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私訪」可以伸張正義、體察民情?其實超不現實!
言官身為政治糾察隊,連你穿錯衣服走錯路都會管?
官員年終獎金怎麼算、欽差大臣在幹嘛、改朝換代要殉節嗎……
上到帝王下至百姓,看官場制度如何在朝代更迭中演變!
▎「衙門」的歷史演變與影響
在探索中國古代政制的千年變遷中,「衙門邏輯」扮演了核心的角色。這種邏輯是在長期政治實踐中形成的一套獨立的、強大的執行規律,往往與創始人的初衷背道而馳。如同一臺擁有自己思維的機器人,衙門邏輯將官員和百姓牢牢控制在其運作之中,使得原本應為改革和革新的力量最終成為保守和封閉的幫兇。
▎王權與瘋狂:皇帝的人性與荒謬
從帝王的幽默感到他們的荒唐選官行為,本章節深入揭示了皇帝們在權力遊戲中的人性面與失誤。皇帝們或許出於自娛自樂,或因為環繞的諂媚之聲,時常做出讓人哭笑不得的決定,從無故得官到按名字選官等荒誕事件,充分展現了權力如何使人脫離現實。
▎官場內部的爾虞我詐
第三章深入揭示了古代官場中的政治運作和權力爭鬥。從官員們的升遷過程、官場文化的形成,到因衙門邏輯而產生的各種弊端,本章展示了在競爭激烈的官場中,官員們必須在個人利益和責任之間找到平衡。書中描述了政治過程中的諂媚、排擠及貪腐現象,這些都是衙門邏輯下不可避免的產物,同時也指出了官員如何在這一制度中或成為改革者,或沉淪為體制下的犧牲品。
▎民間視角下的官府──人民怎麼看官員?
在探討官民關係的章節中,作者從民間的視角出發,探討了官府與百姓之間的互動與衝突。特別關注於清末民初的社會動盪時期,透過一系列的社會事件和政策變遷,展示了百姓如何響應官府的行政管理與壓迫。書中描繪了晚清官場的腐敗與改革的掙扎,以及大眾對政治變革的渴望和參與,突顯了在衙門邏輯長期統治下,民眾生活的無奈與反抗。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探討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衙門邏輯」,透過生動的歷史案例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衙門運作的獨特規律與其對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從皇帝無上的權力到官場的複雜人性,作者精彩地展現了古代官場與民間的糾葛,以及政治制度如何形塑國家與個人的命運。不僅是對單一歷史朝代的回顧,更是以官場為切入點的歷史反思。
作者簡介:
張程,職業編輯、業餘作家。張程是創作活躍的歷史寫作者,閱讀與寫作興趣聚焦制度變遷與傳統社會運行。發表有《紫禁城家風與明清國運》、《「中國之治」的制度史遺產》、《官銜的表與裡》等文章;出版有《一把龍椅上,禪來禪去的歷史》、《讀完這本制度史,等於當官幾輩子!》、《當官老爺帶頭貪汙,皇帝也被騙得迷迷糊糊!》、《從「宮變」談中國宮廷史》等圖書。
章節試閱
一 皇帝也瘋狂
皇帝看似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中國古代是絕對的君主專制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有無窮的權力,生殺予奪,掌於一身,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他享受全天下物質,酒池肉林,無盡奢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在理論上,皇帝在任何情境中都處於主動地位。
