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文化傳統的延續與轉化的圖書 |
$ 306 ~ 381 | 文化傳統的延續與轉化
作者:劉述先 / 譯者:梁元生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7-01 規格: / 200頁 共 4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對「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技術、知識、習俗、藝術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學上「文化」則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文化和文明有時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維基百科
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開辦「文化傳統的比較研究」,其中一個專題是「轉化中的傳統」,參與的學者從史學、文學和哲學等角度,進行有關「傳統」的跨學科思考,並探討傳統的延續與轉化的軌跡和意義,以及反省傳統文化與身分認同的問題。 《文化傳統的延續與轉化》是該項專題研究的的論文結集,共收文十篇,依次為:(一)傳統哲學研究的方法論難題──論中國哲學研究的「語言」(何秀煌);(二)本質主義與儒家傳統(馮耀明);(三)中國文學傳統──現代文學行程中之審思(黃繼持);(四)五四時期顧頡剛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劉健明);(五)從道德形上學到達情遂欲──清初儒學新典範論析(劉述先、鄭宗義);(六)「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雙視野人」──清末上海官商士人三種態度之考察(梁元生);(七)地方傳統的復歸與再造:均安的關帝崇拜(葉漢明);(八)傳統的變革:一○六六年盎格魯.撒克遜的延續與諾曼英倫的創建(張學明);(九)中國歷史上的華夏身分認同問題:以蒙元征服前夕的刺桐城為中心(蘇基朗);(十)中國文化裡的自我與現代身分意識(譚國根)。 在整個探索的過程中,雖然沒有達成一致的結論,在有些問題上,各人的意見甚至互相矛盾衝突,但這並不足為慮,因為這次研究的本意就是要保留多元的視野,並不強求歸一。大家各抒己見之餘,在探索的過程中,卻也凝聚了一點共識,就是大家都不把「傳統」與「現代」看作對立的二元,傳統與現代事實上互相滲透,不能彼此割裂。這樣的體認已經是一項重大的收穫。讀者對象學者、研究者、學生、對文化問題有興趣的人士。
作者簡介:
劉述先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獲文學士及文科碩士學位,其後獲美國南伊利諾伊州大學博士學位,退休前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任講座教授,一九九九年退休後任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劉教授對哲學研究之興趣主要在宋明儒學、當代新儒家、文化哲學以及比較哲學等範圍,著有《文學欣賞的靈魂》、《中國哲學與現代化》、《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黃宗羲心學的定位》、《文化與哲學的探索》、《中西哲學論文集》、《大陸與海外──傳統的反省與轉化》、《儒家思想與現代化》、《當代中國哲學論》等書,另有英文專書及論文數十篇。 梁元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其後獲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校區)博士學位,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及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梁教授對歷史研究之興趣範圍甚廣,包括中國近代史、東南亞史、海外華人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儒學發展史、中國基督教史。著述多涉獵中國近代史領域,計有《林樂知在華事業與萬國公報》、《歷史探索及文化反思》、《宣尼浮海到南洲》、《上海道台研究》(英文)、《近代中國之蛻變》(英文)等,譯著則有《摯愛中華──戴德生》、《砂撈越華人史》等,另有中英論文數十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