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新上海美食紀行的圖書 |
![]() |
$ 180 ~ 308 | 新上海美食紀行
作者:周芬娜 出版社:積木文化 出版日期:2002-07-12 規格:200頁 / 18.5cm×20.5cm ![]() |
|
在歷史上,人類主要是透過狩獵採集者及耕種兩種方式獲得食物,其餘的還有畜牧、釣魚等。現在日益增加的世界人口中,大部份需要的食物熱量是由食品產業提供。
有許多機構在監控食品衛生及食品安全,包括國際食品保護協會、世界資源研究所、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食品信息理事會以及亞太無添加餐飲食品發展促進會。他們關注的議題包括可持續性、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營養人類學、人口自然增長率、供水、食品製造技術改善及食品安全。
食物權是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提出的人權之一 , 認可「有適當生活水平的權利,包括適當的食物」也就是「免於飢餓的自由。」
維基百科
上海菜目前儼然執中華美食之牛耳,人氣超旺。不但海峽兩岸的上海餐館都生意興隆,一般家庭也掀起了學做上海菜的熱潮。這雖得歸功於近年來方興未艾的『上海熱』,但上海菜本身的優越性,是無庸置疑的。
上海得天時地利之便,食材廣泛,用料鮮活,所以菜色豐富。做菜則講究時令,四季有別,成品當然醇美清雅。春天時野菜葳蕤,刀魚、回魚上市,上海人講究吃生煸草頭、薺菜豆腐羹、涼拌馬蘭頭、刀魚汁麵、白汁回魚等春令佳肴。夏天『繡球白,鰣魚肥』,『小暑黃鱔賽人參』,河蝦長得又嫩又壯,他們可就要改吃清蒸鰣魚、清炒鱔糊、油爆蝦、水晶蝦仁等夏令河鮮了。秋天菊黃蟹肥,這時清蒸大閘蟹、炒蟹黃油、油醬毛蟹,最是得時當令,適口充腸。到了冬天,天寒地凍,他們可又要改吃糟缽頭、蝦子大烏參、紅燒圈子、青魚禿肺等冬令佳肴來禦寒進補了。
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上海小吃,不但花樣多,而且樣樣玲瓏小巧,風味別致。如那皮薄餡多,一包湯汁的小籠湯包;香甜軟糯,桂香蘊藉的桂花糯米年糕。還有那香酥的蘿蔔絲餅、蟹殼黃、眉毛酥、棗泥酥、玫瑰酥,韭黃肉絲春捲;鮮美的香菇素菜包、生煎包、油豆腐粉絲、各式湯麵;精緻的金腿小粽;甜糯的擂沙湯圓、高麗豆沙等,真是美不勝收,即使天天換著吃,也得耗上十天半個月,才能每樣輪上一回。。
上海菜的烹飪法又是那麼變化多端,食客們永遠不怕吃膩。它以紅燒、生煸、清炒、清蒸、煨煮、香糟為大宗,除了傳統的『本幫菜』之外,更有吸收蘇州、無錫、揚州、杭州、徽州、四川、廣東等地菜肴之長,所形成的『海派菜』,洋洋大觀;加上廚師們勇於創造發明,新菜層出不窮,老菜則日臻完美。。
橫跨飲食、旅遊文學兩大領域的人氣作家周芬娜繼廣受好評的《品味傳奇──名人與美食的前世今生》後,再度踏上旅途,不惜投入大量的時間、心力、金錢,走遍上海的大街小巷、吃遍上海的大小餐館,精選數十家最具代表性的當紅上海餐館與拿手好菜深入品評,為喜愛上海菜的讀者獻上一份重量級的作品──《新上海美食風華》,想一窺上海菜全貌、了解上海菜各菜系典故或是準備親臨上海品嘗美味的讀者,本書將是你不可或缺的終極指南。
作者簡介:
周芬娜
周芬娜,台灣屏東人,愛好旅遊、閱讀、寫作、攝影、做菜。台大歷史系、政大東亞研究所、美國 Union College電腦研究所畢業。曾任翻譯、大學講師、電腦程式設計師,六年前變成了專業文化工作者,一直是的海外特派員,和<聯合報>旅遊版的專欄作家。除了旅遊景點的描繪外,文學、歷史、美食常是她作品的主題。已出版:<丁玲與中共文學>、<私的日本博物館>、<帶著舌頭去旅行>、<雲南>、<絲路>、<舊金山>、<繞著地球吃>、<品味傳奇>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