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到近代,探討東、西方的戲劇演進與特質,以及現代劇場的編導與藝術表現、經營管理。
戲劇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探討現今的各種戲劇類型、劇場型態或表演風格前,有必要先了解何謂戲劇。戲劇的起源是什麼?東方戲劇又與西方戲劇有何本質上的不同?歷史上有哪些膾炙人口、流傳久遠的著名經典?
戲劇發展漫長的歲月中,各個時期因應當下背景產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戲劇表演理論和形式。戲劇學術理論自古以來百家爭鳴,各家運用不同的劇作形式、主義的展現,在戲劇題材和表現技巧上一同探討人性和人類生存的實質意涵。本書涵蓋西方戲劇的演進、現代主義、中國戲曲的特質,到現代戲劇的演技、編導、劇場藝術表現與經營管理各面向,並穿插戲劇史上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介紹,為讀者梳理出一部精采的戲劇入門專書。
作者簡介:
劉晉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專任教授
美國明尼蘇達州聖瑪麗大學教育博士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劇場藝術碩士
林宜毓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劇場藝術學系專任教授
美國耶魯大學戲劇研究所研習舞臺美術設計一年
美國伊利諾香檳大學戲劇研究所主修燈光設計
張勝傑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兼任講師
元智大學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候選人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
葉獻仁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兼任講師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碩士
章節試閱
第二章 西方戲劇的演進—從古代到近代(節錄)
本書所述之「西方」,不單是一種地域的指涉,而是一種文化的價值體系。西方的文化體系主要來自於兩大系統,一是古希臘羅馬所建立起的哲學系統,二是基督教的宗教系統。這兩種體系對戲劇的影響都源於宗教儀式,由於社會環境的不同,藝術家所關注的重點也不同,造成不同藝術的風格與特質。這兩種體系都能創造出戲劇的動人美感,但在發展的歷程中,兩者出現彼此對抗和辯證的關係。從古代到近代的戲劇史中細細觀察,便能體會兩種體系的不同表現方式,以及其背後象徵的思想價值。
第一節 崇拜與詩歌:古希臘戲劇
戲劇誕生的原因是人類天生具有模仿的能力,後來這個能力被轉化為儀式和娛樂活動。許多古代的儀式與宗教信仰有關,雖然人們無法實際接觸到神,卻會揣摩神的心意。人們通常是以自己的立場去揣測神的心意,所以在儀式的祭禮中,人們會拿出自己喜愛的事物作為祭品,表演有時就具有這種獻祭的意義。
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希臘半島上有一群愛奧尼亞人(Ionians),在南邊的阿提卡(Attica)地區建立了名為雅典的城邦。這個地區三面環海,但土地貧瘠,雨量多在冬季,葡萄和橄欖是主要的農作物,航海通商是當地重要的經濟活動。希臘人早期是沒有文字的,所有的思想傳播只能仰賴語言。為了讓許多神話得以流傳,衍生出詩歌和吟遊詩人的表演。公元前八世紀中葉,希臘人接觸到了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希臘人將腓尼基人的字母系統轉化為希臘的文字,讓希臘正式進入了歷史時期。
到了公元前八世紀左右,吟遊詩人荷馬將他吟唱的故事以文字記錄下來,寫成了《伊利亞德》和《奧德賽》兩部著作。《伊利亞德》主要描寫希臘人遠征特洛伊城(Troy)的故事。《奧德賽》主要講述奧德修斯從特洛伊城淪陷後返家的種種遭遇。由於荷馬的著作是由吟唱詩歌轉化而來的,這種吟唱詩歌的文學後世稱為史詩(epic)。《伊利亞德》和《奧德賽》在故事中敘述古希臘神明和人的互動,成為後世理解古希臘神話系統的重要著作。現存的古希臘悲劇大多數與荷馬史詩有直接或間接的取材關係。公元前六世紀的雅典國王庇西特拉圖(Pisistratus)十分重視文教,下令將原本雜亂無章的荷馬史詩重新編輯整理,作為教育之用,從此荷馬史詩的版本被確立下來。庇西特拉圖還在每四年舉行一次的雅典娜節(Panathenaia)加入了吟遊詩人的競賽活動,比賽時會有職業說書人配合音樂演奏的表演。
