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弗朗茲.卡夫卡的圖書 |
$ 45 ~ 220 | 美國
作者:弗朗茲‧卡夫卡/著 (Franz Kafka) / 譯者:陳蒼多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1-06-18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88頁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共 4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的一個中產階級、講德語的猶太家庭。卡夫卡在世時,布拉格的大多數人口都說捷克語,並且當時說捷克語的捷克人和說德語的奧地利人之間的分歧日趨明顯。兩種族群都在加強自己國家的認同感。聚居在布拉格猶太人則是介於兩者之間。卡夫卡能流利地說這兩門語言,並選擇了德語為母語。
卡夫卡曾受過律師這門職業的培訓,在他完成法學課程後在受聘於一家保險公司工作,任職後的空餘時間,卡夫卡開始寫短篇故事。對於工作剩餘的時間,卡夫卡經常會抱怨難有較充裕的業餘時間從事寫作,因為自己不得不將大量時間去工作。他後悔對他的Brotberuf投入了過多的關注。卡夫卡喜歡使用書信交流,他給自己家人和最小的妹妹奧蒂莉·奧特拉·卡夫卡和親密的女性朋友)寫過上百封的信件,卡夫卡與他父親的關係複雜且陷入了困境,這極大地影響了卡夫卡後來的文學創作。因為歐洲當時對猶太人的壓迫排擠,卡夫卡時常曾抱怨自己身為一名猶太人。他對猶太人處境的低下、被動的埋怨與不滿也對他作品的風格有影響,但卡夫卡自認為身為猶太人卻對自己沒有起多大的幫助。
僅有少部分卡夫卡的作品是在他生前出版的:故事集《沉思》、故事集《鄉村醫生》和刊登在文學雜誌上的單一故事作品。卡夫卡曾計劃印刷他的短篇故事合集《飢餓藝術家》,但卻在他死後才出版。卡夫卡未完成的作品,包括他的小說《審判》、《城堡》和《美國》都是在卡夫卡去世後,由他的摯友馬克斯·布洛德幫忙出版的,但這違背了卡夫卡生前想要銷毀掉自己手稿的意願。阿爾貝·加繆、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和讓-保羅·薩特三位大作家都受到卡夫卡作品的影響。英語中有"Kafkaesque"這一詞來描述生活中像卡夫卡作品裏那樣離奇的現象。
維基百科
《美國》(Amerika)一書與卡夫卡的《審判》《城堡》齊名,這部作品也是卡夫卡所有的小說中最易讀有趣的一本。小說描述主人翁 Karl Rossman 從歐洲大陸到美國之冒險經歷,書中所呈現的社會不公義或是怪誕皆為典型卡夫卡式的主題,然而卡夫卡一生從未踏上美國這塊土地卻能夠描繪出生動有趣的文化樣貌,顯見這位大師對人類共性的細膩體會。有趣的是,這部小說的最後一個章節並未完成,但是卡夫卡生前曾向友人表示這是他寫得最愉快的一部小說,整本書的風格也迥異於他晦澀難懂的其他作品,因此被視為是他最具娛樂性與可讀性的作品,也讓台灣讀者完整地一窺這位 20 世紀現代小說大師的作品全貌。
作者簡介:
佛朗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
1883 年 7 月 3 日生於布拉格,曾於布拉格大學研習文學和法律,1904 年開始寫作,作品常已變形的人物及象徵手法,表現異化孤立的個人價值。其作品生前多未發表,最著名的三部長篇小說《美國》、《審判》及《城堡》,在友人馬克斯‧布羅德的整理下出版問世。自 50 年代開始,歐洲各地掀起了所謂「卡夫卡熱」,世界學者研究不輟,為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堪稱 20 世紀現代派文學之先驅。
另著有短篇小說《地洞》(1923)、《變形記》(1912)等多部。
譯者簡介:
陳蒼多
台灣省人。師大英語研究所碩士。現任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主授「大一外文」「翻譯與習作」,譯有《眾妙之門》、《臥房裡的哲學》、《年少輕狂──我的生活與愛》等兩百餘種。著有《菸斗與高跟鞋》、《奇人魅影》等六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