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用心說故事,匠作時代微革命,全方位全面觀察──
百藝之師,敲響匠作職人第一聲!
堅持,職人精神魂魄之所繫;匠人為師,成就臺灣精神硬實力。
臺中市政府率先全臺,連年舉辦「巧聖先師魯班公獎」,巧藝匠作大師、達人到新秀,手藝代代相傳。書系「魯班傳承系列」深度側記、採訪魯班公獎得主,從工藝技法到心法歷程,匠作職人,是一輩子的事,以「魯班」為名,手藝恆久流傳,匠作精神再創新。
透過深度訪談二十組優秀的魯班公獎獲獎者,將其心路歷程記述成書,讓更多人看見工匠職人背後付出的汗水;如何累積成大山,讓人景仰,也發掘工匠職人的生命故事與工作理念,成為技職教育最真的實例,更讓青年朋友們看見未來,擁抱希望。在共生共榮共好的基礎上,繼續把未來變得更加具體,期望創造活力繁榮,百工興盛的臺灣。
新秀拚一個未來,達人秀一個生涯──
二十組職人深度專訪,精采呈現!
葉經義/賴作明/盧文德
張明德/邱聰輝、廖湘楹/王麗美/陳文星/曾曄鴻/薛烱楠
盧本源、劉仲凱/王耀騰/李省興、曾進源/史嘉祥、楊美玲
吳佳憲/江承堯/黃郁皓、廖佳祐/劉昱彣
許玄昌/吳志明/許澄毓、林泰立
作者簡介:
吳健衛
雲林北港人,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擔任永吉國小輔導主任、《人間福報》讀報中心編輯 、《更生日報》臺東駐地記者、環宇基金會文字編輯,也曾擔任《國語日報》、漢霖語文中心作文講師。作品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獎、全國學生文學獎新詩獎。擅長詩歌創作與生態攝影,假日喜歡登山健行、村落旅行與生態探索。
解昆樺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發展組長,著有《臺灣現代詩典律與知識地層的推移》、《繆斯與酒神的饗宴》,現代詩作品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曾獲臺北文學獎,小說曾獲林榮三文學獎,電影劇本曾獲磺溪文學獎。
陳俐文
現任臺中市新文化協會理事,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監事,曾任臺中市大墩、屯區社區大學講師。多年來致力於臺灣民間信仰宗教文化推廣教育,曾合著出版多本相關書籍,二○一八年主編由臺中市文化局出版的《眾神護臺中》書籍。
潘廣泰
曾為資深廣告人,後致力於紀錄片、電影編導。二十八歲即以多次獲得廣告重要獎項之姿,升任外商廣告公司創意總監,曾多次獲廣告金像獎,廣告金句A獎;並曾跨專業領域擔任臺灣意識形態廣告業務總監。後將人生志業轉往電影編導與文字創作工作,從事編劇、寫作多年,並與國家文藝獎得主張作驥導演籌畫兩年, 共同發起製作多段式電影《爸……你好嗎?》擔任共同編劇;該片獲邀二○○八年釜山影展電影集資計畫單元及二○○九年臺北電影節閉幕片。
張欣芸
