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書店中發現非凡
在非凡書店中發現平凡
自從1997年鍾芳玲的著作《書店風景》(2002、2007分別增訂)打開了華文世界第一本描繪西方書店的窗口,逛書店、到書店觀光已深植現代人的生活中,同時書店的書寫也在華文世界蔚為風潮;2004年她的《書天堂》則從多元面向講述與書相關的各類有趣話題,引發書蟲們對書的癡迷與熱情,讓愛書人從中一嚐飽足之感。
而此次《書店傳奇》則是書女(bookwoman)鍾芳玲多年沉潛、觀察以來,再次留下的精采印記。「傳奇」二字已被用得浮濫,但計較文字者如張愛玲者也選了這語詞作為首本短篇小說集的書名,目的是「在傳奇裡面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裡尋找傳奇」,而《書店傳奇》正是鍾芳玲「在平凡書店中發現非凡、在非凡書店中發現平凡」的最新力作,與先前著作《書店風景》、《書天堂》成為書話的經典三部曲。
全書其實是一連串書店奇遇記,是作者多年來累積出的故事集,故事與故事間的書與人往往又有所關連,像是連環扣,這也是為何英文書名取為 “Tales of Bookshops”(《書店故事集》)的理由之一。理由之二,本書編排設計的靈感和元素,是作者擷取自英國金雞出版社(Golden Cockerel Press)上世紀初以手工印刷的限量版喬叟(Geoffrey Chaucer)名著《坎特伯利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此套書由英國著名的字體設計師、雕刻師、藝術家艾力克‧紀爾(Eric Gill)設計版型及裝飾木刻圖。英文裡有句話 「模仿是最誠摯的恭維」(“ Imitation is the sincerest form of flattery"),這本書正可視為對他們的禮讚與謳歌。
書店風景不斷變遷,然而,愛書的習性不變,作者鍾芳玲多年來仍持續以她的熱情與敏銳,跟隨、追蹤關於書店的故事,以「傳奇」命題,似乎也是在提示著書店歷久維繫的宗旨和傳統,書店不只是單純展書籍買賣的場所,更在深層意義上顯示品味與生命價值的理想體現,所以書店眾相(無論美與醜)都有它們獨特的曼妙景致;例如《書店傳奇》以曾為皇室御用書店的「莎樂倫」開篇,讓我們見識到這家兩百五十年的老店,雖擁有裝幀華麗、歷史久遠、令人肅然的珍本書,卻有著平易親和的作風,供應來客溫熱奶茶與急救箱;之後篇章的蓋瑞街49號古書商、教會街2141號書店樓、瓦倫西亞書街見證書商們的趣味與風骨,彼此間更因對書的共同愛好而融洽;榆林區的書店群是小而美的烏托邦,也是愛書人心所嚮往的桃花源、狂飆時代的聖地「柏克萊」至今仍是特色書店百家爭鳴的榮景;社區書店的最佳代表「阿都比書店」不僅歡迎一般大眾,也收留接待遊民,更讓藝術家將書店的所有書櫃裝置成光譜的彩虹書店。有時,書店也代表著書店主人擇善固執的堅持與不凡的品味,例如牛仔書商作家麥克墨崔(《斷背山》的編劇)一手在德州僻壤打造書鎮、「蒲公英禮品店兼書店」講究意境氛圍,將書與非書作絕佳搭配、賣書郎與補書娘邁可‧古德夫婦的伉儷情深……種種溫馨與真誠都在作者的筆下娓娓道出,其中幾家消失的書店或許令人感傷,但卻從此在《書店傳奇》這本書裡被銘記下來。一如爾雅出版社發行人隱地所推崇,愛書奇女子鍾芳玲的文字「充滿雋詠智慧語,讀哲學的她,雖然選擇離開亞里士多德,但因成天浸淫在書店、書市、書屋和書坊,她早已是『書人』中的哲學家了。……在這個快速變動的年代裡,鍾芳玲似乎告訴我們,這世上仍然有許許多多人,默默地做著他們認為有意思且有意義的工作,有了這些人的堅持,讀者大眾也相信這世界仍然有美好可愛的一面。……我們也要感謝『書店大使』──鍾芳玲,有了她的指引,世界上的好書店更廣為人知。」
作者簡介:
鍾芳玲
一個以讀書、編書、買書、賣書、藏書、教書與寫書為工作和志趣的女書人。雖然在台灣大學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念了近十年的哲學,卻在寫博士論文期間,發現自己喜愛古騰堡更甚於亞里斯多德,自此棄哲學而投入與書相關的行業。
