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為注重保養的現代人,你的生活方式健康嗎?
心病是由心靈暫時無法面對壓力而引起的,
屬於調節功能障礙,需要靠心理輔導、心理治療來調節。
【你能感受到壓力嗎】
有一類人,天生就能夠敏感的覺察到壓力的存在。
•A型行為模式
高度成就競爭取向,包括傾向於強烈的自我批評。
強度時間急迫性,希望能夠同時做一件以上的事。
容易被激起怒意或是敵意,但未必會明顯的表露。
•B型行為模式
對壓力的反應較慢且較弱,通常不會感到太大壓力。
對事情的發展持順其自然的態度,並不刻意去計較。
!注意!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A型行為模式和冠心病的發生率有很高的關聯性。
因此,忙碌的現代人應學會讓節奏慢下來,以B型行為模式享受生活。
【你究竟為何抱怨】
有人已經習慣了抱怨,有人為了找逃避的藉口。
關於「為何抱怨」,在五千多人的調查中發現:
有74%的人表示只是為了發洩內心的苦悶,
有36%的人希望傾聽者能夠幫忙解決問題。
►在所有受訪者中,有45.3%的人表示:
當有人向自己抱怨時,自己會想向對方抱怨更多的事情。
!注意!
也就是說,原本想要發洩糟糕的情緒,結果卻接收到別人更多的消極感受;
希望對方能夠幫忙解決問題,最後卻增添了更多困擾,抱怨真是得不償失。
【你知道情緒如何產生嗎】
人腦中有一個部位叫杏仁核,它主管著情緒。
若杏仁核被切除,將不再感到恐懼或惱怒,並會喪失競爭與合作的動力,
對自身在群體中的地位茫然無感。也就是說,其情緒不是喪失便是鈍化。
•所有強烈的情感都與杏仁核有關
杏仁核就像是一個心理警察,不管來者是誰一律加以質問,
只為了印證內心最原始的疑問:「這不正是我最恐懼的嗎?」
而只要讓它找到近似肯定的答案,杏仁核便立刻加以反制,
點燃神經引信,通知腦部各區──危機來臨!
!注意!
杏仁核在接收到外來的感覺訊息後,
便會從過往的經驗中尋找任何不利的證據。
【你懂微笑的意義嗎】
人出生後即有情緒表現,如新生兒或哭或靜。
•嬰兒期
只會無意識的微笑和自發式的微笑。
•滿月後
看到人的面孔、聽到熟悉的聲音會微笑,屬於無差別的微笑。
•四個月
開始認人了,逐漸只對撫養他的人笑,出現了有差別的社會性微笑,
對熟悉的人會無拘無束的微笑,而對陌生人則帶有一種警惕的注意。
•學齡期
隨著社會化加深,他們學會偽裝情感,會看大人臉色,
也漸漸理解了並不是所有對自己微笑的人都是友善的。
!注意!
社會發展賦予了笑的意義,並使微笑的社會意義越來越濃厚。
可以說,微笑能夠促進人際關係的發展,並有利於人的生存。
【你知道憤怒的意義嗎】
憤怒最基本的作用是預示某件事出了錯,並推動我們找到解決方案
而當你選擇視而不見,便是以自毀的方式來宣洩心中的怒氣,
你還會為他人的壞行為開綠燈,並拒絕給人修正錯誤的機會。
請試想,如果對方都不知道你受了傷,又怎麼會向你道歉呢?
!注意!
