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為基礎、組織、人員、作用、救濟五大部分。就篇幅最大的作用部分,論述內容除尊重以行政處分為中心之既有研究成果外,並強烈呼應以人權保障為重心,重視正當行政程序的現代行政法學思緒。因此,除傳統行政法議題之介紹外,行政指導、行政契約、行政計畫、行政資訊公開、行政判斷與預測、行政聽證、行政調查等皆有所著墨。就公務員法制部分,則特別分成數章個別探討,期望在揮別「特別權力關係」時代之後,能激發從事行政實務工作者之自我權利主體意識,進而重視行政法之研究,發揮鞏固實質法治國的關鍵力量。
本書較重視體系、架構及思考合邏輯的鋪陳,不鼓勵訓詁或背誦式的學習,從而表達想法或說理的方法傾向開放性,而非一定要追求或複製權威的見解,可能有悖於一般人習慣上從教科書尋求「標準答案」的期待。也因如此,對於許多學者之高見、司法院大法官的解釋與裁判、各個大法庭裁定,以及行政法院裁判見解等,縱尚待釐清、探討或沈澱,仍盡可能的加以引用,期有助於提高讀者研習、思辨行政法之視野與效果。
作者簡介:
學歷/
中央警官學校(中央警察大學前身)學士、碩士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經歷/
司法院大法官(2007.10.01-2015.09.30)
國立政治大學、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
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法律系教授
著作/
1.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2007年9月二版)
2.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2020年3月五版)
3.警察行政法論——自由與秩序之折衝(2020年9月五版)
4.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義(與蔡庭榕教授等合著)(2020年9月三版)
5.集會遊行法逐條釋義(與陳正根教授等合著)(2020年7月初版)
作者序
本書前版迄今三年半來,有關行政法總論的法令增修不少,內容更動幅度較大者,例如法院組織法、行政法院組織法、公務人員任用法、公務員懲戒法、懲戒法院組織法,以及行政訴訟法等,且不乏已排上修法議程者(如行政程序法、國家賠償法等)。至於本書援引頻繁的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含憲法法庭裁判),在兩版之間已累積逾五十則新的實例,而其準據法已由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易名為憲法訴訟法,並新增令人矚目的「裁判憲法審查」類型。此種規範變動不羈的現象,正足以反應法治社會的多元需求,並彰顯行政法學尚可發展的寬廣空間。
以上理論與實務交互激盪下的變易與更新,指涉特別權力關係的隱沒、判例制度走入歷史與大法庭的設立、軍公教年金制度興革、都市計畫審查程序納屬行政訴訟的新案型,以及不斷強化憲法原則在行政法領域的適用等引起廣泛迴響的議題,皆是本版與時俱進所需面對與關切的課題。
考量論述體系的關聯與邏輯性,本書將前版的第十章納入第八章而併稱為「行政作用之分類與一般法律原則」,並調整後續章次,其他架構則大致維持原貎。改版工作雖仍得力於妻子的鼎力協助,以及三民書局編輯同仁的專業把關,但因作者力有未逮而可能導致的缺失部分,必所難免,尚請讀者方家惠予指正,無任感激。
李 震 山
2022年7月6日
本書前版迄今三年半來,有關行政法總論的法令增修不少,內容更動幅度較大者,例如法院組織法、行政法院組織法、公務人員任用法、公務員懲戒法、懲戒法院組織法,以及行政訴訟法等,且不乏已排上修法議程者(如行政程序法、國家賠償法等)。至於本書援引頻繁的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含憲法法庭裁判),在兩版之間已累積逾五十則新的實例,而其準據法已由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易名為憲法訴訟法,並新增令人矚目的「裁判憲法審查」類型。此種規範變動不羈的現象,正足以反應法治社會的多元需求,並彰顯行政法學尚可發展的寬廣空間。
...
目錄
第一章 行政法概論
第二章 依法行政原理
第三章 行政組織法
第四章 公物
第五章 公務員關係之成立與消滅
第六章 公務員之權利與保障
第七章 公務員之義務與責任
第八章 行政作用之分類與一般法律原則
第九章 行政作用之程序
第十章 法規命令
第十一章 行政處分
第十二章 行政契約
第十三章 行政罰
第十四章 行政執行
第十五章 行政判斷、預測與計畫
第十六章 行政調查
第十七章 訴願
第十八章 行政訴訟
第十九章 國家責任
第一章 行政法概論
第二章 依法行政原理
第三章 行政組織法
第四章 公物
第五章 公務員關係之成立與消滅
第六章 公務員之權利與保障
第七章 公務員之義務與責任
第八章 行政作用之分類與一般法律原則
第九章 行政作用之程序
第十章 法規命令
第十一章 行政處分
第十二章 行政契約
第十三章 行政罰
第十四章 行政執行
第十五章 行政判斷、預測與計畫
第十六章 行政調查
第十七章 訴願
第十八章 行政訴訟
第十九章 國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