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星空中的普魯斯特的圖書 |
|
$ 94 ~ 246 | 星空中的普魯斯特
作者:廖月娟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0-07-14 語言:繁體書 ![]() ![]() |
|
馬賽爾·普魯斯特出生於一個富有且有文化的家庭,但他從小體弱多病,並且一生都經受著由哮喘引起的嚴重的呼吸問題。在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出入高雅的沙龍或者遇到一些非常有名的作家和藝術家,並在此期間作為一名藝術的業餘愛好者被認可。受益於家庭的財富,他沒有固定的職業,並在1895年就開始創作了一些小說的片段〈Jean Santeuil〉》)。1900年,為了追隨約翰·拉斯金藝術作品的腳步,他放棄了手頭的工作,開始了一段從威尼斯到帕多瓦的旅行。
到1907年時,馬賽爾·普魯斯特開始創作他偉大的作品《追憶似水年華》,全書七卷在1913年至1927年之間完成出版,也就是說有一部分作品是在普魯斯特身後才出版。1922年11月18日,由於肺炎及支氣管炎的發作,普魯斯特憔悴地死去,隨後被葬於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並且入葬時有大量的觀眾緬懷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在後世,普魯斯特被視為是一個真正的文學神話。
普魯斯特富有浪漫氣息的作品是在藝術的基礎上對感情化的時間和回憶的一次深刻的反思,同時也是對愛與嫉妒的一場深入的體察,在普魯斯特特有的一種灰色視角之下,他也摻雜了大量對失敗和對空虛茫然生活的感傷。《追憶似水年華》也是一部包含兩百個角色的著意於描寫人性的氣勢恢宏的喜劇作品。
維基百科
談論藝術作品的「功能」其實無關宏旨。《追憶似水年華》之好不在它可否教人,在它準確、深刻又且動人。維吉妮亞‧吳爾芙讀了《追憶似水年華》自慚形穢,悲嘆﹕「此後還有什麼可寫?」……。約翰‧厄普代克最近在《紐約客》雜誌裡形容普魯斯特「依然輕盈誘人如一席羽毛床,綿延彷若無盡的文句起落輕嘆,像平靜的大海在月光下銀鱗閃爍。」……說《追憶似水年華》宏偉如大教堂、繁複若交響樂,說它是浮世繪、百科全書,說它是現實的望遠鏡、顯微鏡或三稜鏡,都不過抓住片面而已。藝術之不同學術,即在無法一語道破。一個人可以讀千本《論追憶似水年華》,而仍在門外,不知所云。
但是對讀過原著的人,像麥爾孔‧鮑義這本《星空中的普魯斯特》,就書中反複出現的主題如自我、藝術、時間、道德、政治、性和死亡逐步分析(奇怪他竟未討論愛情和孤獨),則有助解讀其中機關密碼,按圖索驥,理解妙處所在。鮑義在序裡三言兩語便抓住了《追憶似水年華》的神髓。他形容書中敘述者既是「陷身其中的芸芸眾生」,又說他超脫其上,是個「制法者,偉大藝術的監工」;說他「既是個合唱團,又是個獨唱者」。點出貫穿全書的特質﹕自我矛盾和多面呈現。因此,它的語言「既縟麗又簡約,兼具冒險輕佻與保守含蓄」;它的人生觀照宿命蒼涼,「所有的愛情終將以分手收場……;所有旅程的終點都是失望,而所有的滿足不是太微不足道,就是來得太晚。」而作品本身對生命種種,大至哲學、繪畫、科學、音樂小至生活瑣屑的無盡探究思辯,又表現了無窮的樂觀活力。
《追憶似水年華》雄健又且瑰麗,瑣碎又且深沉,既是悲劇又是喜劇,自己不斷與自己掣肘,前面拆台後面已經又蓋了起來,讓人發噱,又讓人深思。
作者簡介:
麥爾孔‧鮑義(Malcolm Bowie)
一九四三年生,先後取得英國Edinburgh大學與Sussex大學學位。一九六九至七六年任教於劍橋大學,一九七六至九二年任教於瑪莉皇后學院,現任牛津大學法國文學教授。主要著作有Freud, Proust & Lacan(1987)與Lacan: Theory as Fiction(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