曾為文案企畫、攝影師, 進入臺中師院語文教育系後,開始撰寫兒童劇劇本。畢業後,於補教業教授作文與國文課程,並從事文字創作,成為以紙本為棲地的食字獸,在文字畸零地裡食字維生。所著散文、小說、採訪報導曾獲三十餘項地方文學獎,著有《失竊的靈魂》,入選南投縣作家作品集。曾擔任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桌遊嬉遊記」講師,《明道文藝》、《草鞋墩風華》等刊物特約採訪、校園文學獎評審、艸田讀書會導讀者、食字獸文化工作室創辦人。長期推廣閱讀、文學創作、策畫藝文活動,以讀書會、講座、分享會、工作坊等形式,扮演創作者、作品與公眾之間溝通橋梁。
林宗德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臺灣文學組,現任臺灣民俗文物館執行長、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中臺科技大學講師、靜宜大學講師、北屯、大墩社區大學講師、墩點文史工作室負責人。參與《眾神護臺中:臺中宮廟信仰傳奇》、《線西歷史散步》、《和美文史輕鬆讀》等多項書目的撰述作者。
然靈
靜宜大學中文系、中文所畢業,現定居臺中。詩作曾獲得政治大學長廊詩獎、臺中縣文學散文獎、乾坤詩獎、海洋文學新詩獎、吳濁流文藝獎等數十項獎項, 詩作〈貓步〉、〈下廚〉獲得臺中市圖書館青年文學創作數位化作品購藏。二○一○年將多年累積詩作集結出版《解散練習》,二○一一年出版《鳥可以證明我很鳥》。
蔡金鼎
臺灣東鯤文史協會長工,畢業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東海大學社會所博士中輟生。曾出版多本傳記與口述歷史專書,近幾年鍾情於庶民口述歷史的記錄,藉以彰顯平民文化的意義與價值。
施吟瑾
臺灣大學政治系,曾任職於聯合線上公司udn新聞組編輯人員。在學時任法務部調查局實習生,在澎湖七美帶領漁村服務社社員,完成多場社區活動。現為遠景出版社編輯及企畫執行,負責《鹽分地帶文學》雜誌編輯、新住民文學獎及臺南文學季多案之廣告拍攝及腳本製作,並為多件企劃案之發想與執行人。
沈明璁
二○一一年於《自由時報》擔任編輯記者。二○一四年代表今日新聞赴南韓採訪仁川亞運,二○一六年至美國洛杉磯製作Kobe Bryant退休專題等,文字、攝影一肩挑。於二○一七年, 擔任「百師入學」系列活動主要執行人。
林金郎
歷任臺灣文學創作者協會理事長及《聯合報》、《自由時報電子報》、世新大學《臺灣立報》、《大紀元時報》、《商學趨勢報導》、《公職試訊》等專欄作者, 現並為《中市青年》、《升學資訊》、《快樂高校生》撰寫專欄。曾獲中央日報文學獎、臺灣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洪醒夫小說獎,及吳濁流、玉山、大墩文學獎新詩首獎等,出版文哲商管著作二十餘本。
黃瑞琴
記者科班出身,美國夏威夷州立大學Manoa分校大眾傳播碩士。曾任加拿大溫哥華城市電視臺記者。目前,服務於教育界。回臺灣後,二○○七年獲選美食公民記者與旅遊公民記者。先後也幫菲律賓觀光局、夏威夷觀光局以及法國《ligne roset》雜誌等撰稿。
方秋婷
曾任《明道文藝》總編輯、現為明道中學國文教師。珍惜寫作機緣,為愛與感動不停書寫,喜歡散步、旅行、賞玩花鳥。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著有散文集《原鄉步道》、《童年玫瑰》、《兩代廚房》; 短篇小說集《山海歲月》、《耳鳴》、《港邊少年》;臺中學叢書《書店滄桑:中央書局的興衰與風華》。