曾任職出版社總編輯、出版顧問、書店創意總監、香港國際古書展公關顧問等職,現在專事寫作並任書業顧問,長期於台灣與大陸的報刊撰寫與書相關的專欄。現居美國舊金山,但喜歡遊走世界逛書店、看書展、參觀圖書館,與東西方書人聊書、品書;居家時則漫遊於書本以及網際網路中,並透過電子郵箱(bookworm@ms9.hinet.net)和其他書蟲交流互通聲息、交流見聞。1997年出版的第一版《書店風景》(2002、2007年分別增訂),是第一本近距離描繪西方書店的中文專書,引發了華文世界書店書寫的風潮,大陸版並被媒體評為2000年十大閒書之首。另外著有《書天堂》甫出版即獲選各大書店選書推薦;更榮獲台灣金鼎獎最佳人文圖書獎、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美好生活書獎與大陸新京報年度六大好書之一。
章節試閱
既多元又反傳統
柏克萊書店剪影Bookshops in Berkeley
記得1980年代中期,我在美國紐約州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唸研究所時選了門語言系的課,開課的是一位剛剛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以下簡稱柏克萊加大)獲得博士學位的年輕女助理教授。剛剛擔任教職的她,頂著一頭捲髮,說起話來中氣十足,渾身幹勁的模樣宛如加州暖烘烘的陽光。一個學期後,她病懨懨地對我表示,非得離開水牛城、回到北加州不可,我心裡正揣測著她大概是受不了東北方的天寒地凍,誰知她卻接著表示,離開的理由是:「因為水牛城沒有書店。」當時聽她那麼說,我頗為困惑,水牛城怎麼會沒有書店呢?再怎麼說,購物中心、大街上也有幾家綜合型的書店。若干年後,我到了北加州舊金山灣區的柏克萊,終於能了解那位女教授的意思。
狂飆年代的聖地
由柏克萊加大校園中的重要地標塞樂拱門(Sather Gate)朝南橫跨史鮑爾廣場(Sproul Plaza),除了一路上的看板張貼著各類型社團的海報外,不時可以遇見手舞著大字報或旗幟的各色人種學生,因為政治、宗教、社會等議題在廣場上聚會、抗議、示威,九一一事件後,反戰、擁戰立場相對峙的人馬,更是一定都會在此發聲,史鮑爾廣場正是四十年前著名的「自由言論運動」(Free Speech Movement)的發祥地。1964年秋天,以馬力歐‧薩威歐(Mario Savio)為首的眾多學生聚集在行政大樓史鮑爾館前的廣場上,要求當時作風極為保守的校方能遵循憲法精神,讓師生在校園中享有言論自由的權利,其中包括了個人表達政治理念及參與政治團體的自由,這個為期數月的抗爭運動吸引了眾多校園內外的人士,包括知名的民歌手瓊‧拜亞(Joan Baez),最終並導致近八百人被捕,人數之多創下加州史上的紀錄,不僅為全美、以及全世界未來的校園運動樹立典範,也為日後一連串反對越戰的活動揭開序幕。
如果說史鮑爾廣場是柏克萊大學的心臟,那麼由廣場邊界南校門開展出的電報街(Telegraph Avenue)就是柏克萊這個小城鎮的大動脈,特別是緊鄰著南校門、始於班克勞馥道(Bancroft Way)、止於戴特道( Dwight Way)的四個街區,這段電報街的精華區在1960到1970年代極為活絡。在那段政治不安的期間,甘迺迪總統與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相繼被暗殺、越戰如火如荼地進行、尼克森水門事件爆發等等事件,使得全美許多對政治狂熱的激進分子湧入象徵自由聖地的柏克萊,而電報街在反戰期間更是警民經常衝突的地方,荷槍的部隊加上鐵絲網拒馬矗立,以及催淚瓦斯亂竄的畫面,因而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而今狂飆的年代已遠,我這個不曾參與盛會的外來客來到此地,除了由街道兩旁攤販上帶有和平標誌與口號的印染T恤、手工藝品以及路上晃蕩的長髮老嬉皮身上,勾起對往日革命時光的一絲聯想外,真正令我這隻書蟲感到震撼的是這週遭的幾家獨立書店。
第一家要介紹的當然非屬「寇帝書店」( Cody’s Books) 不可,這家近半百歲的書店是由一對懷抱理想主義的夫婦弗列德與佩特‧寇帝(Fred & Pat Cody)於1956年時創立,出生於西維吉尼亞州的弗列德,在英國獲得拉丁美洲歷史學博士學位後,受到好友鼓動而與妻子移居北加州,打算在大學謀個教職,但是受到麥卡錫主義白色恐怖的影響,當時加州大學要求所有員工都得簽下忠誠條款,宣誓他們效忠美國並且絕非共產黨同路人,有風骨的弗列德不滿如此專制的措施,於是放棄教書的念頭,而與學經濟的佩特以自己的姓氏在離柏克萊加大北校園不遠處開起一家有個性的書店。
