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談我國古代的創作和評論,但也涉及現代和國外,目的則是想對一些傳統的美學觀念綜合分類、作一番新的探討、側重的是此民族文化的特色。
議民族的文論,幾乎都是以鑑賞為主,由鑑賞貫串著整個過程,也關係到許多方面和各種法則,又不同於國外所謂「鑑賞批評」,編著此書,希望把我們特有的鑑賞式文論特色,分類別、分層次介紹和推廣到國際上,用以豐富世界的文化寶庫。希望能對以後的創作和評論起一些借鑑作用。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文學鑑賞論的圖書 |
![]() |
$ 419 ~ 441 | 文學鑑賞論 (增補本)
作者:劉衍文、劉永翔 出版社:洪葉文化 出版日期:1995-09-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717頁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
|
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進行分類。
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說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
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布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
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維基百科
本書主要談我國古代的創作和評論,但也涉及現代和國外,目的則是想對一些傳統的美學觀念綜合分類、作一番新的探討、側重的是此民族文化的特色。
議民族的文論,幾乎都是以鑑賞為主,由鑑賞貫串著整個過程,也關係到許多方面和各種法則,又不同於國外所謂「鑑賞批評」,編著此書,希望把我們特有的鑑賞式文論特色,分類別、分層次介紹和推廣到國際上,用以豐富世界的文化寶庫。希望能對以後的創作和評論起一些借鑑作用。
敘例
《上篇》鑑賞序論
第一章評論與鑑賞
第二章鑑賞與學養
第三章評論與態度
第四章論道與言文
第五章世事與用意
第六章品人與品文
第七章進化與退化
第八章流變與師承
第九章考證與真實
第十章感受與共鳴
《下篇》鑑賞分論
第十一章增減(上)─字詞
第十二章增減(下)─語句
第十三章改易
第十四章代易
第十五章煉字
第十六章設喻
第十七章排列(上)─配合
第十八章排列(中)─調度
第十九章排列(下)─倒裝
第二十章繁簡
第二十一章敷核(上)敷、核異同
第二十二章敷核(中)核與善核
第二十三章敷核(下)敷與善敷
第二十四章疏密
第二十五章虛實
第二十六章方圓
第二十七章離合
第二十八章斷續
第二十九章比重
第三十章賓主
第三十一章濃淡
第三十二章巧拙
第三十三章題情
第三十四章氣韻
附錄一
《典論.論文》及改稿
《蘭亭集序》(改稿)
《文心雕龍.原道》贊(改稿)
附錄二
《地理不審》與《景物無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