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帝國主義與文學生產的圖書 |
![]() |
$ 200 ~ 308 | 帝國主義與文學生產(精)
作者:李有成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出版日期:1997-10-01 語言:繁體/中文 ![]() |
|
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進行分類。
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說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
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布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
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維基百科
帝國的擴張與維繫涉及許多複雜的因素,除了船堅炮利,還有賴各式各樣的論述:有關殖民地的民情、風俗、地理、物產,乃至於歷史、文化、宗教、神話等——所有從遙遠的異域帶回到帝國都會的知識。殖民意識的培養、帝國心態的養成,以及帝國霸權的鞏固,更必須仰賴持續不斷的文化生產。自十六世紀開始,殖民意識或帝國心態即已是英國普遍的社會性情,是英國社會感情結構的一部分,文學生產也無法自外於這樣的結構。詩人作家固然各有才情,其文學生產固然風貌互異,但許多實例可以證明:詩人作家同樣無法掙脫社會性情的牽制,有意無意間以其文學生產為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貢獻心力。《帝國主義與文學生產》一書除〈緒論〉外,共收論文六篇;這些論文或檢討後殖民論述的理論得失,或釐清不同面貌的民族主義與帝國主義的關係,或論證文學生產與殖民控制的關係,或分析個別作家的殖民想像,或追索文學產品的帝國主義意涵,雖然自成章節,整體視之,章節之間的環扣卻也有脈絡可尋,因此本書也可被視為一本有關後殖民論述的專著。
序 李有成 vii
緒論 李有成 1
帝國與文化 李有成 21
殖民拼貼畫的裂痕:帝國主義的跨文化「書」入機制 羅庭瑤 43
愛爾蘭民族主義兩種版本:葉慈與喬依斯 周英雄 71
後殖民批評透視下的十九世紀英國小說 陳英輝 89
帝國、第三世與康拉德的想像視域 陳長房 119
帝國、殖民與文本: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 紀元文 161
中英索引 191
英中索引 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