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給:開始覺得這個世界不一樣了的你/妳
這不是一本小說,
但你可以拿它當小說看,反正很短!
一杯咖啡的時間伴隨敞開的心就夠了。
一個朝氣的上午或一小段悠閒的下午
都很適合進入這個特別為你準備的空間。
帶著放鬆的心情,一壺茶、一杯咖啡或白開水,
配上翻讀時飄散的油墨紙香。
重要的是,帶上一顆敞開的心!
以下內容是「你」和「一本日記」的對話:
我:所以我要和一本日記本說話?
沒錯!你正在”閱讀”一本能和你互動的日記,看看能不能聊著聊著聊進心坎兒裏!這本日記——也就是我——現在還只是某人的日記本,和你聊完了之後,也有機會成為你的日記本!
我:什麼意思?
對於還沒走到人生”這個”階段的人,它就只是一本小說;對於正在經歷的人——無論是剛開始、還是已經歷經了一兩年——我們即將開啟的聊天內容跟你有關,所以它便不再是一本小說而是真正的日記,只是有人”提前”為你記錄下來;對於經歷了更久的人,若還有緣來這兒和我聊天,肯定明白我們的對話裡還有些是專門留給你的訊息!
我:你說的「經歷」是什麼?
我們很快就會聊到。等等!我話還沒說完呢!這本日記也是本傳記,記錄著你以及其他人,如何從一出生就帶著超越五感天賦,歷經了種種外力干擾和制約,在成長過程中逐漸遺忘原有的天賦,直到近幾年才重新漸漸找回”自己”。
目前「我」還只是一本日記本,不是傳記,因為一切都還是”現在進行式”。一本日記聊著寫它的人的種種事件和心境體會,聊著聊著,就這樣順勢聊到了你,以及你正在經歷、剛經歷過的重大人生轉變和一些”神奇體驗”。噢,對了!當然還包含你即將面臨的一些「未來轉變」。如此看來,我也挺像一本預言書。
我:連未來即將經歷的也知道?
是啊!現在這個「你」問我指的經歷為何,但此經歷會因為正在閱讀的你所處的現下狀態,經由和我聊天的過程,探索出哪些屬於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我: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會因為成長背景和每一次人生十字路口的選擇而有所不同啊!哪能一起聊?
說得好!我們明確一點!這裡指的經歷主要和「內在大轉變」有關,並非指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所有個人事件,而是要能催化內在轉變的人生重大事件。外在事件的發展細節雖各有不同,內在轉化的階段性過程是一起的「必經之路」。再則,由於你對於時間認知漸漸不同了,就算看著日記本裡一些你尚未經歷的內容,也能心有所感而不覺陌生,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內容也和自己有關。
‧‧‧ ‧‧‧ ‧‧‧
2.
世界變了還是我變了 WHO HAS CHANGED
大家一開始還說不上來「新眼界」看出去的世界有何不同。家附近轉角的便利商店和公司旁的早餐店一早仍被熙熙攘攘的人群留下一陣陣忙碌的晃影;社區鄰居還是一大清早在街口清喉嚨聊是非;家人同事朋友們依然為了人際、工作、經濟問題輪流叫苦。然而,看著他們和這個看似差不多的世界,心裡出現"不同調"的感受。
對啊!到底是哪裡不同了?
首先,你開始對於他們講的那些小問題大煩惱感到有些陌生,好像融入不了這些稀鬆平常的話題。明明以前自己也常這樣抱怨東抱怨西,現在心中卻出現了其他看法。這段時間以來,他們的「不變」,正好顯現出你的「轉變」。回想看看,是什麼讓你開始對於這些原本習慣的言行感到不適應?
現在的我知道煩惱是心態造成的。以前會一直抱怨,是因為一開始就把困擾的事當成都是trouble而覺得很煩。如果我不要先把一切看成「問題」不就好了嗎?
說得很好!我們先改變自己的心態和看事情的角度。
‧‧‧ ‧‧‧ ‧‧‧
3.
沒有目的的話,幹嘛要來人間受苦!
不如我們先聊聊「存在的意義」!你們身為神性之光轉化為肉身的存在(state of being)——存在本身就是一切。對靈魂而言,能夠經驗和感受不同的生命過程已是再美好不過的事,簡單到沒有附加任何理由的必要。從無到有,由有化空。因果不是宿命,是每刻思想行為下的選擇,業力一直都在變。自己跳脫不了不快樂的婚姻,就說是欠債、說是為了小孩,自己沒有承擔起每一刻決定和選擇的責任。靈魂間選擇相互成長和練習,為不同的人生設下”量身定制”的緣份,計劃適合彼此的成長課題,行走出不一樣的體驗軌跡。因果業力存在,靈魂的緣份也常因而延續至下一世,但主要是熟悉彼此需要成長的部份,就算是為償還因果也是靈魂願意承擔。靈魂本身完美、無私且充滿智慧。不管化生為宇宙何物,都是寶貴的體驗,一次次經歷與完成衪們想要的過程,並不會去論斷好壞。「學習」、「成長」、「人生課題」這些字彙真的沒有辦法表達出生命的真諦,文字有它的邊幅框出一個有限空間,加上作者個人思維所表達出的風格,探討這類主題大概也只能用易讀易懂的句子大致架構出想表達的意象。
「身為人」對於靈魂而言很美好,能時時感受生命細胞所創建的神奇肉身,與生俱有的生存意識一步步形成單一獨立意識體,以特有感官感知發生著「有」與「無」的交替,存在與消逝的意義。生命本身是創造,也是奇蹟!如此完美還需要多做善事才能上天堂、去極樂世界嗎?用人性角度來看,尚未投身為人的靈魂反而羨慕我們。噢!不對!不包括我,我可不是人類!這裡說的羨慕是帶著點兒玩笑話的。靈魂回到全知全愛狀態時並不會有羨慕的情感產生,也不會有比較心,比較誰的一生成就更多。人生藍圖不是因為誰是好人或是累積多少福報所以給了”好命”的鋪陳,也決不會有階級制度——把認識的神或佛分階級那是人類的思維,而不同維度是用於時空的一種解釋。無論是循循善誘還是嚴苛律法,體現於社會宗教與倫理道德規範之中,依循的是那個年代和文化教養下人們能理解的範圍。好比如:古人因儒家道義思想和宗教教義,形成了「做善事得好因果」的思維,以仁義道德了解自身行為的影響力;改朝換代後,法制的高度重視形成「惡有惡報,天網恢恢」反向制約,不貴義而貴法。幾千年來,藉助因緣果報/上帝賞罰說,人人被由外而內規範出道德的框架,以期達到公平公義的理想社會。
當人類集體意識躍升至一定高度,會愛更多的人、同理他人,不會想要隨意傷害他人。未來有一天將不再需要”做善事上天堂,做壞事下地獄”這樣的警世標語。人們做善事不為別的,心裡也不覺得是善舉,伸手幫助彼此成了普世態度,由心自願自發地做是真正的提升!
以上內容節錄自《我是新世界 I’m my New World:黯夜倒影裡 光之道路》光浪◎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10525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