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教養,從用心聽、好好說開始:良好互動有效聆聽法X讓孩子乖乖聽的說話術(買一送一雙效,教孩子更省力有效)的圖書 |
$ 253 | 教養,從用心聽、好好說開始:良好互動有效聆聽法X讓孩子乖乖聽的說話術(買一送一雙效,教孩子更省力有效)
作者:姜愛玲 出版社:凱信企管顧問 出版日期:2018-11-28 規格:23cm*17cm*3cm (高/寬/厚) / 平裝 / 468頁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若你從不好好跟孩子說話,或不用心聽孩子說,
即使有再多的好方法,教養都是事倍功半!
有效親子溝通的唯二法則:
1. 耐心聆聽,讓孩子覺得被重視;
2. 用「故事」取代「說教」,孩子一點就懂。
孩子的童年教養到青少年皆適用的「用心聽+好好說」套書,
買一本,送一本,雙效只要320,
2書合購省很大,教孩子也更省力、更有效。
【本書特色】
▋《刺謂小孩不難搞!要讓孩子聽話,先聽孩子說話》
專業收錄: 生命教育專家「姜愛玲」老師教你如何有效與孩子溝通!
19個父母一定要知道的青少年教養問題均提供溝通技巧和錦囊妙計,讓親子間不再衝突,關係更加親密、融洽。
▋《用故事教孩子最有效》
分齡施教×豐富案例×故事範本!
本書讓你輕鬆變身說故事高手,用故事取代碎唸和說教才有用,孩子更能好好聽你說,也能更明是非、更有智慧、更會做人。
【本書內容】
▌耐性傾聽,孩子才願意說給你聽
◆如何傾聽青少年的行為語言,輕鬆面對孩子的「青春期」!教你從孩子言行舉止各方面的表現,
找到蛛絲馬跡!
◆孩子突然開始染髮、抽煙、減肥吃藥、上網交友、追星、熬夜打電動……脫軌行為樣樣來?本書
詳列19個最常見的青春期問題,教你用心、用方法讓孩子願意說,再幫你找出原因、用對方法
完美解決。
▌「用故事教孩子」贏得孩子心
◆帶你用實際案例,見證用對方法與孩子說話,孩子就會好好聽你說話,讓親子關係更好、更親近。
◆實際演練教父母們如何利用故事教孩子;同時也能為自己的孩子依不同年齡層及需求量身訂作,
設計最理想、最實用的故事箱,讓你輕鬆變身說故事高手,成為孩子王,孩子更愛你。
※ 本商品為雙書裝,內含2本 ※
《刺謂小孩不難搞!要讓孩子聽話,先聽孩子說話》
《用故事教孩子最有效》
▋《刺謂小孩不難搞!要讓孩子聽話,先聽孩子說話》
作者●姜愛玲(Irene)
生命教育專家,美國Liberty University心理諮商碩士/New York University文化暨傳播碩士、澳洲Wesley Institute of Minisry & the Arts舞蹈治療研究所。
原本唸的是數位傳播,後來轉換跑道成為行動工作者,長年致力於全人身心療癒/整合的實踐與傳承,文字創作則聚焦於你我所身處的當代社會,以詼諧直白的文筆反映人生百態,透過旅行、影像及文字品味分享現代生活的多元樣貌,足跡已遍及世界四十餘國。現任:恩主公醫院精神科暨日間照護/伯特利身心診所舞蹈治療師/台灣亞太健康管理協會理事/舞蹈治療顧問。
▋《用故事教孩子最有效》
作者●黃文貞 ( 田中 ウェンチェン)
元氣媽媽,六年級前段班,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十八歲赴美喝洋墨水、撈美金,與日籍男友談戀愛,最後竟然當上日本人妻,還生了兩個混血蘿蔔頭。國際婚姻文化的不同,加上因工作的關係,居住地經常變遷;而順理成章地成為在家帶小孩的專職主婦。
自此之後,MBA的頭銜無人過問,P&G的工作經驗沒人興趣,美西電腦公司當過業務的豐功偉業更乏人問津;每天與一群日本媽媽們打交道,和一對兒女共同奮鬥,一邊學習日本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又一邊不斷地灌輸孩子們中國固有的儒家思想。
現在,寫作從喜好變成了兼職,希望透過文字,與大家分享關於日本的點點滴滴。
/作者序/《刺謂小孩不難搞:要讓孩子聽話,先聽孩子說話》
