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地震、空污、病毒,
就連生存都覺得艱困、宛如末世來臨前的最後時光,
記憶,是否還值得用盡一切換取?
‖ 睽違十年,陳育萱最新長篇小說 ‖
吳曉樂 專文推薦
沈信宏、臥斧、連明偉、張慧慈、劉芷妤、劉思坊 一致好評
來自香港的麥雅文,在反送中運動後與家人決裂,逃至台灣。他帶著運動後的創傷,慢慢融入這座島嶼,在一次大地震後,他與陸依蓓產生了宿命的牽繫。
陸依蓓因新冠疫情失去父母,她選擇搬去高雄,與外婆林素蓮同住。大地震時陸依蓓意外救了落難的麥雅文,與他一同參與占領空屋的行動,爭取災後的居住權。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突發的新災難即將降臨,人類將遭遇大規模失憶的景況。
就像COVID-19席捲人類社會時的措手不及,當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人突然在瞬間失去記憶,生活停擺、社會崩解,人們才意識到,新出現的卡曼病毒就像劇烈阿茲海默症。新興醫療公司MNN成為救世主,它們推出的保存機器讓各國爭先恐後爭取名額,上傳記憶。當科技再度成為生存與政治的一環,陸依蓓和麥雅文則各自經歷恐懼、自我懷疑、失落,以及彼此對於記憶的不同價值觀。
那日,終於迎來了生命中最關鍵的一刻。
國家級警報大響,陸依蓓和麥雅文逃出大樓,躲進地下室,眼前的景色分不清是流星墜落、抑或軍事攻擊。記憶被遺落的星塵反覆摩擦,新一波災難的降臨,是改變生活的可能?還是代表將墜入一場永不甦醒的惡夢?
《擦亮記憶的星塵》架構於可能並不遙遠的未來。小說結合台灣近幾年的社會經歷:既有社會運動如:反送中、占領空屋、以及本外省議題;也有氣候變異造成的影響,如地震、空污、病毒;以及這塊島嶼永遠存在的軍事危機及地緣政治。陳育萱欲探討在這個接近末日的時空裡,當人類反覆經歷不同的災難打擊,生命存在的意義以及人性的複雜與韌性──儘管有恐懼、焦慮、自私,但同時也存在互助、關懷與善行。書中藉由主角麥雅文、陸依蓓與林素蓮,探討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性。
作者簡介:
陳育萱
彰化人,臺師大學國文系、東華大學創英所畢業。曾獲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文化部藝術新秀、國藝會常態補助、「書寫高雄」計畫補助、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駐村作家、臺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家、美國聖塔菲藝術中心駐村作家(2025年9月-11月)。
作品入選《台灣民主小說選法文版》、《九歌109年小說選》、《九歌104年散文選》。著有短篇小說集《那些狂烈的安靜》、《南方從來不下雪》,長篇小說《不測之人》,散文集《佛蒙特沒有咖哩》,與版畫家林達祐合作繪本《在黑夜抓蛇》,其餘作品見各副刊。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當末日逼近,記憶流失,我們該如何抵抗?《擦亮記憶的星塵》是場從香港到高雄的末世求生記,也是對人性、愛與記憶本質的深刻詰問。面對環境惡化、疫病蔓延、政局動盪與星際浩劫層層逼近,主角緊握彼此與過往,在崩壞世界中尋找尚未斷裂的牽繫。當生存處處危機,渴求記憶的倖存是一件多麼浪漫的事,因為對城市、情感與人之為人的信念,仍懷抱著深切的依戀。當記憶既可能是擦亮過的光輝,也可能是被重構的謊言,這本小說提醒我們:唯有彼此記得,我們才真正存在。──沈信宏
