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哲理入畫更動人
認識家春先生,可以說,是我們福慧慈善基金會同仁的福分。
多年來,在他的幫助下,我們在陝西做了一點助學的工作。他公事繁忙,給我們安排好助學行程後,其實是不需要「御駕親征」的,可是他每次都擠出時間和我們一起去每家接收捐助的學校,為同學們做一場特別發人深省、特別感人的演講,讓同學們深受啟發,獲益良多。這也是我們每次助學活動的高潮、主菜了。家春先生在百忙之中還會來給同學們講課,顯示了他對清貧學子的關愛之心,也就是他的慈悲心。我在一旁聽著他給同學們講的話,言簡意賅,字字珠璣,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這慈悲加上智慧,不正就是佛家講的「悲智雙運」?
及後,我又有機緣欣賞到他的哲理中國畫。每一幅都充滿了空靈與智慧,能讓人在煩囂的生活中安靜下來,好好洗滌一下自己的心靈,好好靜思一下。儘管他的哲理畫與豐子愷的畫異曲同工,我倒認為他那樸拙的哲理畫更能契合現代人的生活,更能讓現代人有所反思。喜愛他的畫、向他求畫或收藏他的畫的人甚多,可是家春先生卻把他的畫作拿來義賣,所得悉數用諸慈善公益事業。這也當然反映了他的大愛之心、慈悲之心。
這樣一來,每一幅畫其實也是「悲智雙運」的最佳寫照。
我衷心祝願讀者諸君能從這本佳作中感受到和學習到家春先生的「悲智雙運」,從中有所感悟,進而令自己生活得更快樂自在。
李焯芬
香港大學副校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會長
國際佛光會副會長
推薦序二
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我看王家春的畫
中國繪畫的發源雖然是在自然的基礎上,即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是,中國繪畫又不是完全摹寫自然,它在發展過程中,從竭盡全力模擬自然到超脫自然,這其中的變化就是中國藝術在發展過程中所強化的文化理念和哲學思想給予繪畫本體的影響。
藝術的發展和藝術的變化需要欣賞者的支撐,曲高和寡,沒有人能欣賞,只能是書齋中的個人愛好。在人們看慣了這種現實的圖像時,當人們看到了豐子愷繪畫風格的獨樹高峰,人們以驚奇的目光看待這個時代的另類,給予的讚賞正是時代藝術審美中的互補性,為豐子愷開闢了他獨享的通途。豐子愷用漫畫的方式將水墨畫帶到了一種與時代潮流迥然相異的審美趣味中,他顯然不同於傳統水墨畫的表達方式,在幽默的表達中也豐富了審美的內容。豐子愷曾經的現實意義獨立於主流風格之外,是二十世紀藝術中的一朵奇葩。雖然,他為世人所重,可是學者寥寥。因為他的意義是建立在文化品味之上,而這個文化品味中的哲思,又是一般人難以學到的核心內容。這不是通常所論的筆墨問題,也不是繪畫的某種技巧問題,可是,他的影響力卻實實在在的反映在繪畫的現實之中。
家春是當代中國畫壇上為數不多的在豐子愷道路上前行的畫家,他之所以選擇這條藝術道路,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哲學家出身,他的許多的哲學理念只有透過繪畫才能夠表達。二是因為他的非繪畫專業出身,他沒有專業畫家的那些框框,因此,豐子愷一路的畫法最適合他。多年來,家春以哲學家的思考畫了很多富有哲理的畫。家春的這些畫顯然不是追求審美上的境界或者意趣,他是透過哲學的境界和意趣去喚醒人們在審美上的新的感受。這種視覺的或觀念的轉換,超越了一般繪畫審美的範圍。
如果說,一般畫家的繪畫是愉悅,那家春的畫就是思考。學哲學出身的他,在人生的歷程中有很多哲學的感悟,這些感悟是他在哲學的基礎理論之外的一種人生的思考。
他在畫面中所呈現的哲學思想,並不是哲學教科書中的深奧的學問,而是非常淺顯和通俗的道理。有些淺顯的像大白話,通俗的如口頭禪,一目了然,一望便知,可見他是以一種大眾哲學的方式來推展那些深奧的道理。
正因為如此,家春的畫得到了很多人的欣賞。我想,這其中的最基本的原因並不是繪畫本身的好與壞的問題。家春非常執著的表現人和事,把人和事中的哲學理念透過一些簡單的圖像表達出來,真正是寓教於樂。他的那些圖像有些像看圖識字那麼淺顯,但是,其意趣和豐子愷的許多畫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無疑引起了我對於繪畫功能的另外一些思考。繪畫除了審美之外,還可以有其他的功能。在二十世紀有一段時間特別強調繪畫的社會教化功能,甚至把它提升到審美功能之上,成為唯一性的追求,但是,這只是一個不合藝術規律的階段性的過程。
家春在審美功能之外將繪畫中的哲學思考傳授給人們,使那些圖像富有教化功能和教育意義,這種功能上的追求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尤其是在當下,可能具有一般的說教所難以實現的功能,因為它的一目了然往往會使處於迷惑中的人豁然開朗。家春的這種努力像心理醫生那樣,用種種專業的手段去喚醒人們去面對新生活,追求新生活。他的藝術能夠讓人頓悟,讓人看到新的希望。就功能意義上來說,繪畫如果能實現上述的目的,它是有益於人民的,有益於社會的,有益於繪畫發展的。
從另一方面來看,家春在近年來的努力探索中,其繪畫的技藝也得到了不斷的提升。
他的這些被稱之為「哲理畫」的作品,造型質樸,筆墨簡單,可是,構思巧妙,構圖奇異,與一般的專業畫家的作品有著明顯的不同。因為,他畫面中所表現出的哲思和幽默的語言,往往讓人們忘記了審美中關於技術的一些基本原理。家春正是在基本原理之外化腐朽為神奇,以神來之筆將許多哲學的道理和人生的感悟娓娓道來。他的繪畫中的一些規律性的問題主要是在他的題跋之上,詞語雖然簡單,但思想深刻,其邏輯性中蘊含的哲思往往可以做為人生的座右銘。
家春不斷告訴人們「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相信他的「哲理畫」正如他畫中所表達的太陽一樣,每一天、每一幅都是新的。
陳履生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著名美術批評家
推薦序三
心靈補品──我看王家春哲理中國畫
王家春的畫有滋補心靈之功效,如果你不是信手翻翻,真的看進去了,我說的滋補功效就會在你的心靈發生作用。知難而進,鼓勵進取;遇到挫折,懂得退讓。寓孔子於老莊,王家春繪畫所要表達的正是千百年來華夏文化的主體思想,進退自如,大小由之,無可無不可。
繪畫本身在王家春看來只是一個媒介,他把畫意濃縮在題跋,寥寥數語,開啟心智,能夠記得,當是終生受益。買保險,不如看王家春的畫。
「心有多寬,天地就有多寬」、「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花開自美,評語由人」、「吃得菜根,百事可為」,王家春題跋,多是尋常道理。貪慾起時,人心迷亂,尋常道理,誰還記得?
