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夫教授為漢傳佛教的學術研究樹立典範;
其慧光如晚霞普照,展現佛學研究的大視野。
其慧光如晚霞普照,展現佛學研究的大視野。
李志夫教授為著名佛教學者及佛學研究專家,在法相唯識學、天台宗及印度思想文化研究方面皆有專精。
他的著作啟迪了無數相關的研究者,影響深遠;本書為教授親選之佛學論文、序文、浮世繪吟等合編。
【佛學論文】
涵蓋佛教文化、唯識學、天台宗、禪宗、華嚴宗等各宗,解析大勢至菩薩、金剛手菩薩相變,探討玄奘大師遊學、善財童子參學研究等。
以及針對百年來華人學者對唯識的研究全貌做一鳥瞰;並分析經典公案開悟情境。
【佛學序文】
收錄為兩岸青年佛教學者所作序文。
【浮世繪吟】
李志夫教授的修行體會,與師友道誼作品。
●搶先看:為什麼中國文化一定要伴著佛教,才能在日本生根?(摘錄)
宗教啟迪了人類文化,日本大和民族為新興民族,其文化根基完全賴佛教之傳入,而中國文化才隨之而根植於日本。新興民族具有無限活力與銳氣,對於外來文化吸收最強。但移植之文化卻不如原生文化來得根深柢固,而是表面的、堆積的。所以日本學者多名聞國際,但是思想家卻不多見。因為學術有利於集體研究、討論而發展。
而中國是有原生文化的民族,佛教的傳入只是添加了、補充了原有之文化而已。所以中國人重思想,思想是個人的、主觀的,不利於集體研究、討論發展。因為我們只能討論佛教的思想,但佛陀的思想,畢竟只是他個人的,而不是大家討論出來的。
因此,當代日本學者在佛學上有組織之集體研究下較為發達,也較有成就。近百年來,日本對於中國文化做了更多的反哺,佛教亦是其中之一。中國到日本留學學習佛學的,不絕於途;而卻沒有日本學生在中國學佛學的。其中原因固然很多。諸如,經濟、社會、政治等,但根本因素還是得歸之於原生文化與根植文化之特質所使然。
根植文化從量上、形式上,短期看是比較強;但從實質上、內容上,長期看,仍受到原生文化所影響。
或者我們可能問:西歐如日耳曼人不也是與大和民族為同一時期所發展出之新興民族嗎?他們也是沒有原生文化,為什麼也能產生許多思想家呢?那是因為歐州為大陸塊,更容易受文化思想之熏陶;而大和民族,孤懸海島,不容易受到大陸文化思想之熏陶。有如學中國語言,在日本學仍多是日本腔調,如在中國本土學,就會與中國人說得一模一樣。
我們甚至可以說,從中日所受佛教影響來看有所不同;也可以擴大來看,做為中日兩國在各方面發展不同之根本原因。換句話說,我們只要了解到了中日所受佛教影響之所以有所不同;我們也就會了解今天中日在各方面之發展之所以不同的根本原因。
我們可以說:佛教傳入中日兩國,而有不同之影響,也就成為今天比較中日兩國發展之度、量、衡。(未完,本文摘錄自〈佛教對中日文化影響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