災難的將臨,秩序的崩解,已是當代不可逆轉的衰亡風景。小說家之難得,在於細膩呈顯人類面對困厄的難能禁得,倖存於世,必得肉搏,意識覆滅的隱憂,同時指引珍貴的自處。源於日常,更顯驚心,再三提醒生命的危脆,記憶的留存與何以留存,成為無可撼動的意志──在此,命運毫不寬容,小說卻能秉持溫柔,將方向留給相互牽引的自我星體。──連明偉
這是我最喜歡的那種末日故事:詩意、憂傷,細膩又浩大。《擦亮記憶的星塵》宛如一卷精緻畫軸,隨著故事開展,才發現看似輕薄的畫面,其實疊合了多重可能的香港與高雄、粵語臺語華語、星圖與人間、經驗與想像、過去與未來、記憶與科技,甚至是我們已經熬過去的那些疫情與可能熬不過去的疫情⋯⋯在育萱筆下,織綴成一卷哀傷又優雅的劫後餘生,讓我願意在有限的記憶上傳容量中,加上這一本書。──劉芷妤
名人推薦:當末日逼近,記憶流失,我們該如何抵抗?《擦亮記憶的星塵》是場從香港到高雄的末世求生記,也是對人性、愛與記憶本質的深刻詰問。面對環境惡化、疫病蔓延、政局動盪與星際浩劫層層逼近,主角緊握彼此與過往,在崩壞世界中尋找尚未斷裂的牽繫。當生存處處危機,渴求記憶的倖存是一件多麼浪漫的事,因為對城市、情感與人之為人的信念,仍懷抱著深切的依戀。當記憶既可能是擦亮過的光輝,也可能是被重構的謊言,這本小說提醒我們:唯有彼此記得,我們才真正存在。──沈信宏
災難的將臨,秩序的崩解,已是當代不可逆轉的衰亡風景...
章節試閱
3 來不及告別的過去式
陸依蓓從懂事起就跟著父母,與市場作息一致,摸黑採買、備料、開店、清洗,開店必要的輪迴一天兩次,直到午夜。先是賣自助餐,萬花絢爛的菜湯魚肉,盛在不鏽鋼盤子裡看著淋漓美味。客人光顧過一年年,每位來買便當的顧客帶來嘩啦啦的銅板,叮噹嘈雜,趕著吃光紙餐盤內的熱燙油花,抹淨鹹甜酸眾味後,旋即走人,不會特別想及掌杓的手,油煙燻體的日子。
某日起,陸依蓓的父親被操勞壓得頹下去,撐不起大鍋鏟,沒法子就是沒法子。她能做幾道小菜,但傳承住父親的好手藝,她可不算徒弟。外送、採買與清潔難不倒母親,說起廚藝僅能算是二廚。一份餐湊不齊最完整的味道,香氣就會變質。
改做麵攤吧,母親提議。父親搖頭,陸依蓓贊成。母親細數盤下小店鋪所省的租金,又提到他們尚可應付的備料出餐。父親認為麵店沒有比自助餐輕鬆,她卻天真認為滾水現撈的麵條比起跟油鍋攻防,該是輕鬆多了吧?後來證實沒有,疲累比她考慮得更有分量。辛苦加值。嗶一聲,她體會到鎮日站在滾水鍋前,連冬日都可能流汗成為一棵不能輕易離開的雨樹,他們不雨自滴,換得部落客寫一句,不可錯過的銅板美食。
湯湯水水加點辣油吃得酣爽,鼻水涕沫就來了,時而整間店裡不只一人大聲擤鼻涕。賣麵講求快,端湯碗時不慎蹌一下,湯水燙膚留疤。至於洗盤碟時常常溜手,汁液肆意噴濺,搞得洗碗槽邊壁黏附髒污。除非學路邊攤那種蹲在橘色大塑膠桶刷洗碗盤,任髒水流向地面,不然最終還是得再刷洗一次廚房地板。鎮日洗刷工夫更甚。開設麵店就得這樣生活,陸依蓓多半負責打烊後全店的清潔,戴著手套仍可感知水的質地,乾淨自來水與加了肉燥後的湯汁摸起來不同,吃過後的殘羹也有別於一碗湯麵最原初的模樣。無論如何,噴上除垢清潔用品後,奮力刷,清除沾附,大水沖洗,隔天方能開門做生意。陸依蓓比其他同學更愛待在學校不是沒有原因的,她偶爾也想逃避這種惱人的重複。可是銅板積累起來也是迷人的,它們折合在存簿裡的一筆錢讓父母親終於鬆口,承諾一起出國玩。
去哪好?