近期在電視新聞上不時出現的青少年案件問題,看得讓人膽戰心驚;十七歲青少年,在日本料理店打工,頻頻偷竊行徑被警方揭穿,被補後還一副蠻不在乎的態度;十名青少年找樂子酒後集體行兇,棍棒虐打街友,令其無辜喪命。直至令人震驚的北捷殺人案爆發後,才更引發一陣沸沸揚揚的評論與探討,這些親少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許多心理學家深究探討其犯案者的精神狀態與原因,大都將矛頭指向家庭親子關係、教育和人際關係出了問題,進而嚴重影響性格發展,產生極度偏差的行為。專家們也一致認為唯有教育、家庭甚至媒體的多管齊下,讓我們下一代的孩子多一些對社會與生活的參與,而非終日埋首在虛擬世界裡,同時父母也應該將愛與關懷的時間提前,才能有實質上的功用,防止類似的偏差行為再次發生。
然而,在面對專家的呼籲,現代家長們也大嘆父母難為!他們自認從小就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最完整的教育,也重視親子關係;但為何那個從小捧在手掌心的孩子,在隨著年齡愈來愈大,尤其是進入青春期這個階段,就再也不是那個時時黏著父母、聽話乖巧的小天使、小寶貝了。父母此時才驚覺,我的孩子變了?
開始變得沈默、特異獨行、頂嘴、疏離家人、沈迷網路世界……,這些種種所謂的叛逆行為,都讓大人不得其解也傷透腦筋。有些家長也常自問:「我的孩子變壞了嗎?為什麼我努力的想做個好父母,竭盡所能的愛孩子,結果卻往往不是我們所期待的那個樣子?甚至,有時候做的愈多,孩子反抗愈大!到底我的教育哪裡出了問題。」
少年15、20時!我們也都曾走過這段青澀的歲月,不同的是,過去的環境和現今大不同。現在的青少年,接觸資訊的方式開放、快速又多元,易受外來的刺激和影響,青春期的孩子本身意志就容易搖擺,再加上如果父母親疏於關心、照顧,很容易就會產生行為偏差。但,如果盡是一昧的以指責和限制來約束,孩子就會以往反抗來面對,如此一來,情況只會愈演愈烈。以我帶舞蹈治療的經驗,許多活動或帶領方式運用在兒童、成人或樂齡族都很適合,唯獨在青少年團體中就是不管用,一定要以別的方式去和他們建立關係。
另外,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喜歡以同儕為中心,不喜歡成年人的嘮叨和說教,他們渴望像成年人一樣獨立自主、擁有決定權,但實際上卻還無法真正獨立自主。「單飛」的願望尚無法實現,就會讓青少年感到挫折。挫折所引發的情緒風暴,對青少年來說其實是很大的挑戰,家長和老師們可能早已發現,當孩子們遭遇挫折時,經常選擇不據實以告,而是以「我不知道」來回應;事實上,這個「不知道」代表的是「我知道,只是不想告訴你,因為你不了解、不信任我」。形成這種「不信任」的前言關鍵在於,若誠實分享心情通常都沒有好下場,要嘛就是當頭被潑了一桶冷水,要不就是反挨一頓訓。當青少年所得到的否認永遠多於傾聽和同理時,就會傾向自行處理挫折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或以沉默或「我不知道」來因應父母師長,或以較為強烈的情緒或行為反應來宣洩心中的困擾,如此一來就很容易被貼上「叛逆」的標籤。
然而,青少年必然叛逆嗎?關於這項命題,美國休士頓湖木教會(LakewoodChurch)的約爾牧師(JoelOsteen)提出了另一番見解。他回憶在孩子剛出生不久時,有天全家人到餐廳用餐,可愛的孩子立刻引起幾位別桌客人的注意,紛紛過來逗著他玩,其中一位這麼對約爾牧師說:「好可愛的孩子啊……但是等他到了兩歲,你就知道了!」原來,這位客人是指所謂的「麻煩的兩歲兒(Troubletwo)」症候群,也就是說等孩子到了兩歲,固執、哭鬧和發脾氣的狀況就會令父母難以消受。等到這幾位客人走了之後,約爾牧師轉身對夫人說:「我拒絕相信他們對我們的孩子做的預言!」當孩子長到兩歲時,非但沒有給父母帶來麻煩,還越來越可愛,因此也就成了人見人愛的小孩。
