揉成一團。他走到燒得火紅的煤爐前,打開爐門,將信瞄準煤爐口,不過沒有命中目標。他彎下腰,嘆了口氣,撿起紙團,想再瞄準一次。但這次他卻垂下了手臂,關上爐門,走回鋼琴,然後用指尖將紙團打開、攤平,將這封信又默讀了幾次,同時輕蔑的翹起嘴唇。
「敬愛的坎伯先生,感謝您的來函。基於嚴苛的學術行事安排,我必須前往美國數月,因此直到今天才能回信給您。但我願意盡可能詳細的回答您的問題,因為現在手寫書信已日漸稀少,特別是您還是以此種書法體撰寫。
對於您願意提供專業知識來從事聖文策爾教堂的管風琴的修復工作,巴哈協會至感榮幸,尤其您具備這個著名樂器的高深知識,我認為目前尚未有出其右者。我從您的信中知悉,您無償從事管風琴司琴已有二十七年之久了。
然而我必須遺憾的通知您,巴哈協會已經擁有一支由學者、修復師、管風琴學家及其他一流專家所組成的國際團隊。他們將傾全力讓這個樂器重現1746年當巴哈和席爾伯曼共同驗收此樂器時巴哈所聽到的原音。
為了讓您瞭解巴哈協會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我們只需舉出其中的兩個名字:雖然遭逢了一些困難,我們仍然成功的延攬到舉世聞名、來自荷蘭的管風琴家弗利茲‧凡‧合勒君以及來自紐約的古屋武葭葉教授。您對後者必然不陌生,因為此君曾進行劃時代的巴哈原始手稿及浮水印定年研究。兩人均同意和我的助理欽澤博士,當然還有我這個不才者,共同在現場監督管風琴修復工作的重要階段。
現在我要對您的請求提出答覆:遺憾地,巴哈協會無法依您的願望來進行這個計畫,無論是以什麼樣的方式,雖然我個人對此甚表歡迎。但是基於這項任務的重要性,亦即讓德國最偉大的巴洛克樂器之一再現生命,個人的想法必須置於最末位。
請容許我再加上一個最後的、或許算是個人的意見:對於專家小組的人選標準,巴哈協會 只看專業的聲譽,而非如您在信中試圖暗示的,涉及德東及德西之間彼此的敏感關係。恰恰相反!巴哈協會被迫放棄舊東德的同僚已太多年了。而在這次的具體計劃中沒有來自德東的學者只能說純屬巧合。然而我仍希望能有榮幸在瑙姆堡認識您。
謹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漢斯-葛爾克‧史培林教授、博士,哈佛及萊比錫,因缺席而授權委託。
附記:您的論文《瑙姆堡及音樂世家巴哈家族》我已做為附件一併寄回。我認為自己無權對其發表任何評論。」
雅各漲紅臉瞪著那封信。他那細長、指節細緻的手指顫抖著,眼淚在他的眼框裡打轉。雖然他背對著李奧,這個孩子還是立刻察覺了。
「你為什麼要哭?」
「如果老頭子沒出獄回家就好了!如果我在那場車禍不是坐在後座,而是坐在駕駛座就好了!真希望我當時是從聖文策爾教堂的屋頂跌下來,不是吊在屋簷!」
「那你現在就死了。」
他的人生是一個巨大的屈辱。不論從私生活方面或從工作方面來看都是一敗塗地。自他懂事以來,挫折、失望及拒絕便伴隨著他。數不盡的失敗,所有付出皆屬徒然。其他人對他的能力暗地中傷,對他的工作採取不太過份的漠視,並且如這封信所示,對他的人格進行算計好的、持續性的壓抑。說到信,這種胡亂塗鴉也能叫做信?
「希望」對他而言不過是個空洞的字眼。「快樂」及「喜悅」也是毫無實質意義的詞彙。他一直做著搬石頭自砸腳的事。他想做的事情一定告吹。而當他鼓起勇氣準備放手一搏時,懲罰卻總是立即降臨。他的專業知識連《瑙姆堡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