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我小時候還在餐桌上畫圖時,就一直在尋找這本書。我尋遍塵埃滿佈的二手書店、各大圖書館藝術書籍區、還有網路圖書館和拍賣會場。我一直找不到,於是,我得自己編一本──書中充滿寫生圖稿和手繪日記,它們來自於各式各樣熱愛在冊頁上塗鴉、用線條和色彩來豐富版面的人。
做一本書來介紹人們所做的書,這似乎還蠻恰當的,──他們這些書本來就不打算與人分享,當然也不會有大量陌生人去閱讀。本書頁頁盡是進入私密世界的通道,為了記錄印象而繪製、下筆,沒有指責的壓力,願意冒險、嘗試新方向。
這些書具有私密性和無拘的自由,因此成為我最喜歡的藝術形式。咫尺之遙,你就可以進入藝術家的腦中,去感受原始創造力的湧出:這是一本充滿塗鴉與註記的書,有實驗性質的草稿、也有細心觀察的創作。這些手稿因層層上色而發皺,空白處甚至還寫滿了購物清單和電話號碼。它們被隨身攜帶、塞入皮包或口袋、淋過雨、或被丟在草地上,封面因此破舊、損壞。
這不是能輕易登入美術館或博物館殿堂的藝術形式,它們不會鑲著金框、接受成群觀眾的讚賞。不,這是藝術創作的必經形式,而你現在也像是在欣賞一幅一幅的畫作一樣,俯身凝視每一頁,研究每一幅草圖和註解,然後再翻到下一頁。每一次翻頁,就有新的驚喜、新的展覽。這些書頁揭露了一個故事、一次旅程、一段人生。每一本手稿都是人生的一個片段,視藝術家的習慣、以及稿件的厚度,歷時幾週、幾月到幾年的都有。翻頁時,你感受到時間在指尖滑過。你看見依序記錄下來的時刻。你看見構想流露、紮根。你看見風險、錯誤、懊悔、思潮、訓示、夢想,全都以筆墨呈現在後世眼前,為作者一人綻放生命。
每本書都是同一個樣子──封面和封底間夾著書頁──可是,表現手法卻像這些書頁所記錄的生命一樣、各不相同。有些日記作者有條不紊,在繪畫中謹遵自訂的規則和一致性。有些人則是即興創作,每一頁的風格、媒材和主題不斷改變──看不出來出自同一人之手。
有些日記屬於製式功利主義,以工作相關的草稿為主,即便如此,它們也顯示了構想從誕生到培育的過程。我們看到概念開花的初步跡象或幾個階段。還有一些日記看起來像是剪貼簿,由畫了草圖的餐巾紙、黃色筆記紙和立可貼拼湊成頁──與其說是日記,不如說是資料檔案。
還有一些冊子是作者在自助洗衣店、或者等火車時,為了殺時間而信手拈來的字謎、塗鴉和草稿。可是,當你一頁又一頁地隨筆畫下通勤者或空曠街道的速寫,你會感受到時間像千層派一樣、一年一年地累積成人生。就算只是匆忙畫下超市停車場或熟睡的夜班工作者,這種活在當下的態度能夠豐富人生,勝過玩數獨來打發時間。
還有一些日記內容極其私密,寫滿憂愁和野心,想到作者居然把它們與全世界分享,不禁令人打顫。你能感受到線條間流露的焦慮、或層層墨水中醞釀的沮喪。這些藝術家畫出他們對死亡、失敗、性愛、或食物的狂熱、甚或只是以交叉直線帶來催眠般的感官樂趣。他們的畫冊就是他們的心理治療師、親密伙伴、用來擦乾眼淚的毛巾。
本書中,有些作者在藝術界已有穩固地位,以銷售他們的作品謀生。也有人不把畫圖視為工作,他們畫圖只為個人興趣,就算蘇富比願意開價,也決不撕下畫頁。有些作者在藝術界頗負盛名,他們在這些畫冊中的塗鴉,即使本身算不上作品,也是重要的成果紀錄。而有些作者只把它們視為案子的初步構想,還需要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潤飾和思考。
本書中,有些人只是企圖把他們的早餐畫在日記中,人生就此改變,從畫圖中,他們頭一次看清他們的世界。有很多人被藝術教育系統搞得焦頭爛額,一直不知道自己有藝術才能,後來才透過自學,慢慢地將眼睛所見、用手畫下來。本書作者有奇才、自虐狂、巨富、窮人、專家和菜鳥。不過,他們都依循著同一途徑,一頁一頁地筆耕到封底。
我三十幾歲開始畫圖,一開始就直接畫在畫冊上,因為我認為我可以畫出一本書、和做出一本書。十年下來,我總共畫了六本,我知道我既可以畫書、也可以做書。我的藝術很少跨出我的畫冊書頁。我不會為了畫展或賺錢而畫圖。我只把周遭重要的事情畫下來。也許是我的牙刷、我的小狗在陽光中的睡相、或者轉角那家韓國小吃店。我天天漫不經心地從這些紅塵俗事旁經過,直到有一天,我停下腳步,留心那些組成我生命的事物,我細數著我的幸福,我的存在有了意義。
