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從飢餓出發:華人飲食與文化的圖書 |
|
$ 310 ~ 396 | 從飢餓出發:華人飲食與文化
作者:高成鳶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05-01 語言:繁體書 ![]() |
|
對「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技術、知識、習俗、藝術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學上「文化」則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文化和文明有時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維基百科
中國的飲食在外國人眼中固然莫名其妙,可我們炎黃子孫撫心自問,就會發覺自己也是一頭霧水。
.明明山珍海錯應有盡有,為什麼仍然鍾情於那一碗淡而無味的白米飯?
.為甚麼我們老自找麻煩,喜歡津津有味地嘬雞骨頭,無事還愛費老大的勁嗑瓜子?
.「味」是鼻子嗅的還是舌頭嚐的?「菜」為什麼又是蔬菜,又是葷食的菜餚?
.常常說周公禮賢下士「一飯三吐哺」,為甚麼不乾脆把飯吞下去?
.什麼叫「倒味」?為什麼不懂「咂湯」便享受不到湯的真味?
幾千年的世代相傳,極容易「習以為常」,永遠無法發現中國飲食文化的根源。本書打破老祖宗的「砂鍋」問到底!作者抓着一個個字詞,一個個微細動作,抽絲剝繭,通過「比較研究」,發現華人獨特的飲食道路是從遠古的飢餓歷史開始的。
「吃」不只是生理需要,還與歷史、文學、藝術、哲學、醫學、科學、五行等範疇息息相關。作者知識廣博,旁徵博引,不放過任何一個線索。
「津津有味」的閱讀,兼能獲得對中華文化比較全面的認知,何樂不為?
作者簡介:
高成鳶
山東威海人,1936年生,天津圖書館研究館員、天津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長期從事文化史研究,曾獨立完成國家史學課題,成果《中國尊老文化探究》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評成「國慶五十周年獻禮圖書」。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在《中國烹飪》開設專欄「中國飲食之道」,提出了「飲食哲學」的命題,受到國內外飲食研究界的較高肯定,季羨林先生也極為推重,譽以「可成一家之言」。
出版專著《中國尊老文化探究》、《飲食之道──中國飲食文化的理路思考》等;在《中國哲學史》、《揚州大學學報》、《飲食文化研究》、《社會學家茶座》等發表論文百餘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