好幾年過去,當約爾牧師的孩子即將步入青春期時,又有好心的家長提醒他:「你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叛逆喔!」約爾牧師則一如以往,「拒絕相信」別人對孩子所做的預言。如今,他的孩子早已脫離青春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叛逆,也沒有講過一句髒話,待人處事一直彬彬有禮。當然,每個孩子的氣質和養成各不相同,但值得思考的是,若我們一味認定青少年「必然」叛逆,誠如士林靈糧堂劉群茂牧師所言,他們是否會覺得「你們都說會叛逆,那我不叛逆一下,好像很奇怪喔?」其實,如果我們一直告訴孩子「你一定會叛逆」,對他們來說極可能就會變成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所以,青少年時期到底會不會叛逆?跟父母親或師長的言行有很大的關係。曾經也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好孩子是暗示出來的!」根據心理學研究,比較敏感、脆弱、較不獨立的人,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響!道理就如同上面那個故事所啟發的,如果父母或師長長時間給孩子不良的負面暗示「你一定會叛逆」,那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很可怕的。相反地,如果能時時給予孩子健康的、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自然會不自覺的充滿正面能量,按照正確、積極的方式行動,青春期的問題也許就不至於這麼令人擔憂了。
其實,青少年的種種行為表現,經常是家庭教育或生長環境之下的成品,也可能是大眾傳播媒體推波助瀾所造就的結果。例如:國中生為了要和自己崇拜的明星偶像一樣,就犧牲自己的荷包、以少吃、不吃或催吐、甚至接受整型手術等方式對待自己,只為了讓自己更美、更好、更符合當今流行的審美觀;也有些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知心朋友,或是過度仰賴電腦做為發展人際關係的管道、缺乏「實際」、面對面的人際互動經驗,而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尋求友情的慰藉;然而,因此上當受騙的青少年,真不知有多少;喜歡拿孩子和他們的手足或其他孩子比較的家長,殊不知孩子正在默默地擔心、懷疑父母是否已經不愛他們了?另外,家長的強勢和不理解,也讓孩子們感到困擾。因此,當孩子有心事時,要不是藏起來,就是寧願跟朋友說,或找不認識的網友宣洩,也不願跟父母傾吐,讓原本良好的親子關係就這樣開始漸漸疏離、慢慢惡化了。
我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有幸接觸和聆聽到許多父母、師長與青少年溝通時的困擾和盲點,並且在與青少年面對面的交談、互動中,看到顯現在其言行之上、因為環境及人為因素所導致的結果及影響。因此,本書是由青少年本身和家長雙方的各自表述為出發點,來探討青少年處於自我辨識與自我認定的時期,在學業、家庭、人際和生活上經常遇到的煩惱和困境,為了在多變、多刺激的環境中自處和生存,容易感受到的迷茫和傾向採取的因應措施,以及看似反骨、極端的行為背後,那份隱而未見的徬徨和辛酸。
另外,身為一位舞蹈/動作治療師,我更希望以身體動作的各種質地為切入點,來探討青少年的情緒收放、身體概念和自信、內在思維和人我關係,讓各種現象背後的成因浮出檯面,並討論身為成年人的我們可以如何共同努力,降低青少年在「轉大人」階段的焦慮感。
要讓孩子聽話這條路漫長而且辛苦,請換個角度試著跟孩子們平起平坐,主動去聆聽他、感受他,幫忙整理他們的思緒,多注意孩子的優點、多說正面積極的話,而不要只是一味地批判;青春期雖年少輕狂,但並不難搞,他們也許只是怪,不是壞!只要父母願意多花些時間與心思去懂得青少年的行為語言,多聽孩子們說話,用心陪伴、時常保持情感的互動,你將會驚訝的發現,孩子正開始漸進正向的改變了!