葡萄是希臘的重要農產品,釀製成的葡萄酒也是其重要的經濟商品。戴奧尼索斯(Dionysus)是象徵農業、葡萄和葡萄酒的神祇,被譽為酒神。庇西特拉圖為了慶祝酒神戴奧尼索斯的貢獻,在酒神節中再加入了山羊歌的競賽。由數個歌隊參與競賽,每個歌隊會圍繞著山羊演唱歌曲,歌曲內容應該與荷馬史詩有關,獲勝的團隊將贏得那隻山羊。在公元前534年的競賽中,表演者塞斯比斯在演唱詩歌的同時,藉由配戴不同的面具來扮演故事中的眾多人物,並和歌隊形成對唱的形式。這樣的表演形式成為悲劇的雛形,因此塞斯比斯被稱作西方戲劇的第一位演員。
希臘城邦每年舉辦的酒神節十分重要,象徵著人們對收穫豐富的感激與對來年的期許。公元前六世紀有許多酒神節,例如十二月的鄉村酒神節(Rural Dionysis)、一月的勒納亞酒神節(Lenaia)、二月的安特斯酒神節(Anthesteria)以及三月的城市酒神節(City Dionysia),其中又以城市酒神節最為重要,因為多數的劇作會在這裡舉行首演。當時實施民主制度的雅典,為了公民的權益,不僅政府機關休假、工商業歇息,連監獄中的囚犯也可以獲得假釋。每年舉辦的酒神節山羊歌競賽後來演變為悲劇的競賽,悲劇競賽在前一年就會開始籌備了,想要參加競賽的劇作家必須提出三齣悲劇和一齣獸人劇。悲劇按亞里斯多德的定義是:必須要引起觀眾哀憐和恐懼的情緒。獸人劇是以粗俗、打鬧為主的劇種,獸人象徵的是在酒神戴奧尼索斯身旁,以懶惰、貪婪、淫蕩、飲酒狂歡聞名的半羊人隨從撒特(Satyr)。城邦行政官會從申請的稿件中選出三位劇作家的作品,他們可以獲派一個歌隊,作為來年演出之用。在悲劇競賽舉辦數十年後,具有狂歡性質的陽具歌也興起,成為喜劇的起源。後來的戲劇比賽除了悲劇和獸人劇之外,也加入了喜劇,每年喜劇作家都可以提出一齣劇作,再從中選出五位喜劇作家的作品。從此之後,每年的酒神節會歷經五至六天,其中三天每天演出一位悲劇作家的三齣悲劇和一齣獸人劇,再有一至兩天,演出喜劇作家的作品。
在古希臘的悲劇作家中,有三位劇作家對後世影響較大,因此被稱作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第一位悲劇家是艾斯奇勒斯(Aeschylus, 523B.C.-456 B.C.)。在艾斯奇勒斯之前的悲劇依循著塞斯比斯的一人配一歌隊的傳統,直到艾斯奇勒斯增加演員數為兩位,這幫助了在對話間產生衝突的效果。他的《奧瑞斯提亞》(Oresteia, 458 B.C.),是現存僅有的完整三部曲悲劇,其中包含了《阿伽曼農》(Agamemnon)、《奠酒人》(Choephoroe)和《復仇女神》(Eumenides)。
在艾斯奇勒斯之後,第二大悲劇作家索發克里斯(Sophocles, 496B.C.-405 B.C.)又增加了演員,讓三位演員可以同時出現在舞臺上,形成了複雜多變的人物關係,使得戲劇的張力從情節擴展到了人物。這可以讓情節發展由人物的多寡和戲劇張力的鬆緊,獲得前進的動力,同時降低了歌隊在劇情介紹中的重要性。索發克里斯還增設了戲劇的布景,因此在古希臘劇場中常看到有景屋(skene)的設計。景屋除了可以用來裝置布景,有時也可以作為一種隱性空間的效果,例如戲劇中需要發生一些殘忍血腥的事情時,會讓它在景屋裡發生,一方面避免了實際執行的困難,畢竟戲劇無法真的殺死人;另一方面觀眾看不到真實的情況,心中會充滿想像力的景象。
索發克里斯最著名的劇作是《伊底帕斯王》(Oedipus Rex, 429B.C.),全劇圍繞在底比斯王子伊底帕斯弒父娶母的神諭預言上,並講述伊底帕斯從出生到成年,橫跨數十年的故事。《伊底帕斯王》無論是在情節的結構、人物的性格、主題思想,還是其他學科的延伸譬喻,皆對後世影響甚大。
第二章 西方戲劇的演進—從古代到近代(節錄)
本書所述之「西方」,不單是一種地域的指涉,而是一種文化的價值體系。西方的文化體系主要來自於兩大系統,一是古希臘羅馬所建立起的哲學系統,二是基督教的宗教系統。這兩種體系對戲劇的影響都源於宗教儀式,由於社會環境的不同,藝術家所關注的重點也不同,造成不同藝術的風格與特質。這兩種體系都能創造出戲劇的動人美感,但在發展的歷程中,兩者出現彼此對抗和辯證的關係。從古代到近代的戲劇史中細細觀察,便能體會兩種體系的不同表現方式,以及其背後象徵的思想價值。
第一節 崇拜...
