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禮伯,黃埔一期,29歲官拜中將,蔣經國以兄相稱,也是近代史料的重要參考資料。
◎藉由郭禮伯一生的經歷,為戰亂大時代的歷史見證。
◎真實還原郭禮伯與章亞若之間先於蔣經國所發展的七年戀情。
◎郭家家族的傳家之寶。
郭禮伯是誰?
年少加入贛軍追隨孫中山大總統討伐軍閥的行動,
之後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後,先後參與東征、北伐,抗戰,戰功彪炳;
29歲升到中將師長,少年得志、功成名就……
卻因國共分裂,家族成員流離各地,下半生在貧病困苦中堅強度過。
他的正直守分、善惡分明、堅忍不拔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一直是家族引以為傲的表彰,他的故事更是戰亂大時代的歷史見證。
臺灣資深媒體人也是作家黃清龍先生,於二○二○年去美國史丹佛大學圖書館閱讀兩蔣日記,意外地發現經國先生在一九五四年十月三十日日記中寫道,蔣孝嚴、章孝慈不是他生的雙胞胎,而是他在贛南舊屬王繼春與章亞若的孩子(之前傳說生父是郭禮伯將軍。)
這個發現成了驚爆的新聞,兩年多來,黃先生多方查訪研究,也用電話採訪郭禮伯之子,也就是作者郭貽熹先生的意見後出版專書,引起巨大的反響,郭貽熹先生的《我的父親郭禮伯》(一版)及個人照片,也受到討論和比對以求真相大白。
本書真實還原蔣經國先生、章亞若女士和郭禮伯先生之間的交往內容,勢必成為相關近代史料的重要考證資料。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189634.pdf
作者簡介:
郭貽熹
祖籍江西南康(為郭禮伯第六子,在七男八女中,排行十二),出生於江蘇鎮江。畢業于臺北建國中學初中及高中部,臺中中興大學化學系。服完一年預備軍官役後,進入臺北寶澄國際貿易公司任銷售工程師,負責美國鋁業公司(ALCOA)臺灣代理的銷售業務。兩年後,進入美國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商學院深造,獲企業管理碩士學位(MBA)。畢業後,進入美國杜邦公司總公司海外部任管理培訓實習幹部。在杜邦工作達二十七年,在二○○三年亞太區氟化學產品部總經理任內退休。退休後,移居美國加州洛杉磯,經營管理顧問諮詢業務,經常往來與中美臺歐之間。個人喜好:高爾夫球、寫作、研究中外歷史、歌唱、旅遊、品嘗紅酒,與朋友談古論今。
作者序
〈再版作者感言〉
自《我的父親郭禮伯》二○二○年九月出版至今已經十二年了,世界與郭家發生了許多大事,值得回顧一下。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最敬愛的母親,不幸於二○二二年七月九日,在美國洛杉磯天使公寓家中,因感染新冠疾病平靜去世,享年九十八歲。母親是先父在臺去世的第二年(一九七九)移民美國,四十多年來,享受到兒女及孫輩的天倫之樂、到過世界及美國各地旅遊、熱心參與社區活動、幫助新來移民適應老人公寓生活,幾乎每日與好友打麻將、參加歌唱或去佛堂唸經吃素祈福,日子過得健康快樂充實幸福,高壽而終,無所遺憾!五姐瓊芳及四哥貽燿不幸於二○一五、二○二○年分別病逝於洛杉磯及江西南康老家,各享年六十八及七十六。他們倆的子女均成家立業,兒孫滿堂,也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過去的十年,我增添了孫兒、孫女及外孫各一位,分別在美國和臺灣上小學一、二、三年級,我們經常和他們視訊聊天問近況,他們會在手機裡唱歌、跳舞、畫畫、說故事、做鬼臉等逗我們開心,樂趣無窮,是現代版的天倫之樂。
臺灣資深媒體人也是作家黃清龍先生,於二○二○年去美國史丹佛大學圖書館閱讀兩蔣日記,意外地發現經國先生在一九五四年十月三十日日記中,寫道蔣孝嚴、章孝慈不是他生的雙胞胎,而是他在贛南舊屬王繼春與章亞若的孩子。這個發現成了驚爆的新聞,兩年多來,黃先生多方查訪研究,也用電話採訪我的意見後,最近出了一本書《門裡還是門外》,引起巨大的反響,因為蔣萬安要競選臺北市長,更引起媒體界的報導和熱議。我的書《我的父親郭禮伯》及個人照片,也受到討論和比對以求真相大白,解答這個世紀身分謎團:章亞若一九四二年在桂林生下的一對雙胞胎的父親究竟是誰?他們倆原隨母姓章,孝嚴已在二十年前改姓蔣,但是現在他們是否應該去驗DNA,搞清楚他們到底是姓蔣、王還是郭?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父母,後代及關心他們的社會大眾。
新冠病毒已經肆虐全球近三年了,死了數百萬人,很多地區已經解封,採取與病毒共存當它是感冒或流感,而專注於恢復經濟及人們的正常生活。但有些地區如中國大陸仍然在封控隔離,讓經濟及生活受到很大的衝擊,尤其是旅遊業幾乎停擺,希望這個危害世界的病毒早日過去,讓大家的生活回到疫情前的狀態!雪上加霜的俄烏戰爭已經進行了八個月了,軍民死傷數十萬,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平民達數百萬,真是人間地獄、人類的浩劫,戰況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可能會有核戰的危險,真是不幸令人擔憂。希望各方節制以和為貴,停止戰爭談判妥協以求雙贏。同樣的,我衷心盼望兩岸也能拋棄衝突,求同存異,共創臺海的和平,以造福兩岸人民的美好生活。
