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的圖書 |
|
$ 1027 ~ 1170 | 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
作者:彭展華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12-07 語言:繁體書 ![]() |
|
「建築」一詞可以是: 一種廣泛用來指稱建築物或其他具體構造物的名詞。 建築物或其他具體構造物的設計風格與建造方式。 建築師的工作內容,也就是指在設計與建造建築物方面提供專業的服務過程。 建築師的設計活動,涵蓋的範圍可大也可小
建築除了包含規劃、設計並建造出能反應功能的型式、空間和環境,也需要將技術、社會、自然環境和美學納入考量。這樣的過程需要的是對創意的掌控,以及讓材料、科技、光線和陰影能彼此共同合作。此外,建築也是一個將建築物和構造物實現的過程,因此需要考量許多實際的層面,包括工程進度、預算估計和施工管理。
維基百科
由零開始,還原本地粗獷建築的精神面貌
多年來粗獷建築均被誤解,有人認為與城市空間格格不入,另外也有人批評混凝土外觀冰冷無味,殘破不堪。有人嫌它醜,更多人其實是一無所知。
粗獷主義(Brutalism)提倡「As Found」概念:追求真實的材料運用,如實地設計當下現況,讓建築呈現最客觀的現實。
1960至1980年代為戰後與經濟起飛之間的年代,香港開始與世界脈搏同步呼吸。本書介紹的20組香港粗獷建築及12位建築師的故事,展現出緊貼世界潮流的觸覺。前衛的設計,令本土的城市風景增添了國際化的色彩。同時也反映當時的人文風景:樸實無華,追求基本生活的精神。
長達三年的研究試圖填補歷史的空白,打開討論的大門,讓專業人士、保育專家和普羅大眾共同尋找這批建築的「未知的」命運:是「去」?或是「留」?
作者簡介:
彭展華(Bob Pang),註冊建築師,Docomomo香港分會成員,曾於倫敦、維也納及上海生活。2011至2012期間於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工作室任項目建築師。2017年「40 under 40」優秀設計師得獎者。15年的建築實踐贏得多個殊榮,如亞洲MIPIM住宅設計金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 Best 100獎等。近年持續研究本地粗獷建築歷史,達三年之久。2021年「粗!──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展覽成功引起公眾注意,吸引逾20家媒體報導。該展覽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台灣金點獎標章及英國Dezeen Awards 評審大獎。曾於香港M+、大館及倫敦C20 Society分享研究成果。彭展華長期關注本地建築文化普及,曾在不同媒體上撰寫建築文章,現為《號外》雜誌專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