作者序
戲劇是一門橫跨古今中外的綜合藝術。它融匯文學、視覺、聽覺等多種藝術形式。它不僅包含燈光、服裝、化妝、空間裝置、語言、音樂、音響、音效等元素,更結合演員的表演,形成一個豐富且複雜的藝術體驗。
本書作為戲劇的入門引導,首章探討了西方戲劇、中國戲曲及劇場風格的核心概念。第二章追溯了西方戲劇的演進軌跡,涵蓋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直至十八世紀的英法戲劇和浪漫主義戲劇。第三章剖析了現代戲劇中主要風格的特質與思想價值,包括寫實主義、表現主義、史詩劇場、達達主義、殘酷劇場、怪誕戲劇、存在主義和荒謬劇場等。在現代戲劇之後,也探討了前衛戲劇、後現代戲劇及後戲劇劇場等當代演出風格。第四章探討中國戲曲的獨特美學,強調虛實並重的表演特質,並突顯了戲曲對於舞臺境界的美學追求。
第五章聚焦於演員的演技,包括演員與角色間的關係、現實取向與風格取向的表演、臺詞與潛臺詞的處理、演員對劇本的分析,和演員的自我修養等。第六章歸納了幾個重要的編劇和導演思維,包括對悲劇和喜劇的理解、戲劇動作下的主題思想、衝突與危機、懸疑與新奇、演出節奏、戲劇結構、劇場幻覺、劇場風格和舞臺焦點等面向的探討。
第七章討論劇場元素的藝術呈現,包括舞臺設計、燈光設計、音響技術、音效和服裝設計等。第八章則關注劇場經營與管理,主要以國內劇場表演團體為例,探討了劇場組織的職務與功能、舞臺監督的工作內容,以及演出製作企劃書的撰寫等。
從上述內容可看出,本書內容從幕前的表演、戲中的風格,到幕後的技術工作,和行政支援等,彙整了戲劇與劇場工作的全面向探討,旨在為學子們提供一條清晰的學習路線,作為進入戲劇藝術的入門指南。
劉晉立
戲劇是一門橫跨古今中外的綜合藝術。它融匯文學、視覺、聽覺等多種藝術形式。它不僅包含燈光、服裝、化妝、空間裝置、語言、音樂、音響、音效等元素,更結合演員的表演,形成一個豐富且複雜的藝術體驗。
本書作為戲劇的入門引導,首章探討了西方戲劇、中國戲曲及劇場風格的核心概念。第二章追溯了西方戲劇的演進軌跡,涵蓋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直至十八世紀的英法戲劇和浪漫主義戲劇。第三章剖析了現代戲劇中主要風格的特質與思想價值,包括寫實主義、表現主義、史詩劇場、達達主義、殘酷劇場、怪誕戲劇、存...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章 何謂戲劇
第一節 西方戲劇的本質
第二節 中國戲曲的本質
第三節 劇場風格的本質
第二章 西方戲劇的演進—從古代到近代
第一節 崇拜與詩歌:古希臘戲劇
第二節 娛樂至上:古羅馬戲劇
第三節 黑暗中摸索:中世紀戲劇
第四節 人文主義的興起: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
第五節 從圭臬中創新:法國的新古典主義戲劇
第六節 理性與感性的辯證:十八世紀的英法戲劇
第七節 德國的狂飆:浪漫主義戲劇
第三章 現代主義的理路—從戲劇到後戲劇
第一節 實證至上:寫實主義
第二節 小劇場運動的開端:自然主義
第三節 浪漫的餘韻:象徵主義
第四節 內在顯化:表現主義
第五節 觀演意識的覺察:史詩劇場
第六節 戲劇的懷疑:從達達主義到殘酷劇場
第七節 看見虛無:從怪誕、存在到荒謬
第八節 激進實驗:前衛戲劇
第九節 解構理性:後現代戲劇與後戲劇劇場
第四章 中國戲曲的特質
第一節 兼容並蓄的發展
第二節 發源於民間的體制
第三節 寄情務實的思想
第四節 獨具匠心的表演
第五節 虛實並重的美學觀
第五章 演技的取徑
第一節 演員與角色
第二節 風格取向與應用取向的表演
第三節 現實取向的表演
第四節 從臺詞到潛臺詞
第五節 演員的劇本分析
第六節 形神兼備
第七節 戲如其人—演員的自我修養
第六章 編導的思維
第一節 悲劇和喜劇
第二節 戲劇動作下的主題思想
第三節 戲劇動作之衝突與危機
第四節 戲劇動作之懸疑和新奇
第五節 節奏與結構
第六節 幻覺與風格
第七節 戲劇的焦點
第七章 劇場元素的藝術表現
第一節 舞臺設計
第二節 燈光設計
第三節 劇場音響
第四節 服裝設計
第八章 劇場經營與管理
第一節 國內劇場與表演團體現況
第二節 表演團體的組織與職務
第三節 舞臺監督
第四節 演出製作企劃書
參考書目
作者序
第一章 何謂戲劇
第一節 西方戲劇的本質
第二節 中國戲曲的本質
第三節 劇場風格的本質
第二章 西方戲劇的演進—從古代到近代
第一節 崇拜與詩歌:古希臘戲劇
第二節 娛樂至上:古羅馬戲劇
第三節 黑暗中摸索:中世紀戲劇
第四節 人文主義的興起: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
第五節 從圭臬中創新:法國的新古典主義戲劇
第六節 理性與感性的辯證:十八世紀的英法戲劇
第七節 德國的狂飆:浪漫主義戲劇
第三章 現代主義的理路—從戲劇到後戲劇
第一節 實證至上:寫實主義
第二節 小劇場運動的開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