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文為枝葉性為根」的《詩經》∕林宜陵(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詩經》是深入民心的民歌,也是具有十三經道統地位的代表經典,得到傳統文化所認同;甚至異族統治之下的金代詩人楊宏道在《小亨集》中〈贈楊飛卿〉一詩中也提及《詩經》的重要:「三百周詩出聖門,文為枝葉性為根。不憂師說無匡鼎,但喜吾宗有巨源。」元好問在《小亨集序》中說:「詩與文特言語之別稱耳,有所記述之謂文,吟詠情性之謂詩。其為言語則一也。唐詩所以絕出於三百篇之後者知本焉爾矣。何謂本,「誠」是也,古聖賢道德言語布在方策者多矣。」認為《詩經》與唐詩之所以精彩的原因都是本於「誠」意,所表達的情感是全面而深刻的。
本書除了提及《詩經》記載歷史與反應民情的意義外,更鮮明與活潑的貼近自然寫出了遠古與今日情感的共通處,如「來追求我吧—《召南.摽有梅》」文中,提及:「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從歷史現實的角度來看,是寫因為戰亂男子多去從軍服役,女子失婚所造成的社會問題,作者期望以此諷諫上位者,停止勞役,給予百姓修養生息的機會。本書援引元朝《牡丹亭》一劇,說出此詩可見的濃烈男女情感,探討此詩如同元朝《牡丹亭》一劇希望以文學衝破保守思想對於男女真情的桎梏,是創新與可以契合現代情感思維的詮釋。
「男人的痴,女人的怨—《鄭風.子衿》」中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深情的感動與等待,與李清照對於戀情的渴望,與曹操對於人才的渴求加以比較,更能讓讀者在不同的情境中閱讀此詩,感到詩歌所要表達的感動與痴情。
「傾城才女的悲情故事—《衛風.碩人》」一文更能兼顧歷史典故與此詩對於歷代「美女」的評論影響,寫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更有〈碩人〉中之美人「莊姜」她的美不只是面貌,還包含「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手、膚、頸、齒無一不美,更重要的是他是齊國國君之女,齊國太子之妹,這樣的身份與地位加上豐厚的嫁妝,使得衛國百姓歡喜歌頌,因為她的身份可以護衛衛國,帶來的是國家安定繁華的保證。
閱讀本書可以以更宏觀與更貼進真實情感的角度瞭解「經典文獻」,以史為鏡,更讓詩歌陶冶生活,增加情感的寄託。
推薦序2
溫柔敦厚 詩教也∕「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 李素真
一首<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勾人心魂!一曲<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痛澈心扉!一篇<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蕩人心絃。
而「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激昂慨切;「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亙古堅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唱三嘆;「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湧泉回報;「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令人會心,「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愛情的最高極致,夫婦,人倫之首,誰不盼?但幾人能夠享此幸福? <<詩經>>風情萬種,百讀不厭。詩經詩教,教我們許多。許多!
經孔子刪取的三百篇<<詩經>>,已成孔子口中「不學詩,無以言。」人生必學功課。而可吟唱的<<詩經>>,可舞蹈的<<詩經>>,是中華民族最純美、最樸實、最華麗、最豐富的文學作品,韻文之祖,經典教化,抒情勵志,真善哲理。
古典與現代的結合,讓學院、讓社會大眾都能親近研讀、貼切運用,是我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驚嘆折服古籍經書時的盼望。數十年來,朝這方向努力的學者、作家,不是沒有,各有千秋。今李顏壘先生這本集二十位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教授聯合編審的書<<最美不過詩經>>,更是嚴謹。
此書旁徵博引,很多熟悉的詩詞曲文在此重逢,也有初次得知的。「不薄今人愛古人」,這是一本「問一得三」,看<<詩經>>得百書精華的書。這般寫作表達方式,「於我心有戚戚焉」,我存心志數十年,慚惶卻只是想,而未能實踐。零散未結集。但作者已完成。「輕舟已過萬重山」。「與人為善」,欣見同好,樂為推薦。