香港囉,離得最近,機票便宜。
陸依蓓心中還懷著對日本的嚮往,她不像父親那麼愛看港片,殭屍片裡凶狠的橋段讓她小時候幾度嚇哭。母親明明也更愛日本,想穿和服,怎麼就隨口附和父親了?
進入咽喉,臉龐迷醉,頓時覺得在國際航線中有如銅板價格的香港機票也不錯,她於是學著母親點頭。當時,她絲毫沒有關注到香港街頭上人潮如銅板,一個個打落。
*
水是介質,進入人體能運輸養分、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溫、潤滑關節、保持皮膚彈性,某方面來說,人體亦分泌水分,排泄廢物,淌出唾液,吞吐所需。
直到此事變得危險無比。
顯微鏡下首次觀察到的這株病毒,它表面布滿如皇冠狀的棘蛋白,能進行高效率的蛋白質剪切。病理學家知曉它有一把萬能鑰匙,一旦轉動、開啟進入人體的鑰匙孔,便能與人體細胞融合,開始複製。
複製毋須完美,複製出錯反而是優勢,寄生就是藉由突變來保留優勢、淘汰劣勢。突變所形成的變異株,得以寄生更多肉體。肉體是否能適應變異後的結果,這不是病毒寄生所考量,它只是尋求自身存活的機率。
到最後,病毒不須尋找宿主,宿主之間已然在不經意擦身而過、待過同個空間的經驗裡,令變異的病毒又能交錯寄生。寄生總是悄然的,在各角落潛伏、傳染的頑強,依附著變異功能,如水滴般滲透,或鑽或漏地浸潤任何被認為堅實之事。
任何大規模流行皆無預兆,在世界進入恐慌級現象之前,陸依蓓做著本分日常。然而,正常世界早已如對錯圖樣的描圖紙般,一毫釐一毫釐失了準。
噴嚏、交談的瞬間、不經意的咳嗽,病毒寄生涕沫,以此為介質進入體內,幾小時後,病毒已經築好滑水道,一座座肉身失樂園引發急症,流行又快又急,行動的死亡樂園。
大流行的初始,都可能出現一個刻意隱匿足跡的染疫者。陸依蓓事後猜想,就是這樣開始的──某個人走進銅板美食小麵館,外表看起來無異,已過了潛伏期或已有輕微症狀,病毒傳染力蓄勢待發。他舀起碗內的湯水喝,飛沫也撈進了病毒。飛沫和湯水成為一體。
結帳嗎,謝謝。
爸媽一如往常收下鈔票,吐出感謝。朝他們而來的是不能消化的真相。
送完外賣回到店裡,依蓓並不曉得與她擦身而過的是什麼。
隔日,媽媽全身無力又噁心,爸爸呼吸不順,心臟不適,陸依蓓滑了幾則新聞,眼皮直跳,她拉下鐵門臨時店休。隨後打了電話,兩老在床上有如僵化的蟬蛹。但幸而流程順暢,三人很快接受採檢。結果出爐,她被送往檢疫旅館隔離,爸媽進了負壓隔離病房。一家三口離家之前,她傳了訊息給爸媽,要他們放鬆心情,很快就會見面。
已讀。
後續發送的,一條條訊息空蕩蕩懸在家族群組,像未洗的碗盤似的,在廚房內無人接手。
仰賴氧氣續命狀態下的爸媽不可能回覆。閃爍著藍光的手機螢幕,繞開她最想知道的訊息,不停放送單頻的疫情數字。獨自閉鎖在防疫旅館內的自己,除了手機和透著天光的窗,幾乎感應不到外界。真正的外界真相不向她展開。
陸依蓓吞吃固定時間送來的三餐,獨自咀嚼,她突然意識到多年以來,鮮少獨自吃飯。一度,她想放下筷子,由於貫通鼻咽與喉嚨的通道缺乏潤澤,她意識到有些字鯁在喉間,之前未曾察覺的詞彙在唾液中滋生,有個洞穴忽然打開,從那竄出她無法確認的情緒。爸媽待在負壓隔離病房的事實,她認為會一直存在,至少在她離開隔離處所前。
陸依蓓想過很多關於治療的畫面,隔著透明玻璃看著他們呼吸的樣子,那時刻,所有飛沫都降落下來,空氣中沒有分毫能讓病毒攀附的介質。即便爸媽還沒甦醒,他們一家三口也都安安靜靜地呼吸,活著。
唯獨喪失呼吸功能者,會化為醫療急救中的數據線。有那麼一、兩次,她自夢境甦醒,彷彿得到幾個畫面裡的糟糕暗示。不過,她無從得知這些是源自所有人類集體意識的折射,或是神明給予的暗示?