前瞻眼光的個性書店
「寇帝書店」的特殊處在於一開始就定位為平裝書專賣店,主要販售優質的平裝本書。1950年代前,美國的出版界大都將重心放在精裝本書,漸漸地這個現象有所改變,不少出版社開始投入優質平裝書的出版,但對於一般故步自封的傳統書店經營者而言,在心理上老是覺得書必得精裝才是好書,平裝書無論內容如何,在他們眼中就是不入流,因此吝於將店中的空間撥給平裝書。舊金山灣區在1953年與1955年分別於舊金山市及稍南的梅婁公園市(Menlo Park)先後出現了專賣平裝書的「城市之光書店」(City Lights Books) 與「凱普樂書店 」(Kepler’s Books & Magazines),與這兩家書店主人相熟,又同是具有反傳統精神的弗列德‧寇帝也跟著加入這股新興潮流。「城市之光」、「凱普樂」、「寇帝」因而成為舊金山灣區書店業的鐵三角,它們不僅一起在報刊上登廣告以分攤費用,並且共同向經銷商訂書,以量多壓低書籍進價。
弗列德深信書籍價格應該普及化、讓更多的人負擔得起,而廉價的平裝書正是促進閱讀的一大誘因,此外,一些迅速反應流行思潮的政治、文學書或是私人出版的詩集,大都是以平裝本型式印行,這些原本不受主流出版社注意的書往往素質很高,弗列德因此覺得有責任推廣這些弱勢出版品。特別是當他喜歡上某一本書時,不論作者是否為初生之犢,抑或出版社是否看好這本書,他總會冒險大量訂書,並絞盡腦汁想著如何陳列這本書、如何推薦給讀者,而他的努力往往得到正面的回報。他同時還從歐洲進口不少德文與法文平裝書,以及知名畫作的複製品或是各種主題的搶眼月曆,這些做法都是當時一般書店少見的。
寇帝夫婦經過辛苦卻靈活的經營,也在柏克萊高品味讀者群的支持下,將書店於1960年底由最初歐幾里德街(Euclid St.)上僅464平方呎(約13坪)的迷你小店,擴展為電報街2476號 的中型店面(1992平方呎;約56坪),幾年後更集資將一旁2454號現址買下,蓋了一棟全新的中空挑高兩層樓建築,樓上樓下的空間高達8820平方呎(約248坪), 於是,「寇帝書店」從1965年進駐後,成了全美最大的平奘書專賣店。但是在空間擴增的狀況下,書店也開始進精裝書以豐富書區,漸漸轉成了綜合型書店。
柏克萊的政治氛圍自然影響了「寇帝」的營運,特別是書店前的一方廣場成了集會、發傳單的場所,反戰期間警察不時在這附近以警棍和催淚彈對付民眾,書店雖然在警民衝突時關門歇業,但是由於店面鄰街兩邊都是大片的玻璃窗,所以在店裡能清楚地觀察外面的情況,站在人民這邊的弗列德與一個宗教團體合作,在店中架設急救站,當店員由窗內看到有人受傷就迅速開門把他們拉進店內照顧。有幾回警察甚至將催淚瓦斯罐丟進書店,使得書店在暴動幾天後都還籠罩在濃濃的瓦斯氣味中。
最為著名的抗爭事件是與「人民公園」(People’s Park)有關,位於「寇帝」東邊一個街區的「人民公園」原是片廢棄之地,1976年柏克萊加大買下此處並打算興建宿舍,但是卻閒置了幾年,當地某雜誌於是呼籲將此處美化,數百名居民與學生在1969年4月開始到此翻土整地,並種植下捐贈的花草樹木蔬果等,一個象徵社區力量的人民公園於焉誕生,柏克萊加大覺得權威受到挑戰,幾星期後派來推土機將公園剷平並掛起禁止侵入的告示,如此舉動引來三千名群眾的抗議,當時的州長雷根於是派了兩千名衛兵鎮壓,造成了一死、一瞎、一百二十人受傷的慘劇。「寇帝書店」先是成為植物捐贈的收發所,暴動前後弗列德更參與許多校方與社區間的協商會議,一直到今天,「人民公園」的處置還是個頭痛的議題。
經過二十多年對書店和政治的積極投入,寇帝夫婦兩人的熱情不減,但是精力畢竟不再如往昔,1977年他們將書店賣給現任的主人安迪‧羅斯(Andy Ross),安迪爾後將店面擴增,並且於1997年在第四街上(Fourth Street)開了一家分店,這兩家店成了許多名作家發表新書的場所。「寇帝書店」在安迪的帶領下,依然不時在政治、社會議題上表態,例如書店在1989年2月因為販售一本引發回教世界不滿的書《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作者為英籍印裔作家塞爾曼‧魯希迪) 而被丟擲炸彈,羅斯和所有的店員在事件後表決,還是一致同意在書店中繼續陳列此書,儘管當時美國超過一千五百家書店已將此書下架。
