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我的科學小百科(改版)的圖書 |
$ 110 ~ 585 | 我的科學小百科(改版)
作者:拉魯斯出版社編輯群(Larousse) / 譯者:林宴夙 出版社:小天下 出版日期:2013-07-04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60頁 / 21.5 x 28.6 cm / 普通級/ 全彩印刷 / 初版 共 4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科學的源頭最早可追溯到約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這兩個文明在數學、天文、醫學方面的成就傳入並塑造了古典時代的希臘自然哲學,後者正式嘗試以自然原因來解釋物質世界中的事件。西羅馬帝國傾覆後,在中世紀的頭幾個世紀中,有關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念的知識在西歐漸漸被遺忘,但卻在伊斯蘭黃金時代的穆斯林世界中得以保存下來。10世紀到13世紀,西歐找回了古希臘的著作並吸收了伊斯蘭學者的研究,自然哲學就此復活,並且接下來在始於16世紀的科學革命中轉型,其間的新觀念和新發現脫離了古希臘觀念和傳統之窠臼。科學方法迅速在獲取知識方面起到更大作用,不過科學的制度化和職業化還是要等到19世紀才開始成型。
科學原僅指對自然現象之規律的探索與總結,但人文學科也越來越多地被冠以「科學」之名。現代科學一般說來可劃分為三大分支:形式科學,研究抽象概念;自然科學,在最寬泛的意義上研究自然;以及社會科學,研究個體與社會。不過,對於形式科學能否確實算作一類科學存在不同意見,因為其並不依賴經驗證據。而運用既有科學知識以達成實用目的的學科,如工程學和醫學,則被歸為應用科學。
科學以研究為基礎,而研究通常是在學術和研究機構、以及政府機構和公司中進行。科學研究的實際影響使得科學政策被制訂出來,以求施影響於科學界,促使商業產品、武器、醫療衛生以及環境保護獲得優先發展。
維基百科
內容包羅萬象的百科,是滿足求知欲旺盛的學齡兒童最好的書籍。《我的科學小百科》內容包括了:動物、植物、人體、生態學、地球科學以及水的性質等科學知識。本書將生物與地球環境,以及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做了完整而全面的介紹,並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呈現內容。不僅插畫的風格多樣,而且以幽默的手法詮釋科學觀念,創意十足!文字的說明也十分可親、清楚易懂。難能可貴的是,書中加了孩子可以玩、可以動腦、可以操作的遊戲和實驗。
《我的科學小百科》的每一單元中包含各類主題,以一個跨頁的適中篇幅,簡明扼要提供小朋友科學知識養分,不會造成閱讀份量的負擔。
此外,《我的科學小百科》還貼心標示有顏色字的關鍵字閱讀功能,讓孩子可以迅速掌握學習重點。
譯者簡介:
林宴夙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進入法國巴黎第三大學研習視聽藝術理論。曾任出版社編輯、傳播公司撰稿、白鷺鷥文教基金會編輯,現為國小英語教師。譯作包括《創造我的色彩》(合譯)、《發明我的勞作》(合譯)、《雙面鬼》、《閣樓上的怪書》、《魔石與蛤蟆精》、《奇幻精靈事件簿》第1~5集、《我最喜愛的童話故事》第1~2輯、《彩色鋼琴》、《60創意畫法》、《80基礎畫法》、《我最喜愛的床邊故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