/前言/《用故事教孩子最有效》
故事,說著聽著,便會烙在心底。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情。
懷上老大的時候,我正好在日本公司上班,上司知道我有喜,特地買了一套日文的繪本送給我,沒多久因為外子工作調遷的關係,我離開公司,搬來中國生活,而這一套四本的童書,竟被我隨手塞進皮箱,飄洋過海,現在正站在天津家中的書架上。本以為老大的兒子會喜歡上這幾本書,沒想到卻是小女兒受到的影響比較多。
其中一本繪本的書名叫做「ねないこ だれだ」,中文翻譯為「不睡覺的是誰?」
這本繪本書的故事內容如下:
已經九點了,還不睡覺的有誰啊?貓頭鷹,賊頭賊腦的黑貓,滿腹心機的老鼠,或者小偷。
不對,不對,夜晚是鬼鬼出沒的時間喔!
嘿──嘿──嘿──晚上不睡覺的小孩,要變成鬼──
鬼鬼要帶你(妳)走──
把妳(你)也變成鬼!
每次當我在念這個故事給四歲的兒子聽時,半歲的女兒便在一旁翻著書,直到女兒兩歲的某一天,突然開口問我:「媽媽,現在已經晚上了嗎?」「嗯,現在是睡覺的時間,媽媽要關燈囉。」躺在床上的女兒突然坐起來,奮力拉著站在床沿的兒子:「哥哥,快一點,鬼鬼要來了,再不睡覺,就來不及了。」剛開始,我並不明白,以為女兒只是怕黑,所以才會每次我一熄燈,就立刻閉上眼睛,沒多久便會睡著。
一年多以後的某一天晚上,毫無睡意的女兒邊哭邊對我說:「媽媽,我不想被鬼鬼抓走。我睡不著,可是我會乖乖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可以嗎?」我一臉茫然:「哪來的鬼?」「有啊!在書裡。媽媽念的那一本。」後來聽一旁的兒子解釋之後,我才明白原來女兒從來沒有為了「上床睡覺」這件事跟我鬧,全都是仰仗這本繪本的功勞。
自此以後,我漸漸發現,用繪本中的故事來教孩子,其實還蠻有用的。孩子很容易把故事中的主角與自己聯想在一起,將自己融入在故事情節當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故事所要表達的主旨。只要故事情節是正面的,孩子們便會被灌輸良好的觀念,這種寓教於樂的教養方式,遠比天天叨唸來得有效果。
說教,會愈講愈不「受教」
相信每一個當父母親的,都曾思考過下列幾個問題:「該怎麼教孩子?」,「都已經罵過好幾次了,孩子仍然不知悔改,到底要怎麼辦?」,「體罰真的會比較有效果嗎?」
而有少數的「幸運」的父母親,在他們的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遇到類似上頭棘手的教養問題。不過他們希望讓孩子好上加好,能夠更加地自動自發地學習,養成自立自強的個性;能夠擁有更加良好的人際關係,將來在社
會上能夠更加具有競爭能力──但是卻不知該如何來對自己的孩子說教。
其實,「說教」這兩個字的基本解釋為「宣傳宗教教義。比喻生硬枯燥地空談理論,教訓別人。」換句話說,對自己的孩子說教,就是刻板地將自己的思想模式說成是「家規」,然後以強迫式的手段,施加在孩子的身上。但用這樣的方式,孩子不一定了解我們「說教」的內容與其背後的辛勞,只知道「爸媽不高興,他們不喜歡我們怎樣又怎樣?」然而,孩子的心裡或許認為「怎樣又怎樣並沒有問題,只是父母親大題小作,等到父母親不注意的時候,再『那樣』就好了,反正只要爸媽沒看見,不再囉嗦,就好了。」
總歸一句話來說,「父母以為自己的說教發生了效用,不過,實際上卻可能不如想像中管用。」孩子仍然重複地犯錯,父母親恐嚇的程度愈來愈加深,但是孩子的壞習性很有可能變本加厲,更加無法從根處改變。因為孩子打從心底,並沒有「認同」長輩的想法,或者沒有產生共鳴,當然很難見到預期的效果。況且,父母親說教說多了,口氣與心情肯定會不好,這樣一來,不但沒有將基本的問題解決,又加入壞情緒上的影響,親子間的關係說不定會慢慢地變質,讓原本單純的親情,添加不少不需要的雜質。
