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推薦詞
作者通過閱讀大量的歷史文獻以及舊報章,從中挖掘出很多第一手資料,使本書的內容更豐富與更翔實。本書對於新加坡地名歷史演變趨勢的分析水準很高,其範圍之廣、研究之深,是前所未有的。
——黃海教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前院長
新加坡前國會議員
此書既具有説明人們認識新加坡地理面貌的實用價值,又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可以尋憶前輩足跡,起到觀古鑒今、繼往開來的積極作用。
——譚家健客座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前客座教授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新加坡地名探索(簡體書)的圖書 |
$ 612 ~ 632 | 新加坡地名探索(簡體書)
作者:黃友平 出版社:八方文化創作室 出版日期:2020-09-20 語言:繁體書 共 4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1819年,任職於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史丹福·萊佛士與柔佛蘇丹簽訂條約,獲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經萊佛士的努力,逐漸發展成繁榮的轉口港。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戰略據點。1942年至1945年間,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後回歸英國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同意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李光耀為總理,尤索夫·伊薩為總統。新加坡被驅逐馬來西亞後獨立建國。
自1965年獨立後,新加坡從窮困潦倒中,依靠著國際貿易和人力資本的操作,迅速轉變成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數的新加坡人都通曉至少兩種語言,分別是英語以及自己的母語。新加坡是個多元文化種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所以主要由華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國家,其中華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國內居住的居民有38%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證的外籍勞工以及持有學生簽證的學生,建築業和服務業的外勞比例分別為80%和50%。整個城市在綠化和環境衛生方面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維基百科
新加坡地名命名理據豐富多樣,不僅與本地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社會結構相關,也與它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狀況密切相關。
隨著新加坡獨立後迅速崛起,各類基本建設和工業、商業飛速發展,新的製造區、商貿區、海港區、居住區不斷湧現和拓展,有些舊地名消失,新的地名產生了,名目繁多。本書分兩部分進行了研究。
上部:新加坡地名演變研究。是對新加坡地名的形成;新加坡地名的基本結構;華文地名的特點;新加坡地名的規範化等的深入研究。
下部:新加坡地名由來研究(地名錄與地名注)。作者對新加坡開埠以來,幾千處街道、社區、馬路名稱之由來和變化進行深入的考索。總結其命名的特點、語詞的淵源,分析它們來自不同種族、國家,反映各地區經濟狀況,歷史文化特徵,分辯正式稱謂、民間俗稱,條分縷析地對各類地名來龍去脈作了相當詳細的考辯。
從本書對新加坡地名所作的詳盡分析,可以一窺新加坡的歷史文化風貌和社會圖景。
作者簡介:
黃友平生於福建南安,11歲前往新加坡定居。獲哥倫坡計畫獎學金前往紐西蘭攻讀大學,在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機械工程系畢業。回新加坡後,在政府部門與私營企業擔任技術工作,且在1994至1998年間被派駐上海,開發中國市場與培養技術人材。退休後進修北京大學與南京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學課程。
本書前部分是根據作者2006年南京大學碩士畢業論文改寫,What’s In the Name?為作者地名書的英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