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貫穿理論、立法與實務的教科書。首要是理論方面,特別著重於基礎觀念的建立及我國法與普世人權基準的銜接。立法規範的闡釋,以截至2017年7月修正的刑訴新法為本。裁判引介的重心,放在最高法院截至同年月止的最新發展趨勢。這是本書的三根支柱。
為了突破傳統刑訴教科書的格局,本書重新分配刑訴議題的比重,將論述重點移轉至刑事訴訟的構造原則、辯護權利、強制處分、證據法則、證據禁止及法庭活動等。
此外,為了「冀以理論、契入實例」,本書每章契合數則案例輔助理解,其中多數取材、改編自台灣實際的案例。畢竟,訴訟法的生命在於運用,而解決台灣本土的實務問題,更是台灣刑事訴訟法的不二任務。
本書亦朝承先啟後的方向努力,故除傳述、批判我國刑訴傳統見解之外,亦歸納、評析國內的最新文獻,並佐以國外的學說與實例為借鏡,期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掌握國內外刑訴的演進趨勢。
作者簡介:
林鈺雄
台灣大學法律系、法研所畢業,司法官、律師考試及格。1993年9月赴德留學,追隨駱克信(Claus Roxin)教授攻讀刑事法,並以「法官保留及對刑事訴訟上基本權干預之救濟」為論文題目,於1998年獲頒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05年獲德國宏博基金會(Humboldt-Stiftung)研究獎勵金資助,再赴德深造半年,以歐洲刑事法之整合趨勢為研究範圍。
作者現為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專任教授。主要學術著作包括:
‧《檢察官論》(1999)
‧《刑事法理論與實踐》(2001)
‧《搜索扣押註釋書》(2001)
‧《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2002)
‧《刑事程序與國際人權(一)》(2007)
‧《干預處分與刑事證據》(2008)
‧《刑法與刑訴之交錯適用》(2008)
‧《刑事程序與國際人權(二)》(2012)
‧《最高法院刑事裁判評釋》(2013)
‧《新刑法總則》(5版,2016)
主編書籍除各式法典外,包括:
‧《2006台灣刑事法年鑑》(2008)
‧《人權之跨國性司法實踐-歐洲人權裁判研究(一)/(二)/(三)/(四)》,2007/2008/2010/2012。
‧《最高法院之法治國圖像》(2016)。
‧《沒收新制(一)/(二)》(2016)。
作者序
刑事訴訟法可謂我國修法最為頻繁的法領域。自從本書2000年9月初版問世至2013年6月7版修訂為止,單單刑事訴訟法典便歷經大大小小共15次修法,更動高達數百條次;此外,還有刑事妥速審判法(2010)、通訊保障及監察法(2007)等特別立法的制定或修正。自7版問世後至2017年6月為止,刑事訴訟法又歷經8次大大小小的修法,尤其是沒收新制(2016)及羈押閱卷(2017)的重大變革,另有相關法律如通訊保障及監察法(2014)、刑事妥速審判法(2014)及法院組織法(2016)之修正。
由於立法大幅變動,本版修訂以更新立法狀態為主軸,除增修立法規定及說明之外,亦增錄最高法院至2017年7月為止的最新裁判及決議,總計百餘則,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及說明亦增錄至同年月底(106釋752),以便讀者掌握立法與實務之發展現況。另因篇幅考量,參考文獻更新幅度較小,特此說明。
本版因應立法變動及實務更新,除新增第29章沒收特別程序外,另調節本書上、下冊篇幅,將原上冊第12、13章改列下冊。此外,由於自本書7版起迄今,刑事訴訟法立法增修條次高達60餘條,連同相關法典修正條次則近百條,且近年來數次修法有諸多根本性的制度變革,例如偵查中及羈押閱卷、通訊監察、沒收程序法等。
是以,相較於2013年7版,本版次新增60多頁,總共更動頁數高達數百頁之多,而原先7版(含)之前的諸多內文陳述,因立法變動而不合時宜者,亦多達數百項之多,零星分佈在全書各處,已無法一一列舉。鑑於以上的變動幅度,本版無法提供更新版本,亦不推薦讀者繼續使用本書7版(含)之前的舊版本,以免讀者被舊版以舊法為前提的敘述誤導。
本書的問世及8版的完成,要感謝的人太多(詳見第一版序),除協助校訂者外,尤其感謝本書所引用文獻及裁判的所有作者,他們的努力,豐富了本書的素材並增長了本書的視野。筆者銘感腑內!
2017年大暑於草山松境
刑事訴訟法可謂我國修法最為頻繁的法領域。自從本書2000年9月初版問世至2013年6月7版修訂為止,單單刑事訴訟法典便歷經大大小小共15次修法,更動高達數百條次;此外,還有刑事妥速審判法(2010)、通訊保障及監察法(2007)等特別立法的制定或修正。自7版問世後至2017年6月為止,刑事訴訟法又歷經8次大大小小的修法,尤其是沒收新制(2016)及羈押閱卷(2017)的重大變革,另有相關法律如通訊保障及監察法(2014)、刑事妥速審判法(2014)及法院組織法(2016)之修正。
由於立法大幅變動,本版修訂以更新立法狀態為主軸,除增修立法規定及說...
