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數之軌跡Ⅰ:古代的數學文明的圖書 |
$ 315 ~ 399 | 數之軌跡 I: 古代的數學文明
作者:黃俊瑋/陳玉芬/林倉億;于靖/林炎全/ 審訂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1-03 共 6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數學基本概念的完善,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便可觀見,而在古希臘那裡有更為嚴謹的處理。從那時開始,數學的發展便持續不斷地小幅進展,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因為新的科學發現和數學革新兩者的交互,致使數學的加速發展,直至今日。數學並成為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教育範疇中的一部分。
今日,數學使用在不同的領域中,包括科學、工程、醫學、經濟學和金融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例如物理學的實質性發展中建立的某些理論激發數學家對於某些問題的不同角度的思考。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就是數學本身的實質性內容,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許多研究以純數學開始,但其過程中也發現許多應用之處。
維基百科
臺灣數學界的《史記》,數學史大師洪萬生心血之作
柏拉圖將五元素連結五種正多面體的圖形,讓古希臘宇宙論有了最自然的「數學歸宿」。
以四古典元素為靈感,《數之軌跡》將深入探索數學的歷史、發展和奧祕。每本書都是一個獨特的元素,象徵不同的數學主題,並呈現數學在文化、科學和藝術中的深遠影響。
無論你是一位數學愛好者、學生還是對數學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數之軌跡》都將為你打開數學的大門,啟發你對這一古老而美麗的學科有新見解。
─本書特色─
●數學史大師洪萬生與HPM團隊共同打造最全面的數學歷史
●多元歷史題材,對比不同文明之間有關同一知識內容的研究
●深入探討文化差異,參悟不同命題與證明的數學風格
─古代的數學文明─
土象徵著數學的起源和基石,也是最穩定的正立方體
這本書將引領讀者穿越古代,探索數學的起源和基本原理。了解「數」的誕生,計算方法的演進,以及古代文明如何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從古希臘認識不同學派對數學的闡釋,再跳脫框架進行中西對比,讓讀者發現不同文化的數學證明,既有相似之處也有獨特之美。
─閱讀歷史,體會數學─
現代電腦所遵循的二進位原理,實際上源自於古埃及數碼神奇的乘法規則。
英文中「秒」和「第二」這兩個詞都是second的原因,竟是來自於古代巴比倫人的數學遺產!幾千年以來,這些古老的智慧結晶,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通往數學思維的大門─
不僅僅是闡述數學歷史,更能幫助讀者理解數學的抽象概念,理解數學背後的邏輯推演。內容探索各種古代人的智慧,無論是否喜歡數學,都能從中發現數學的樂趣以及實用性,對學習數學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作者簡介:
─主編─
洪萬生
臺灣彰化人,臺灣數學史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在職涯中熟練數學史專業研究之際,也一直關注數學史與數學教學之關連(HPM)。四十多年來,已出版二十幾本普及著譯作品(含與師友、學生輩合作部分),為數學普及閱讀活動,略盡棉薄之力。著譯有《數學故事讀說寫》、《當數學遇見文化》《學霸筆記:幾何》、《數學也可以這樣學》、《窺探天機──你所不知道的數學家》、《數學的浪漫:數學小說閱讀筆記》、《畢氏定理四千年》、《摺摺稱奇:初登大雅之堂的摺紙數學》、《蘇菲的日記》、《爺爺的證明題:上帝存在嗎?》,審訂有《數學女孩系列》、《世界第一簡單線性代數》、《小學算術:小學1~6年的學習指導要點對應》、《數學,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一門不教公式,只講故事的數學課》。
─協編─
英家銘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歷史研究所合聘副教授,曾任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訪問研究員、中原大學講師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數學史、數學教育、數學文化、東北亞史,特別是數學在朝鮮與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發展。
─作者─
黃俊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教於臺北市立和平高中,主修數學史與數學教育,主要研究領域為江戶時期日本數學史(和算史)。曾合譯《數學偵探物語》、《掉進牛奶裡的e和玉米罐頭上的π》、《這個問題,你用數學方式想過嗎?》、《蘇菲的日記》、《畢氏定理四千年》、《啟蒙的符號》、《數學起源》等書,並與洪萬生教授等合著《摺摺稱奇:初登大雅之堂的摺紙數學》、《窺探天機──你所不知道的數學家》、《數學的東亞穿越》。期望透過數學普及閱讀與數學教育之結合,以更加豐富、多元而開放的面向,裨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素養。
陳玉芬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曾於2013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2014年榮獲臺灣微軟創意教師數位典藏應用特別獎。
一直熱衷於將數學融入於生活的應用與推廣。
林倉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現任國立臺南一中數學教師,喜歡在教學中引導、挑戰學生思考數學,並分享數學發展中具啟發性的想法與事件。與臺灣HPM團隊合著《數之起源:中國數學史開章《筭數書》》、《數學的東亞穿越》,合譯《爺爺的證明題:上帝存在嗎?》、《溫柔數學史:從古埃及到超級電腦》、《數學也可以這樣學2:跟大自然學幾何》。
─審訂─
于靖
耶魯大學數學博士,教育部榮譽國家講座,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數學會會士。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發行的數學界權威性期刊《數學年鑑》(Annals of Mathematics)上發表了二篇論文,於2015年獲選為世界科學院院士。
林炎全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數學博士。曾任職羅東高中、宜蘭高中、臺中二中,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以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曾與大學同窗洪萬生、楊康景松等人合譯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譯有《畢氏定理四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