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建構南洋兒童:戰後新馬華語兒童刊物及文化研究〈簡體書〉的圖書 |
|
$ 351 ~ 371 | 建構南洋兒童:戰後新馬華語兒童刊物及文化研究〈簡體書〉
作者:徐蘭君、李麗丹 編 出版社:八方文化創作室 出版日期:2016-10-01 語言:繁體書 ![]() |
|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新國音」,以取代老國音,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匯》後,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當前在中國大陸、台灣均為實務上的官方語言,在新加坡則是官方語言之一,也是東南亞及其他海外華人群體廣泛採用的共通口語或書面語;且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中文的主要參照。
中國大陸的「普通話」、臺灣的「國語」與東南亞地區的「華語」在語音與詞彙上存在一些差別。現代標準漢語在世界各地的口語中出現許多的腔調變體,如臺灣國語和新馬華語等;而身為漢語起源地的中國內部更出現更多腔調變體,衍生出各種帶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普通話」。
維基百科
“兒童”是建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概念及方法。
本論文集以戰後新馬地區出版和發行的兒童期刊以及教科書等為主要研究物件,結合口述採訪新馬當地書局歷史和原始檔案資料,在將“南洋兒童”概念歷史化。同時,重點分析其發展變化與當地新興的反殖民話語、民族國家的興起、新馬與香港之間出版產業的互動網路以及華人的身份認同等重要課題之間的複雜關係,從而提供另一種觀念和理解20世紀中後期亞洲區域內部華語語系文化互動的方式。
全書收錄的11篇論文主要對期刊《馬來亞少年》、《世界兒童》、《南洋兒童》、《兒童樂園》和《少年樂園》等的研究;也收錄當地出版人口述歷史的訪問,以及對當地出版公司出版建制和發行網路構成的梳理和論述。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徐蘭君,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和碩士畢業,後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系博士,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研究興趣包括現當代中國文學和電影、現代兒童概念進化史與現代中國文化之間的關係,冷戰政治與亞洲文化等,出版有《兒童的發現:現代中國文學及文化中的兒童問題》(與ANDREW JONES合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兒童與戰爭:國族、教育及大眾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目前完成英文書稿The Child and Chinese Modernity: Producing the Child in Modern Chinese Culture。近年開展的另一重點研究計畫是考察40-70年代中國大陸、香港及東南亞地區文學出版、電影、廣播和話劇等領域的文化跨國互動網路與亞洲區域的冷戰政治之間的關係。
李麗丹,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曾在北京藝術大學任講師,目前在新加坡教育界任職。
論文被收錄於《繽紛的視野——世華文學作品評析》(臺北:唐山出版社,2013)。2014年完成論文《新加坡小學華文教科書對兒童國民意識的建構(1965-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