章節試閱
工地裡的一世情:邱聰輝、廖湘楹
文、攝影/ 張欣芸
※高樓背後的無名英雄
刺眼的陽光下,揮汗如雨的身影,暈散成模糊的黑點,在烈日下拼貼出一幅勞工群像。一群工人在豔陽下焊接樑柱,火花四濺,火光映照著他們黝黑的面容,晶瑩的汗珠蜿蜒而下。一棟棟高樓背後,堆疊著無數勞工的血汗,這群無名英雄,描繪出了城市天際線的輪廓。
來自臺東的邱聰輝,年輕時便跟在舅舅身邊,到工地裡學習一技之長 。「跟你說多少遍了,又沒在聽!」舅舅的怒吼從耳邊傳來,剛當學徒的他,只要事情做不好,劈頭便是一陣痛罵。舅舅的拳頭毫不留情往頭上一敲,痛得他眼冒金星。邱聰輝低垂著頭,將舅舅的教導謹記在心,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從貼磁磚、砌磚開始學起,在舅舅的嚴格要求下,磨練出了一身扎實的技藝。為了追求更好的發展,退伍之後,啣著夢想與憧憬,邱聰輝與妻子廖湘楹帶著簡單的行囊,離開了家鄉,來到臺中市發展,尋找另一片天空。
這時,新興市區正以快速的步伐,不斷拓展版圖,一棟棟高樓以傲然雄姿,矗立在街頭,睥睨向它仰望的人群。轟隆隆的引擎聲中,沙塵揚起,眼前盡是灰濛濛的一片,卡車忙碌地穿梭在工地間。鐵皮圍籬裡,怪手舉起鐵臂,向上昂揚,高聳的鷹架將天空切割成幾何圖形。
「那時的生活真的是很苦!」從事營建工作相當消耗體力,常常要日以繼夜地趕工,工作超時是家常便飯,回到家裡已是筋疲力竭。沒有花前月下的旖旎浪漫,廖湘楹跟著丈夫在鋼筋水泥間一起討生活,穿梭在鷹架間,為生計而奔波。日子浸泡在鹹澀的汗水裡,在釘板模、砌磚頭、抹水泥、綁鋼筋、灌泥漿間度過。
烈日下,奮力將砂石和水泥攪拌在一起,汗水汩汩流淌下來,浸溼了衣服。沉甸甸的水泥壓在肩頭,堅毅的她,咬緊牙根,扛起一包包水泥,從一樓扛到五樓。夫妻倆投入營造業,婚後的生活是在工地裡,由一包包水泥、一塊塊板模、一疊疊磚塊堆疊而成。
「乖!別哭了!別哭了!」懷中的孩子,脹紅著臉,握緊拳頭,扯著嗓子嚎啕大哭。廖湘楹哄著不停哭鬧的孩子,輕聲安撫著他,孩子漸漸停止了哭鬧,在她懷中睡去。小孩出生後,肩上的重擔更重,生活也更加忙碌了,背著襁褓中的孩子來到工地,小孩跟著他們在工地裡成長。夫妻倆同甘共苦,胼手胝足地為事業齊心打拚,逐漸在業界建立起口碑,開始包工程,成立了嘉棟工程行,創立自己的事業。
「來!快過來,大家快趁熱吃!」端起一大鍋熱騰騰的飯菜,撲鼻的香氣迎面而來。廖湘楹吆喝著師傅與工人們過來吃飯,她的爽朗與熱情感染了周圍的人。看見大家吃膩了便當,一大早,她便風塵僕僕的到市場採買,挽起衣袖,拿起鍋鏟,為工人們準備拿手菜。中午,大家圍坐在一起享用著她親自做的家常菜,讓人在繁重的工作中,獲得溫暖的慰藉。
※發揚匠師文化,為弱勢族群服務
客廳裡,陳列著勞工楷模的獎盃、比賽獎狀、感謝狀。投入營造業四十年,邱聰輝與廖湘楹不僅曾獲選為模範勞工,獲得表揚,還共同組隊參加民國一○五年「巧聖仙師魯班公獎」選拔。
魯班是工匠的祖師爺,位於臺中東勢的「巧聖仙師廟」,是全國最早奉祀魯班的開基祖廟,至今已擁有兩百四十餘年歷史。「二○一六臺中巧聖仙師文化祭」是臺中市政府首度舉辦的全國性文化祭典系列活動,結合祭典、踩街遊行、工藝活動、展覽及競賽,透過薪火相傳,推廣匠師文化,希望能重振技職教育,進而發揚「聰穎、勤奮、誠信、創新」的魯班精神。實作競賽分為職場達人組與新秀組,包含了木作、泥作、漆工藝、營建、雕刻等五個職類。勞工局希望藉由選拔活動,透過專業技術的交流與技藝傳承,找回社會大眾對工匠精神的尊重。