皇帝卻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之一。無窮的權利總是與無盡的義務相伴隨,為了做一個「正常的」皇帝,皇帝本人要承擔難以忍受的義務、責任、壓力。在襁褓之中,準皇帝們就不能享受常人所有的親情、悠閒與愉悅。登基之後,皇帝時時刻刻要面對威脅與挑戰,處理難以計數的工作——恐怖的是,這些工作不能由第二個人來分擔,而且工作期限是無期的。老百姓工作做錯了,大不了失業而已。皇帝工作做錯了,是要皇冠落地、性命堪憂的。
在重重束縛和高壓之下,只有很少的皇帝盡心盡職,時刻端著皇帝的架子,夜以繼日地工作。大多數皇帝是「不正常的」,消極怠工、荒廢朝政,那是常事。沉溺酒色、肆意取樂,甚至挖洞抓老鼠、出宮找姑娘、上山擒猛獸等等,也不在少數。種種荒唐事、瘋狂事由此而生,根本原因就在君主專制制度。
古代帝王的幽默感
清朝的雍正皇帝是個「摺子控」,常常每天批十幾個小時的奏摺,樂此不疲,還在摺子上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回覆」。
比如雍正言之鑿鑿地寫道:「朕生平從不負人。」可是後人都評價他是一個刻薄寡恩、冷酷無情的人。又比如,雍正在年羹堯的奏摺上親暱地批覆:「從來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總之,我二人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今天下後世欽慕流涎就是矣。」結果沒幾年,雍正就把年羹堯給殺了,一點都不顧「君臣知遇」之情,更不要提什麼榜樣作用了。除了這些「黑色幽默」外,雍正皇帝也會講一些淺顯的笑話,比如他在摺子上說別人壞話:「此人乃天日不醒的一個人,朕當日在藩邸罵他玩,都叫他『球』,粗蠢不堪,於登極後不記出仕何地。」「朕將王嵩調到,看伊竟是一不堪棄物,滿面鄙俗之氣。」雍正罵人也很有一套,痛罵之中帶著諷刺挖苦:「你是神仙麼?似此無知狂詐之言,豈可在君父之前率意胡說的!」「朕這樣平常皇帝,如何用得起你這樣人!」「多賞你些,好為你夤緣鑽刺打點之用。」
正襟危坐、生殺予奪的帝王們,多少也有幽默感。只是帝王的幽默感有大有小,有的時候發作、多數時候潛伏著。更重要的是,帝王的幽默感是異於常人的。他們的幽默雖然也會讓凡夫俗子會心一笑、嗤之以鼻或者捧腹大笑,但背後的「笑點」另有一番深意。
帝王生來「幽默」
幽默,按笑點來源定義,可以理解為一門自嘲和挑戰常識的學問。一頭大灰熊穿著芭蕾裙扭扭捏捏地跳上舞臺,開口就唱:「我是一隻小蜜蜂。」這可以理解為自嘲,自己拿自己開玩笑。趙高指著一頭鹿說:「這是一匹馬。」這也很幽默,因為它嚴重侮辱了旁人的智商。如果旁人都附和說這的確是一匹馬,那就更幽默了。因為它挑戰了整個社會的常識。
我們先來說說帝王們「自嘲」方面的幽默。高高在上的帝王們斷然不會允許其他人嘲笑自己,也不會拿自己開玩笑。他們幾乎都自視極高,自信到自負的程度,認為我是上天之子,哪裡有什麼可笑之處?雍正皇帝在這方面就很典型,他喜歡在奏摺上炫耀自己的英明偉大。比如他寫道:「朝中黨援亦皆由此分門立戶而生恩怨也,看透此者亦唯當年雍親王(就是他自己)一人耳。」「朕早知其非端人矣,今種種欺隱俱已敗露,服朕之明鑑否?」
雍正的兒子乾隆,比父親更上一層樓,覺得自己武功古今第一、文章獨步天下。後人遊覽大江南北,到處可以看到乾隆皇帝的「御筆」和大作。據說他還誇口,如果比拚文才,自己也應該是讀書人中的皇帝。(類似的大話,據說宋徽宗、康熙皇帝和明武宗朱厚照也曾說過。前兩人覺得自己參加科舉考試,一定能考中狀元;明武宗則認為自己不當皇帝去當兵,也能當個大將軍。)乾隆皇帝一生寫了四萬首詩,差不多是唐朝所有詩人作品的總和。他平均一天寫兩首詩,出了十幾卷印刷精美的御製詩集,但很遺憾,乾隆的四萬首作品中沒有一句流傳開來,如今的文學史都懶得提及這位皇帝詩人。這算不算是一種幽默?