「詩無達詁」,可以各盡其意,各自解讀。但原典精義,不能離譜。詩有六義;風、雅、頌、賦、比、興。這般內容義理作法,重要文學源頭,世世代代傳承,一篇<蓼莪>更是中國人中學課本永恆的經典選詩,一字一淚,「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我致力於國文教學三十多年,推動古文、詩歌吟唱,在策畫製作的「長安吟」、「風雅之歌」、「風雅頌」,詩歌吟唱錄音帶、光碟中,選錄收集編曲詩經<關雎>、<蓼莪><采葛>、<黍離>、數篇,傳唱教學,今有此書,可相輔佐,實為美事。
盼讀者不只讀,學,思,用;更盼讀者背、吟、唱詩;更盼有朝一日復古兩岸,我中華民族同胞、四海中國人,全世界,皆言詩、誦詩、唱詩、跳詩,「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你能想像那是多麼美好的畫面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要批評,要對罵,要打架,都可以,但要用<<詩經>>的字字句句,篇篇章章,出口成詩,背出來,唱出來,跳出來,(如國術對打),以詩經來「批評」「對罵」「打架」,則粗鄙罵打皆消失,皆平和,溫文以對。
<<禮記>><經解>:「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詩最大效力,正是讓人溫柔敦厚,不怒不惡不殘不暴。「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孔子教導弟子要學詩。而學詩,不止於學子,更是「全民運動」。<<詩經>>是人類瑰寶,經典中之經典。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詩經>>於此---道德仁藝全部涵蓋融合。<<詩經>>是老祖宗,呵護照料庇蔭我們,於是,中華民族是詩的民族。「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作者自序
遠古和風自心過
初夏的清晨,陽光明亮而柔麗地從樹葉間輕盈落下,碎碎地鋪滿翻開的《詩經》書頁裡,異常美好。這種美好於心底滋長蔓延,纏繞到窗外聳立的梧桐樹上。在這個夏天,梧桐這種自《詩經》以來就有的遠古植物,在和風中落下清涼的樹蔭。
年少時候,覺得《詩經》就是一部愛情的詩歌,漢、溱、洧、淇之水,透徹清涼,我欲淌之;蕙、蘭、芷、蘅之花,招展美麗,我欲採之。在優美繁密的詩句中穿梭,遙望先古河流兩岸的男女,他們的歡笑與淚水,幸福與怨恨的愛情故事,讓人動容。
《詩經》中那麼多的愛情真摯而生活化,沒有呼喊著偉大與高遠,但那些樸實無華的句子,讓人回味無窮。《關雎》中君子對窈窕淑女的熱切追求;《漢廣》中男子對游女的盼望與留戀;《擊鼓》裡流傳千載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還有《木瓜》裡不分貴賤的真愛饋贈,都是凡人真實的戀情,字裡行間,樸素之美盡現。
愛情之外,還有那個時代的勞作與智慧。伴隨墜落的星辰,先民們耕種、狩獵、祭祀、園藝、婚嫁等,這是人類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詩經》就是那個時代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詩經》的言辭是一幅幅質樸淡雅的國畫中最美的注腳。或是月光如水的夜晚,或是瀰漫芳香的田園,或是那叢叢纖塵不染的植物,莫不失古樸的意蘊。《詩經》的藝術形象,清純簡約,沒有任何粉飾,卻深深烙印在人的心裡。
應該感謝《詩經》這部詩歌總集。在高樓大廈燈火通明的現代社會中,當我們開卷深讀《詩經》,一下子就回到了星點零落的古代村落。穿越過三千年的漫長時光,我們依然可以感觸到先秦諸民的生活。阡陌盡頭的那個古樸小村,有雞鳴狗吠,也有男女談情說愛的身影,在水一 方的「伊人」,逾牆的「仲子」,貽我彤管的「靜女」。戰事來了,便有了建功立業的豪情與馳騁沙場的雄姿,綿長的黑夜給思婦留下望穿秋水的悲涼,那一個個翹首盼望君歸的故事在遙遠的年代成為夢中的期許。
《詩經》中的男女是幸運的,他們生活在最樸素的地方。推門而出是一片舒心的原野,山川與河流讓人心曠神怡。這片廣闊的精神天地瀰漫著清香,和風襲人,人們採摘著植物,採摘著屬於自己的快樂、憂傷與希望。生活的每一個片段都能夠唱出歌來,成為歌謠,也許這就是最高境界的詩歌,不加修飾,卻吟出最純粹的旋律。於是那些手搖木鐸的採詩官奔走在田野花草間,步行於美妙的大自然,聆聽純美的歌聲,執筆飛速記下每一個音符。
《詩經》這部記載著周朝到春秋時期長達五百多年歲月的詩歌總集,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而至,滿載著遠古意蘊,裊裊娜娜地走來。遠古的和風拂過心靈,感受這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風景,在喧囂的世界裡,滌蕩出清澈的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