也可能什麼都不是。她做過許多噩夢,摔進無底洞、莫名飛進太空、被脅迫射箭,沒有一樣真實發生。
手機螢幕陡然閃爍,不停大聲放送音樂。陸依蓓驚醒,靜靜聽著醫院告知噩耗。
需要二十四小時內火化,電話那頭聲音說,妳需要幫忙嗎?我們會通知葬儀社。
她握著手機,不知道該說什麼。
她看著關閉的門窗,忽然很想問Siri,我可以做什麼?
猶豫是一堵牆,限縮她,真空所有行動。按下語音功能的瞬間,她膽怯了,她唯恐真有什麼是自己該做卻沒做的。但是她能做什麼?隔離場所保護了她,有保護必有犧牲。陸依蓓被迫犧牲了最後陪伴的時光,甚至連外出都不被許可。
唯一的進度是葬儀社人員。對方迅速聯繫上她,交換了Line,問她有什麼是爸媽喜歡吃的。
你們方便的話,準備幾樣素菜和水果。
其餘她只能聽對方的。專業的葬儀社具備完整的安葬流程,陸依蓓聽著,心底仍對死亡一事毫無概念。她沉默一陣,在對方冷靜的資訊中插話:還有,記得幫我拍幾張我爸媽的照片。打完這幾個字,如同拉上窗簾或永遠關機。
它已經發生了。
她知道什麼是死亡,以前她認為是死亡即是沒了,現在則有如拖曳著長長的待取消串,而且愈拖愈長。空晾的家族對話,所有她近期拋出的話語,都靜止在真空裡了。因為上了一層膜,抵達不了爸媽的眼前,她也捨不得收回。
爸媽死了,我怎麼辦?
Siri 運行中,似乎認真思考陸依蓓的問題,也宛如從沒有人問過,因此它得運轉星雲核,動用背後所有的訊息,想著怎麼措辭。她與Siri 貼得很近,等一個回覆。此種型態的面對面,它的聲音不需要通過任何介質,絕無可能透過飛沫攜帶病毒。非常安全。不過,她並非真正需要等待,她只是不願意告訴任何人這件事及其發生始末。
這是一件重大的事,她卻什麼都不願提,也害怕將來有人問起:今天麵館有開嗎?沒有?妳爸媽呢?
隔離天數已至,陸依蓓獲准離開。
麵館鐵門拉下了好段時間,從爸媽進醫院,葬禮,到她回家,依然保持門窗緊閉的狀態。不會有第二人擁有這把鐵門鑰匙,大清早從低矮的縫隙鑽進來補貨。也不會有顧客。對,她不容許任何人進入。什麼謝謝光臨,她絕對不再說這個詞。那年她唯一的生日願望,便是向隱匿症狀的確診者控訴,就是你害死我爸媽。但該怎麼辦到?她連那個人是誰都無從得知。常客?不是常客?又有什麼區別?難道可以因為是常客而賠掉爸媽的命嗎?陸依蓓感覺體內情緒出現了多個夾層,各層都裝填未曾想過的物品,抽屜一展開,她就驚嚇般撤手。
其中一層是痠痛貼布混合了神明廳焚香的氣息,那屬於長期掌廚的爸爸。又一層是薄荷、百里香等香草植物的氣味,那是熱愛園藝卻只能屈居陽臺的媽媽種下的。而她自己的房間窗臺的擴香瓶還在,湊近聞,芬芳已無蹤。鼻子敏銳如她,其實並不特別熱愛外來的香氣,她只是想略為淡化一樓餐館飄出的鑊氣油味。即使家裡不開館子,她放學後走在熟悉巷道,總能辨別哪家又煮了什麼,咖哩、炒青菜、燉湯抑或紅燒,這些氣味一聞到就能勾住她,她幾乎能見到它們停在半空中久久不散的狀態。所以,頻頻炸魚而噴出油腥味的某戶,她常會繞道而過。
說起繞道,幾日前她的PCR結果是陰性,咽喉乾淨無菌無毒,倒是在步出醫院前
反覆輕咳。咳得不強烈,然而每咳一次就會引來陌生人的眼神,其中不乏厭惡。她不敢回以顏色,因為無法百分之百確認對方的想法:出自惡意或自我保護。