舞臺前,佇立著古代銅錢造型的「規矩門」, 上面刻著「規、矩、方、圓」等字樣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規矩」是古代工匠用來畫方圓的器具,少了規矩,便無法精準畫出方圓,意味著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外圓內方的銅錢也象徵著做人處事要外圓內方,有著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意涵。
響亮的銅鑼聲揭開了比賽序幕,同場競技的選手們紛紛使出看家本領,在市政府前廣場一較高下。營建職類比賽以臺中火車站、國家歌劇院、臺中市徽為題
需要在兩天的時間內完成模板切割、塗裝牆體、磁磚鋪貼及紅磚砌築等技術。兩天的競賽,不僅考驗著施工的準確度與技巧,同時也考驗著速度、體力、耐力。湖心亭是臺中的代表地標,邱聰輝與廖湘楹分工合作,以流暢的線條呈現出市徽的造型。國家歌劇院是臺中世界級的新地標,外觀如酒瓶,設計師伊東豊雄將之稱為「壺中居」。要在有限時間內,呈現線條的弧度與美感,是一大挑戰。他們小心翼翼地在板模上切割出曲線,再以黑色磁磚貼出「壺中居」的立面造型。精湛的技術,獲得了評審肯定,在比賽中獲選為營建職類達人。
此外,熱心公益的兩人,還貢獻自己的專長,參加了「弱勢住屋修繕志工隊」,協助弱勢家庭修繕房屋。一○五年七月,尼伯特颱風重創臺東,風災過境後,大地滿目瘡痍,一片狼藉,房屋在狂風驟雨中受到嚴重損害,望著殘破不堪的家園,災民無語問蒼天。大臺中職業總工會號召熱血志工前進災區,為災民修繕房屋。
「弱勢勞工住屋修繕志工隊」成員來自四面八方,各自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如營建、泥作、木工、鐵工、油漆、水電裝修等專長。正式成軍後,服務對象包括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獨居老人、受災戶等。結合企業贊助,大家群策群力,貢獻專長,協助弱勢家庭修繕翻新,改善住屋設施,讓他們擁有安身立命的居所,提升居住品質。
加入志工的行列後,邱聰輝與廖湘楹利用休假日幫忙修繕,看見住戶在大家協助下,家中煥然一新,流露出感激的神情。他們欣慰的笑容,從嘴角揚起,緩緩綻放在臉龐。
※汗水築出的勞工奮鬥史
然而,在工地裡,意外與職業傷害如影隨形地伴隨在勞工身邊,影響生命安全與健康。有一次,廖湘楹在工作時,美術燈突然從天花板掉落下來,砸到臉龐,淒厲的尖叫聲中,鮮血汩汩湧出,傷口血流如注,丈夫趕緊為她止血,送往醫院急救。那道傷疤,至今依然停留在她臉上,每當她回憶起往日畫面,心中依然餘悸猶存。
營造業艱苦的工作環境,讓年輕人望之怯步,邱聰輝感慨著現在工地裡,常有找不到工人的問題。年輕人的身影愈來愈少,導致出現了斷層。銀白霜雪爬上兩鬢,歲月的雕刻刀在臉龐鑿下刻痕,邱聰輝長年在工地搬運重物,日積月累下來,在腰椎間留下了職業傷害,讓他脊椎飽受痠痛之苦。上了年紀後,昔日背負重物帶來的影響一一浮現,從前健步如飛的他,現在爬高樓時已開始氣喘吁吁。看見雙親年紀大了,工作時體力漸漸不如從前,原本從事業務的兒子,決定回到家中幫忙,與父母一同打拚事業。