憤怒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本身並不邪惡,
而真正危險的是那些由憤怒轉化而成的行動。
本書特色
透過大量的案例詳細講解了情緒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各種心理學的知識和應用。適合想改變、想更加了解身邊人、想更好的掌控生活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郭琳,心理學家、專職作家。專業領域為人格心理學、行為心理學、情緒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致力於將專業的心理學推廣為大眾實用的生活常識。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病由心生
對於當今的年輕人來說,疾病大多來自於忙碌的生活,生活壓力帶來的問題已逐漸超過了身體上的疾病。合理調整自己的心態,可以讓生活更健康。大部分心理疾病都是由不良的心理情緒引起的,因此學會控制這些不良情緒是去除心病的關鍵。
心病比肉體疾病更難治癒
俗話說:「人食五穀雜糧,焉能一病不生?」有病求醫,乃自然之理。諱疾忌醫的故事,讓人們看到了齊桓公對疾病的恐懼和忽視,最終因沒有及時救治而釀成惡果。現代人的醫療觀念早已在齊桓公之上,通常都會定期去醫院體檢,生怕身體出了問題沒注意到,延誤了治療時機。
在社會壓力劇增的時代,心理疾病也應該得到人們的重視,即「關注心理健康,人人有責」。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心理疾病成因複雜且治療的時間長,需要求治者從內心剖析自我,難度大於治癒肉體疾病。
掀起心病的面紗來
心理疾病的成因多且複雜,歸結起來有生物遺傳因素、人格因素、社會因素等。有些人先天存在某些機能的缺陷,如腦功能不完整等。這類人是心理疾病的好發人群,需要長期服藥抑制病情。
除此之外,遺傳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問題,如果某人的直系長輩中有人曾經患過精神類的疾病,那麼他患精神病的機率就比常人高得多。
人格因素包括敏感、自卑、偏執、自戀等,這種人格特徵的人,基本上聽不進他人的勸告,往往活在自己的思考模式裡,遇到問題時,不願和他人交流。這類人也是心理疾病的高危險族群。
社會因素包括超負荷的工作和學習、感情和家庭的變故、急功近利的價值觀、貧富差距分化、高齡化社會、網路成癮等。
你也許真的有心病
人們往往對自己的身體疾病很重視,頭感覺有點痛就趕緊去醫院,可是面對煩躁、鬱悶、緊張、壓抑等心理變化時卻不願及時就醫。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許多客觀因素的限制,人們對自己的心理世界還不太了解,許多人還分不清「神經」與「精神」、「精神」與「心理」以及「思想」的區別。
對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的懼怕與懷疑可能源於對「精神病」的不了解,怕去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時被當成「精神異常」看待。
其實,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不僅僅是解決你的心理危機和心理問題,而且還可以讓你更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無論你多麼堅強、聰明、正直、熱情和博學多聞,你都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你需要透過其他人來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每分每秒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終站在局外人的立場審視自己。但是,從他人了解自己也有可能得到錯誤的暗示。
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是一面較標準的鏡子,透過這面鏡子人們可以從各個角度正確地了解自己,從而揚長避短,促進人生的發展與成功。
心病治療的艱鉅性
許多初次進行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的人都幻想心理醫生能夠一次將長期的壓抑與痛苦一掃而空,撥開心靈迷霧,遠離煩惱與困惑,恢復輕鬆的心情與激昂的鬥志。
然而,心理醫生不是什麼神仙,更沒有什麼超出常人的能力,要知道「解鈴還須繫鈴人」,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是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心理醫生不可能替你解決所有問題,而是提供你一些正確認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必須由求助者本人多次具體實踐才能解決。
心病往往需要求助者和醫生緊密配合,去完成一些在求助者看來很困難的任務,並且要持之以恆。經典精神分析治療的過程是漫長的,需要幾年時間,早已不適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行為治療的平均療程為五十次;即使是短程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一般也提倡會面次數在十至二十次之間,少數甚至達到四十次。
在個人的意識中,還沒有定期去看心理醫生的習慣,估計對長達數月的治療也很難堅持下去,這是造成心病難治的一個重要原因。
心理治療艱難的第二個原因在於剖析自己的難處,認識自己、剖析自己,需要耗費很大的心理能量。
心理治療主要是透過應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透過言語、表情、態度、姿勢、行為、周圍環境因素甚至醫生或諮商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改變病人的感受、認識、情緒、態度和行為等。從而改善其大腦及神經系統的機能,減輕或消除導致病人痛苦的各種心理狀態、消極情緒和異常行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種軀體症狀。