仔細想一想,當我們這些父母還是「孩子」的時候,也不喜歡聽長輩碎碎念,更何況現在的孩子,因為比上一代早熟,接受的資訊更多,想法與性格的發展比我們之前更加多元化,刻板式的恐嚇教育,應該是產生不了好效果。所以,想要與孩子建立「良性的溝通」管道,就必須花腦筋,把互動的模式弄得比較生動化,將我們要對孩子「訓話」的內容,加點花樣,精心設計過,讓孩子能從正面的角度,關懷的情緒,公平的立場下,放下偏見,用心聆聽家長的話。
故事,是雕塑孩子優良品格的超級工具
在家帶孩子整整七年多的時間,我徹底地領悟到一件事:孩子與生俱有光明至善的本性,領悟力高,富有深度的思考能力,如同大海般的包容力,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自我設限,認為孩子聽不懂「大人的語言」,所以不願與他們溝通。
然而,即使是每天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有著血緣關係的家人,也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難免會有摩擦產生,所以敞開心胸,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光是父母一方不停地指正孩子的錯誤,偶爾也需要聽一聽孩子的心聲,當雙方意見不合時,情緒上難免會不舒服,不過這是邁向良性溝通的必經之路。家長有責任也有權利教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引導晚輩走向光明的未來。
為了減少因為爭執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大人們或許可以藉由「故事」來緩和「說教」的口吻,藉由「他人的經驗」來與孩子分享,多少能夠擴大「溝通」的空間。並且用「角色互換」的方式來探討問題的核心,避開正面的情緒衝突。隨著與孩子分享的故事型態的不同,運用正面的引導方式,啟發孩子的良知良能,訓練下一代有正確的判斷力,完整的思考力,開闊的想像力與健全善良的心智。
所謂的「故事」不光只是故事書裡有的,也包括老一代的經驗談,街頭小巷的傳言,甚至報章雜誌上的真實記錄,當然還有家人朋友的親身經歷;只要是值得孩子學習,一起拿來出來討論,或者讓孩子家長心動的,都可以放入「故事袋」中,當作親子溝通的材料。
感情愈談愈濃,言語愈說愈流暢,親子間「說故事」的重點是談親子情說人間愛,而目標是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品格;家長所扮演的角色不光是說書者,智囊庫,更是一個好夥伴,陪伴著孩子一起成長,在不同故事的陶冶之下,試煉出智慧,勇氣與愛。
/目錄 /《刺謂小孩不難搞:要讓孩子聽話,先聽孩子說話》
推薦語/
推薦序/
作者序/
前言/
●Part1跟隨孩子的節奏來陪伴他們
「我該如何了解我的孩子?」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疑問?其實,若想更了解
孩子的心,不妨自己少說一點,讓孩子多說一點。若父母能暫時放下自己
急切的心,適時適境地「等待」他們,聽聽他們想或不想做某些事情的原
因,再從旁協助他們分析和判斷,會比單向的「訓導」更為孩子所接受。
問題1功課寫了沒?!親子間的功課衝突情事
問題2房間亂與青少年的隱私權
問題3頭髮亮金金?青少年變髮為哪樁?