明太祖朱元璋原本大字不識幾個,造反以後開始識字看書,坐在龍椅上也能處理公文。不過,朱元璋顯然認為自己文才了得。洪武七年,朱元璋舉行詩文大會,對大臣們創作的作品都不滿意,親自動手寫了兩篇,作為範文,言下之意是自己的文才比天下文臣都要高。此外,朱元璋對文學史也有興趣,寫文章批判過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韓愈、柳宗元等人,認為他們只會賣弄幾個辭藻,不通人情。幾百年之後,朱元璋的範文沒有流傳下來,文學史對他這個人也不屑一顧。可見,帝王雖然不會自嘲,一旦自負、自戀起來,更有「笑」料。
帝王在「挑戰常識」方面的笑料更多,不勝列舉。最著名的可能是晉惠帝司馬衷,大臣們向他匯報老百姓沒有飯吃,司馬衷反問:「他們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他的後代子孫、晉安帝司馬德宗,長江後浪推前浪,非但不知道米和肉的區別,連雪花和棉花都分不出來。不過,帝王的無知,情有可原。因為錦衣玉食的司馬衷,吃的肉遠遠比米要多,自然就以為肉比米便宜、常見了。而司馬德宗根本不需要知道雪花和棉花的區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可以了。
同樣,帝王們的自負,也情有可原。乾隆寫了一首詩,肯定是喝采聲、叫好聲響成一片;朱元璋的「範文」,明朝大臣和秀才們也是群體「學習體會」過的。乾隆的詩集,猜想銷量差不了,外省的州縣官吏說不定還要靠關係才能弄到一兩本。皇帝得意洋洋之時,誰敢指出他其實沒有「穿新裝」?因此,在主動或被動的阿諛奉承聲環繞中,帝王們自信滿滿,逐漸變得剛愎自用起來。
無上的權力和制約的缺失,導致帝王們言行失常。而與生命相伴隨的政治壓力、權力威脅、感情淡薄,又助長了帝王們的反常言行。舉個極端的例子:南朝宋代山陰公主淫恣過度,對皇兄劉子業說:「我與陛下,雖男女有別,可都是先帝的子女。陛下後宮佳麗上萬,可我卻只有駙馬一人。這太不公平了!」劉子業身為哥哥,竟然為山陰公主安排了面首三十人。山陰公主還不滿足,看到吏部郎褚淵體壯貌美,請求劉子業把他賞給自己當面首。劉子業竟然同意了,將大臣賞給妹妹。褚淵在山陰公主身邊十日,雖然被公主苦苦逼迫,但仍「守身如玉」。山陰公主最後沒辦法,才把褚淵放回去。這對兄妹已經失常到了變態的地步,完全不顧親情倫理了。究其原因,南朝是一個「父殺子子弒父」、今日兄弟相殘明天叔姪屠殺的動亂時代,劉子業等人「可憐生在帝王家」,從出生到入墳墓都生活在一個沒有親情、沒有溫暖,只有猜忌和殺戮的環境中。他們的心態怎麼能正常呢?怎麼能不演出一些搞笑到匪夷所思的鬧劇來呢?
