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擁抱臺灣所有的慶典
在民間傳統的慶典裡,
有庶民的狂歡,
更有庶民的歷史與記憶。
─林文寶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日子是農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的生日。每年這個時候,家鄉就會出現綿延數公里的神明陣頭,外地的親朋好友全都回來吃辦桌,熱鬧氣氛不輸農曆過年。
當時的我,天真的以為全臺灣都一樣,信仰同一個神,過同樣的慶典。長大之後才發現,臺灣一年之中,有百餘種不同的慶典,在各地熱鬧展開。
慶典最初的目的大多是為百姓消災,為人民祈福,過程中慢慢變成地方特色,最後甚至發展成觀光。雖然慶典的時代意義不斷在變,但不變的是它們豐富了臺灣的文化,變成了臺灣最動人的一部分,很多外國朋友便是從這裡開始認識臺灣的。
可惜的是人們大多只認得慶典的熱鬧外貌,對它的來由以及內涵,一無所悉。緣於此,四也出版公司找來優秀的作家,針對臺灣的慶典,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大冒險,從大甲媽祖繞境、平溪放天燈……一棒接一棒,接力完成這套原創的慶典童話。除了原創的故事之外,繪圖也力求跳脫傳統,為每一個人物重新設計造型。
除了想像,還有真實。針對不同的慶典,我們拜訪了當地耆老、文史工作者,搜集了第一手的資料,努力將一個又一個熱鬧非凡,卻又意義不凡的慶典,原封不動的搬到讀者眼前。
最有想像力的故事,最具創意的人物造型,傳遞的卻是臺灣最本土的慶典文化。從前,你只能擁有自己家鄉的慶典。現在,你可以擁抱臺灣所有的慶典。
許榮哲
作者序
我不怕鬼!
小時候大人問我:「怕鬼嗎?」我一定逞能回答:「不怕!」只是一入夜,我不敢走路燈沒亮的巷子,不敢聽後院公貓搶地盤的狺狺低吼。
現在的小孩也怕鬼,上課時,卻哀求老師說故事就說鬼故事,最好是超恐怖的,當老師清清喉嚨,才說兩句,有人摀耳朵了,有人開始尖叫!看來不分世代,鬼這活靈活現但可能不存在的東西,一直在嚇人,卻也被愛不釋手的保存下來。
說到鬼,知道什麼季節鬼最多?沒錯,暑假最多。
夏日誰不愛戲水?從前從前,鄉下地方哪有游泳池,想玩水直接殺到溪邊,那時溪水清澈,潛游、撈魚、打水仗,都好。流經每個田野的溪床邊,管他小急流大漩渦,都攔不住我們追逐清涼。
日曆一張張撕到農曆七月,熱日子讓一切都變得好燙,這時不只爸爸媽媽,連最寵我們的阿公阿嬤都加入警告:「別到溪邊!不准游泳!很危險!」
「危險什麼啦?」
之後才慢慢明白,那個亮麗光鮮的月份,居然躲著一個冷颼颼的鬼世界。
大人把意外事件集中處理,變成一則牢不可破的好理由,七月鬼門開,「好兄弟」全都放出來,大人都小心翼翼,何況是小孩!那難以預測的水域、山風吹拂的深夜,請勿進入。
整個月份,拜拜也變得非常頻繁,初一到三十,街頭邊都看得到有人在拜拜。拜神祈福,拜「好兄弟」求平安,其中,就屬「中元普渡」當天的香火最旺,通常選在午後,祭品備好,家家戶戶就把最大面積的大桌搬出門,攤開,雞鴨魚肉鮮花四果罐頭米糧美酒通通擺上去,前頭還放有臉盆毛巾鏡子可梳粧,插上小旗子,燃香拜鬼……
而「小鬼頭頭鬧搶孤」寫的,個個都是鬼,他們猙獰可怕嗎?不,他們戴墨鏡,擦防曬乳液,跟人一樣,怕被曬傷……「搶孤」則是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場祭祀,人們為了敬送「好兄弟」回家,設計出一種非常特別的競技方式當作儀式,是祝禱也是分享,祝禱來年平順,分享世間美好,讓這個人鬼擁擠的月份,有個燦爛結束。
陳昇群
繪者的話
百鬼嘉年華
踏入插畫嶺域算一算已有八到九餘年,而每一次創作的都是一種對自己的挑戰,這次當然也不例外,也很榮幸參與了四也慶典童話系列的插畫創作,透過作者詼諧而有趣(接近讓人噴飯的程度)的筆調,一種獨特的臺式童話將臺灣原本忌諱、害怕的七月鬼門開帶入了另一種思維模式,故事中透過四位大異其趣的小鬼們以鬼的角度去看鬼月最後一個活動--搶孤!是的,以鬼的角度,因此原本該是陰風陣陣、鬼影幢幢的「鬼故事」,反而是一種歡樂而熱鬧愉悅氛圍,當事情角度的不同,感受就不同,所謂事情都有兩面,取決於你用什麼角度去看待,因此當我讀完整個故事架構後,決定借鏡西洋萬聖節顛覆臺灣一般人對於鬼月的刻板印象、一種百鬼嘉年華的概念,「鬼故事」不該只有一種表現方式,它也可以很搞笑很溫馨很快樂,並且在畫面當中不乏注入一些西方元素,例如一開場穿著西方英國衛兵服的牛頭與馬面、小丑造型的四位小鬼們、羅東天主西式教堂、傑克南瓜……等等,無不希望能在既有印象上以中西混搭當中尋找視覺衝突與更多的可能性。
文字本身存在著一種魔力,經由文字作者對於字與字精準的排列組合,字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攝像膠卷,然後透過閱讀,你成為了這篇故事的導演,開始想像主角的各種造型,想像不存在的場景,並在腦海排練一幕幕緊張又高潮迭起橋段該如何運鏡,這不是魔術而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想像力,而插畫就是讓腦中的想像畫面鮮活的呈現,一種真實的存在感,也許這就是我一頭栽入這浩大插畫世界的原因,將不可能成為一種可能,很有意思!而每一張插畫背後都該有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該交由你獨特的想像力自己來詮釋。
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