豐子愷曾作「護生畫集」,造福眾生。王家春畫勸人向善,慰撫人心,功與子愷一同。
王家春自謂哲理中國畫,其實他的畫不僅僅是說道理,單從繪畫角度看,他的圖式一定經過百鍊千錘方入此境。中鋒用筆,筆痕質樸,人物造型簡約,與畫意表達氣質渾然天成。王家春造境更是奇絕,想著似乎不可能,看來卻是無所不能,畫中人時而俯岸觀魚,時而登頂為峰,此中意境皆由心生。
我喜讀王家春繪畫,在於其遊於藝,更富理,還能慰藉人們的心靈,時代需要這樣的畫。
懷一
中國『畫風』主編
新文人畫著名策展人和出版人
畫家、評論家
編輯序
哲理中國畫──視覺上的「養生」藝術
初次接觸王家春先生的哲理畫,第一感覺是驚豔,那些簡單的山、簡單的水、簡單的人、簡單的花鳥,不知不覺間充滿童趣般地走進了心靈深處,如飲甘霖,清「心」無比。
這些畫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國畫。作者融自己的才智、修養、真情、技藝於繪畫之中,行筆大膽,古樸拙雅,哲理趣生,佈局隨意,清新之氣撲面而生,猶如一杯「心靈雞湯」,給人身心雙重的滋養保健。難怪香港《大公報》副主筆張建麗女士將其稱之為:掛在牆上的藝術「保健品」!
到目前為止,這些畫已被全球數千家網站轉載,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被王家春先生的創意所震撼──將人生哲理與中國畫完美結合,妙哉!妙哉!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化難為易的快捷方式,是刻板到靈活的轉換。這樣的結合可以說是巧奪天工!
中國有句俗語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祖宗的智慧隨手即可拈取,而且綿綿不絕、受用不盡。或許是老祖宗的話略顯通俗,王家春先生的哲理中國畫就巧妙地讓這種通俗雅觀起來,而且饒有時代氣息,意蘊盎然,清新典雅。
著名美術理論家陳履生先生在談到哲理中國畫的特殊意義時說:「家春在審美功能之外將繪畫中的哲學思考傳授給人們,使那些圖像富有教化功能和教育意義,這種功能上的追求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尤其是在當下,可能具有一般的說教所難以實現的功能,因為它的一目了然往往會使處於迷惑中的人豁然開朗。家春的這種努力像心理醫生那樣,用種種專業的手段去喚醒人們去面對新生活,追求新生活。他的藝術能夠讓人頓悟,讓人看到新的希望。」
王家春先生是哲學系的高材生,雖然從事行政工作,但是他的頭腦卻是超越「世間紅塵」的,或者說是始終充滿著哲理式的思維的,這大約源於他充滿哲學靈感的睿智。
乍一看,哲理中國畫就像一碗白開水,既沒有茶的芬芳,也沒有咖啡的香醇,更沒有紅酒的醉人,樸素得甚至有些寒酸,但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養分。同時,他把「畫意」濃縮在了意境之內、題跋之中,一幅畫作,引發無限的靈感,邊款寥寥數語,質樸天真且哲理趣生。
嚴格說來,王家春先生稱不上國畫大師,但他獨闢蹊徑推出的「哲理中國畫」可謂獨樹一幟,在中國畫壇佔據了一席之地!
品讀王家春先生的作品,一種迥異於傳統畫作的「享受」撲面而來,讀者往往都會心一笑,笑裡有認可,有讚嘆,有釋然。
看到「心有多寬,天地就有多寬」,眼界狹隘的朋友必然會積極地開拓視野;「花開自美,評語由人」讓過度在意他人看法的朋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就像湖裡的荷花,只顧亭亭玉立即可,不必在意行人是在觀賞它,還是選擇欣賞陸地上處處盛開的玫瑰;「人比山高,腿比路長」可以說勝過千言萬語,圖畫裡驕傲地站立於山頂的那個人,給了我們更多的能量;在「束縛,有時是一種愛」中,那個被一圈圈麻繩纏繞的樹,讓很多人頓悟,從此便可以欣然接受許多來自家庭、社會、工作的束縛,逐漸成長為有承擔,能包容的人。
如同他的畫,王家春先生的文字也是通俗易懂,沒有任何粉飾,彷彿是田邊潺潺的流水,甘甜卻不做作。
衷心地希望本書為人們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從此享受全新的每一天與激情四射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