有心病非得吃藥嗎
有些心病患者去找心理醫生,認為吃些藥就能改善自己的狀況,這也從反面誤導了醫生。因此,看心病,醫生便順理成章的開藥。吃藥可能會讓症狀很快得到控制,但因為導致心理疾病的根源未去除,一旦停藥,就容易復發,這樣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心病是由心靈暫時無法面對壓力而引起的,屬於心靈調節功能障礙,還是要靠心理輔導、心理治療來調節。
情緒陷阱是造成心病的直接原因
一個人成熟的表現就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生活中有很多煩惱和憂愁,往往使人陷入消極的情緒之中無法自拔,從而失去原有的平靜,變得浮躁,這時就需要及時調整。
伊松出身於一個普通家庭,是一個清秀的女孩。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外企從事祕書工作,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和高薪待遇,心中有著無限美好的憧憬,一直快樂地生活了兩年。
然而,一個大她八歲的男同事和她相戀一年多後提出了分手,這場感情波折從此改變了她的生活。伊松的臉上不再有笑容,整天愁眉苦臉,鬱鬱寡歡,在失眠、怨恨、懶散、多疑、敏感和絕望中生活了半年多,曾多次想要對男方採取極端報復手段,也曾幾度想要自殺。
最後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經過三個月的治療才恢復正常狀態,重新開始新的人生,現在她已經有了溫暖的小家庭和可愛的孩子。
美國著名學府普林斯頓大學針對一萬人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智慧、專業技術和經驗只占成功因素的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七十五決定於良好的情商。
另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個人成功的因素,百分之五是家庭背景、百分之二十六是智商、百分之六十九是情商。人的情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生活中,人們常會見到這樣的情形:低智商、低情商的人常常難以成功,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常常懷才不遇,低智商、高情商的人常常如有神助,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常常出類拔萃。
情緒可控嗎
經常遇到前來諮商的來訪者問:「怎麼做才能高興起來?為什麼我的愉悅情緒消失得這麼快?為什麼我的情緒變化這麼不穩定?」諮商師會反問他們:「那你想要自己呈現什麼樣的情緒?」他們都說:「我想要我的情緒一直是穩定的,最好能一直快樂。」這是不是人的奢望呢?情緒是可以控制的嗎?
情緒是處在流動的狀態中的,任何一種情緒,只要不對它增添新的刺激和干預,經過人的適應、宣洩的過程,自然而然就會衰減;如果對情緒加以干涉,不斷添加新的刺激,它可能越來越強。因此,我們是可以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提高情商,並快樂地生活。
情緒陷阱你有幾個
(一) 浮躁情緒
看看現實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大學生炒股、畢業生剛進職場就著急買房、員工頻繁跳槽……社會上醞釀著一股浮躁的暗流。浮躁使我們心不在焉,坐臥不安,使我們沒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情。浮躁的人總是習慣抱怨,抱怨上司、抱怨同事、抱怨工作、抱怨環境,有些人甚至發展到了滿腹牢騷、喋喋不休的程度,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似的。
於是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而別人總是庸俗低劣,生活醜陋不堪。但是不要忘了,抱怨雖然可以換來別人一時的同情,但問題並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解決,怨氣沖天不僅無濟於事,還會招來別人的反感和厭惡,而且抱怨還會使自己淪為情緒的奴隸,遮住人生燦爛的陽光,阻斷事業前進的道路。
想克服浮躁的情緒,就要學會體驗寧靜致遠的心態。克服浮躁情緒,就是要把理想揣在懷中不能忘記,但在實際生活中又必須腳踏實地,衡量自己的實力,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二) 緊張焦慮
有些人在外人看來,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但本人卻說自己總是處在緊張焦慮的狀態。這類人總是擔憂未來,總感覺頭痛、心慌、疲憊不堪、食慾下降,容易腹瀉和便祕;總是讓自己處在忙碌的狀態中,總為自己尋找各種事情來做,否則就會手足無措,無所適從。
容易緊張焦慮的人,潛意識裡總是處在「戰鬥」的狀態,總想在外人面前表現出強勢、美好,殊不知,越過分在意自己的表現,越容易發揮失常,從而造成惡性循環。
人們在特定的場合,都會有一種內在的表現欲望──希望給對方留下好印象,並想把缺點全部隱藏起來,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這種欲望過強,就會太在意自己的表現是否完美、出色,因而造成緊張情緒。當我們不苛求自己能讓所有人滿意,並能容忍自己失誤或失態,不去過分在意自己的表現,而是追求順其自然的表現時,緊張情緒自然就不會發生了。另外,還要培養幽默感,學會超脫世俗地看待事物和問題,這樣自然而然也就能夠放鬆了。
第一章 病由心生
對於當今的年輕人來說,疾病大多來自於忙碌的生活,生活壓力帶來的問題已逐漸超過了身體上的疾病。合理調整自己的心態,可以讓生活更健康。大部分心理疾病都是由不良的心理情緒引起的,因此學會控制這些不良情緒是去除心病的關鍵。
心病比肉體疾病更難治癒
俗話說:「人食五穀雜糧,焉能一病不生?」有病求醫,乃自然之理。諱疾忌醫的故事,讓人們看到了齊桓公對疾病的恐懼和忽視,最終因沒有及時救治而釀成惡果。現代人的醫療觀念早已在齊桓公之上,通常都會定期去醫院體檢,生怕身體出了問題沒注意到,延誤了治療時...
