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意象有助於建立祥和社會
--- 從鋼琴家陳宏寬先生的體驗談起
台大資訊網路暨多媒體研究所所長 洪一平教授
我所認識的陳慕純醫師一向彬彬有禮、宅心仁厚,一心想為他的病人、為我們的社會,以及為全體人類貢獻心力。他的方法是除了看診、實際解決病人的問題之外,還時常著書立說、傳播正確而新穎的理念。大約不到半年前,他才剛出版「快樂無憂靠自己」,希望指引讀者遠離憂鬱、真正體會人生的快樂之旅。最近又收到這本「意象催眠新境界」初稿,著述之勤、產量之多令人佩服。
本書內容主要描述意識與潛意識的關係,教導讀者如何實際運用意象(imagery)來提升催眠的效用。熟讀之後,除了可以揭開催眠的神秘外衣,導正大家對催眠的誤解之外,還有助於讀者運用催眠技巧自助助人,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國際知名的鋼琴家陳宏寬先生曾在一九九二年發生意外事故,導致右手無法彈琴,當時醫師的診斷為「局部肌張力不全(focal dystonia)」,遍訪名醫不得要領,因而被迫退出樂壇多年。失望之餘,決定用自己的方法治療。他研讀了不少手部解剖與作用原理的書,又設法找到一個可以用不同力道,慢慢按下開關的舊式電視遙控器,先從右手食指開始練習。由於之前也曾經練過氣功,因此就利用氣功「以意引氣」的「觀想」原理,意想自己只要做這種細微的手指動作,就可以使手掌的「蚓狀肌(lumbricalis)」因為收縮而變紅。經過數年的努力,終於恢復手部功能,再度以優美的琴聲震驚國際鋼琴界;他的全面康復因而成為國際醫學界的一個研究案例。陳宏寬先生的自我治療方式,其實與本書所探討的「意象催眠」原理不謀而合。不久前,「探索」頻道也曾專題報導其他利用意象催眠原理治癒癌症的病例,這些「不可思議」的事實讓醫學專家感到震驚。
其實在我較擅長的多媒體應用領域上,也有一種稱為「多感官室(Snoezelen)」的醫療環境(Snoezelen一字是由Sniff及Doze兩個荷蘭文所組成,意思是呼吸和小睡)。早期的多感官室主要是為感官障礙及學習困難人士所設,其中的設備能提供各種感官刺激(如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等),給予使用者愉快的感知經驗,有助於減低個人的緊張情緒,提高使用者的專注力和反應,強化對外界的探索和溝通能力,改善人際互動、增強正面行為。目前許多先進國家已經應用多感官室,以治療自閉兒及老年痴呆患者,協助其早日康復。我相信未來的醫療界必然朝運用多元感官,輔助病人復健的方向發展,同時重視醫療環境人性化與個人化趨勢。目前醫療設備大廠飛力浦公司已提出Ambient Experience的設計概念,致力營造一個可以讓病人安心求診與復健的空間;如果他們在進行空間設計時,也能利用本書所探討的意象催眠原理,提供病人在康復過程中所需的愉悅心境與正面信念,應該可以讓多感官室的效益更加顯著。
本人目前正在執行的兩個研究計畫,與本書所探討的意象催眠也有相當程度的關連性。其中一個是「機器人輔助之人性化術後照護環境」,另一個是「結合生理智慧衣及多媒體回饋於呼吸習慣改善之研究」。兩個計畫都希望能運用生理回饋(Bio-feedback)技巧,以改善個人的健康狀態。所謂「生理回饋」,是指藉助儀器,記錄、放大人體各器官、系統的生理及心理運作過程所不能察覺的訊息,如皮膚導電、皮膚溫度、血管容積、心跳、血壓、胃腸PH值和腦波等,並轉換成人們能理解的資訊,再以聽覺或視覺信號顯示在儀表板上(稱為「資訊反饋」)。充分認識且體驗過這些信號的變化之後,有助於患者控制自身的身心活動,達到調整身體機能與防病治病目的。
早期研發的生理回饋機多戴在頭上或手指上,一旦使用者出現情緒焦慮、煩躁時,儀器便會發出視覺(如紅燈)或聽覺(如嗶聲)訊號,提醒他注意放慢呼吸速度、放鬆、不要緊張。如果已經恢復正常狀態(即精神比較放鬆、平靜),系統也會出現不同訊號(如綠燈或其他聲音),因此練習者可以掌握自己的情緒。這是過去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生協助個案調整情緒的方法之一,我認為如能結合意象催眠與生理回饋技術,應該可以造福更多需要的人。
意象催眠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運用得相當普遍。我們只要在「古格搜尋(Google Search)」引擎中,輸入「意象導引(Guided Imagery)」,就可以找到數十萬筆網頁資訊;亞馬遜網路書店也可以查到數十本以此為名的書籍。然而在國內出版界,目前並沒有專門探討意象催眠的書籍。本書適時出版,必然有助於社會大眾瞭解此一領域,並進一步發揮其效用。我也由衷希望有更多的文藝工作者及數位內容製作人士,能廣泛參與這個領域的研究與創造,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更多的正面資訊與意象,自然而然建立更健康、更祥和的社會。