郭貽熹 二○二二年十月五日
‧‧‧ ‧‧‧ ‧‧‧
〈自序〉
我的父親生於清朝末年,出身於一個江西南部偏遠窮困的農村,他三歲喪父,母親改嫁,由伯母撫養到十五歲。因為無法繼續讀書求學,決定離家出走,去討生活,闖天下,因而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為了回應孫中山大總統討伐軍閥的行動,父親加入了贛軍的行列,成為一個地方武力的入伍新兵。三年的當兵打仗經驗,使他成為一位稱職的年輕初級軍官。又因為長官的愛護和推薦,自願幫他補習代數、幾何、三角和英文等課業,使他能夠順利考入當時全國有志青年夢寐以求,都想進入的黃埔軍校,追隨孫中山的救國救民偉大革命事業。父親畢業於第一期第三隊步兵科,當時他只有十九歲。
有了這份資歷,加上後來十年間出生入死,冒險犯難的軍旅生涯,先後參加了東征、北伐多次戰役,經歷了軍、警、兵工、緝私等各種不同職務的考驗,憑著一次次戰功和表現,由一個少尉排長升到中將師長,年紀只有二十九歲。這十年是他成年後的第一個人生奮鬥階段,可以說是:少年得志,功成名就。
接下來的十年,是他的第二個人生階段。父親見證並參與了國共再度的競爭和合作。尤其是親身參與了八年艱苦對日抗戰,率領國軍部隊打了多場揚名中外的戰役,包括長沙第二、第三次會戰、浙贛會戰等,殲滅日軍無數,替死難的中國軍民,出了一口氣,也為抗日戰爭最後勝利的到來,作出了他的貢獻。這個十年,他南北奔波,力戰敵軍,因為戰功,升了副軍長,當選了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也成為上海受降大員之一,終於嘗到苦盡甘來的勝利滋味。
在成年後的頭一個二十年當中,父親結了三次婚,包括頭一次娶童養媳的傳統婚姻,加上另外兩段轟轟烈烈的紅粉知己戀情。從一個十六歲隻身離家出走的窮小子,到功在黨國的將軍,擁有田園廣置,十個子女的大家庭,前後人生和地位的轉變,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父親的事業也由軍界轉向文職和地方政治發展,他希望將自己的經驗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付出一份力量。但是事與願違,國共的分裂和內戰,打破了他的人生規劃,也改變了他未來的命運。為了避開戰亂,全家人分成三路逃難:一部分去了香港,另一部分去了臺灣,其他的則留在江西老家,等待命運的安排。因為這樣的決定,將全家二十多口人後來的命運和遭遇徹底改變。
留在江西老家的老母及年幼子女,在後來多次運動和艱苦中煎熬,度日如年。流走港臺的家人,在父親失業及窮困無助的漫長歲月裏載浮載沉,日子也不好過。多年後,大家憑著各人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毅力,克服了萬難,家庭成員又一個接一個地站了起來。許多子女們相互扶持幫忙,半工半讀,先後都完成了大學教育,踏入社會,成家立業。有的出國留學,移民美加,也在異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父親親手栽培的郭家下一代,又在大自然的孕育下,茁壯成長,繁衍不息。如今,郭家五代過百的人口,分佈於中美加各地,從事的行業包括有貿易、化工、醫學、藝術、金融、電腦、行政、教育、房產、法律等,無所不及。每個郭家人似乎都懷有父親那正直守份、善惡分明、堅忍不拔和奮發向上的遺傳因數。奇怪但有趣的是,幾乎沒有一個人繼承父親的軍事和政治事業。如果父親在天之靈有知,他老人家一定會以他那獨特的微笑,向我們後代子孫表達他的欣慰和驕傲,而且更會為自己對國家社會和後代子孫所作出的貢獻,深感無愧!
這也是為什麼筆者在父親去世了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決定根據他老人家的日記、回憶錄、信件和他口述的資料,以及筆者和他朝夕相處、循循教誨的親身經驗來寫成這本書。目的是要緬懷他一生奮鬥不息的精神,學習他留給我們許多做人處世的寶貴經驗。也希望記載下父親和他黃埔軍校的師長、同學和戰友們,在過去近百年的中國近代史裏所扮演的一些不可磨滅的關鍵角色。當然父親畢竟不是完人,也有他的弱點和缺失之處,正好可以給我們郭家人一個檢討反省的寶貴機會。
郭貽熹 美國加州洛杉磯二○一○年七月一日
〈再版作者感言〉
自《我的父親郭禮伯》二○二○年九月出版至今已經十二年了,世界與郭家發生了許多大事,值得回顧一下。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最敬愛的母親,不幸於二○二二年七月九日,在美國洛杉磯天使公寓家中,因感染新冠疾病平靜去世,享年九十八歲。母親是先父在臺去世的第二年(一九七九)移民美國,四十多年來,享受到兒女及孫輩的天倫之樂、到過世界及美國各地旅遊、熱心參與社區活動、幫助新來移民適應老人公寓生活,幾乎每日與好友打麻將、參加歌唱或去佛堂唸經吃素祈福,日子過得健康快樂充實幸福,高壽而終,無所遺憾!五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