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李肇星,前中國外交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為了打磨一模一樣的另一塊玉;研究別國興旺發達的“密碼”,不是違背知識產權保護原則去開別國的“舊鎖”,而是為了破解自身發展難題,推敲符合自身發展方向的便捷之門,走符合自身條件和最大利益的道路。李宗南校友多年來呼喚“創新、創業、創投”,為推動中美科技與創投合作和宣導有利中美人民的技術創新而不懈努力。這部沉甸甸的著作凝聚了有關努力的收穫和心得。讀者對本書的具體觀點和主張可以有自己的評價,但其參考價值是顯而易見和彌足珍貴的。
施振榮,著名華人企業家,臺灣宏碁集團創始人
我與李宗南先生相識多年,他淵博的學識、高尚的人品以及豐富的閱歷,都令我感到由衷的欽佩。他因而成為我最重要的良師益友之一。在宏碁企業由一家臺灣企業,發展成覆蓋全球的國際化企業過程中,李宗南先生對我進行了非常重要的幫助。我常常認為,李宗南是一個幸運的人。他在美國工作的時候,正好趕上了美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以矽谷為代表的知識經濟,在創業投資的推動下,成為美國經濟的新引擎。而當他回到臺灣幫助建立新竹科學園區的時候,又正好見證了臺灣知識經濟的起步,幫助一大批臺灣企業走向國際化、科技化。現在,他來到了大陸,用他創業投資的經驗,幫助大陸實現正在進行的科技化產業升級。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歷次金融危機,都恰好是推進發展的重要良機。沒有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就不會激發美國人的憂患意識,也就不會有創業投資的蓬勃發展,微軟、蘋果等一批高科技公司,就失去了高速成長的土壤。今天的金融危機,對全世界是新的挑戰,同時更是新的機遇。新能源、新材料,以至於新的管理模式、國際規則,都會在這個時期應運而生。在這個時機,通過李宗南的這本書,可以幫助更多的華人瞭解美國等先進國家,瞭解世界經濟的排頭兵是怎麼做的,走過哪些彎路,我們如何才能趕上並超越他們,建立新的遊戲規則。希望李宗南能夠實現他的人生理想,促成東西方文化的交融。
徐立德,中國國民黨前中央委員,前行政院副院長
我與李宗南博士是因「創投」而結識,民國七十二年九月,我在財政部擔任部長一職,行政院核定通過了改善投資方案,其中並以籌組民間工業投資公司來推動策略性工業的發展為重點,責成財政部負責推動。為了推動創投,我們當時根據許多專家學者的建議,並聘請旅美專家李宗南博士回國主持專案研究,把美國實行多年的創投經驗移植到台灣,可謂開風氣之先。後來,本人率團赴美國考察將此項制度,透過有關方案在台灣推動,就是希望以「制度」來匯合資金、技術、市場與管理專家的力量,促進尖端科技發展,進而在台灣創造投資的機會。回顧創投自1983年引進以來,歷經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對台灣的經濟發展的確是有很大的助益。根據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工會統計指出,台灣投資事業自1984年引進至今,共募集一千七百多億元投資國內外一萬二千多個投資項目,累積投資金額更高達新台幣二千多億元;經由創投業投資而間接帶動之累計資本已超過台幣兩兆肆仟億元,約佔2007年台灣GDP之19%。截至2007年底止,歷年來創投支持上市(櫃) (Venture-Backed IPO)之科技企業達358家,約佔目前國內上市(櫃)科技企業家數721的49.65%。幾乎每兩家上市(櫃)公司中就有一家曾經接受過創投的投資,顯見創投事業對台灣早期新創科技事業及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可諱言,李宗南博士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並對台灣產業升級做出貢獻。
很高興看到李宗南博士把他對創業的經驗,出版了這本有價值的著作,書中也提到「創新」的必要性與如何實踐「創新」。我曾經參與引進推動台灣創投,目前也投身於創投業,在此謹提出個人衷心的感受:「任何一個地方充滿著創意,就充滿著進步;人生沒有創意,也就沒有活力。在過去幾十年,創投這個行業經由許多人的努力,他們結合了『創新』、『資金』、與『制度』,產生了許多偉大的事業,也實現了許多的夢想。」李博士這本大作,結合了他四十年的心血;以及他投身在美國、台灣、大陸等地的觀察與實務經驗,可讀性高,極具價值,更是研究創投領域不可或缺的一本書籍,在此我非常樂意向大家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