我畫過很多類型的書冊。我和多數人一樣,剛開始是使用那種頁面粗糙、黑色封面的素描本。然後,再換成螺旋圈裝訂的水彩畫冊。最後,由於文具店和藝術用品店的選擇令人失望,於是,我特別去上書籍裝訂課,自己用平滑厚重的紙張裝訂成冊,並用油墨畫筆裝飾封面。我畫滿了十幾本默拉斯金牌的小手札,我把它們放在口袋,一天會抽出好幾次,為某一街角、公車上的老人、一件家具或一杯酒畫個五分鐘速寫。
我生性熱愛寫作、也受過寫作的訓練,因此,我會在圖畫週遭寫滿文字說明和標題。我會在文字中加點幽默,跳脫顯而易見的描述,著重引申關聯或描述大方向。我的畫冊個人化但不私密。每次動筆時,我多次設想會有好奇的路人要求我分享書中內容。如果他們翻頁時咯咯地笑了起來,我便知道我們共享一樣的世界觀。
我通常使用摩擦性強的墨水筆,草書,所以除了我以外,沒有人看得懂我的字。我熱愛這種酷似古文原稿的外觀,充滿達文西手抄本、或是貝多芬的羊皮紙手稿一樣的味道。對我來說,這種像蜘蛛一樣的符號增添頁面的完整性,無論我花多少時間來畫圖或上色,如果沒有這些華麗的裝飾文字,我總覺得它不完整。我崇尚隆納德.塞爾(Ronald Searle)的墨水漬和索爾.史坦柏格(Saul Steinberg)的潦草筆跡。
我偶爾也會給自己出功課。我會畫下我所咬下的每一口蘋果、或路上每一輛車、或冰箱裡的每一樣東西、或者我的愛犬在公園撒尿的每一種姿勢。我的畫冊裡盡是每日自畫像、監獄裡的每一位死刑犯或《財富》雜誌五百大企業中的所有非裔執行長的畫像。我喜歡用各種方式展現同一主題時所呈現的喧鬧。
另外,我還會限制我使用的材料。譬如說,一個月內,我只使用鉛筆、或000號針筆、或水墨畫筆。解除限制後,我往往能有所突破,進入全新的階段,靈感滿溢。
我手繪日記斷斷續續地進行著。有時候,整整一、兩個月沒有動筆,然後,我又會回到固定的模式,每天要畫好幾次。不畫的時候,我覺得空虛。有畫筆為伴,才感到生命的完整。我喜歡回頭翻閱我寫滿的這些日記本,它們就像小型時光機一樣。翻閱一頁,就可以帶我回到十年前,讓我完全進入某一早已消逝的片刻,重新體會、看見、嗅聞、並聆聽當初我專注畫圖時的一段經驗。每次翻頁閱覽,我腦中的硬碟便會一次又一次地下載這完整的時刻。九年前在冷峻的蘇活區步道速寫的這二十分鐘、要比昨天我吃早餐的這段時間更為生動、鮮活。
手繪日記改變了我的人生,給了我最清楚的識別身分。我現在是個畫圖的人;他們將來可以它刻在我的墓碑上。除了身為丈夫和父親之外,這是我最自豪的身份。我對畫圖的熱情帶我經歷許多冒險、為我開啟許多扇門、幫我交了很多朋友。我們結伴到各個或陌生、或熟悉的地方畫圖,然後把我們的畫冊像家庭相簿一樣相互傳閱。我在上班前畫圖、在半夜畫圖、在晚宴上畫圖、也會和我兒子肩並肩坐著一起畫圖。
我開始手繪日記,是受到其他手繪日記作者的啟發。其中不乏許多極為傑出的藝術家,包括羅伯特.克朗布(Robert Crumb)、隆納德.塞爾、克利斯.維爾(Chris Ware)、漢娜.希區曼(Hannah Hinchman)、福萊德瑞克.法蘭克(Frederick Franck)和丹.普萊斯(Dan Price),他們都把記錄每日生活的日記發表、出版,與世人共享。我翻閱他們的日記書,找到了心中共鳴,於是我也開始手繪我的生活。剛開始,我的圖畫、我的筆跡、我的設計和我的觀察生澀而粗糙。可是,我發現這個過程非常有趣,於是它很快成為我的習慣。才一、兩個月,我便有長足進步。我開始用色筆、鉛筆和水彩為我的硬筆畫潤飾。我這才覺得我在製作藝術。
素描本隨性的風格,很適合初畫者。這不但能協助我們發展構想、進行實驗,也能藉此暫時逃離這個日益數位化的工作環境所加諸的限制。電腦已成為許多創意過程的關鍵部份,可是,它們塞不進我們的口袋、也無法真正讓構想從腦中湧出、順著雙臂、降落在書頁上。我發現筆和書頁的結合,能夠激發許多新連結和創意突破。
我希望這本書也能夠激勵你。我特別挑選了這一群作者,他們擁有不同的經驗、專業、哲學、背景和程度。有些可能會讓你感到威脅、有些可能會嚇到你。可是,我希望他們能鼓勵你去買本空白筆記,去記錄藥櫃裡的瓶瓶罐罐、上下班時一起通車的人、書桌上的雜物。
無論你是藝術家、設計師、作家、音樂家甚或會計師,我希望你都能在你自己的圖繪人生中,發覺豐富性、冒險精神和無盡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