問題4網路虛擬世界的無限魅力
問題5孩子的門禁,禁不禁?父母傷腦筋
問題6父母是小孩一輩子的ATM嗎?
【E世代心與情】青少年的身心節奏
●Part2青少年外貌協會,所造成的問題
身體形象是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的觀感,意即我們對自身外觀的信心,以及
我們認為他人眼中自己的形象,這和自尊心息息相關。雖然身體形象從嬰
兒期開始建立,但到了青春期才會逐漸清晰穩固,因此關於身體標準(例
如:外貌、臉龐、身高、體重等)的任何偏差,皆可能對青少年造成壓力
與問題。
問題7青少年崇拜偶像到底好不好?
問題8究竟如何才會瘦?─要身材?還是要健康?
問題9青少年微整型大行其道?
問題10為了長高,十五公分的代價是什麼?
【E世代心與情】青少年的身體形象
●Part3青少年為了交友,到底要做些什麼
孩子的人際關係,多少反映出他們在家中和父母及手足之間的相處狀態,
即便他們看似比較重視朋友,卻依舊需要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滋潤。有了
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會更願意與你分享他們和朋友所處的人際空間中的點
點滴滴,也比較不會為了迎合朋友而做出偏離正軌的行為。
問題11他在部落格,盡說我壞話!
問題12我的好麻吉,竟然背叛我!
問題13青少年的單相思,是什麼滋味?
問題14不當追星族,交不到朋友?!
問題15虛擬世界任遨遊,會交到什麼朋友?
【E世代心與情】青少年的人際空間
●Part4青少年心情鬱卒,心事有誰知?
即便孩子們蹺家逃學、惹事生非,仍要不放棄地持續陪伴,找出他們的一
絲優點加以放大,也不忘建立他們的是非心和責任感,讓他們了解自己是
有價值的,也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問題16人生道路一定要會唸書嗎?
問題17父母愛比較,孩子受不了,是誰在開心?
問題18情緒不好動手腳就有人遭殃?
問題19SOS我無助,所以我很叛逆
【E世代心與情】青少年的心靈力量
後記
附錄
/目錄/《用故事教孩子最有效》
前言
-故事,說著聽著,便會烙在心底。
-說教,會愈講愈不「受教」
-故事,是雕塑孩子優良品格的超級工具
PartⅠ故事一點就懂,孩子最容易領悟
懂得運用故事的力量,教育就能輕鬆快樂又有效!
Chapter 1 零至三歲寶寶:相親相愛,共遊夢幻世界
-說書胎教,養出準媽媽的好心情
-準媽媽讀的字句,深植胎兒的心中
-給孩子金銀財寶,不如跟他(她)分享一本好書
-圖書館的「說故事時間」=親子共享的「愛的光陰」
-小腦袋瓜裡的深刻記憶
-信任與愛是說故事的必備品
-唱唱、說說、貼貼、扭扭、笑笑
-一暝大一寸 = 睡覺指令
-用古典樂曲當教鞭,沒有火藥味
-自編自導自演的啟蒙劇,也能有不錯的效果
-小兔子教會兒子上廁所
-以帶動唱的方式,訓練基本禮節
-因材選書,細心導讀,才能達到說教的效果
-繪本插圖能道出小寶貝的心底話
-嚴選媽媽代言人
-學習就是在玩
-給小寶寶父母的一句話:用故事,搭起親子信賴的橋樑
-父母小幫手
解決父母的難題!零至三歲幼兒常見問題
Chapter 2 三歲至六歲的孩童:輕聲細語,隨著孩子談天說地
-給幼稚園孩子父母的一句話:用故事,來訓練孩子好規矩
-語言訓練&道德教育,雙管齊下
-沒有疑問,怎能解惑?