劉子業的母親病重了,派人去叫兒子來。劉子業卻說:「病人房間多鬼,哪能去呢?」不願意去看望太后。太后大怒,高呼:「快拿刀來,剝開我的肚子,看是怎麼生出這樣的不孝兒的!」《宋書》是宋代的正史,罕見地承認任何人只要犯了劉子業罪行的其中之一,就足以玷汙宗廟、辱沒社稷,而劉子業居然把所有罪惡集於一身!《宋書》對劉子業的死持慶幸的態度:「其得亡亦為幸矣!」同樣的「幽默」也發生在北齊文宣帝高洋身上。高洋臨終時,對弟弟常山王高演說:「你要奪我的位子就奪吧,別殺我兒子。」他很清楚自家王朝勾心鬥角、刀光劍影,腥風血雨湧動。而一個個搞笑的獨裁暴君,正是被這樣的環境給毀了的。
體制和環境決定,不管是誰坐在龍椅上多少都會自負和無知。幽默感幾乎是帝王與生俱來的特性。帝王都不正常,搞笑似乎是常態。《晉書》記載前涼的割據君主張天錫縱情聲色,荒廢政務,就有大臣上疏勸諫。張天錫給了一個相當幽默的解釋:「我不是喜歡行樂,而是從中很有收穫。我看到晨花就敬重才華俊秀的高士;觀賞芝蘭,就愛慕德行高潔的大臣;目睹松竹,就思念忠貞節操的賢才;面對清流,就器重廉潔的言行;一看到蔓草,就鄙視貪官汙吏:迎著疾風,就痛恨凶狠狡詐之徒。引申開來,觸類旁通,為人從政的道理,都在這裡面啊!」不得不承認,張天錫是個天才,貪圖玩樂還有一套自圓其說的謬論。不過他的「心得」顯然不能讓國富民強。前涼很快就被前秦滅亡,張天錫本人成了末代君主。
一 皇帝也瘋狂
皇帝看似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中國古代是絕對的君主專制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有無窮的權力,生殺予奪,掌於一身,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他享受全天下物質,酒池肉林,無盡奢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在理論上,皇帝在任何情境中都處於主動地位。
皇帝卻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之一。無窮的權利總是與無盡的義務相伴隨,為了做一個「正常的」皇帝,皇帝本人要承擔難以忍受的義務、責任、壓力。在襁褓之中,準皇帝們就不能享受常人所有的親情、悠閒與愉悅。登基之後,皇帝時時刻刻要面對威脅...
推薦序
導言 衙門的千古嬗變(節錄)
政府的合法性最初來源於武力。誰的力量大,誰的拳頭硬,能夠鎮服其他人,誰就能建立對其他人的統治,組建政府。因此在早期政治史中,各個政權都尚武,統治者很重視麾下能征善戰的猛將,大家都用「爪牙」來形容那些猛將,把他們比作猛獸的爪牙利器。《詩經.小雅》中有「祈父,予王之爪牙」一說;《漢書.陳湯傳》則說:「戰克之將,國之爪牙,不可不重也。」不消說,官府中人都希望自己是「國之爪牙」,往往將猛獸的爪牙擺放在辦公場所,刻意顯示自己的身分地位。這成為官府的裝飾風尚後,真的猛獸爪牙就供不應求了;加上一些官府中人覺得真實的獸爪、尖牙還不能彰顯自己的權力與氣派,於是藝術化的爪牙象徵就出現了。人們用金屬、木頭等製成誇張、醒目的猛獸爪牙,來裝飾官府、軍營等處。比較常見的是,軍旅營門的兩側,排列著數個木雕虎頭,張著血盆大口、露出鋒利的巨齒,逼視著往來者。人們形象地把如此裝飾的營門稱為「牙門」,進而指代整座建築。
後來,武力的政治重要性漸漸降低,政府合法性的來源多元化了。文官與武將最終分野,形成了強大的文官集團。儘管排斥赳赳武夫的形象,但文官集團繼承了對猛獸爪牙的裝飾偏好,各級官府保留了「牙門」的造型和稱謂。當然其中也有一些變化,最明顯的變化可能是從唐代開始「牙」字逐漸演變為「衙」字。「衙門」代替「牙門」,成為中國古代官府乃至整個政治體制的代稱。中國的歷史是古代文明中少數沒有中斷、一以貫之的歷史。中國的「衙門」也保持了連貫性。朝代有興衰更替、人事有起伏代謝,後一代的政治制度總是在前一代的基礎上調整、發展。中國式衙門制度為人類歷史貢獻良多。比如,中國古代高度成熟的文官制度,為現代各國的文官制度提供了諸多遺產。其中的文官考試制度更是直接借鑑了古代科舉制度。又比如,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對「仁政」的宣揚,對道德的重視,與現今「德政」的呼籲有異曲同工之處。硬邦邦的制度、法律和柔性的道德、人性的結合,可能會導向優良的政體。當然,對中國古代政治的批評之聲也不絕於耳,比如抨擊君主專制獨裁,又比如批評骯髒的官場伎倆等等。幾千年的政治制度演變下來,優劣並存,泥沙俱下。為裨益閱讀,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概況做一扼要分析。
如何了解中國古代政制?