目錄
第十二章 證據禁止法則 1
壹、證據禁止導論 5
貳、證據禁止之內涵及類型 11
參、證據使用禁止之功能 18
肆、證據使用禁止之理論 21
伍、證據使用禁止之放射效力 36
陸、我國實務之回顧與展望 39
第十三章 裁判 47
壹、裁判之意義 49
貳、裁判之種類 49
參、裁判之成立與生效 53
肆、裁判之確定力 57
伍、無效之判決 71
第十四章 偵查通則 75
壹、偵查之目的 77
貳、偵查之主體 79
參、偵查之原因 82
肆、偵查之進行 85
伍、偵查之終結 97
陸、改革之芻議 100
第十五章 偵查各論—告訴 103
壹、告訴之概念 106
貳、告訴權人 108
參、告訴之期間 120
肆、告訴之程式 122
伍、告訴之不可分效力 127
陸、告訴之撤回 129
第十六章 偵查各論—不起訴 137
壹、不起訴之緒論 141
貳、不起訴之原因 142
參、緩起訴之新制 150
肆、不起訴之內部救濟:再議 159
伍、不起訴之確定力 163
陸、無效之不起訴 169
柒、不起訴之外部監督:交付審判制 175
第十七章 公訴 187
壹、公訴之提起 190
貳、公訴之審查:起訴審查制 199
參、公訴之效力 208
肆、公訴之撤回 219
第十八章 自訴 223
壹、自訴之緒論 226
貳、自訴之提起 230
參、自訴之限制 233
肆、自訴之效力 239
伍、自訴之承受與擔當 240
陸、自訴之撤回 243
柒、自訴之審判 246
捌、改革之芻議 254
第十九章 通常審判程序 259
壹、審理之原則 263
貳、審判之準備 270
參、審判之期日 279
肆、審判之應變 300
伍、審判之結果 317
第二十章 簡易型程序 329
壹、概論:簡易判決處刑、簡式審判與協商程序 332
貳、簡易判決處刑 337
參、簡式審判程序 350
肆、協商程序 353
第二十一章 上訴通則 371
壹、上級審之概論 374
貳、上訴權人 376
參、上訴之範圍 384
肆、上訴之程式 391
伍、上訴權之喪失 396
陸、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399
第二十二章 上訴第二審 409
壹、第二審之審級構造 412
貳、原審法院之處理 414
參、第二審法院之審理 416
肆、第二審法院之判決 425
第二十三章 上訴第三審 439
壹、第三審之審級構造 443
貳、第三審上訴之限制 444
參、判決違背法令 455
肆、第三審上訴之程序 474
伍、第三審法院之審理 476
陸、第三審法院之判決 481
第二十四章 抗告 487
壹、抗告之概念 489
貳、普通抗告 491
參、再抗告 501
肆、準抗告 503
第二十五章 再審 509
壹、再審之概念 512
貳、再審之原因 513
參、再審之程序 531
肆、再審之撤回 541
第二十六章 非常上訴 543
壹、非常上訴之概念 546
貳、非常上訴之對象 549
參、非常上訴之原因 554
肆、非常上訴之審理 566
伍、非常上訴之判決 571
第二十七章 執行 579
壹、執行之概念 581
貳、執行之指揮 582
參、執行之程序 582
肆、執行之救濟 589
第二十八章 附帶民事訴訟 595
壹、附帶民事訴訟之概念 596
貳、附帶民事訴訟之當事人 597
參、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 599
肆、附帶民事訴訟之審判 600
伍、附帶民事訴訟之救濟 602
第二十九章 沒收特別程序 607
壹、沒收特別程序之概念 610
貳、保全執行之扣押 613
參、第三人參與程序 621
肆、事後(撤銷)程序 624
伍、單獨宣告沒收程序(客體程序) 627
陸、執行程序及其他配套修正 630
柒、立法之展望 633
◎法條索引 637
◎關鍵字索引 645
第十二章 證據禁止法則 1
壹、證據禁止導論 5
貳、證據禁止之內涵及類型 11
參、證據使用禁止之功能 18
肆、證據使用禁止之理論 21
伍、證據使用禁止之放射效力 36
陸、我國實務之回顧與展望 39
第十三章 裁判 47
壹、裁判之意義 49
貳、裁判之種類 49
參、裁判之成立與生效 53
肆、裁判之確定力 57
伍、無效之判決 71
第十四章 偵查通則 75
壹、偵查之目的 77
貳、偵查之主體 79
參、偵查之原因 82
肆、偵查之進行 85
伍、偵查之終結 97
陸、改革之芻議 100
第十五章 偵查各論—告訴 103
壹、告訴之概念 ...