彷彿佛洛依德再世
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精神科主任 楊庸一醫師
催眠在精神分析理論出現之前,曾經非正式的用以治療歇斯底里症。我們從佛洛依德的早期著作中可以看出,他也曾經用催眠治療病人,雖然成效不如預期,卻因此引發他對人類複雜心靈層面的好奇,開始投入心力探討,並因此建構了潛意識理論,發展出心理防衛機轉的一連串學說,使人類首次能夠較有系統的瞭解心靈深處非理性的一面,及其運作方式。少女杜拉(Dora)的故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雖然佛洛依德的理論只停留在比較抽象的推論和假設上,不過後來的研究者在探討腦部及神經生物學時,已經部份證實佛氏的理論,也澄清了許多人對他的誤解。譬如透過自我暗示等訓練,已經證實有助於控制自主神經,在改善焦慮症狀方面確實有一定的療效。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以催眠治療疼痛等的適用範圍及療效雖然有待進一步澄清,但已經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未來應該會有更實用性的發展。陳慕純醫師在行醫之餘,對新興的意象催眠也相當有興趣,如今特別和專長催眠的徐大智先生合寫本書,感覺就像現代的佛洛依德一樣,充滿研究精神與推廣新觀念的熱忱;書中內容淺顯易懂,值得有興趣的讀者細心閱讀。
二OO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於台北
自然醫學與現代醫學結合的典範
廖佳音中醫師
長期以來,潛意識的研究在解決人類身心問題上,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以自然醫學的觀點來說,身、心、靈是一個全面而不可分割的整體,無論任何單一部份的傷害或失衡,皆會影響人們的整體健康。
個人從事整體與自然醫學的研究、臨床多年,從經驗中發現,無論自外而內的以藥石施治、使用生理上處方,或自內而外的心靈引導、調整與疏導,都必須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如能結合傳統醫學與各類輔助療法,進一步應用,應該更能解決人類身、心、靈的困擾,擁有真正的健康,甚至達到美善、平衡的境界。
因此當我看到本會技術長徐大智先生與陳慕純醫師合寫的《意象催眠新境界》一書初稿時,感到十分欣喜、振奮。兩位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能撥空潛心研究各種身心症狀與潛意識之間的科學聯繫,且另闢蹊徑,結合各種感官意象設計,開發出有別於傳統催眠療法的新技巧,而且深入淺出,將各類複雜的身心問題解決方案淺白化、口語化,搭配各式插圖,讓讀者一看就能理解、學習、吸收,甚至應用,可以說是自然醫學與現代醫學合作的典範!
本書的問世,標示著身心靈整體療癒系統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代表整體與自然醫學的研究已逐漸由單純引進國外理論、系統,進展到落地生根、國人能夠開發、應用的新境界,故特此推薦。(本文作者為美國國際整體暨自然醫學學會(IHNMA)亞洲區總裁)
意象催眠的面向更加廣泛 陳慕純.徐大智
將意象(Imagery)運用於催眠過程中,能使催眠效果更加彰顯。近幾年來,此種方式已被廣泛用於臨床,包括減輕疼痛、戒除菸癮、酒癮或毒癮、改善睡眠障礙、改善憂鬱症、恐懼症及強迫性心理症,甚至減少腫瘤的威脅……等等,不勝枚舉。尤其慢性疼痛的減輕,意象催眠的臨床功效勝於長期服用止痛藥。
意象是靈魂(Soul)的語言,人類的潛意識、夢的運作等皆依賴意象,意象也是心靈調控(Mind Modulation)的工具。正面意象能啟動正面情緒,而正面情緒能豐富正面意象,成為良性的循環。因此意象催眠可以說是人人必學的課程,它可以使人生更充足、更喜悅,也更有意義。
意象催眠的面向相當廣泛,包含催眠學、心理學、神經學,甚至文學、語言學、繪畫、詩歌等,皆有運用發揮之空間,可說結合了醫學、科學與藝術於一爐,相當富有挑戰性及趣味性。
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網路暨多媒體研究所所長洪一平教授,更進一步將多媒體應用於意象的探討與臨床,使意象學的內容更加充實及拓展,相信洪教授領導的團隊,必能使這領域更具挑戰,成果光耀國際!
感謝洪一平教授於百忙之中為本書寫序,也感謝林口長庚醫學中心精神科主任楊庸一教授,及美國國際整體暨自然醫學學會亞洲區總裁廖佳音醫師,於忙碌之餘推薦本著作。
意象催眠的內容相當浩瀚,待開發的領域無邊無際。筆者才疏學淺,臨床經驗有限,希望此書能拋磚引玉,請各方專家多加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