-耐心陪著尋找「為什麼」,刺激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
-巧用問句,引導孩子自省
-天馬行空的童言童語,暗藏玄機
-親子溝通,情感>語言
-看似平凡的日常對話,句句都是「教義」
-玩扮家家酒,代替體罰
-深耕良知良能的好時機
-給幼稚園孩子父母的一句話:用故事,來訓練孩子好規矩
-父母小幫手
解決父母的難題!三歲至六歲幼兒常見問題
Chapter 3 小學階段的孩子:全心全意,陪著孩子體驗人生
-給小學生父母的一句話:用故事,來教導孩子明白是非
-只守護,不否定
-日本小學暑假作業,拉近親子關係
-親子閱讀講究愛的氛圍
-不逼孩子寫「日記」,先當孩子的「文友」
-精心設計,讓孩子跟爸媽有話說
-父母親是最佳的運動教練
-一花一草一木,父母是美的導師
-把自己的好友介紹給孩子認識
-誠、信、愛、諒四字讓孩子贏得好人緣
-讓孩子動手做家事,瞬間化為故事的主角
-廁所裡的美麗女神
-當義工,導正孩子的金錢觀
-撥動孩子心弦之台灣情
-培養學習的態度,遠比督促孩子考高分來得重要
-會讀書的孩子,多半是爸媽調教出來的
-給小學生父母的一句話:用故事,來教導孩子明白是非
-父母小幫手
解決父母的難題!小學階段孩子常見問題
Chapter 4 青春期的子女: 望、聞、問、切,用心呵護孩子的蛻變
-給青少年父母的一句話:用故事,陪伴孩子建立自我價值
-再不放心,也要勇敢放手
-餐桌上的故事時間
-新聞是最好的聊天題材
-父母親不光會說,更要懂聽
-孩子的朋友們,可以是教養的好幫手
-放寬心讓孩子當導遊
-與孩子共同閱讀「世界」這一本故事書
-「我將來想當──」的故事,得由孩子自己來說
-「興趣」是成功的契機
-讓孩子編寫自己的傳記
-出自於「愛」的責任感
-「耍賴」的爸媽,教出負責任的孩子
-寫實故事,是一種警惕教育
-明白「代價」的意義,便會珍惜青春無價
-當爸媽是一輩子的工作
-行動與愛的拉鋸戰
-給青少年父母的一句話:用故事,陪伴孩子建立自我價值
-父母小幫手
解決父母的難題!青春期孩子常見問題
PartⅡ說好故事,給孩子源源不絕的成長動力
好故事的小種子,會在孩子心裡長成智慧與創造力的大樹。
Chapter5儒家哲理小故事,培養孩子的品格
-提醒孩子多存感恩之心,以愛為出發點來看待世界
-與時俱進的老智慧
-五常是什麼?
-第一課:「仁」,說慈悲的故事
-第二課:「義」,說自律的故事
-第三課:「禮」,說謙讓的故事
-第四課:「智」,說自省的故事
-第五課:「信」,說堅毅的故事
Chapter6 大人小孩都適用的「世界故事」
-留給孩子財產,不如將好故事存放在他們的心中
-孩子能聽進心裡的,全都是好故事
-對孩子說故事,貴在「質」而不是「量」
-第一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第二課:做好事,自己也會感到快樂
-第三課:說謊話,倒楣的會是自己
-第四課:快樂的環境靠自己來創造
-第五課:敞開心胸接受和自己認知不同的人事物
-第六課:心美,就什麼都美
-留給孩子財產,不如將好故事存放在他們的心中
後記
-有愛的故事就能發揮教養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