按照現代政治學的分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長期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體。這套制度草創於秦始皇。秦始皇之前的先秦政體,則是典型的「封建制度」。天子分邦建國,權力下放;諸侯治理轄區,權力繼續下放給大夫。以宗法制為基礎的政治制度,等級很分明,各級之間存在明確的權利與義務關係。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中央集權代替了分邦建國。儘管還有人被授予各種爵位,建立名義上的諸侯國,但授予爵位的理由不全是宗法血緣,更傾向於貢獻與功績。貴族政治被賢能政治所取代;受封的諸侯不能分裂立國,也不能直接治理轄區,僅僅是接受榮譽,按照爵位享受相應的待遇而已。早先,諸侯國還有實實在在的封地,比如長沙王的封地就在長沙、靈寶侯的封地就在靈寶,到後期爵位完全榮譽化,和封地徹底脫鉤,比如福王、鄭親王、輔國公、毅勇侯等。其次,秦始皇被尊稱為「皇帝」,取代了周天子。之前上下的權利與義務關係被打破,老百姓們直接對君主承擔義務、卻享受不到權利,最高統治者開始了專制獨裁之路。
導言 衙門的千古嬗變(節錄)
政府的合法性最初來源於武力。誰的力量大,誰的拳頭硬,能夠鎮服其他人,誰就能建立對其他人的統治,組建政府。因此在早期政治史中,各個政權都尚武,統治者很重視麾下能征善戰的猛將,大家都用「爪牙」來形容那些猛將,把他們比作猛獸的爪牙利器。《詩經.小雅》中有「祈父,予王之爪牙」一說;《漢書.陳湯傳》則說:「戰克之將,國之爪牙,不可不重也。」不消說,官府中人都希望自己是「國之爪牙」,往往將猛獸的爪牙擺放在辦公場所,刻意顯示自己的身分地位。這成為官府的裝飾風尚後,真的猛獸爪...
目錄
導言 衙門的千古嬗變
一 皇帝也瘋狂
古代帝王的幽默感
皇帝做不了主
皇帝的檢討書
皇帝作秀
官從天降:皇帝選官的荒唐事
皇帝做的傻事排行榜
大清國是怎麼亡的?
被權力壓垮的皇帝
太監能不能當皇帝?
雍正為什麼討厭浙江人?
二 古代的官不好當
「書生意氣」在官場
做事還是做官,這是個問題
京官與外官,孰優孰劣?
古代官員的「紅」與「專」
御史們的「開口死」
冷衙門的突圍
微服私訪有用嗎?
欽差大臣有用嗎?
古代官員的「年終獎金」
官場送禮的藝術
不受待見的「政治遺產」
三 衙門裡邊怪事多
官民有別,官亦有別
假官何以成真?
古代的「官二代當官」
古代「問題官員」的復出
用人不當的領導責任
怕老婆也分好壞
晚清官場的「五子登科」
晚清官場現形記
晚清官員的「殉節」表現
諡號能替人蓋棺定論嗎?
四 官府與百姓有什麼關係
中國古代為何多馬屁精?
梁山好漢嘗到的三頓殺威棍
清朝監獄的「一串黑」
從「黑漕糧」說起
段光清辦漕
紈褲子弟是怎麼廢掉的?
清末朝廷為何管不住輿論?
州縣之失:晚清「新政」啟示錄
後記
參考文獻
導言 衙門的千古嬗變
一 皇帝也瘋狂
古代帝王的幽默感
皇帝做不了主
皇帝的檢討書
皇帝作秀
官從天降:皇帝選官的荒唐事
皇帝做的傻事排行榜
大清國是怎麼亡的?
被權力壓垮的皇帝
太監能不能當皇帝?
雍正為什麼討厭浙江人?
二 古代的官不好當
「書生意氣」在官場
做事還是做官,這是個問題
京官與外官,孰優孰劣?
古代官員的「紅」與「專」
御史們的「開口死」
冷衙門的突圍
微服私訪有用嗎?
欽差大臣有用嗎?
古代官員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