1998年,「寇帝書店」在美國書商聯盟的支持下與其他二十五家獨立書店聯名,向法院控訴兩大超級連鎖書店「邦斯與諾伯」及「博得」迫使出版社與經銷商給予其優惠折扣與付款條件,如此不公平的競爭讓許多小書店生意嚴重受損或結束營業。積極投入這案例的羅斯,成了獨立書店的捍衛者,他顯然承襲了寇帝夫婦的理想性格。
既多元又反傳統
柏克萊書店剪影Bookshops in Berkeley
記得1980年代中期,我在美國紐約州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唸研究所時選了門語言系的課,開課的是一位剛剛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以下簡稱柏克萊加大)獲得博士學位的年輕女助理教授。剛剛擔任教職的她,頂著一頭捲髮,說起話來中氣十足,渾身幹勁的模樣宛如加州暖烘烘的陽光。一個學期後,她病懨懨地對我表示,非得離開水牛城、回到北加州不可,我心裡正揣測著她大概是受不了東北方的...
目錄
Acknowledgements
前言
導讀Introduction
CHAPTER 1 兩百五十年歷史
莎樂倫書店Henry Sotheran LIMITED
CHAPTER 2 紳士淑女聚一堂
蓋瑞街49號古書商Booksellers at 49 Geary Street
CHAPTER 3 愛書人的發電廠
凱普樂書店 Kepler’s Books & Magazines
CHAPTER 4 不知該驚還是喜
意外驚喜書店Serendipity Books
CHAPTER 5 發揮書業同袍愛
教會街2141號書店樓Booksellers at 2141 Mission Street
CHAPTER 6 專賣絕版法律書
麥爾‧包斯維爾書店Meyer Boswell Books
CHAPTER 7 繽紛燦爛又好玩
瓦倫西亞書街 Bookshops on Valencia Street
CHAPTER 8 樂善好施又環保
梅森堡大書展 Fort Mason Book Sale
CHAPTER 9 既多元又反傳統
柏克萊書店剪影 Bookshops in Berkeley
CHAPTER 10 花孩童到老嬉皮
蒲公英禮品店兼書店 Dandelion Gifts & Books
CHAPTER 11 南轅北轍之對比
ACWLP與麥當勞書店 ACWLP & McDonald’s Bookshop
CAHPTER 12 賣書郎與補書娘
邁可‧古德書店 Michael Good Books
CHAPTER 13 社區內擺龍門陣
阿都比二手書店 Adobe Bookshop
CHAPTER 14 小而美的烏托邦
榆林區的書天堂 Book Places in Elmwood
CHAPTER 15 牛仔書商兼作家
麥克墨崔與他的書店 Larry McMurtry & Booked Up
CHAPTER 16 幾家消失幾家存
變遷的書店風景 Ever-Changing Bookselling Landscape
CHAPTER 17 一位古書商之死
懷念艾倫‧米克瑞特 In Memory of Allan Milkerit
CHAPTER 18 又見老人與小狗
重訪鮑德溫書倉 Baldwin’s Book Barn Revisited
後記
Acknowledgements
前言
導讀Introduction
CHAPTER 1 兩百五十年歷史
莎樂倫書店Henry Sotheran LIMITED
CHAPTER 2 紳士淑女聚一堂
蓋瑞街49號古書商Booksellers at 49 Geary Street
CHAPTER 3 愛書人的發電廠
凱普樂書店 Kepler’s Books & Magazines
CHAPTER 4 不知該驚還是喜
意外驚喜書店Serendipity Books
CHAPTER 5 發揮書業同袍愛
教會街2141號書店樓Booksellers at 2141 Mission Street
CHAPTER 6 專賣絕版法律書
麥爾‧包斯維爾書店Meyer Boswell Books
CHAPTER 7 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