至於爸媽呢,他們又該怎麼自我保護?這波病毒初來襲時,沒有店家想到應該設置隔板。連口罩和酒精這麼簡單的防禦系統都沒有全面啟動。
老是這樣,她略一施力,便又回到不知該怪罪誰的窘境裡。
她想恨這病毒,她詛咒它,詛咒無論是疏於管理的實驗室或刻意放毒,畢竟它的天擇訊號一開始並不明確。最後,它不是它,它是Alpha、Beta、Delta、Gamma、Omicron,世界級公衛組織按希臘字母排序,為的是去除以地方命名的爭議。
它繼續突變,衍生,變異到日常風景變樣。然而痛恨的名字變了形,沒有奇幻畫面,甚至缺乏一隻具體可見的猛獸。不僅是她,漸漸地,沒有人找得回最初來繼續點燃怒火。
某日,她索性將麵館裡的烹飪器具重新清理,地板也灑上比平常更多的清潔劑,半開鐵門內盈滿化學香精,廚房油煙被大量泡沫帶走,洗去。
澈底洗滌,這座廚房再也不對外營業了。
而今,再不開伙的家,陸依蓓抽出擴香棒,將它扔進垃圾桶內。
3 來不及告別的過去式
陸依蓓從懂事起就跟著父母,與市場作息一致,摸黑採買、備料、開店、清洗,開店必要的輪迴一天兩次,直到午夜。先是賣自助餐,萬花絢爛的菜湯魚肉,盛在不鏽鋼盤子裡看著淋漓美味。客人光顧過一年年,每位來買便當的顧客帶來嘩啦啦的銅板,叮噹嘈雜,趕著吃光紙餐盤內的熱燙油花,抹淨鹹甜酸眾味後,旋即走人,不會特別想及掌杓的手,油煙燻體的日子。
某日起,陸依蓓的父親被操勞壓得頹下去,撐不起大鍋鏟,沒法子就是沒法子。她能做幾道小菜,但傳承住父親的好手藝,她可不算徒弟。外送、採買與清潔難不倒母親,說...
目錄
推薦序 吳曉樂
0 人為什麼觀星
1 弧形大樓裡的住民
2 沒有過去的人
3 來不及告別的過去式
4 島嶼前夢
5 那些看不見的起源
6 終結
7 芯
8 上一代與其子孫
9 前兆
10 當大樓攔腰震倒之後
11 寓居
12 起源
13 真假實驗
14 重逢
15 叛
16 大局已定
17 祕密會議
18 浪漫的行動者
19 未完待續
20 大規模的空白
21 關於MNN
22 取捨
23 屋子跟人的關係
24 大肆流行
25 輪迴
26 不祥
27 惡之花
28 火星上的人
29 事物的開端
30 塌縮
31 失敗的經驗
32 選擇
33 還剩下什麼
34 一起觀星吧
35 回望
推薦序 吳曉樂
0 人為什麼觀星
1 弧形大樓裡的住民
2 沒有過去的人
3 來不及告別的過去式
4 島嶼前夢
5 那些看不見的起源
6 終結
7 芯
8 上一代與其子孫
9 前兆
10 當大樓攔腰震倒之後
11 寓居
12 起源
13 真假實驗
14 重逢
15 叛
16 大局已定
17 祕密會議
18 浪漫的行動者
19 未完待續
20 大規模的空白
21 關於MNN
22 取捨
23 屋子跟人的關係
24 大肆流行
25 輪迴
26 不祥
27 惡之花
28 火星上的人
29 事物的開端
30 塌縮
31 失敗的經驗
32 選擇
33 還剩下什麼
34 一起觀星吧
35 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