作者序
前言
心理活動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真實反映。現代社會高速發展、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導致許多人心力交瘁、痛苦萬分,卻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些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輕則影響生活品質,重則影響生命安全。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心理學的相關內容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前行的腳步越來越快,相互之間競爭的壓力也日益加劇,這使人們面臨各種心理壓力以及心理戰爭。由於人們對心理的相關知識不足,很可能會產生偏見和誤解,使原先不嚴重的狀況變得嚴重,不複雜的情況變得複雜。本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策劃並完成的,希望本書能夠讓您的生活帶來轉變,哪怕僅有一點點。
本書從日常心理需要的角度出發,將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和可用性融入其中。本書既適合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無業游民等讀者,也適合所有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變得更好、更隨心的讀者。
前言
心理活動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真實反映。現代社會高速發展、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導致許多人心力交瘁、痛苦萬分,卻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些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輕則影響生活品質,重則影響生命安全。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心理學的相關內容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前行的腳步越來越快,相互之間競爭的壓力也日益加劇,這使人們面臨各種心理壓力以及心理戰爭。由於人們對心理的相關知識不足,很可能會產生偏見和誤解,使原先不嚴重的狀況變得嚴重,不複雜的情況變得複雜。本...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健康心理學
第一章 病由心生
心病比肉體疾病更難治癒
情緒陷阱是造成心病的直接原因
壓力是心病的罪魁禍首
怒氣沖天最傷身體
恐慌者更容易得病
大起大落會吞噬你的健康
第二章 心情與健康
肉體、心情與健康的關係
「笑」是免疫力的催化劑
「放鬆」是人體的良藥
心靜氣順是健康的基礎
生氣就大聲喊出來
好心情是健康的資本
第三章 活出健康的心態
寬恕有助於康復
放下就是快樂
積極的心態是健康的根本
學會享受生活
保持年輕的心,像孩童一樣看待世界
不害怕疾病是打敗病魔的關鍵
學會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第四章 當自己的心理醫生
情緒的氣象臺─胃
緊張煩躁情緒中的腹瀉和便祕
從皮膚看身心健康問題
究竟是什麼搶走了我們的食慾
關於睡眠的心理問題
找到自己的情緒變化點
第二篇 情緒心理學
第五章 控制情緒是一門藝術
情緒的操縱在於自身
心浮氣躁是阻礙成功的絆腳石
悲觀會讓你不快樂
情緒的失控總帶有很大的盲目性
依賴是進步的大敵
憂慮會造成巨大的壓力
嫉妒是痛苦的製造者
切莫讓情緒失控
第六章 抱怨與憤怒的傷害
抱怨是心理健康的大敵
抱怨與人際關係
是沉默還是爆發
批評者與聲援者
抱怨導致憤怒
憤怒的解決管道
沒有抱怨和憤怒的世界
第七章 自卑與恐懼是成功的大敵
自卑多數都是盲目的
要學會自我評價和判斷
告別擾人的「應該」
換個思考方式認識錯誤
當自卑發展為恐懼
走出艱難的第一步
建立自信的人生
第八章 走出空虛與憂鬱的人生
空虛與人生目標的缺失
忙碌不一定不空虛
由空虛走進憂鬱
寫下自己的夢想
如果你想充實就要追逐你的夢想
欲望是告別空虛的良藥
前言
第一篇 健康心理學
第一章 病由心生
心病比肉體疾病更難治癒
情緒陷阱是造成心病的直接原因
壓力是心病的罪魁禍首
怒氣沖天最傷身體
恐慌者更容易得病
大起大落會吞噬你的健康
第二章 心情與健康
肉體、心情與健康的關係
「笑」是免疫力的催化劑
「放鬆」是人體的良藥
心靜氣順是健康的基礎
生氣就大聲喊出來
好心情是健康的資本
第三章 活出健康的心態
寬恕有助於康復
放下就是快樂
積極的心態是健康的根本
學會享受生活
保持年輕的心,像孩童一樣看待世界
不害怕疾病是打敗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