看見雙親年紀大了,工作時體力漸漸不如從前,原本從事業務的兒子,決定回到家中幫忙,克紹箕裘,繼承家業,與父母一同打拚事業。披荊斬棘走過四十年的歲月,如今,兒女們已成家立業,將事業交給下一代接棒,四代同堂的他
們,孫兒們圍繞在身邊,和樂融融地享受天倫之樂。
在城市的萬家燈火裡,邱聰輝與廖湘楹一步一腳印,搭建起家庭的堡壘,實踐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承諾。他們用汗水澆灌夢想,以充滿生命力
的音符,譜寫出一頁頁的勞工奮鬥史。
工地裡的一世情:邱聰輝、廖湘楹
文、攝影/ 張欣芸
※高樓背後的無名英雄
刺眼的陽光下,揮汗如雨的身影,暈散成模糊的黑點,在烈日下拼貼出一幅勞工群像。一群工人在豔陽下焊接樑柱,火花四濺,火光映照著他們黝黑的面容,晶瑩的汗珠蜿蜒而下。一棟棟高樓背後,堆疊著無數勞工的血汗,這群無名英雄,描繪出了城市天際線的輪廓。
來自臺東的邱聰輝,年輕時便跟在舅舅身邊,到工地裡學習一技之長 。「跟你說多少遍了,又沒在聽!」舅舅的怒吼從耳邊傳來,剛當學徒的他,只要事情做不好,劈頭便是一陣痛罵。舅舅的拳頭毫不留情往頭上一...
目錄
市長序/發揚魯班精神 厚植工匠實力 文.林佳龍
局長序/魯班精神職人理念 文.黃荷婷
前言/巧聖仙師魯班公獎三年有成——元老評審陳殿禮、陳春木說給你聽 文/沈明璁
雕刻頂真人生的觀世音|葉經義 文/潘廣泰
千年恆常之漆藝|賴作明 文/解昆樺
綠色創意元素|盧文德 文/吳建衛
鋸子、鉋刀、釘鎚,展現木作工夫|張明德 文/陳俐文
工地裡的一世情|邱聰輝、廖湘楹 文/張欣芸
巧手織縫一生的夢想|王麗美 文/然靈
不設限所以創意無限|陳文星 文/林宗德
從家庭想望出發的櫥窗設計|曾曄鴻 文/蔡金鼎
輝煌的打銀街最後一代的金工藝術家|薛烱楠 文/潘廣泰
從紙上繪到城市景觀|盧本源、劉仲凱 文/陳俐文
從海邊綻放的臺灣竹藝花朵|王耀騰 文/潘廣泰
成就美好的互補人生|李省興、曾進源 文/施吟瑾
游於藝,依於仁的神仙眷侶|史嘉祥、楊美玲 文/林金郎
堅持的泥作職人|吳佳憲 文/沈明璁
錘打自己的出路|江承堯 文/鄭麗卿
做就對了的漆作之路|黃郁皓、廖佳祐 文/黃瑞琴
美與創意的實現者|劉昱彣 文/方秋停
從頂番婆水五金到固木山水|許玄昌 文/蔡金鼎
第一名的黑手木工|吳志明 文/蔡金鼎
另一種青春|許澄毓、林泰立 文/張欣芸
市長序/發揚魯班精神 厚植工匠實力 文.林佳龍
局長序/魯班精神職人理念 文.黃荷婷
前言/巧聖仙師魯班公獎三年有成——元老評審陳殿禮、陳春木說給你聽 文/沈明璁
雕刻頂真人生的觀世音|葉經義 文/潘廣泰
千年恆常之漆藝|賴作明 文/解昆樺
綠色創意元素|盧文德 文/吳建衛
鋸子、鉋刀、釘鎚,展現木作工夫|張明德 文/陳俐文
工地裡的一世情|邱聰輝、廖湘楹 文/張欣芸
巧手織縫一生的夢想|王麗美 文/然靈
不設限所以創意無限|陳文星 文/林宗德
從家庭想望出發的櫥窗設計|曾曄鴻 文/蔡金鼎
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